作為一名「保守型」投資者,可轉債是各位務必要了解一種保守型投資方式,介於大多數朋友對這個品種不甚了解,在此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跟大家聊聊可轉債。
一、什麼是可轉債?
可轉債全稱為「可以轉換成股票的債券」。可轉債是在一定條件下可轉換成公司股票的債券,具備債權和股權的雙重屬性。
債權:上市公司向你借錢,你就有權利要求上市公司到期還本付息。
股權:預期的一種權利,即轉股權。在約定的時間內把債券轉換成股票的權利。
二、可轉債怎麼去打?
很簡單,先開一個證券帳戶,收到資金帳戶之後登陸app,有個一鍵申購功能,具體路徑:股票app——交易——新股新債申購——債券申購——一鍵申購
值得注意的是:一年內三次打新債未繳款的話,未來半年時間將不能參與打新股新債,所以一般情況下不要忘記或者放棄繳款。
可轉債從申購成功到上市一般需要一個月左右,比如今天申購可轉債,後天就知道中籤結果,並且當天16:00點之前要轉入足夠的資金在證券帳戶上,一般券商都會有簡訊提醒。10張債券就是1000元錢,把錢放在帳戶上就行,系統會自動凍結資金,並扣款。
中籤繳款後我們會在上市前一日將可轉債統一上帳到客戶帳戶。
三、可轉債一般能賺多少錢?穩賺不賠嗎?
可轉債中籤後的預期收益要根據市場行情而定,行情較好時預期收益10%——30%,也就是說中10張可轉債繳款1000元,利息為100元——300元,連本帶息還給你。
可轉債不是穩賺不賠。可轉債也有破發的風險,如果破發一般情況下是虧幾十塊錢,具體金額以實際情況為準。
四、中了可轉債上市之後怎麼賣出?
不少朋友開通證券帳戶就是為了打可轉債打新股,但如果中了籤,交了款,上了市,怎麼賣出呢?畢竟,以前沒有過證券交易的經驗,沒有在場內買賣過股票或者基金的經歷,但這種空手套白狼的機會又不想白白浪費。
可轉債中籤後賣出的步驟:打開股票交易界面——點持倉——點擊你中的可轉債——賣出
一句話總結,可轉債上市之後登陸app賣掉就行。和賣股票一樣
五、除了可轉債還有哪些適合我的低風險投資方式?
有朋友喜歡把資金放在支付寶的餘額寶裡,餘額寶除了可以理財,還可以支付。另外,餘額寶還可以T+0日最高取現一萬元,這些附加功能增加了餘額寶的方便實用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餘額寶的收益,現在餘額寶的收益越來越低,剛剛打開餘額寶看了一下,7日年化收益率居然只有1.4070%,因此,除了日常的消費性支出外,其他閒錢不建議存入餘額寶。
餘額寶其實也是一隻貨幣基金,利率只是比銀行活期利率高一點而已,但也僅僅是高一點,7日年化收益率目前僅為1.4070%,高風險高收益低風險低收益,之前還有一種說法是「保本型收益」,目前已經沒有這個詞了哈!資管新規實施後,所有的保本型理財產品都要退出市場,市場告誡我們沒有穩賺不賠的買賣,有收益就有風險,這就要求咱們投資者提高自身的風險防範意識,以及轉變理財觀念,萬不可再有過去那種將錢交給銀行就做甩手掌柜的想法。因為,銀行今後一樣不再保本保息。
以下是餘額寶的截圖:
除了把錢放資金放在餘額寶裡,還可以了解一下其他的貨幣基金,風險相對較低,收益比餘額寶高。下圖是證券公司的基金收益以及風險等級的截圖情況,新客戶、保守型客戶建議關注貨幣基金,切莫盯著收益高的買!能享受多高的收益就要承擔同樣高的風險,收益幾十上百的品種隨時都有可能虧掉幾十上百……咱剛入市,買點貨幣基金就行了哈。
基金的品種比較多,在對基金不了解的情況下,建議除了貨幣基金,其他基金暫時不要投資,還是那句話,其他基金的風險相對較高,尤其是股票基金、指數基金、混合基金等,一個月跌幅超過10%都是家常便飯。
再次溫馨提醒,新開戶客戶、剛入市的客戶、對基金不太了解的客戶、風險承受能力低的客戶,建議選擇收益2%——3%的貨幣基金。
關於基金的手續費,購買單只基金時,可先在基金檔案/基金簡介/分紅/淨值/公告看一下具體的申購贖回費率,按照持有時間長短收取不同的手續費。
六、基金定投?
有朋友在問基金定投,這裡花點時間講一下,不是所有的基金都適合做定投哈,以下內容較多,感興趣就慢慢看一下,沒工夫就直接跳過。
首先市場上可供投資的基金分為兩類——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
私募基金:直接pass掉,因為它有100萬的投資門檻。
公募基金:又分為貨幣基金、債券基金、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指數基金。
貨幣基金:它的代表就是餘額寶。相信大家對餘額寶都非常熟悉了,它主要投資與銀行存款、短期債券等一些時間比較短、收益風險都較低的品種。但我們做基金定投是為了貨幣不貶值,還要能跑贏通貨膨脹。目前我國的通貨膨脹率該有10%以上了,去年10塊錢能買到的東西,今年11塊很正常吧。所以,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完全不能達到我們增值的目標,所以pass掉。
債券基金:如果一個基金有80%以上的比例投資於債券,就是債券基金了。對於債券來說,如果是國家發行的債券,它就投資的是國債。如果是企業發行的債券就是企業債。債券基金就是投資於各種債券,有的朋友在銀行買過國債,有的時候還買不到。其實就有專門投資國債的債券基金。我們投資了這樣的債券基金就相當於投資了相對應的國債。它的收益比貨幣基金要高一些,不過風險也比貨幣基金要高。貨幣基金虧損的風險極小,但是債券基金它有可能出現短期的虧損。國內的債券基金十年平均年化收益率為6.4%,這個顯然也跑不過通貨膨脹,所以也pass掉了。
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股票型基金80%以上的比例投資於股票,剩下不到20%投資於各種債券、貨幣等。混合型基金80%以下的比例投資於股票,剩下高於20%的投資與各種債券、貨幣等。國內的股票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十年收益率在12%左右,能到達到我們定投基金增值的目標。
那我們說的基金定投就是指股票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嗎?不好意思,並不是。基金定投一般都是指 指數基金。
那麼,指數基金又是什麼鬼?
指數基金:是一種特殊的股票基金,又叫被動型股票基金。如果我們自己購買股票基金,那麼這隻基金的收益能力完全取決於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基金經理的能力強那收益可能很高,基金經理的能力不佳那麼基金的收益就沒有保障了。而指數基金不同,它不需要基金經理主動去研究選股。我們可以看一下滬深300指數。滬深300指數是國內最出名的一個指數,它是從A股當中挑選出300隻流通市值最大的股票,這個「流通市值最大」是它的選股規則。指數基金只需要複製指數並且追蹤指數。指數基金不由基金經理選股,它只需要以某個指數為模仿對象,完全複製某一個指數所包含的所有股票和各個股票的佔比來選股。基金經理只是負責監督和維護這個過程,本身並不參與選股。指數基金的收益取決於所追蹤的指數。
我們買入一隻指數基金,相當於同時擁有它對應的幾十幾百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是不是很省力很划算?相比於直接去購買幾十家公司的股票,擁有一隻指數基金,不僅省去了挑選公司的繁瑣過程,成本也低的可憐,而且收益率可以達到這些公司的平均收益水準,對普通投資者來說真的很友好。
指數基金有以下三個優點:
優點一:無人為幹擾。沒有主觀人為因素,避免基金經理昧著良心賺錢,克服人性貪婪和恐懼的弱點,避免老鼠倉。
優點二:永垂不朽。單一的公司可能會倒閉,相應的股票就停牌了,而指數永遠在,一家公司的股票被撤出去了,會有另一支股票補充進來。買一隻指數基金相當於買了一籃子股票,避免黑天鵝事件。
優點三:笑到最後。單買個股或主動性股票基金,有可能追漲殺跌,最後淪為韭菜,而按照一定的策略定投指數基金,可以打破七虧二平一賺的魔咒,穿越熊牛,每年12%以上收益,長期看來指數一直向好,指數基金持續上漲。這跟大盤波動上升,總體向上是一個道理。
A股市場最重要的指數基金:滬深300指數、中證500指數、上證50指數、創業板指數等等。
定期買入的投資方式,就是我們每個月挑一個固定的時間去投資某一隻基金,有點類似於銀行的零存整取。
其實呢,幾乎每個上班族都參與過定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五險一金,我們知道每個月發下工資來之後,工資單裡面都會拿出一部分去交五險一金。
各位知道我國目前最大的基金是什麼嗎?是社保基金還有養老保險基金。最重要的關乎國計民生的投資計劃,國家的選擇定投這種方式,就是因為定投是經考驗非常優秀的投資策略,與普通投資者最為契合,我們也可以拿這個策略來投資指數基金,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每月付出的成本低,每月幾百甚至幾十都可以參與基金定投,積少成多,攤薄成本,長期下來收益可觀。但定投需要長期堅持才能看到收益,且這部分資金必須是你暫時不會使用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沒有貨幣基金那麼靈活。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