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學府,人才輩出
九大學院,各具特色
32個專業,科類齊全
一流大學培養一流人才
教授為專業代言
歡迎報考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這個九月,我在北京等你
學院概況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具有百餘年辦學歷史。
土木工程學科起源於1909年的焦作路礦學堂的礦冶、路工等相關課程。1953年,北京礦業學院成立礦井建設專業,成為國內第一個定位於培養礦山土木工程專業技術人才的專業。1978年,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成立,礦山建設工程恢復研究生招生。1998年學校恢復本科招生,礦山建設工程更名為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專業於1999年恢復招收第一屆本科生。
力學學科起源於1950年的焦作工學院時期的數理研究指導組。1951年成立中國礦業學院基礎課程組。1952年成立礦山工程力學專業。1978年,礦山工程力學專業恢復研究生招生。1998年礦山工程力學更名為工程力學,並於2000年恢復招收第一屆本科生。2001年工程力學和巖土工程獲批為「國家重點學科」。建築學專業於2001年成立並開始本科招生,當時隸屬基礎科學系。
2002年6月,工程力學和建築學專業整體從基礎科學系劃出,礦建研究室、巖土所(土木工程學科)整體從資源開發工程系劃出,優勢學科強強聯合,組建成立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2002年和2005年,力學和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分獲批博士學位整體授予權和博士後流動站。2007年巖土工程、工程力學再次通過「國家重點學科」評審。城市地下空間工程本科專業於2016年成立。
專業解析
目前,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由5個系(工程力學系、巖土工程系、建築學系、建築工程系、城市地下空間系)和2個實驗中心(工程力學、土木工程)組成。學院擁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土木工程、力學),2個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設崗學科(工程力學、巖土工程),1個北京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工程力學),12個博士點、19個碩士點、4個本科專業,平均每年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700人左右。
1 工程力學
請聽《教授講專業》,跟隨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院長左建平教授的解析,帶你走進工程力學。
主講人介紹
左建平,教授、博導。現任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院長。曾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布朗大學等訪學。一直從事深部巖體破壞力學基礎理論與控制技術研究。針對深部煤巖非線性破壞難題,提出了一個新的巖石微破裂密度特徵參量,建立了煤巖非線性破壞準則, Hoek和Brown院士正面引用及高度評價該成果;揭示深部煤巖多尺度漸進破壞機理,建立了採動巖層移動「類雙曲線」模型;開發了採礦不連續變形計算分析系統(MDDA),提出了深部圍巖全空間協同支護技術及方法,廣泛在潞安、陽泉、開灤、冀中能源和淮南等30多個礦區應用。發表論文150餘篇,其中SCI/EI檢索120篇,出版中英文專著4部,SCI論文54篇(第1/通訊45篇,JCR一區26篇)、EI論文72篇,國內外他引3200多次;授權專利30餘項和軟體版權3項;獲省部級一、二等獎等12項(5項排名第1);曾獲北京卓越青年科學家(2019年)、首屆北京市青年教學名師(2017年)、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2017年)、國家自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2016年)、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青年科技金獎(2016年)、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015年)、教育部新世紀人才(2010年)和全國百篇優博(2009年)等。
2 土木工程
請聽《教授講專業》,跟隨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吳麗麗教授的解析,帶你走進土木工程。
主講人介紹
吳麗麗,清華大學博士、博士後。2009年到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任教,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2015-2016年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做訪問學者。中國鋼結構協會結構穩定與疲勞分會理事,《工程與應用學報》編委。連續兩年獲校級優秀本科生全程導師獎,獲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校級優秀教學質量獎3項、校級優秀課程1門,指導本科生參加北京市建築結構大賽連續四年獲得一等獎。近年來主要致力於鋼結構穩定、建築幕牆柔性支撐體系的抗風性能,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的受力性能,地下工程軟巖支護結構以及裝配式結構等相關領域的研究。先後主持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2項面上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和博士後基金特別資助等多項縱橫向課題的研究,入選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計劃;在外文刊物、國內核心期刊和國內外學術會議上以第一、二作者共發表論文70餘篇,以第一發明人獲國家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11項,出版學術專著3部,參與翻譯專著1部,參編國家規範《鋼筒倉技術規範》GB50884-2013。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二、三等獎共3項。
3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請聽《教授講專業》,跟隨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李濤教授的解析,帶你走進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主講人介紹
李濤,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青年英才,從事城市地下工程、工程項目管理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現任城市地下空間工程系黨支部書記,2016-2017年在英國諾丁漢大學做訪問學者。近年來主要致力於隧道工程、深基坑工程、地下工程安全建造智能監控技術等相關領域的研究。主持和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國家「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支撐計劃2項,教育部高校博士點基金課題,北京市青年英才等多項項目,以及20餘項企業合作課題。獲得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項、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第一作者發表學術研究論文40餘篇,其中SCI/EI檢索20餘篇;獲4項國家發明專利,3項國家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出版專著1部,教材2部;研究成果獲得教育部等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
師資力量
學院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現有教師120餘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3人,教授32人,副教授43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長江學者和青年長江學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人,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3人,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學家1人等。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篇、北京市優秀博士論文1篇。學院的研究成果先後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7項;省部級科技獎130餘項。
學科優勢
學院學科優勢明顯,教學科研成果豐碩,近年來,共出版學術專著50餘部、教材30餘部,發表研究論文1500餘篇,其中SCI收錄300餘篇、EI收錄600餘篇。承擔了包括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基金委創新群體項目等國家級重大項目在內的縱向和橫向科研項目200餘項。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自然科學獎等國家級獎勵9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9項和二、三等獎20餘項。
學院重視對學生基礎知識、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雄厚的師資力量和先進的教學實驗設備為人才成長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各位領導和廣大同仁的長期關心和幫助下,力建學院正呈現出勃勃生機!
來 源/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招生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