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被遺忘的名將何灌:傳奇更勝薛仁貴,三箭「射偏」退遼軍

2021-02-19 海佑講史

北宋徽宗年間,外出巡邏的西北守將何灌與一隊西夏騎兵遭遇,敵多我少,西夏騎兵立馬追來,何灌只能率部暫避其鋒芒,在逃跑途中,何灌向後射了兩箭。

「嗖!嗖!」的兩下,4名西夏騎兵發出慘叫,應聲掉下馬來。等等,不是射出了兩箭嗎,怎麼倒下來了4個人?因為何灌射出的這兩箭,力道實在是太猛,直接把敵軍射穿了,兩箭都是「一箭雙鵰」,威力恐怖如斯。

西夏騎兵將領一看對面有個這麼猛的角色,估摸著再追下去也是送人頭了,於是馬上勒住馬頭,轉身走了。

這段故事,在《宋史·何灌傳》中有詳細的記載:「(灌)為河東將,與夏人遇,鐵騎來追,灌射皆徹甲,至洞胸出背,疊貫後騎,羌懼而引卻。

那麼何灌到底是何許人也呢?他也是北宋年間的一個著名將領,雖然沒有嶽飛、韓世忠這些將領出名,但同樣也是武功蓋世、忠肝義膽,是不可多得的英雄人物。

當然,何灌最傳奇的事件還不是筆者上文提到的兩箭嚇退西夏軍,他更傳奇的是三箭嚇跑遼國大軍,而且這三箭還全都「射歪了」,何灌到底是如何憑藉「射歪了」的三箭,嚇跑敵方大軍的呢?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何灌是北宋年間開封祥符人,「武選登第」,也就是說,是個武舉人,他最出名的就是「神箭手」,不僅射得準,還膂力過人,能拉三石硬弓。

考上武舉人後,何灌被大宋朝廷分配到了北方前線,做一個小的帶隊將領,當時北宋和遼國雖然沒有大的戰爭,但常常還是有些小摩擦,遼人經常喜歡幹一些偷偷搶搶的勾當。

對於這些事兒吧,你是管也不好,不管也不好。管了,萬一破壞了宋遼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和平條約,那罪過可就大了;不管吧,他們偷偷搶搶損害的可是大宋子民的利益,軍人嘛,講的不就是一個保家衛國,面對這樣的事情,如何能不動於衷?

北宋疆域圖

鐵血漢子何灌當然不會坐著不動,他直接給遼人畫了一個邊界,說你們以後可不能再越界過來搞些偷偷摸摸的勾當了,再過來我可就不客氣了。

但遼國人吧,囂張慣了,以前的守軍為了維護和平穩定的大局,面對遼國人的騷擾行徑,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沒想到這次來了個硬茬兒,在遼人心裡,那定然要教訓教訓你,讓你嘗嘗遼國人的厲害!

遼國糾集了幾千大軍狂奔而來,雙方對峙在一處懸崖下的空地上,何灌這邊的士兵,只有百千數人,雙方力量對比懸殊,面對此情此景,何灌又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嗖!嗖!嗖!」三箭飛奔而出,越過遼兵的腦袋,射向了他們背後的懸崖。

遼兵們一看,頓時哄堂大笑,這是個什麼草包將軍,三箭都射歪了,就別出來丟人現眼了!

面對遼兵們的嘲笑,何灌面不改色,還非常氣定神閒地捋了捋鬍鬚,而遼兵們看向自己背後的懸崖,一個個的表情都凝固了,因為這三支箭,都沒入了背後懸崖上的石頭中。

把箭射入石頭中有多難呢?漢朝時有個典故,「飛將軍」李廣,有次外出打獵,天色暗淡,遠處草叢看著有一隻老虎的影子,李廣馬上張弓搭箭,一箭射過去,第二天令人來尋,發現所謂的「老虎」原來是一塊形狀像老虎的石頭,而箭簇已經沒入了石頭中。

李廣感到驚奇,再來嘗試射這塊石頭,但怎麼樣也不能將箭鏃射進石頭裡面了,不是箭頭破碎了,就是箭杆折斷了。《史記·李將軍列傳》中是這樣記載的:「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

後人也有寫詩記載這個事情的: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入石稜中。」

這說明,想把箭射入石頭中,那可是一件非常非常難的事情,難度堪比登天,不然李廣無意間射箭入石頭的事情也就不會成為傳奇,還被史書記載了。

好,我們再說回到何灌身上,何灌連射三箭,三箭都沒入了石頭中,這把敵軍看呆了,因為這說明何灌不僅膂力過人,箭弓力大,還說明何灌手上的弓和箭質量都特別好,居然沒有折斷,三根都射入了石頭中

那麼只要他想,是不是轉身就可以把對方將領射下馬來,不帶半點喘息的餘地呢?對面遼軍將領思忖了一下,覺得自己的甲是肯定沒有石頭硬的,於是轉身灰溜溜地帶著部眾逃跑了。之後就老老實實地按照何灌畫下的界線,秋毫無犯。

《宋史·何灌傳》中,是這麼記載這件事的:「遼人常越境而汲,灌親申畫界堠,遏其來,忿而舉兵犯我。灌迎高射之,發輒中,或著崖石皆沒鏃,敵驚以為神,逡巡斂去。

昔有薛仁貴三箭定天山,今有何灌三箭震退敵軍!

此事之後,何灌更加名聲大振,不僅大宋朝廷都知道了他,連遼國朝廷也知道了他。30年後,遼國蕭太師來訪大宋,何灌也在接待人員之列,席間蕭太師還專門提起此事,何灌說:「我就是何灌啊。」蕭太師肅然起敬,起身拜他。

《宋史·何灌傳》是這樣記載的:「後三十年,契丹蕭太師與灌會,道曩事,數何巡檢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蕭矍然起拜。

之後何灌一直活躍在大宋軍事領域,立下了很多功勳,靖康元年,何灌死於抵抗金兵的守城戰役中,年62歲,一代武功蓋世、忠肝義膽的將軍就這麼隕落了。

————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如果覺得寫得不錯,請點亮在看並轉發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大宋一將軍射箭,全都射偏了,敵軍一看哈哈大笑,再一看立馬逃走
    當然,何灌最傳奇的事件還不是筆者上文提到的兩箭嚇退西夏軍,他更傳奇的是三箭嚇跑遼國大軍,而且這三箭還全都「射歪了」,何灌到底是如何憑藉「射歪了」的三箭,嚇跑敵方大軍的呢?且聽筆者慢慢道來。何灌是北宋年間開封祥符人,「武選登第」,也就是說,是個武舉人,他最出名的就是「神箭手」,不僅射得準,還膂力過人,能拉三石硬弓。
  • 宋朝將軍連射3箭全射歪,被遼軍士兵嘲笑,仔細看後嚇得火速撤兵
    《新唐書.薛仁貴傳》當中記載:「詔副鄭仁泰為鐵勒道行軍總管,時九姓眾十餘萬,令驍騎數十來挑戰,仁貴發三矢﹑輒殺三人,於是虜氣懾,皆降……軍中歌曰:'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唐朝時,薛仁貴徵討鐵勒九姓,他連發三箭,每一箭都射死一個敵人,鐵勒九姓因此而喪膽,直接投降。可見古代的神箭手的威懾力!
  • 宋朝將軍連射3箭全射歪,被1萬遼軍嘲笑,仔細一看後嚇得立馬撤退
    何灌此時年輕氣盛,又是個暴脾氣,自然看不得遼人來取水,於是親自跑來這裡再次劃定疆界,不允許遼人踏入大宋土地,引起了遼人的不滿。 這年冬天,遼人集結了萬人軍隊,氣勢洶洶地重來邊境線處,要給何灌一個好看,由於遼人是突襲,宋朝一時之間並沒有相應的隊伍迎戰,何灌及其手下不過百餘人,但他絲毫不懼,拿起自己的弓箭,騎馬登上高地,正面迎接敵人。
  • 大唐名將薛仁貴:三箭定天山,平滅高句麗,勇冠三軍
    薛仁貴是大唐名將,被演義小說,影視劇演繹的神乎其神,歷史上真實的薛仁貴是大唐個人戰力排名前三的絕世猛將,軍事才能也十分出眾,他從軍、徵戰經歷充滿傳奇色彩,不是傳奇,勝似傳奇。
  • 他是北宋神箭手,曾三箭嚇退遼國追兵,後來被宦官坑害戰死沙場
    若是能一箭射中敵方將領,便能使敵人群龍無首、潰不成軍,率先抓住勝利的高旗。因而自古以來,神箭手總是受到人們的尊重敬仰。宋朝有一神箭手,名叫何灌,雖出身貧苦,但天資聰穎,自小便顯露出過人之才。他的箭術絕佳,早早引起了駐守河東的經略使韓縝的注意。
  • 北宋的第一神箭手,兩軍陣前連射三箭,不傷一人,卻能退敵十萬
    兩軍對陣連射三箭,盡顯神功 我們都知道宋朝的歷史邊境問題是很多的,遼夏金在不同的時期都對宋朝產生威脅,何灌所在的時候,正是遼宋對陣的時候,北宋兵弱
  • 盤點史上8大神射手,呂布排第四,薛仁貴居第六,第一是傳說人物
    何灌是北宋後期的一個武狀元,後擔任河東從事抵禦遼國,在鎮守河北期間,遼人不敢越界,因為凡是越過遼宋邊界的,都會被何灌一箭射死。有一次,遼國數百人見何灌僅帶了數十人,於是就肆無忌憚的衝了過來。結果何灌麾下士兵還沒動手,只見何灌連續彎弓射箭,每發一箭,必射倒一人,遼騎紛紛閃避,箭就射到石頭上,竟然箭簇入石。遼軍以為神,狂呼而退。之後再也不敢進入何灌巡防的地界。
  • 薛仁貴 (唐朝初年名將)
    薛仁貴 (唐朝初年名將) 薛仁貴(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字仁貴。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將,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 薛仁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於貞觀末年投軍,隨徵高句麗,受唐太宗拔擢。
  • 宋朝大將射敵三箭,三箭皆射歪,敵軍先大笑,仔細一想後落荒而逃
    講了這麼多關於弓箭的冷知識,我們今天再講講一個古代名將和弓箭之間的故事。這名名將叫河灌,大宋時期出生在洛陽,河灌少年時期便參軍了,而且憑藉著強大的騎射本領,被封了一個叫火山軍巡檢的官職,還兼任當時的府州。有一次契丹人跑到大宋境內來取水,你說取水就取水,為何還一邊燒殺搶奪周邊的百姓呢?
  • 歷史見聞:被譽為「大唐軍神」的薛仁貴,薛仁貴的武功究竟怎麼
    ,在我國的各個地方廣為流傳,民間傳說、評書、電視劇等等把這位唐朝名將說得那叫一個神乎其神,其中這些故事有,唐太宗李世民的「應夢賢臣」,「一字並肩王」,白袍戰將,手持方天畫戟力大無窮,數次營救唐太宗李世民,「薛仁貴徵東」、「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句麗」、「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可以說是文韜武略,樣樣精通。
  • 宋朝大將連射3箭均射歪,1萬遼軍看後大笑,仔細看後嚇得立即退兵
    正所謂民強即國富,宋朝出了不少名將,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抗金名將嶽飛,但還有一位抵抗契丹將軍何灌,卻是有著一件趣事:在開戰之前,何灌連續射了3箭全部射歪了,結果被10000遼軍嘲笑,但遼軍沒過一會就笑不出來了,仔細一看之後立馬選擇了撤退,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很明顯,有眼不識泰山的遼軍根本沒意識到何灌有多厲害。
  • 薛仁貴徵西: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薛仁貴(614年-683年),名禮,字仁貴。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將,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薛仁貴少年時因其父薛軌早逝而家道中落,家境貧困,靠種田為業。在父母去世後,薛仁貴想為雙親改葬,他的妻子柳氏說:「夫有高世之材,要須遇時乃發。
  • 鐵血震異族,薛仁貴活埋13萬鐵勒人, 狠辣至極嚇壞西域各國 !
    漢家戰神——薛仁貴!薛仁貴(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字仁貴。漢族,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薛仁貴出身於河東薛氏世族,在貞觀末年投軍,徵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良策息幹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故事。
  • 一代名將竟被親兒子射殺!薛仁貴祖孫三代互相殺害的內情
    薛仁貴祖孫三代互相殺害的內情話說唐朝太宗時期,山西龍門縣有個薛仁貴,力大無窮,武藝超群,箭法高強,因家境貧窮,所以到本村柳姓地主家做工,因緣際會,和柳家小姐柳迎春私定終身,柳員外見薛仁貴一表人材,也就沒有反對,順勢同意了這門親事。二人婚後不久,東遼國蓋蘇文打下戰表,要奪大唐江山,薛仁貴辭別嬌妻,前去投軍,一去多年,後來薛仁貴百日雙救駕,三箭定東遼,被封為兩遼王,這才衣錦還鄉。
  • 一代名將薛仁貴的滑鐵盧:被迫向異族屈膝求和
    唐軍雖然敗了,但薛仁貴卻由此知名,唐太宗還特意告訴他:「這次我討伐高句麗最大的收穫就是你了。」有了唐太宗的賞識,薛仁貴自然是順風順水,他此後在帝國東西兩線頻繁作戰,屢次大破敵軍,其中最經典的一幕就來自於龍朔元年徵討鐵勒九姓的大戰中,當時薛仁貴作為副大總管,跟隨主帥鄭仁泰一起率領前去西徵。
  • 三箭定天山:把抓來的鐵勒女人當侍妾,還原一個真實的薛仁貴
    薛仁貴應允,於是,到張士貴將軍處應徵。從貞觀末期投軍算起,薛仁貴徵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敗突厥,功勳卓著,留下「良策息幹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故事。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
  • 不為人知:一代名將竟被親兒子射殺!薛仁貴祖孫三代互相殺害的
    薛仁貴祖孫三代互相殺害的內情話說唐朝太宗時期,山西龍門縣有個薛仁貴,力大無窮,武藝超群,箭法高強,因家境貧窮,所以到本村柳姓地主家做工,因緣際會,和柳家小姐柳迎春私定終身,柳員外見薛仁貴一表人材,也就沒有反對,順勢同意了這門親事。二人婚後不久,東遼國蓋蘇文打下戰表,要奪大唐江山,薛仁貴辭別嬌妻,前去投軍,一去多年,後來薛仁貴百日雙救駕,三箭定東遼,被封為兩遼王,這才衣錦還鄉。
  •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三箭定天山,他就是「戰神」薛仁貴
    今天我將從歷史的角度有來還原一下這個英雄的傳奇一生,讓後人對其有更多深入了解。經過妻子這麼一說,薛仁貴瞬間恍然大悟,明白想要建功立業,首先必須邁出第一步,要不然哪有什麼機會呢?於是薛仁貴應徵入伍,加入到唐朝名將張士貴的部下,這個張士貴在當時也是一個相當厲害的大將,並非演義裡那種奸臣,他與薛仁貴沒有什麼過節。
  • 「三箭定天山」薛仁貴排名僅第三!第一第二死於箭下!
    第三位薛仁貴知道薛仁貴的人肯定也知道在薛仁貴三箭定天山,在《薛仁貴列傳》中如此描述,薛仁貴"發三矢,輒殺三人,於是虜氣懾,皆降",軍中歌曰:"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龍朔二年,薛仁貴被回紇部隊阻擊。回紇部依仗天上的有力地形與唐軍展開對峙,後有十餘敵將來挑釁唐軍,薛仁貴出戰,連射三箭,而這三箭全部命中敵將,應聲落馬,敵軍大驚!
  • 薛仁貴離開人世後,他的兒子命運如何呢?
    薛仁貴聽了妻子一番話後,茅塞頓開,覺得妻子說的話非常有道理,於是就此拜別妻子和家人,打聽過後前往張士貴將軍處投軍入伍,從此大唐帝國又多了一位馳騁沙場40年之久的傳奇名將。公元645年,李世民親徵高麗,在遼東戰場上,唐將劉君邛被敵軍團團圍住,眼看就要喪命在此,在這個萬分危急時刻,身為一個無名小卒的薛仁貴手握方天畫戟單槍匹馬殺入高麗敵軍之中,敵軍將領見是對方一無名小卒前來送死,他哈哈大笑策馬過去想把薛仁貴活捉戲弄一番,但被薛仁貴一戟就刺死了,敵軍見薛仁貴如猛虎下山一樣威猛無比,心生膽怯盡數退走,就這樣劉君邛有驚無險的獲救。此戰過後,薛仁貴開始揚名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