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信佛信什麼?不是迷信佛菩薩神通,而是教人信因果。「諸法皆空,因果不空」,佛法之根本就在「因果」二字,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不信因果。不論你信與不信,因果報應都時刻跟隨著我們。「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我們的每一個起心動念,每一個行為都是「因」,日後都必感召其果。
《增一阿含經》裡提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念佛修行首先要做的便是斷除自身的惡習惡念,心生清淨,才能積攢福德。「命由己造,福自己求」,天上不會掉餡餅,也不會無緣無故生災禍,一切福禍皆由自己造作而來。
佛家常講: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一個人廣行善事,雖然不會立即得到善報,但其實禍事已經遠離;一個人作惡多端,縱使不會馬上遭到惡果,但其實福報已經漏掉。世上最厲害的「護身符」不在寺廟,不在佛菩薩手上,而就在我們自己的善業裡。因果不饒人,這5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一、生貪心
每一個一生當中所能承受的福報是有限的,不可能什麼都讓你得到,背負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前行,那不是積福,而是攬禍。人生福禍相依,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禍。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往往是不用太費力的,如果你使勁渾身解數才苛求來的東西,往往根本就不屬於你,即使得到了,也不會有利於你。
常言道:貪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人生要學會放下和隨緣,「盡人事,聽天命」不是讓人消極宿命,而是要懂得認清自己。「諸法因緣生」,與你有緣的終會屬於你,無緣莫強求,如此才是智慧,才是福報。
二、生嗔心
有句話叫「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人的心態不好,心量太小,稍微有不如意的事就陷入煩惱痛苦中,這樣的人沒有什麼福氣。人生多有不順心、不如意,如果遇到障礙就大發脾氣,再好的運氣也被你嚇跑了。心即風水,有什麼樣的心就有什麼樣的命運。心轉運就轉,心念變了,氣場和風水隨之轉變。
「嗔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人生要學會忍辱,忍辱是在培福。人家侮辱你,你要當作是培福;人家傷害你,你要當作是來成就你的。能納百川,是名大海。能夠大忍辱,就是在修菩薩道,是大福報。
三、生痴念妄心
何為「痴」?迷信、執念,沒有智慧。尤其指那些不信因果的人。不可否認的是,現實生活中,還是有很多人迷信佛教,將佛教功利化,執著追求神通,妄想投機取巧、走捷徑,不但沒有增長智慧福報、反而讓自己越來越顛倒無知。
我們皈依佛法僧三寶,不是為了滿足自身私慾,想要離佛菩薩更近,得到佛菩薩護佑,而是要向佛菩薩學習,學習他們的智慧和慈悲精神,讓自己成為佛菩薩那樣有大覺悟的人。佛菩薩只是指引眾生走出迷霧、走向解脫的道路,但修行靠的是我們自己。希望大家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以正心正念學佛,放下是非分別執念,敬畏因果,修清淨平等心。
四、生傲慢心
有句話叫「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做人狂妄自大其實就是最大的愚蠢。越是有德者,越懂得謙卑,低調做人,越是笨拙慧淺之人,越喜歡鋒芒畢露。一個人越是炫耀什麼,什麼就會失去得越快,這不是聳人聽聞,而是因果輪迴。
越是順境得意的時候,越是要放下,炫耀為天地所忌諱,得意忘形,往往容易樂極生悲、物極必反。修行要修一顆平等心,當我們能夠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如如不動、不被境轉,就是人生最大的福報。
五、生疑心
懷疑來自於內心的嫉妒和嫉恨,當我們帶著分別心去看待世間萬事萬物,則到處都是業障。不是外境出了問題,不是他人有錯,而是我們自己心不夠慈悲大度。
我們常說,人性最大的惡就是見不得別人好,看到別人有福,不要妒忌,而要多隨喜別人的福報,這樣也是為自己納福。「佛眼中是佛,魔眼中是魔」,我們懷疑他人,是我們自己的心不夠清淨,應當反思懺悔自己。
以上這5點,其實就是佛家常講的「貪嗔痴慢疑」五毒,希望大家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法喜充滿、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