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萬法皆空,因果也是萬法之一,也不是說萬法之外,因果為什麼不空?其實說因果不空,是說它有兩個現象,一個現象是轉變,因果轉變不空,因會變成果,果又會變成因,因果是轉變的;第二個現象是因果相續。所以說不空是說這兩樁事情,轉變跟相續不空。
要想通過學善知識改變命運,最關鍵的是要改變自身的因果,種善因、積善德,自然會有善報。這世上沒有任何人無辜,也根本沒有什麼委屈,一切皆是因果。每一個你當下遭的罪,都映現了自己曾經造下的惡業。每一個你當下受享的福,都是自己曾經積德行善的善果。
任何事,有因必有果。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說明我們有此業力。
我們這一生會遇到很多人,有些人的出現帶給我們歡喜和溫暖,而有些人的出現卻充滿惡意。這是為何?善緣是自己曾種下的善因,惡緣的出現說明自己曾經傷害過別人,一切都是自己的因果。
「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世上最厲害的預言叫「因果」,最厲害的風水是德行。別人如何對待自己,那是自己的因果。我們如何對待別人,其實就是如何對待自己,最終都會到了自己身上。人生本就是個輪迴,善待別人,其實是為自己積德;傷害他人,其實毀的是自己。「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舉頭三尺有神明」:若信因果,請不要傷害這4種人,因果不饒人!
◆一、陰德厚的老實人
唐朝彭城有個人叫劉弘敬,字元溥。世世代代居住在淮河淝水之間。家有資財數百萬,常積德而不誇耀,人們都不知道他所積的德行。
他家雖然很富,取利於別人的財富,也使別人不怨恨。他拿出錢財幫助別人,施給別人恩惠並不希望有所報答。
福禍無門,唯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行!相面的說劉弘敬會夭折短命,其實是上天不忍這樣的積德之人早早死去,故借相面人之口提醒他繼續積累陰德,因為一德可以消百災,一德可以壓百禍!
後來劉弘敬得善報,轉夭壽為長壽,並且富貴延伸三代之久!
現在很多人看到別人發達富貴,就眼紅嫉妒,內心不平!殊不知這是人家一直積德以來的善報啊!反之很多人喜歡仗勢欺人,作威作福,欺負孤寡貧病弱勢群體,那麼他的惡報也就更加酷烈了!
「佛魔一念間」,世間沒有絕對的善人和惡人,每個人都有兩面性,是佛還是魔在於人自己的選擇。當別人以善心待你時,你也要以慈悲心善待他人,隨喜功德。切莫以為好人好欺負,不是他們軟弱無能,而是人家不與你計較。
善良老實的人,往往陰德都比較厚重,不可傷害,若故意與之為敵,就是與天道作對,這樣的人自找苦吃,實在是愚痴。「舉頭三尺有神明」,欺負善良之人,因果也定不會饒恕。
◆二、出家修行之人
相傳釋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在今尼泊爾南部提羅拉科特附近)淨飯王的太子,屬剎帝利種姓。
據漢譯《善見律毗婆沙》「出律記」,推斷為公元前565年至公元前485年。南傳佛教或認為是公元前623年至公元前544年,一說是公元前622至公元前543年。
釋迦牟尼幼時受傳統的婆羅門教育,29歲(一說是1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各種苦惱,加上釋迦族姓面臨滅族的戰爭威脅,對當時的婆羅門教不滿,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道。
開始在摩揭陀國王舍城附近跟隨「數論」先驅阿羅邏迦羅摩和烏陀迦羅摩子學習禪定。後到尼連禪河附近樹木中單獨修苦行6年。
認為苦行不是達到解脫的道路,轉而到伽耶(菩提伽耶)畢波羅樹下靜坐思維四諦、十二因緣之理,最後達到覺悟。80歲時於拘屍那迦城逝世。
公元前485年,佛陀80歲時進入涅槃,寂滅於拘屍那迦城(印度北方邦境內)附近的希拉尼耶伐底河邊的娑羅林中。以後,人們為了懷念他對弟子的苦心教導,就在寺廟裡塑造了釋迦牟尼臥像,並把釋迦牟尼誕生的那天(4月8號)稱做「浴佛節」,把他修道的那天(12月8號)稱為「臘八節」。
我們可以不信佛,可以不皈依僧寶,但是為人最起碼要懂得尊重,要有恭敬心。對於自己不熟悉的東西,要心懷敬畏,這是做人最起碼的德行。
有人說,現在末法時代,有許多魔子魔孫穿著佛的袈裟出來坑蒙拐騙,很難辨別出真假僧人。對於這個問題,希望大家相信一句話:你積你的德,他造他的孽。你的功德不會散,不該他的、他也得不到。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
◆三、窮兇極惡之人
慶父(?—公元前660年),姬姓,名慶父,字仲孫,春秋時期魯國上卿,魯桓公姬允之子,魯莊公異母弟。
作為魯國三桓之一的孟孫氏之祖,魯莊公去世後,慶父先後派人殺害國君公子般和魯閔公,製造政治內亂。後來,逃亡莒國。莒國國君接受賄賂,遣送慶父回國,途中自縊而死,諡號「共仲」。後人常把製造內亂的人比作為「慶父」,成語「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即源於此。
慶父的這種做法算得上窮兇極惡、罪惡滔天了。
人生路上,「舉頭三尺有神明」,不要試圖和極惡之人講道理,他們不但聽不進去你的話,反而有可能與其結下惡緣,得不償失。在對自己不利的情況下,不要急著嫉惡如仇,做一個明智之人,保護好自己、不受傷害。
◆四、對你有恩之人
人有「四重恩」需要報,分別是父母恩、老師恩、國土恩和眾生恩。
「百善孝為先」,父母生養我們,給了我們人世間最大的愛,世上最大的善莫過於孝,若傷害父母就是最大的惡。父母親人對我們的恩情最大,這個恩德也最難報。
除此之外,要回報給賦予我們知識,幫助我們增長智慧的老師。要感恩養育我們的這一方土地,要善待世間一切有情眾生,廣結善緣,也是為自己修福。
人生路上,「舉頭三尺有神明」,互幫互助,才能獲得雙贏的局面,在我們困難的時候,幫助我們的人,我們要記在自己的心裡,當我們有朝一日,成功翻身變得風光的時候,千萬別做忘恩負義的小人。
◆結語
朋友們,「舉頭三尺有神明」:若信因果,請不要傷害這4種人,因果不饒人!大家覺得有道理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我會置頂鼓勵哦。感恩閱讀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