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云:「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學習佛學文化,在誦完一部經,或是做了功德,大家回向的時候,常念到這句偈子。「回向」的意思,簡單理解,就是把自己所修的功德送給眾生,這樣自己就能獲得更多的福報。深入而言,就是為自己消除業障,已達到增長智慧,人生順利的目的。總之,我們聽佛陀的教誨,就對了。
為什麼要「報恩」。生活中,很多人接受了別人的恩惠,當習慣成為自然,就認為對方是應該的,不但沒有感恩之心,當對方不給予恩惠,反而會抱怨,甚至反目成仇。現在人際關係中,這種情況不在少數。相信,大多數人也都親自經歷過,施人於恩惠,反遭對方怨恨的情況。
當受到別人的恩德,得到幫助,許多人連聲謝謝,甚至連表面的敷衍都沒有,這樣的人三五年之後,你在看他,在這個社會中,不會都好的發展,這就是因果,自己沒有種下好的果報,自然失道者寡助。佛家講:「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知恩報恩,才能得到吉祥。
佛教所講的四重恩是師長恩、國土恩、父母恩、眾生恩。飲水要思源,知恩圖報,做個有情有義的人,才能得到諸佛菩薩的護佑加持。不知報恩,因果也不饒人。
第一、師長恩。
佛教講,佛、法、僧三寶之恩不能忘,佛就是老師,法就是老師所教導的智慧,僧的含義是「淨」,將其理解為僧人也沒錯,每一位出家人所代表的心想就是清淨智慧,看到出家人的形象,就要想到清淨的歡喜心。
教師是太陽底下再優越沒有的職務了,三尺講臺,三寸舌;十年樹木,十載風。當然師長恩並不是單純的指在學校傳授於我們知識的老師。我們所有的長輩,他們多年的人生經歷,所告訴我們的一句話,就受益匪淺,都要感恩。而且儒家聖人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矣」。
第二、國土恩。
國家是我們生存所依,佛教雖然無國界,但是國家的安定和平,風調雨順,是修行的基礎,也是人們幸福生活的保障。所以我們感國家的恩德,愛自己的國家。還有我們賴以生存的大地,糧食以大地而生長,水資源、乃至所有的物質資源,都是國土對人們的奉獻,我們有報恩的職責和應盡的義務。
第三、父母恩。
少年不懂父母恩,懂時已是中年人,此生難報父母恩。人來到這個世間,首先是父母之恩。十月懷胎,生養哺育,才能長大成人。到了一定年齡的時候,當自己為人父母,自會領悟其中的含義。佛家有言:「在家孝父母,不必遠燒香;堂上雙親你不敬,一心拜佛有何用。」
第四、眾生恩。
為何感眾生恩,佛家講:一切眾生,無始來,互為眷屬六親。再者,人想生存下去,若離開眾生,活著都十分困難。吃飯離不開農民的耕種,穿衣離不開紡織工人,住房離不開建築工人。我們只是自然界的一份子,依眾生而生存,所以要報眾生恩。
因果是循環的,人學會感恩,就會感召源源不斷的好運,一生一世的吉祥。進一步講,一個人明白了做任何事無不是為了報恩,就真正地、自覺地認識到了自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