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收藏!世界頂尖科學家和中國院士頂尖智慧大歸納

2021-01-09 澎湃新聞

8月23日下午,世界頂尖科學家三亞論壇暨三亞市院士聯合會成立大會在三亞海棠灣閉幕。兩天會期裡,21位諾貝爾獎、圖靈獎等世界著名學術獎項得主和28位中國兩院院士及眾多國內嘉賓代表圍繞「智慧海洋·未來農業」主題,共同探討科學領域最前沿話題,為海南為三亞的發展出謀獻策。

一、智慧海洋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丹·謝赫特曼:形成合理用水節約用水的文化

8月22日,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以色列理工學院傑出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丹·謝赫特曼在三亞市參加海洋生命與健康產業論壇時,指出了水作為資源的重要意義,並提出如何節約用水、合理用水的多條建議。其中提到了海水淡化,例如,以色列已有5個海水淡化廠,每年會生成5.85億立方米的淡水,相當於70%的家用和民用水。現在,以色列又在建造一個新的海水淡化工廠,建成後全國每年的海水淡化產量,達到7.85億立方米,可以供應85%的家庭。

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丹·謝赫特曼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

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雷射與電子研究所所長姚建銓:三亞要力爭成為智慧海洋建設領軍城市

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雷射與電子研究所所長姚建銓表示,海南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可以發展海洋休閒觀光產業,例如航海觀光、休閒垂釣等,可以推動海洋產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打造海洋牧場也是海南發展海洋產業的一個方向,海南要綜合考慮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高標準做好海洋牧場建設規劃,推動海洋漁業經濟轉型升級。

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雷射與電子研究所所長姚建銓在智慧海洋論壇上演講

三亞擁有國內一流的海洋資源優勢,建議三亞將智慧海洋作為未來發展重點,從技術、工程及海洋事務等方面做好統籌規劃,分階段、有步驟地滾動實施。力爭成為國內智慧海洋建設的領軍城市。姚建銓建議,三亞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給政策,結合城市優勢條件,出臺適應的人才、稅收等政策。二是搭平臺,完善科研和產業發展基礎設施。三是引市場,在政府的組織引導下,在 「 產、學、研 」 之外,引入市場化、商業化的運作方式,實現 「 產、學、研、商 」 的真正結合。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志峰:陸海統籌實現三亞藍色跨越

8月2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志峰在世界頂尖科學家三亞論壇上表示,三亞是中國藍色經濟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藍色經濟會使三亞形成新的陸海統籌優勢,實現藍色跨越。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志峰進行演講

「我對三亞近幾年取得的成績感到驕傲和自豪。藍色經濟會使三亞形成新的陸海統籌優勢,它不僅突破了陸海分割對立的思維,而且形成了中國海洋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更為我們搭建起藍色經濟發展的區域平臺,促進了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有助於沿海地區形成日益增強的區位資源優勢、發展空間優勢、新興產業優勢、先行先試優勢和對外開放優勢,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楊志峰說。

中國科學院院士、遺傳生物學家賀林:海南發展海洋製藥產業具有良好的區位和自然優勢

海洋資源中有很多具有藥用價值的物質可供研究,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和市場前景。賀林認為,海南四面環海,擁有200多萬平方公裡的海域面積,海洋資源十分豐富,發展海洋製藥產業具有良好的區位和自然優勢,海南可以做足海洋發展的文章。

中國科學院院士、遺傳生物學家賀林

二、未來農業

沃爾夫農業獎得主戴維·齊爾伯曼:未來農業不僅僅是「吃」

8月23日,在世界頂尖科學家三亞論壇之現代農業與生態產業論壇上,美國經濟學家、2019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戴維·齊爾伯曼指出:「有必要重新定義農業,未來的農業要超越歷史、超越食物。」

2019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戴維·齊爾伯曼進行演講

當前,海南積極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在生態農業、觀光農業方面有一定的成功實踐。不過,在海南發展全新的生物經濟是否有前景?以生物農業為例,戴維·齊爾伯曼建議,可以大膽應用全新的生物科技,規模化種植農作物,既減少汙染又實現穩產高產,並將農產品用於生產生物燃料、生物能源,則附加值大大提升。

國際農業教育科學院院士尼古拉·諾維科夫: 期待與海南合作 促進共同發展

尼古拉·諾維科夫表示,因為擁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三亞市甚至整個海南省在旅遊相關產業的發展已經趨近於完美了。但他認為,在三亞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包括農業和工業都是可以重點打磨的產業。俄羅斯也有廣袤的海洋,在農業方面也擁有著較為成熟的技術,與這次會議的主題「智慧海洋·未來農業」非常契合。

國際農業教育科學院院士尼古拉·諾維科夫接受記者採訪

「我相信我們俄羅斯的科學家們也非常願意與海南在海洋、農業等更多領域進行合作。同時,我們也願意積極建言獻策,共同促進海南的發展。」尼古拉·諾維科夫院士熱情地說道。

現代農業與生態產業論壇上專家建言:合作共贏,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如何推進南繁工作,首先是一個當地層面的問題,也是農民經濟學的問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生物學家羅傑·比奇接過富勒·貝澤爾的話頭說,「如何幫助農民過上體面的日子?要幫助提升他們的收入和利潤,只能從當地層面來解決,跟當地的情況結合起來,做到因地制宜。」

8月23日,現代農業與生態產業論壇上,沃爾夫農業獎得主富勒·貝澤爾在演講

美國經濟學家、2019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戴維·齊爾伯曼認為,要統籌解決供應鏈方面的一些問題,而供應鏈的源頭是農民和農場,除了種植端、生產端,還有運輸和分銷端。他提出,推進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要三管齊下,即做好保護、回收、可再生資源的使用。對於產業鏈不健全的我省部分農產品,還面臨著跟風種植或養殖,往往導致某種產品過多,出現價格大跌和滯銷的現象。

富勒·貝澤爾強調,發展農業要增強預見力,農產品是否適銷對路,最後要由市場決定和檢驗。

沃爾夫農業獎得主富勒·貝澤爾(左)在論壇上發言

談及如何在農業產學研、產銷研上合作共贏,2001年沃爾夫農業獎獲得者羅傑·比奇呼籲:「科學研究上,多國合作要比每一個國家孤軍奮戰能夠產生更好的效果,而且也有助於解決人類普遍性的問題。這些合作可以讓更多資源優化配置,包括融資的資源、專家資源和便利措施的資源等。」

2001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羅傑·比奇進行發言。

對於如何促進合作共贏,戴維·齊爾伯曼建議,從某種程度上,跟消費者合作是非常有效的,因為我們研發一項技術可能需要20年甚至更長時間,因此堅持與消費者合作顯得尤其重要。

三、高科技產業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麥可·萊維特:三亞要敞開懷抱吸引科學家參與科技創新發展

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三亞論壇暨三亞市院士聯合會成立大會時,他不止一次地談到這個話題。尤其是在正式受聘為海南大學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後,他直言科學無界限,「這個新身份是一個紐帶,加強了我與海南的聯繫,搭建了一個交流科研、培養人才的平臺。」

「年輕的科學家想要更好地成長,需要寬鬆、舒適的科研環境。」在麥可·萊維特看來,空氣好、環境好的三亞很適合開展科學研究。現階段三亞需要做的就是打造人才交流基地,敞開懷抱,吸引符合地域發展特色的科學家參與三亞科技創新發展。

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阿龍·切哈諾沃(左)與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麥可·萊維特(右)互動交流

中國科學院院士、遺傳生物學家賀林:願為健康海南發展貢獻力量

在賀林看來,海南發展醫療康養產業大有可為。「海南擁有區位、生態環境等獨特優勢,這裡氣候宜人,空氣清新,是旅遊度假勝地,在醫療康養發展方面擁有很好的優勢條件。」賀林說。

作為遺傳生物學領域的專家,賀林長期從事人類遺傳學研究,並致力於推動該領域內前沿的新醫技由上海延伸至三亞。2018年10月,賀林院士工作站在三亞市婦幼保健院掛牌。「出生缺陷是影響兒童健康的首要因素,加快建設健康海南,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是關鍵,開展基因檢測和遺傳諮詢則是有效途徑。」賀林用「手心手背」來形容基因檢測和遺傳諮詢的關係,兩者相依,缺一不可。

中國工程院院士蔡鶴皋:海南航天產業前景廣闊

「海南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藉助接近赤道的較大線速度,以及慣性帶來的離心現象,能夠使火箭燃料消耗大大減少,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特別適合大推力的重載火箭發射。」蔡鶴皋認為,海南航天產業雖然起步時間晚,但具有天然優勢,通過科學規劃布局有望實現產業發展的突破。

依託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的良性運轉和遙感科技在三亞的有效普及,海南在承擔國家使命的基礎上,發揮比較優勢,正逐步拓展商業航天的市場版圖。文昌國際航天城起步產業孵化區建設正如火如荼,我省首顆商業遙感衛星「文昌超算一號」今年年初成功發射。

「航天領域正不斷擴大應用範圍,商業航天是熱門話題,海南可充分吸收發揮國內航天技術的優勢,積極接受國外商業衛星發射等訂單。」蔡鶴皋建議,「航天事業在發展技術、開發產業的同時,還要注重航天知識的普及,航天城建設要設置多樣化的科普基地。」

作為國際知名的機器人及機電一體化技術專家,蔡鶴皋長期關注著機器人在空間站的應用。空間機器人在未來航天活動中將發揮重要作用,海南可對此領域給予關注。

菲爾茲獎獲得者考切爾·比爾卡爾:期待三亞依託數學研究基礎 擴大國際學術影響

考切爾·比爾卡爾認為,當前包括海南三亞在內的許多城市都在積極發展大數據,依靠大數據推進各領域快速高效發展,「大數據其實就是海量數據,要如何處理這些數據、尋找出規律,就需要用到統計學原理、數學原理等知識來進行分析處理。」他說。

2018年菲爾茲獎獲得者考切爾·比爾卡爾進行演講

清華三亞國際數學論壇的舉辦不僅為來自不同國家數學家的學習交流提供了平臺,也為三亞搭建了引才引智的平臺。「在世界頂尖科學家三亞論壇這場知識的盛宴上,我『長滿了觸角』,吸收到了很多不同領域的知識。」考切爾·比爾卡爾期待,三亞可以繼續搭建類似的活動平臺,進一步完善相關基礎設施,擴大國際學術影響,吸引更多頂級數學家匯聚三亞,推動三亞數學及相關產業的發展。

新聞

延伸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巴裡·巴裡什:

全球在物理學方面的研究和技術的進展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只有進行更多的實驗,才能更好地促進物理學發展。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村修二:

現在的天氣越來越不可預測了,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人工智慧的方式去實現,因為人工智慧可以非常精準地控制溫度、溼度,甚至你種出來的農產品比農民種的還要好,所以我覺得人工智慧對於農業來說,未來將會有非常重大的改變。

1984年圖靈獎得主尼古拉斯·沃斯:

我想告誡所有的編程者,無論今天還是明天,大家都必須要以探索人類新的理解邊界為己任。

2018年菲爾茲獎得主考切爾·比爾卡爾:

中國積極支持數學發展,已經打造了很多數學中心,包括在北京、上海有數學計算中心,加大對於數學的投資,這是一件好事情。

2013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約阿西姆·梅森:

DNA測序是生命科學以及農業等方面最重要的發明之一。

基因組測序和工程基因有助於通過診斷和治療來延長壽命,拯救人們免於飢餓,通過更綠色的環境來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他希望能和更多的中國科學家建立合作夥伴關係,這不僅展現了跨國合作精神,還有利於促進科學的發展。

2003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富勒·貝澤爾:

富勒·貝澤爾圍繞「羊」展開他的演講交流。通過幻燈片形式,他分享了關於羊胚胎的早期發展情況及科研成果。他說,該研究結果是中美合作的研究成果,期待有更多的合作機會。

2001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羅傑·比奇:

「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是農業和食品生產方面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伴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等問題,農業會受到嚴峻挑戰。」

羅傑·比奇講述了過去一百年裡氣候變化對農業帶來的影響,呼籲各國要加強合作,互相交流學習經驗,共同探討如何應對溫室氣體。

2019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戴維·齊爾伯曼:

「很高興能來三亞參加這次論壇,非常期待未來能夠合作。」戴維·齊爾伯曼在發言中以「可持續發展」和「生物經濟和生物科技」為關鍵點,表明了在農業發展方面,政府要制定有效合理的政策,確保最新的科技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同時對最新的科技進行應用方面的監管,使兩者相輔相成。戴維·齊爾伯曼說,要加強科學領域的合作,為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解決方案。

中國科學院院士、三亞市院士聯合會會長顧瑛:

雷射作為能量載子,可以應用於疾病治療;同時也是信息載體,進行疾病診斷,雷射醫學是光學與醫學交叉學科。

雷射醫學的快速發展不斷用成果證明它是一個能站得住的臨床醫學新學科,也必將成為健康保健和疾病治療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來源:三亞發布綜合整理自海南日報、三亞日報

主編:田小雨

編輯:廖寶玉

相關焦點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將開幕 上海國際傳媒港「科學嘉年華...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將於10月30日-11月1日在上海召開。論壇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永恆主題,立足於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致力青年成長三大任務,持續關注人類當前與未來面臨的科技挑戰,聚焦基礎科學和源頭創新,發布最頂尖科技成果和思想理念,積極推動中外科學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好奇心!頂尖科學家的高頻詞,臨港新片區的未來...
    圖說:以色列化學家丹·謝赫特曼再度來滬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張澤茜 攝今天,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拉開大幕。4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21位圖靈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菲爾茲獎得主,將在今天起的三天半裡與來自全球的百名優秀青年科學家以及中國兩院院士等,縱論科學發展與人類命運的緊密關係,探討科技的巔峰與未來的極限。
  • 我區兩位中學生受邀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11月17日,記者從區教委獲悉,近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T大會在上海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來自全球四大洲25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個城市,61位諾貝爾獎得主、76位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科學突破獎等共計137位世界頂尖科學家,通過親臨現場或遠程連線的方式參與本次論壇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今開幕 「最強大腦」集聚上海滴水湖
    上證報訊(湯翠玲 記者 宋薇萍)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主題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10月29日至31日在上海滴水湖舉行。26位諾獎得主和多位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麥克阿瑟天才獎等世界著名學術獎項得主在內的世界頂尖科學家,以及30餘位中國兩院院士、中外傑出青年科學家集聚滴水湖,為此論壇拉開序幕。
  • 「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寫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即將開始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哈維·阿爾特、安德烈亞·蓋茲兩位新鮮出爐的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將領銜論壇參會陣容。哈維·阿爾特和安德烈亞·蓋茲均是首次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今年首次參會的頂尖科學家還包括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2020年基礎物理科學突破獎得主,拍攝首張黑洞照片的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負責人謝普德·多爾曼等。
  • 三木辦公文具助力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探索新未來
    2020年10月30日-11月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於上海順利召開。這場科學論壇橫跨4大洲、11個時區、25個國家和地區、100個城市的全球聯動,讓全球「最強大腦」們雲端線下相聚。以科學為畫筆,繪出最美的申城秋景。
  • 「我希望下一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原創 小文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我希望下一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召開的時候,我們可以坐在一起暢談一些關於科學團隊、全球合作和共享資源的話題。」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式現場主旨會議環節 | WLF獨家他說:「我一直希望能夠用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項目(Event Horizon Telescope Collaboration) 的例子和大家講述一下關於大夢想落地的故事。在這個過程我真的學到了非常多的東西。」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今天在上海召開 61位諾貝爾獎得主線上線...
    、上海市政府主辦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今天(30日)在上海召開,本屆論壇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主題。 習近平強調,中國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國將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願同全球頂尖科學家、國際科技組織一道,加強重大科學問題研究,加大共性科學技術破解,加深重點戰略科學項目協作。希望各位科學家積極交流思想、推進合作,共同推進世界科學事業。
  • 頂尖科學家名單出爐:我國成績令人欣喜,清華大學於國內高校第一
    我國把科技創新和教育事業擺在重要位置。短短幾十年,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得到迅速的發展離不開「科教興國」這一戰略性要求,而其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興國是振興中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原動力。而科技的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之所以能在短短幾十年裡快速崛起,正是靠了一批批無私奉獻的科學家,依靠建國初期一群為祖國鞠躬盡瘁科學先驅。
  • 未來大猜想2020丨13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 地表最強大腦天團來了!
    137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61位諾貝爾獎得主20多位中國兩院院士橫跨4大洲、11個時區、100多座城市通過線下+雲端的方式匯聚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
  • 習近平向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2020)作視頻致辭
    新華社上海10月30日電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2020)10月30日在上海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作視頻致辭。習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國科學家協力尋求抗疫之道,在治療、藥物和疫苗研發、防控等多個重要領域開展科技攻關和跨國合作,為抗擊疫情作出了重大貢獻。
  • 頂尖科學家論壇之「科學嘉年華」丨科幻電影有多少將成真?這些大師...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於2020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上海召開,論壇官方活動上海國際傳媒港首屆「科學嘉年華」也在11月1日如約而至。「科學嘉年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總站與論壇發起方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聯合舉辦,全球頂尖科學家、中國知名院士、青年科學家以及青少年科學愛好者走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國際傳媒港,參加「青年科學家TED演講」「大師分享會」及「我是小科學家」互動展等趣味科普交流活動。
  • 「烏鎮·院士智慧谷」登上全球頂尖科學雜誌《Science》
    」,刊文深入介紹了「院士協同創新平臺——院士智慧谷」項目的發展情況以及2020中國浙江「星耀南湖·長三角精英峰會」——「數字經濟賦能生命健康產業精英會」的大會亮點。致力於推動更多的院士科研成果產業以促進區域經濟轉型升級,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在2019 年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建「院士協同創新平臺-院士智慧谷」項目,並選擇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永久會址-烏鎮作為項目的首個落地區域。
  •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其中有哪些亮點值得關注?新聞晨報為您詳細盤點。新晉諾獎得主參會,探討時下前沿議題每一年諾貝爾獎的揭曉都是全球矚目的大事,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圓桌上,從未缺少過諾獎得主的身影。今年,有61位諾獎得主將參與第三屆WLF的多場論壇,探討人類面臨的頂尖難題。
  •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會員餘金權獲BMS長期科研資金資助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會員、2016年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則被任名為首任冠名化學講座教授。餘金權教授的實驗室也將獲得長期的資金資助用於和BMS的持續合作研究。餘金權是一位世界頂尖合成化學家,他開創了碳-氫鍵功能化的新技術, 顛覆了人們思考生命構件的傳統方式,為新藥的研發、新材料的發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頂級「大咖」雲集這場國際論壇!20位國際院士加入煙臺「智囊團」
    大會通過舉辦系列院士論壇、專家論壇、高端對話會,匯聚頂級專家智慧,旨在推動數字健康與智慧健康,進一步引導和促進科技賦能健康產業發展。頂級「大咖」雲集論壇打開健康產業發展新思路國際健康產業論壇是由來自11個國家的30多位院士和一批行業頂尖專家、企業家共同發起創辦的高端智庫平臺。
  • 院士與「00後」科學少年同桌對話,桌布載滿奇思妙想
    新華網史依靈 攝    新華網上海11月2日電(史依靈 許超 羅沛鵬)11月1日上午,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迎來了一場「元氣滿滿」的活動——頂尖科學家小科學家論壇。中國科學院院士馬大為、楊雄裡,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友柏,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徐政和作為頂尖科學家代表現身論壇現場,與來自全國17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55位「小科學家」同桌對話。
  • 前瞻丨頂尖學者雲集,潘建偉主持:這場論壇帶你入門量子世界
    前瞻丨頂尖學者雲集,潘建偉主持:這場論壇帶你入門量子世界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2020-10-27 16:58 來源
  • 十七歲女生研究大閘蟹,獲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頒獎
    和世界一流的科學家面對面交流對很多人來說遙不可及17歲女生李依庭卻做到了她研究如何讓大閘蟹的膏更厚獲「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優秀小科學家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7歲女生研究大閘蟹 獲頂尖科學家大會頒獎10月3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在上海舉行
  • 我國15歲天才成全球頂尖科學家,刷新了世界對中國的看法!
    導語:我國15歲天才成全球頂尖科學家,刷新了世界對中國的看法!有一句話叫做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國古代,就已經有人和這個句子的境遇十分相配。比如說少年將軍霍去病,此人在17歲的那一年,就能夠大破敵軍,在戰場上表現得非常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