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有緣遇到佛法,乃是生生世世修來的福報,所以作為學佛修行人,這一生有兩件事不能等,第一是消除業障,第二就是要廣結善緣。
人的一生無時無刻不在造業,有善業,有惡業,如此循環不休。在《易經》中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所以人一生的吉兇禍福也都源於自己的所作所為,在佛教中講得更為明了,種善因得善果,因果報應,絲毫不差。
我們身語意如果造下惡業,就會形成一種無形的障礙,這就是佛教中常講的業障。業障就會障礙我們的命運,求財不得,看似很簡單能做到的事,卻總是多磨難。對於消除業障,比較方便容易做的事,莫過於放生誦經了。
學佛人消業障,比較喜歡形式就是念佛誦經了,當然很多人誦經,也是心有所求,比如求婚姻,求財富,求孩子,求工作等等,但是有人沒求到,有人也確實如其所願,其實讀經求福報也是在消業障,佛教八苦中有一種苦叫求不得,求不得是一種業障。
很多學佛人也非常用功,能讀上百部《地藏經》《金剛經》,非常了不起,但是消業障和讀誦經典數量沒有關係,主要是跟自己的心有關係,當然讀的數量多了,對降服自己的心有很大幫助,這裡我說的只是讀經不要追求數量,關鍵還在自己的心。
一般情況,有以下4種表現,都是業障消除的徵兆,看看你有嗎?
第一、出離心生起,是業障消除的徵兆。對這個世界看淡,有了出離心,那麼貪心與執著就會減少,因為世間所有的一切都了不可得,佛教教我們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在這個世間,要把人生過得有滋有味,但是並不執著於任何人事物,這樣自己的身心就會很愉悅。
第二、自己的智慧現前,是業障消除的徵兆。智慧是每個人本有的,智慧與知識是不能對等的,智慧是不用向外求的,當自己的業障減少後,自己就會很清楚的感覺到,自己處理事情的方式很順暢。
第三、慈悲心慢慢生起,是業障消除的徵兆。人之初,性本善,慈悲是人人本有的,我們無法慈悲,只因執著於一個我,對於自己的執著,障礙了自己的慈悲。很多人雖看了很多經書,對慈悲的含義也懂,但是慈悲不是嘴善說的,而是要落實到生活中的。
第四、恭敬心生起,是業障消除的徵兆。有了恭敬心,才能成長得更快,恭敬心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我們要忍受一切,把每個人都看成自己的父母,未來諸佛。恭敬心要從實際行為去做才能提起來,並不是說我想提高就能提高得了,必須要降伏自己。如果總覺得自己很有修行,這說明我們業障並沒有消除,只有看到自己沒有修行時,那時你的業障才減輕。
願大家常生歡喜心,與眾生廣結善緣,深信因果,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必得無量諸佛,佛光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