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因果報應,有3種情況,人生並非偶然

2020-12-23 妙音聞聲

人生就是一場輪迴的過程,《涅槃經》云:「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也許有人會認為,人生所遇到的一切境遇,都是偶然,其實哪有那麼多偶然,看似偶然,都是理所當然,這其中的因因果果,哪是普通人所能洞察的。

當我們看到惡人享福,善人受氣,就埋怨老天不公,懷疑因果,殊不知因果通三世,眼見不一定為真。有人說人死了就結束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人生的價值是什麼。對於學佛人來講,修行就失去了意義。所以不要以自己不知道的道理去評價一件事。

佛教講:「前世因,今生果;時機不到,因緣不生。」道家《太上感應篇》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都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具有人生價值的經典。告訴我們種下業因,必受業報。但因果報應,也有早晚的不同,一般有3種情況。

第一、現世報,今生做善惡事,今生就受到了果報。

現世報,是人們最想看到的,也是最想要得到的,因為來得快,自己做了善事,天就降福,家庭和睦,事業順利,兒女有出息,確實如此,大家細心觀察可以發現,現在的現世報越來越多,但都是惡報,為什麼呢?人心不善的太多了,折福太快了,等不到來世,就有了報應。

當然也有得到善果的,四川一個公司就有這樣一件事,還上了報紙,公司的經理是個熱心腸,5年內,幾次跳水救人。有一天坐計程車辦事,經過一條路,平時那條路非常堵,今天很順暢。到江邊他看到圍著好多人大喊,有小孩掉進水裡了,都很著急,有人不會遊泳,有人也是愛惜自己的生命,這個我們不去評價,事情沒有對錯。

這位經理就跳入水中,救起女孩一看,是他的親生女兒。還有一個女孩是他侄女,孩子都救上岸,他自己昏倒了。報紙是這樣評說的:「無巧不成書。」按佛教的觀點,這不是巧合,是業力的支配,因為他的善因,善心,業力使然,就遇善緣。

第二、生報,今生所做的善惡事,來生受報。

這是最普通的現象,父母種善因,積累福報,子孫也會享福,也屬於「生報」這類。我們也要了解,因小果大的道理,比如說做了一點善事,總是得不到善報,那世間拖得越久,善果就會越大。反之惡事拖越久,惡果越嚴重。

這裡所說的善,主要是陰德,做善事不被人知道,才能留住福報,做了點善事,別人都知道了,經過別人的誇獎讚美之後,這個善果也就得到了,就不要指望再有什麼善果了。行善不為名利,才是真善。

第三、後報。今生所做的善惡事,下下生以後才受報。

這輩子造業之後,現報沒受,來生也沒有受報,要等到第三世、第四世,甚至更久以後,才受報。所以說,如果你做了善事,沒有得到善報,反而得到了惡報,並不代表善報沒有善果,而是以前做的惡業成熟了,才會產生惡報。

「生報」和「後報」,普通人雖然看不見,但應知道,有因必有果。而且善惡不相抵,世間的事可以功過相抵,將功贖罪,因果法則是公正無私的,功是功,過是過。雖然善惡報應,不能互相抵消,但是善惡會相互影響。

現在造作善業,會削弱惡緣的影響力。只要能繼續行善,那麼善的種子就會越來越多,力量就越來越強,惡緣雖然沒有消失,只要行善不斷,惡緣就很難發芽。願大家,廣種善因,廣結善緣,福慧增長,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人生無常,牢記四句話,掌控因果報應,趨吉避兇
    人生無常,請珍惜當下,一切事物皆是因緣而生,緣滅則散。你能看到這篇文章,讀著這些文字,我相信絕非巧合。沒有任何一片雪花,會因為意外落在錯的地方。人生中很多事情看似偶然,其實都是理所當然。因緣的道理也很簡單,懂得「緣起性空」的道理就能明白佛教所講的「因緣果報」。確實如此,每個人的福報都有定數,前世的緣分是固定的福報,後天依靠自身的努力也可以增加福報,趨吉避兇,創造自己完美的人生。所以說今生福報的大小,除了命中定數之外,更需要自身的努力。
  • 佛教:不要傷害這5種人,因果報應很嚴重!
    很多人不相信因果報應,認為因果是迷信的,其實因果並不迷信,因果只是萬物運行的一種規律,只是自然的現象,並沒有任何迷信的色彩。因果報應就是因緣和果報,因果就是前因和後果,這世間萬事萬物,都有前因和後果,你若能仔細去思考一下,就會發現世上沒有一件無因之果的事,也沒有一件無果之因的事。無論你當下正在經歷任何事情,你當下的經歷都是過去的行為,來帶的一個結果,如果沒有過去就不會有現在,更不會有將來。
  • 佛教講究因果報應,那為什麼總是「好人不長命,惡人無報應」?
    佛法講究「因果報應」,每個人的命運如何,皆和他過去所製造的「因」有關,實際上很多人卻發現,生活中善惡顛倒,壞人一生囂張狂妄,好人卻被各種苦難纏身,這似乎和「因果」相反,讓人很難去認可佛家之言。其實,因果有一個複雜的體系,它並非短期內的因果報應,佛家認為它「通三世」,也就是前、今、來世。前世犯下的因,會形成今天的果報,而這輩子所造諸業,還會讓來世受到影響。因果並非是當下業果報應,很多人只看到惡人今生犯下的惡果,沒看到他們上輩子所修得的福報,以至於對修佛產生懷疑。
  • 佛教:傷害這3種人,因果報應很大!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人與人之間的相遇皆是因為有緣,由緣分牽引。正所謂「無緣不聚、無債不來」,其實緣分即是「因果」。佛教裡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世界一切皆為假相、空相,都是虛幻不實的,但唯有因果業報時刻隨緣流轉。
  • 「嘴是福禍門」:這3種話,儘量別講,因果報應太重
    《楞嚴經》上註解:「人生喪家亡身,言語佔了八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這一生多劫難,多災禍,言語不慎,用詞不當是非常重要的禍根來源。關於口語危害,無論是世俗還是佛家,都有描述。譬如晉·傅玄所著的《口銘》中有曰:「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以及佛家常說的:「嘴是福禍門,舌是利害本」,這兩者雖然出處不同,卻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其用意無非就是在告誡人們,做人應該謹言慎行,要像聖賢佛陀一樣,做一個真語者,敬語者,知道什麼話當講不當講。佛教認為,只有深知因果報應,自古不虛,如此一來,才不會輕易造作口業,承受果報。
  • 佛教:改變命運,有3種方法,屢試不爽,效果顯著
    每個人的情況從出生就不一樣,有人生來,家中就有權有勢,生活富裕。有人則降生到瀕臨死亡邊緣的地方,如非洲的一些貧困地區。 有人五官美好,有人從小體弱多病,等等各方面的因素,都顯示了每個人的生命旅程是不同的,那這種命運的形成是註定的,還是另有其因呢,我們都很想知道?
  • 佛教:這5種人,不可傷害,因果報應,不容小覷!
    有句話叫:別人如何對待我,是我的因果;我如何對待別人,是我的修行。別人對我不好,首先應當反思自己,懺悔自己往昔的惡業。別人善待於我,我更要懂得珍惜善緣、與人為善。生活中,很多是非惡緣都是自己感召來的,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如何對待你。人生有輪迴,你對別人所做的,最終都回到了自己身上。害人如害己,傷害他人,不會損害他人的成就,反而大大折損了自己的福報。
  • 佛教講:因果報應,自作自受,那為何還會殃及子孫?背後道理很深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因果有報,善惡難消。因果問題是佛教文化的核心理念,在中國典籍中,如《周易》、《尚書》、四書五經,都記載有很多因果的道理。但佛教講的是三世因果,所謂因果通三世,在中國典籍中記載的基本都是一世的因果,因此擴展到三世因果,乃至多生多劫的因果關係,就令很多人難以相信。
  • 佛教:因果不饒人,生活中有3件事,不要亂說
    佛教講,得人身不易,有個比喻說,六道眾生得人身者,如大海中盲龜浮木。所以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我們不是因為偶然才來到這個世界的,而是為了美好的夢想而來,為了繼續偉大而來。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創造,佛教講,種善因得善果,因緣果報,真實不虛。為了自己美好的夢想,行善事,說好話,存好心,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為自己種下善因,果報自然殊勝。
  • 佛教:這三種人,千萬不可傷害,因果報應很重!
    經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不種惡因,自然不會感召惡果,我們不去傷害別人,不與人結下惡緣惡債,自然「無緣不聚、無債不來」。「萬事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這三種人,千萬不要傷害,因果報應很重!
  • 佛教:有了這4種表現,是業障消除的徵兆,看看你有嗎?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有緣遇到佛法,乃是生生世世修來的福報,所以作為學佛修行人,這一生有兩件事不能等,第一是消除業障,第二就是要廣結善緣。人的一生無時無刻不在造業,有善業,有惡業,如此循環不休。在《易經》中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所以人一生的吉兇禍福也都源於自己的所作所為,在佛教中講得更為明了,種善因得善果,因果報應,絲毫不差。
  • 「男人邪淫,因果報應」:這3種人,「色慾」厚重,要及時自省
    ,而邪淫是佛教禍是當中最嚴重的一條戒律,當然也是佛門當中最重要的戒律之一。其實用通俗的話語來講,就是按照佛門和佛教的戒律來要求的話,那一些觸犯到邪淫界的人,就會受到很嚴重的果報。因為邪淫是一種不可取的行為。而我們在生活上經常所聽到的色慾心,也就是我們佛教當中所講的淫慾的心。
  • 因果報應真的存在嗎?佛教講的這2個故事,讓人感到意外
    「積善之家天必降福,積惡之家天必降禍」,總結因果報應關係,全篇宣揚「天人感應」和因果報應的思想。其中既有儒家忠孝友悌的思想品德,又有道家尊道貴德的信仰條約,同時也包括了佛教慈悲為懷的內涵,所以說它融儒釋道三家為一處。如是說,似乎善惡果報都由我們自己掌控。這世間真的有因果存在嗎?
  • 佛教:人生無常,當你了解了這8種真相,就能從此解脫
    人生無常,很多事我們無法左右,只能被動接受,被動選擇,這就是人生。佛教講人生有8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很多人說,我的人生我做主,面對人生的8件苦事,你還做得了自己的主嗎?佛說:「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的意思是「堪忍」,就是說,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眾生,忍受「痛苦」的能力非常強,面對人生諸多煩惱,還是沒有絲毫出離心。釋迦摩尼佛在須達多臨終前曾有過這樣的開示:我微笑,因我從未生,亦永無死。
  • 楞嚴經·卷十|無因論緣起,因果報應是妄想世界的遊戲規則(2)
    這裡牽涉出另外一個很重要的話題:該怎樣理解佛教中所說的因果報應。世間人所理解的因果報應,是以相緣相的因緣戲論法。比如《三世因果經》中云:「騎馬坐轎為何因?前世修橋補路人」等等。佛教中所談的因果報應是心相一如的,即:有什麼心,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果。比如地獄十習因。眾生因十種純情妄想而墮入地獄,就會呈現出地獄眾生的業力形態。
  • 周齊教授:慧遠及其因果報應說
    他篤信佛教的因果報應說,認為佛法有威靈,承認有「佛影」,相信有佛所居的「西方淨土」,沉溺於生死流轉、業報輪迴的恐懼之中。他急切盼望能超脫苦海,求得來世幸福。東晉安帝元興元年(402),他和弟子劉遺民、周續之等一百二十三人在精舍的無量壽佛前建齋立誓,發願往生西方淨土。這說明了慧遠等人內心確實充滿了成佛的緊迫感,也反映了他們對當時的社會現實的畏懼和企圖超脫現實的急切心情。
  • 佛教:一個人走運之前,會有3大預兆,看看你有嗎?
    因果有輪迴,蒼天饒過誰,人生一切皆是因緣果報,富有貧窮,好運惡運,皆是自己種的因,所以當自己處於何種環境之中,都怨不得任何人。生活中,人人都羨慕別人的財富、工作、地位。再看看自己,覺得自己嚮往的那種生活望塵莫及。
  • 佛教:供奉「地藏王菩薩」,這3件事不要做,因果報應很大!
    我們大家不要迷信,我們只要記得,自己的發心是清淨的,所作之事是積攢功德的,是幫助眾生消業增福、離苦得樂的,就無須有什麼顧慮,只會增添功德,不會有任何傷害。能發心在家裡供奉「地藏王菩薩」,都是非常有福報的家庭,我們供佛的目的不是為了得到保佑,而是要學會慈悲,變得更加有智慧。先來簡單了解一下關於「地藏王菩薩」。
  • 佛教:在寺廟裡面,這4句「禁語」不要說,因果報應太大
    佛教注重因果報應,所以在寺廟裡,下面這四句"禁語"千萬不要隨便說出口,否則可能招來後患無窮。一、自私自利的話眾所周知,佛教向來以普度眾生為己任,佛教倡導的,是布施天下。這並不意味著佛陀可以實現每一個人的欲望。有人去寺廟會這樣說:"保佑我今年一定要大賺或者升官發財。"
  • 昌臻法師:人生不是偶然 因果連通前世今生
    可是,有些人認為:人生一切都是偶然,沒有什麼前因後果。有人看見好人受惡報,惡人受善報,便懷疑因果。有人說:死了死了,死了便了。如果一死便了,人生就沒有價值;學佛修行,就無意義;而一貫作惡的人,就太便宜了。歸根到底都是由於不懂因果貫通三世的道理。佛經說得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這說明我們今生所受的善惡果報,都是自己前世所種的業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