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窮的人,反倒成為了「購物狂」?四點讓你看清窮人思維
在日常生活中每當我們要交房租以及吃喝用的時候,從口袋裡掏出來的不是錢就是手機上的支付工具,畢竟這一切生活資料物品都是需要用錢來交換的。而諾貝爾經濟理論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窮人更加愛浪費錢。這也許就會有人覺得奇怪了,窮人說白了就是窮,沒有什麼錢,那他們為何反而越愛花錢,成為了一個徹底的「購物狂」呢?其實等你了解完窮人思維就清楚了,窮人一般有三個心理行為,大家可以往下方的內容看看:
1.窮人愛使用信用卡
窮人一般都很喜歡使用信用卡,那麼信用卡又是個什麼東西呢?信用卡是商業銀行或者信用卡公司對信用合格的消費者發行的一種信用證明。但其實在實際的生活中,信用卡雖然可以給你帶來暫時的便利,也就是說花明天的錢,得到今天的快樂,但是信用卡所產生的利息也不是那麼容易承受的,你所借的資金越多,產生的利息也就越多,甚至來說這就是利息滾利息,如果自身資金能力條件不是那麼好,那麼請儘量不要使用信用卡,後續發生的後果可能不是你心理上能夠接受的或者你的資金能力能夠接受的。
2.窮人自控力相對薄弱
一般來說,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孩子自控力相對來說比較薄弱,因為在他們的生活環境中缺乏了一種「延遲滿足」的心理觀念,就是很難不被一些金錢或者物質方面的東西所誘惑,於是立馬接受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來說,也就不會特別珍惜所得到的東西,畢竟那麼容易就獲得了,以至於喜新厭舊。而富人大多的自控力比較強,他們會將想要的東西當成自己的目標,儘管可能時間上要等待很久,或者付出許多汗水,但是非輕易獲得的物品是具有很大的價值的,而隨之而來的就是富人會珍惜那件他在心裡認為很有價值的物品。所以說,越是貧窮的時候越要控制自己的自制力。買東西要買自己需要的值得的,而不是看到琳琅滿目的物品就買買買。
3.窮人沒有理性消費觀念
你的消費觀念決定了你今後將成為富人還是窮人。窮人一般來說是一些比較感性的消費者,而富人一般來說是一些比較有理智的消費者,其實在雙十一這個日子特別能顯現出個人的消費觀念,有些商家賣東西藉此來說自己的商品大打折扣,當窮人看到這些優惠價目,自然而然的一窩蜂就去搶著購買了,而富人就會對比之前商品的價格,以及這件東西到底需不需要,而不是單純的以價格來看待價值。另外,富人一般沒有炫耀心理,他們無論資金龐不龐大,都會保持著一種謙遜沉穩的做事風格,而相反的是,窮人如果有了一點的資金便會穿金戴銀,好似自己就是這個社會上的高層人。所以說,窮人的消費觀念和富人是不大相同的,甚至可以說是背道而馳。
4.窮人認為自己擁有的太少
窮人一般都會覺得自己擁有的太少,他們不甘心為什麼別人會擁有大量的資金財力,以及廣闊的人脈,而自己身無分文,只是在這個社會中貼上了月光族的標籤,甚至富人在一出生就擁有了窮人可能奮鬥一輩子都難以得到的平臺。這恰恰說明了窮人的羨慕以及可能含有嫉妒的心理,其實不用覺得自己擁有得太少,如果自己努力拼搏的話,也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財富。
總結:窮人一般自制力相對薄弱,對待金錢方面沒有太多理性觀念,似乎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一切以提前消費為快樂,但其實後果卻很嚴重,容易陷入瘋狂購物的循環體系中。相反,富人卻比較理性,對自己有用的物品就購買,對自己無用的物品自然而然也就不會太多的去關注。
如果大家對這方面感興趣,想要了解這方面更多的知識,我向大家推薦下面這本書籍《財富思維》!
世界知名企業都在向馬雲學習的成功之道,美國大學、任正非都高度認可的思想。幫助年輕人看清自己有什麼、要什麼、該放棄什麼,開創屬於自己的財富之路……
【點擊下方小卡片即可購買】
我猜,你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錢是不是省出來的,是賺出來的」,這是毒雞湯還是至理名言?
經驗和理論哪個重要?大多數人會搞錯!早糾正早受益
「它」所帶給我的財富,遠比工作帶給我的多,早知早受益
賽裡格曼定律:你所不知道的,挫折遠比你想像的更加脆弱
有的人一天賺的錢比你一個月還多?「時間規劃法」,是賺錢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