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生有4種恩,不知報恩,因果不饒人

2020-12-15 妙音聞聲

經云:「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學習佛學文化,在誦完一部經,或是做了功德,大家回向的時候,常念到這句偈子。「回向」的意思,簡單理解,就是把自己所修的功德送給眾生,這樣自己就能獲得更多的福報。深入而言,就是為自己消除業障,已達到增長智慧,人生順利的目的。總之,我們聽佛陀的教誨,就對了。

為什麼要「報恩」。生活中,很多人接受了別人的恩惠,當習慣成為自然,就認為對方是應該的,不但沒有感恩之心,當對方不給予恩惠,反而會抱怨,甚至反目成仇。現在人際關係中,這種情況不在少數。相信,大多數人也都親自經歷過,施人於恩惠,反遭對方怨恨的情況。

當受到別人的恩德,得到幫助,許多人連聲謝謝,甚至連表面的敷衍都沒有,這樣的人三五年之後,你在看他,在這個社會中,不會都好的發展,這就是因果,自己沒有種下好的果報,自然失道者寡助。佛家講:「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知恩報恩,才能得到吉祥。

佛教所講的四重恩是師長恩、國土恩、父母恩、眾生恩。飲水要思源,知恩圖報,做個有情有義的人,才能得到諸佛菩薩的護佑加持。不知報恩,因果也不饒人。

第一、師長恩。

佛教講,佛、法、僧三寶之恩不能忘,佛就是老師,法就是老師所教導的智慧,僧的含義是「淨」,將其理解為僧人也沒錯,每一位出家人所代表的心想就是清淨智慧,看到出家人的形象,就要想到清淨的歡喜心。

教師是太陽底下再優越沒有的職務了,三尺講臺,三寸舌;十年樹木,十載風。當然師長恩並不是單純的指在學校傳授於我們知識的老師。我們所有的長輩,他們多年的人生經歷,所告訴我們的一句話,就受益匪淺,都要感恩。而且儒家聖人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矣」。

第二、國土恩。

國家是我們生存所依,佛教雖然無國界,但是國家的安定和平,風調雨順,是修行的基礎,也是人們幸福生活的保障。所以我們感國家的恩德,愛自己的國家。還有我們賴以生存的大地,糧食以大地而生長,水資源、乃至所有的物質資源,都是國土對人們的奉獻,我們有報恩的職責和應盡的義務。

第三、父母恩。

少年不懂父母恩,懂時已是中年人,此生難報父母恩。人來到這個世間,首先是父母之恩。十月懷胎,生養哺育,才能長大成人。到了一定年齡的時候,當自己為人父母,自會領悟其中的含義。佛家有言:「在家孝父母,不必遠燒香;堂上雙親你不敬,一心拜佛有何用。」

第四、眾生恩。

為何感眾生恩,佛家講:一切眾生,無始來,互為眷屬六親。再者,人想生存下去,若離開眾生,活著都十分困難。吃飯離不開農民的耕種,穿衣離不開紡織工人,住房離不開建築工人。我們只是自然界的一份子,依眾生而生存,所以要報眾生恩。

因果是循環的,人學會感恩,就會感召源源不斷的好運,一生一世的吉祥。進一步講,一個人明白了做任何事無不是為了報恩,就真正地、自覺地認識到了自身的價值。

相關焦點

  • 「舉頭三尺有神明」:若信因果,請不要傷害這4種人,因果不饒人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萬法皆空,因果也是萬法之一,也不是說萬法之外,因果為什麼不空?其實說因果不空,是說它有兩個現象,一個現象是轉變,因果轉變不空,因會變成果,果又會變成因,因果是轉變的;第二個現象是因果相續。所以說不空是說這兩樁事情,轉變跟相續不空。
  • 佛教:因果不饒人,生活中有3件事,不要亂說
    所以人這輩子,在有限的生命裡,一定要過好自己的生活,若能給自己的靈魂創造無限的價值,也不白來一場。佛教講,得人身不易,有個比喻說,六道眾生得人身者,如大海中盲龜浮木。所以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我們不是因為偶然才來到這個世界的,而是為了美好的夢想而來,為了繼續偉大而來。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創造,佛教講,種善因得善果,因緣果報,真實不虛。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4種行為,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做好事就會有好報,做壞事就會遭惡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個人做好事壞事,其果報會像影子一樣隨業流轉,給人帶來福禍。
  • 佛教:折損「陰德」的6件事,別再做了,果報不饒人!
    《太上感應篇》裡有句話記憶猶新: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人生的一切福報和災禍都是自己的因果,是自己感召來的,而非天定。自己造什麼業、種什麼因,就會有什麼樣的果報。行善是為自己積德修福,人生最大的福報不是家財萬貫,而是陰德厚重。
  • 因果不饒人,這2類靈氣動物,不要傷害,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因果有輪迴,蒼天饒過誰,自古以來,對於生命以及因果方面的話題都是爭論不休,儒釋道三家文化,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到了人生的吉兇禍福。向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教的《十善業道經》,每部經典歸根結底都是勸人向善,語言雖簡練,卻包含著人生的大智慧。
  • 知恩、感恩、報恩的人生觀
    就是要我們「知恩」、「感恩」、「報恩」。知什麼恩?知父母、師長、社會、國家及三寶的恩德,並且進一步感恩、報恩。先想一想哪些人對我們有恩?想即是思,依著佛法思惟,把事情想通了,就能心開意解,心中感到清淨、寧靜;如果道理想不通,生活便容易落入煩惱當中。
  • 佛教:「業障」重的人,身上有這4種表現,看看你有嗎?
    相信許多學佛的人應該常聽到「業障」這個詞,它是佛教專用語,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指一個造惡業所感召來的果報、障礙、不順。正所謂「萬法皆空,因果皆空」,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可質疑因果。「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個人種下什麼樣的因,修什麼樣的業,就會有什麼樣的果報,真實不虛、絲毫不爽。福氣都是人積德行善修來的,業障都是人作惡自作自受召感來的。這世上一切一切的發生都是有因緣的,都是該發生的事,因為因果從來不誤人。
  • 自古因果不饒人,3件損「陰德」的事,千萬不要做
    佛家有句佛語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而往往陰德厚重的人,都是深信因果之人,廣結善緣,積攢陰德,福報後人。人生在世,難免會有委屈和辛酸。在佛家看來,這世上哪有什麼委屈,有的不過只是因果。佛家講究因果循環,而陰德厚重之人,絕不會做這三件事。
  • 99歲老僧的忠告:這四種話不要亂說,因果不饒人!
    在沒有遇到老僧之前,我也相信因果,我也知道殺生、偷盜、邪淫,會損耗福報,影響運勢,但我卻不知道,對命運影響最大的,竟然是說話。老僧對我說,「人造十惡會招來惡果。」身有三種惡:殺、盜、淫;口有四種惡: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有三惡:貪、瞋、痴。為什麼口有四惡?因為造業最重的就是口業。
  • 略說佛教上報四重恩之要義
    今以《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恩品)》為主導,通過經中詳細的開示,明白利益眾生應知恩報恩,也明白何為四重恩及其緣起的道理。眾生之間互有因緣,恩恩怨怨常相伴。佛說上報四重恩,明確了何為四重恩,及知恩報恩的意義,和不報恩的過失,以及恩將仇報的可畏果報。佛教我們心無所得而修波羅密,即修真實波羅蜜,是則名為真實報恩。這樣修為才能真正使眾生都得到安樂。
  • 佛教:這三種人,千萬不可傷害,因果報應很重!
    經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不種惡因,自然不會感召惡果,我們不去傷害別人,不與人結下惡緣惡債,自然「無緣不聚、無債不來」。「萬事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這三種人,千萬不要傷害,因果報應很重!
  • 俗話說:滴水之恩以湧泉相報,學會報4種恩,人生能越過越好運!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人生一輩子,我們會遇到很多的好人,我們會遇到很多對你很好的人,我們應該努力的去珍惜。那些曾經給予過你幫助的人,那些曾經。幫你,渡過困難的人。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5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不是迷信佛菩薩神通,而是教人信因果。「諸法皆空,因果不空」,佛法之根本就在「因果」二字,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不信因果。不論你信與不信,因果報應都時刻跟隨著我們。「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我們的每一個起心動念,每一個行為都是「因」,日後都必感召其果。《增一阿含經》裡提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 佛教:傷害這3種人,因果報應很大!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人與人之間的相遇皆是因為有緣,由緣分牽引。正所謂「無緣不聚、無債不來」,其實緣分即是「因果」。佛教裡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世界一切皆為假相、空相,都是虛幻不實的,但唯有因果業報時刻隨緣流轉。
  • 這3種人自帶「靈光」,最好別傷害,不然因果有報應!
    生你養你的父母《地藏經》云: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意思是說,傷害父母會墮落無間地獄,甚至會招來天災人禍。可見,不孝父母,敬神無益!待洪水退去後,楊璞詢問兄弟去處,才知他們一家人剛到山下,就被一棵倒下的大樹壓死了。人生最大的福報,是善待父母。因為父母才是世間最大的福田。不善待父母,就是在斬斷自己的福根。福根既斷,福報自然就會越來越少。
  • 佛教:因果報應,有3種情況,人生並非偶然
    人生就是一場輪迴的過程,《涅槃經》云:「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也許有人會認為,人生所遇到的一切境遇,都是偶然,其實哪有那麼多偶然,看似偶然,都是理所當然,這其中的因因果果,哪是普通人所能洞察的。
  • 佛教:這3種自帶「佛性」的人,最好別得罪,不然因果有報應
    如果我們不小心得罪了一些人,會使我們的一生過得困苦潦倒。種下不好的因就會得惡果就是這個道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擦亮眼睛。不要得罪3種自帶"靈光"的人。不然因果報應有可能我們受不了。而如果我們不小心傷害到別人,就要用一顆懺悔的心來彌補犯下的過錯,這樣可以避免我們不再做一些惡業,得惡果。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是哪三種人自帶"靈光",不可得罪。
  • 佛教:不學佛不打緊,這3件事的因果一件比一件重,真實不虛!
    廣結善緣,感恩有您點點「關注」吧!此文字數「一千二百餘字」閱讀時長預計需要4分鐘!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十法界一切眾生!在當下生活之中,很多人並不相信所謂的「因果有報」,反而更加相信「一切皆是命中注定」。因此也就出現了很多很多亂象,什麼亂象呢?就是「不孝父母、不尊長輩、說話,行事無有底線」等等。但這些行為無論是在佛教之中,還是在傳統文化之中,無一不是被抵制的存在。就如不孝父母、說話行事無有底線而言。
  • 佛教:拜佛許願時,這4種願望不要許,切記!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種什麼因就會有什麼果,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非佛菩薩手裡。要想真正改善命運,要靠自己去努力改變,佛菩薩只是眾生解脫的一個嚮導,而自己的人生要靠自己去走,「萬般皆苦 只可自渡」。佛教不是世俗做交易的地方,不是你多燒幾炷香、多磕幾個頭,佛菩薩就慈悲示現救度於你。要想真正改命,就要明了因果、斷惡修善。
  • 佛教:善惡因果三世業報
    我們從嶽飛與秦檜的故事裡,不難發現裡面埋藏著一道小學數學題:假如以人生百年來計算,百百得萬啊。流芳百世和遺臭萬年同樣遙指萬年,甚至更長久。如果我們回顧歷史,流芳百世的人多不勝數,同樣,遺臭萬年的也不乏其人。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你是否也曾經有過那怕半點覺得不可思議的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