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其實未必所有的善行都能招來善果,如果你經常做這三件善事,往往容易招來黴運,因為這三件事,看似是善行,實則是惡行。
總有一些人,因為沒有智慧,經常好心辦壞事,行善積德是一件好事,但因為有人智慧不夠,盲目去行善,最終不僅沒有積德,甚至還會損福。
第一件事:救助窮人。
救助窮人本來是一件善事,但如果你做得太過了,善事反而變成了惡行。常言道:「救急不救窮。」窮人我們可以適當給予布施和幫助,但不能一味地去反覆幫助窮人。
曾經有一位朋友,遇到困難就來找我借錢,每次我都借錢給他,也沒指望對方會還錢給自己,可時間長了我卻發現,對方根本沒有要還錢的意思,反而養成了很多壞習慣,遇到苦難最想想到的就是找人幫忙,從來沒有想過要自己去克服困難。
如果你無限度的去給窮人布施,窮人很容易依賴他人,自己更加不願意努力付出了,總想著可以不勞而獲。我們在救助窮人時,一定要把握一個度量,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
別人有急事需要你幫助,你出手幫忙是雪中送炭,窮人吃不上飯快要餓死了,你出手幫忙也是救苦救難,但如果窮人只是因為想要花錢去滿足自己的私慾,你出手幫忙就是助紂為虐,害人害己。
我們在選擇幫助窮人時,尤其是財布施時,一定要問好對方需要財物的用途,不要盲目幫忙,如果對方用錢去賭博、去犯罪,你若幫忙,就是在造惡業。
第二件事:懲惡揚善。
懲惡揚善也是一件善事,我們可以去懲惡揚善,但一定要注意一件事,千萬不要過度而為,無論我們在做任何事情時,都要學會適度,適度的懲惡揚善是積德積福的行為,過度的懲惡揚善就是在損耗自己的福報。
舉個例子:當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時,千萬不要過度去懲罰惡人,如果你心中沒有半點慈悲心,過度去懲罰惡人,你自己與惡人有何區別?
正當防衛也要有一個限度,如果防衛過當,雖然對方想要傷害你,結果你卻把對方置於死地,你這種行為,也會種下惡因。
第三件事:溺愛子女。
這第三件善事也是做父母的最喜歡做的一件事,那就是去縱容和溺愛子女,這種行為看似是愛孩子,其實是在害你的孩子。如果孩子犯了錯,你因為疼愛,捨不得懲罰孩子,孩子將來就會犯下更大的錯。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名男子因搶劫殺人罪,被警察抓進了監獄,這名男子被執行死刑前,想要見一見自己的母親,母親見到自己的孩子,痛哭不已,孩子哄騙母親再抱一抱自己,當母親伸出雙手來抱男子時,男子一口咬下母親的手指,並指著母親大罵道:小時候若不是因為我偷東西你從來不懲罰我,我怎麼會有今天?我恨你。
像這樣的故事,現實生活中數不勝數,做父母的一定要切記,千萬不要溺愛和縱容自己的孩子,有時候去傷害適度的傷害他們,反而是一種愛,若是一味地疼愛他們,恰恰是一種傷害。
這三件事,不是不能做,但一定要適度去做,因為物極必反,千萬不要因為行善而招來惡果時,再去後悔莫及。感恩閱讀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