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生無常,牢記四句話,掌控因果報應,趨吉避兇

2020-12-14 我聞佛心

人生無常,請珍惜當下,一切事物皆是因緣而生,緣滅則散。你能看到這篇文章,讀著這些文字,我相信絕非巧合。沒有任何一片雪花,會因為意外落在錯的地方。人生中很多事情看似偶然,其實都是理所當然。

《佛說造塔功德經》云:「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的道理也很簡單,懂得「緣起性空」的道理就能明白佛教所講的「因緣果報」。確實如此,每個人的福報都有定數,前世的緣分是固定的福報,後天依靠自身的努力也可以增加福報,趨吉避兇,創造自己完美的人生。

所以說今生福報的大小,除了命中定數之外,更需要自身的努力。關於改變命運,趨吉避兇,在《了凡四訓》中講得非常透徹,了凡先生開始不相信因果報應,後來遇到孔先生給他算命,每件事全部應驗。孔先生還算到,說他命中沒有子女,於是了凡先生對生活失去了希望。

後來因緣和合,了凡先生遇到佛教高僧:雲谷禪師,禪師告訴他命運可以改變。他便按照雲谷禪師的教導,堅持每天行善積德,最終改變了命運,命中沒有兒子,結果有了;自己還是短命之人,也長壽了。這就是每天行善積德,積沙成塔,天必降之福的道理。

因果的道理很深,善因一定得善果,惡因一定感惡報,所謂:「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要知道人生無常,佛說:想要掌控因果報應,趨吉避兇,就要牢記以下四句話,將會受用一生。

第一句、無論你遇見誰,都是該出現的人。

沒有人是因為偶然才進入自己的生命中,生命中該遇到的人,都會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場合相遇,都會教會我們些什麼。無論我們走到哪裡,也都是我們該去的地方,都會經歷一些該經歷的事。總有一天你會知道,內心真正的快樂,物質世界是給予不了的,這個過程就是修行。

第二句、無論發生任何事,都是必定發生的事。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經歷的每一種情境,都是完美的,即便它不符合常理。佛教有句話講:前世因,今生果,時機不到,因緣不生,即是有緣,也無分。當因緣聚會,該發生的事,自然水到渠成,而且一定會那樣發生,而不是向人們常說的,如果那樣,就不會這樣了。

第三句、不管事情開始於何時,都是對的時間。

因緣果報就是如此不可思議,宇宙人生都離不開因緣果報。世間上,你可以什麼都不信,但是不能不信因緣果報。不管任何事情開始於何時,都有他的因果,都會在對的時間開始,不早也不晚。不管我們有沒有準備好,事情就在那裡,在對的時間開始。

第四句、已經結束的,就已經結束了。人生之所以煩惱,就是因為,想要得的,得不到;想到丟的,丟不掉,煩惱的根源就是如此簡單。按照佛教的觀點,就是放不下。其實生命中有些事情結束,就不會回來,我們能做到的就是放下並持續前進。

以上四句話,有沒有觸動你的心靈呢!願每位夥伴都能有所領悟,自己通過今生的努力積德行善,廣結善緣,增長福報,趨吉避兇,改變命運,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遇到痛苦和不幸怎麼辦?默念這四句話,馬上轉運
    只要你記住並隨時默念這四句話,快樂和好運會不期而至的。首先說一下這四句話的來由,《釋尊廣傳尋法品》中記載,釋迦牟尼佛於久遠之前,為國王甘謝訥巴樂時,四處尋求正法饒益眾生。有一婆羅門說自己有正法,但要想獲得法,須在身上挖一千個洞,插入千根燈芯做成一千盞燈,點燃後才可傳授佛法。
  • 當你快熬不住了,一定要牢記這四句話
    人生路上,我們都會有一段異常艱難的路要走,這個時候,你可能一無所依,一無所靠,你只能靠自己慢慢熬。 熬出來了,你會出眾;熬不住,你就會出局。 我想,我們都想出眾,都不想出局,所以,人生路上,不管多苦、多累、多難,我們都要熬住。
  • 佛教:人生無常,當你了解了這8種真相,就能從此解脫
    人生無常,很多事我們無法左右,只能被動接受,被動選擇,這就是人生。佛教講人生有8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面對人生八苦,科學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人類的痛苦的,佛法才行。很多人都是通過信仰佛法,學習佛陀教育,找到了人生方向的燈塔,也用自己學習佛法的虔誠心,影響了周圍很多人,給這個世界帶來了滿滿的正能量。本文就站在佛法的角度,分享人生8種苦,當你了解了事實真相,就能從此解脫,不受束縛。
  • 「嘴是福禍門」:這3種話,儘量別講,因果報應太重
    《楞嚴經》上註解:「人生喪家亡身,言語佔了八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這一生多劫難,多災禍,言語不慎,用詞不當是非常重要的禍根來源。關於口語危害,無論是世俗還是佛家,都有描述。其用意無非就是在告誡人們,做人應該謹言慎行,要像聖賢佛陀一樣,做一個真語者,敬語者,知道什麼話當講不當講。佛教認為,只有深知因果報應,自古不虛,如此一來,才不會輕易造作口業,承受果報。佛門教派中所說的口業,是人生中最容易積累的業障,在口業中也分有很多種小罪業,不同的罪業帶來的果報略有不同。
  • 因果報應真的存在嗎?佛教講的這2個故事,讓人感到意外
    「積善之家天必降福,積惡之家天必降禍」,總結因果報應關係,全篇宣揚「天人感應」和因果報應的思想。其中既有儒家忠孝友悌的思想品德,又有道家尊道貴德的信仰條約,同時也包括了佛教慈悲為懷的內涵,所以說它融儒釋道三家為一處。如是說,似乎善惡果報都由我們自己掌控。這世間真的有因果存在嗎?
  • 無常:佛教與科學,殊途同歸
    我祖父的去世讓我感到恐懼,在此之後,很少有事情能再讓我感到這般恐懼,除了我反覆意識到的一點(這種頓悟通常發生在晚上,獨自一人在黑暗中的時候):他的人生,每個人的人生,甚至是我自己的人生(這可真驚人),都著實短暫。
  • 佛教:因果報應,有3種情況,人生並非偶然
    人生就是一場輪迴的過程,《涅槃經》云:「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也許有人會認為,人生所遇到的一切境遇,都是偶然,其實哪有那麼多偶然,看似偶然,都是理所當然,這其中的因因果果,哪是普通人所能洞察的。
  • 佛教:《華嚴經》中最經典的四句話,悟透福報無量!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乘佛教華嚴宗的立宗之經,它是佛陀成道後的第二個七日,在菩提樹下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上位菩薩所宣說,主要指華藏世界的三位聖者,即釋迦牟尼佛及其左右兩脅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三位聖者合稱「華嚴三聖」,亦稱「釋迦三尊」。
  • 佛教:在寺廟裡面,這4句「禁語」不要說,因果報應太大
    佛教注重因果報應,所以在寺廟裡,下面這四句"禁語"千萬不要隨便說出口,否則可能招來後患無窮。一、自私自利的話眾所周知,佛教向來以普度眾生為己任,佛教倡導的,是布施天下。這並不意味著佛陀可以實現每一個人的欲望。有人去寺廟會這樣說:"保佑我今年一定要大賺或者升官發財。"
  • 生氣的時候,默念四句話!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知書先生,ID:svop13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生氣總是在所難免。生氣時,默念這四句話,念完,便不再生氣了!01第一句話:算了吧莊子有言:「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忽然而已。」短短一輩子,很快就結束了。
  • 佛教的「無常觀」
    佛經中有這麼一段話:高必墜,何必離,聚必散,生必死。因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這是宇宙人生亙古不變的必然規律。所以佛告訴我們,「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希望我們能對這個變化,短暫不實的世間,生起真正的出離心。雖然如是,我們人類還是竭盡所能,千方百計用盡各種方法,追求壽命永享、天長地久。
  • 讀《金剛經》,看人生無常
    《金剛經》四句偈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在佛家的觀念裡,人間一切現象都生滅相,是個成住壞空的過程,緣合則有,緣散則滅,《楞嚴經》上則說「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既幻且短暫。
  • 人生無常坦然面對
    人生無常坦然面對作者:阿童莫曾經看到過一幅漫畫:有個人在路上行走時,突遇雨至,可手中無傘,淋溼一身,當下一次帶上雨傘時,卻一路碧空。畫中人皆是一臉茫然,無所適從。滄海桑田,人生無常,人們在生活中常常遭遇這種尷尬的事情,非人力所能掌控,這就是人生。
  • 佛教:時運不濟時,記住3句話,自會感召吉祥如意
    一帆風順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人生總要有些坎坷和逆境,喜憂參半的生活才是最有滋味的。所以當自己時運不濟,厄運纏身的時候,要利用這個機會更好的歷練自己。人生本無常,世事難預料,活在當下,物來則順應。人生就是個修行的過程,佛教以人生是「苦」來說明必須要修行,修行並不是讓你去出家當和尚,而是修正自己的錯誤觀念。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只有這樣才能獲得佛法的利益,求得人生吉祥。
  • 佛教講:因果報應,自作自受,那為何還會殃及子孫?背後道理很深
    因果問題是佛教文化的核心理念,在中國典籍中,如《周易》、《尚書》、四書五經,都記載有很多因果的道理。但佛教講的是三世因果,所謂因果通三世,在中國典籍中記載的基本都是一世的因果,因此擴展到三世因果,乃至多生多劫的因果關係,就令很多人難以相信。
  • 在家學佛,牢記3句話,能趨吉避兇,得佛光普照
    不孝父母,就與佛菩薩無緣,因為佛法就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之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佛教典籍中的《地藏菩薩本願經》了,地藏菩薩是大孝,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多次發願救度自己的母親,被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地藏菩薩更是將孝心發展為度眾生的誓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 佛教:不要傷害這5種人,因果報應很嚴重!
    很多人不相信因果報應,認為因果是迷信的,其實因果並不迷信,因果只是萬物運行的一種規律,只是自然的現象,並沒有任何迷信的色彩。因果報應就是因緣和果報,因果就是前因和後果,這世間萬事萬物,都有前因和後果,你若能仔細去思考一下,就會發現世上沒有一件無因之果的事,也沒有一件無果之因的事。無論你當下正在經歷任何事情,你當下的經歷都是過去的行為,來帶的一個結果,如果沒有過去就不會有現在,更不會有將來。
  • 念「阿彌陀佛」聖號,牢記這3點,功德更圓滿!
    據大乘經記載,阿彌陀佛曾在過去無量劫前因地修行的時候,就曾發願要建立西方極樂世界,廣度無邊眾生,成就無量莊嚴功德,為大乘佛教廣為弘揚和稱頌。和娑婆世界不一樣,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苦惱無常,只有究竟極樂。「阿彌陀佛」中「阿」是「無」的意思,「彌陀」是「量」,「佛」指的是光明、壽命、智慧,所以四個字合在一起就是無量光佛、無量壽佛,代表無量的光明與壽命。
  • 佛教能夠深入中國的原因何在?「緣起性空,無常無我」的精髓
    南北朝佛教興盛有內外兩個原因,外因與歷史大環境下的時代背景不可分割,內因則是佛教自身的魅力。 佛教能夠深入中國大地,說到底,是因為它以一系列特殊的魅力彌補了原有中國文化的不足。 佛教的特殊魅力:第一,在於對世間人生的集中關注、深入剖析;第二,在於立論的痛快和透徹;第三,在於切實的參與規則;第四,在於強大的弘法團隊。
  • 佛教講究因果報應,那為什麼總是「好人不長命,惡人無報應」?
    佛法講究「因果報應」,每個人的命運如何,皆和他過去所製造的「因」有關,實際上很多人卻發現,生活中善惡顛倒,壞人一生囂張狂妄,好人卻被各種苦難纏身,這似乎和「因果」相反,讓人很難去認可佛家之言。其實,因果有一個複雜的體系,它並非短期內的因果報應,佛家認為它「通三世」,也就是前、今、來世。前世犯下的因,會形成今天的果報,而這輩子所造諸業,還會讓來世受到影響。因果並非是當下業果報應,很多人只看到惡人今生犯下的惡果,沒看到他們上輩子所修得的福報,以至於對修佛產生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