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講:因果報應,自作自受,那為何還會殃及子孫?背後道理很深

2020-12-23 妙音聞聲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因果有報,善惡難消。因果問題是佛教文化的核心理念,在中國典籍中,如《周易》、《尚書》、四書五經,都記載有很多因果的道理。但佛教講的是三世因果,所謂因果通三世,在中國典籍中記載的基本都是一世的因果,因此擴展到三世因果,乃至多生多劫的因果關係,就令很多人難以相信。

其實很多人在骨子裡,都是希望有因果報應的,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正義,希望看到好人有好報,但是生活中所看到的現實,卻總是讓自己充滿迷惑感,比如說,一個善良的人,命運為何不好。惡人卻財源滾滾,兒孫滿堂。對於這些種種的疑問,因果報應的真假,總是在腦海中環繞。

慧遠大師在《三報論》中講到:「因俗人疑善惡無現驗作。」意思是講:因為我們世俗人,沒有辦法在現實中去驗證因果,所以就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所懷疑。所以就有很多人反對因果。古人都說,作了惡事,會殃及子孫,現在都認為「禍殃子孫」是沒有道理可尋得,自己做壞事,只要把下一代培養好,就能光宗耀祖。

本文就帶大家,探尋因果,解開心中疑惑。首先我們要對佛法有信心,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因果法則是佛陀發現的,是宇宙間的規律。所謂的「祖先作惡,禍殃子孫」是一句慣用語,也只是一種因果的表面現象,它背後有更深的道理存在。

《地藏菩薩願經》云:「各據本業,自受惡趣。」這告訴我們,自作自受是因果的鐵律,自己作惡,子孫代受惡報,是不可能的。但是古人所講的,祖先作惡,禍殃子孫,富不過三代,這些話也真實不虛。從佛法的因果理論來講,禍殃子孫的現象,是由同業相引,共業召感,所轉換的現實報。

由於「同業相引」彼此間就有了成為眷屬的緣。比如說,造殺業的人,我們看到本人並沒有受到惡報,其因素有很多,總之是福報尚未享盡,惡報還未成熟。這時由於業力感召的原因,他的子孫就會受到連累。

造殺業的人,也許是生了孩子之後,才造的殺業,又或者是殺業很輕,緣分尚未成熟,所以不會有明顯的果報,但是在看後世的子孫,就會由於「同業相引,共業感召」的緣故,召感到犯了同樣殺業和自己有緣的眾生,來投胎到他家。從這個因果角度來講,並非子孫代祖先受罪,而是自己的罪業所感,本該受報。

此外我們要懂得,因果報應是極為複雜的,本文所闡述的也只是鳳毛麟角,並非所有因果現象都是如此,因果關係的大網,錯綜複雜。我們只需廣行善事,多種善因,必能感召善緣,自己享福,而且能夠福佑子孫。感恩閱讀,祝大家,六時吉祥,阿彌陀佛。

因果不虛,邪淫後的惡果,不可不知,飲食男女,人之大欲

地獄「十殿閻王」之「秦廣王」的職責,地獄償還因果債

相關焦點

  • 佛教:人生無常,牢記四句話,掌控因果報應,趨吉避兇
    因緣的道理也很簡單,懂得「緣起性空」的道理就能明白佛教所講的「因緣果報」。確實如此,每個人的福報都有定數,前世的緣分是固定的福報,後天依靠自身的努力也可以增加福報,趨吉避兇,創造自己完美的人生。所以說今生福報的大小,除了命中定數之外,更需要自身的努力。
  • 佛教:因果報應,有3種情況,人生並非偶然
    有人說人死了就結束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人生的價值是什麼。對於學佛人來講,修行就失去了意義。所以不要以自己不知道的道理去評價一件事。佛教講:「前世因,今生果;時機不到,因緣不生。」道家《太上感應篇》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都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具有人生價值的經典。告訴我們種下業因,必受業報。但因果報應,也有早晚的不同,一般有3種情況。
  • 佛教:這三種因果報應,就在眼前,其實是自作自受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生活就會有什麼樣的因果,積極生活,努力工作,就會有好的結果;如果好吃懶做,好逸惡勞,就會有貧窮困苦的因果,人生最容易看得見的因果,就是現世報,就在眼前,其實是自作自受。一、違法犯罪。月黑風高夜,殺人放火天,那些窮兇極惡之人,做出違法犯罪的勾當,鋃鐺入獄,甚至被處以死刑,這樣的人死有餘辜,不值得同情,都是咎由自取,都是自作自受。二、好逸惡勞。
  • 周齊教授:慧遠及其因果報應說
    《高僧傳》是梁僧慧較撰寫的,自然不免溢美之辭,但說慧遠在出家之前在「六經」等佛教所謂的「外典」方面已具備相當深的功底則應是可信的。二十歲時,慧遠準備過江去隨名重南北的範宣子隱遁,不巧後趙主石虎被殺,「中原寇亂」,南去的道路被阻塞了,未能如願南下。當時的佛教領袖道安正在太行恆山立寺,名聲很大,慧遠就到了那裡。道安那時正在講說《般若經》,慧遠聽得非常合口胃,「豁然而悟」,感嘆道:「儒道九流皆糠批耳。」
  • 《覺海慈航》告訴您佛教講些什麼道理它的目的是什麼?
    佛教是專門講究解除苦惱的方法的。等到煩惱斷盡了,心裡無掛無礙、無憂無慮,這才算真自由哩。由此可知,佛教的道理不但不和現在的學說違反,並且更徹底了一些。如果人人都照著佛的說法去做,你想,世間還會有刀兵盜賊的劫難嗎?況且,這不過是頂淺近的道理,隨便拿來給你說說罷了,至於高深的理論,任你說多少年都說不完的,真是無窮盡的呢。
  • 因果報應真的存在嗎?佛教講的這2個故事,讓人感到意外
    「積善之家天必降福,積惡之家天必降禍」,總結因果報應關係,全篇宣揚「天人感應」和因果報應的思想。其中既有儒家忠孝友悌的思想品德,又有道家尊道貴德的信仰條約,同時也包括了佛教慈悲為懷的內涵,所以說它融儒釋道三家為一處。如是說,似乎善惡果報都由我們自己掌控。這世間真的有因果存在嗎?
  • 佛教講究因果報應,那為什麼總是「好人不長命,惡人無報應」?
    佛法講究「因果報應」,每個人的命運如何,皆和他過去所製造的「因」有關,實際上很多人卻發現,生活中善惡顛倒,壞人一生囂張狂妄,好人卻被各種苦難纏身,這似乎和「因果」相反,讓人很難去認可佛家之言。其實,因果有一個複雜的體系,它並非短期內的因果報應,佛家認為它「通三世」,也就是前、今、來世。前世犯下的因,會形成今天的果報,而這輩子所造諸業,還會讓來世受到影響。因果並非是當下業果報應,很多人只看到惡人今生犯下的惡果,沒看到他們上輩子所修得的福報,以至於對修佛產生懷疑。
  • 個人觀點:道教講的「承負」論,可能比「因果」更全面一些
    而與佛教「因果報應」相比,道教的「承負」報應世界觀是「本人或子孫實實在在的現實人生」!至於那些所謂的上輩子,下輩子,乃至於十世百世千世,似乎有些虛談,因為沒人會知道自己下輩子是誰,或者上輩子是誰,而自己子孫後代確是真真實實存在的。個人認為因果論必須建立在道教承負論的基礎上才得以成立。
  • 佛教:最損「陰德」的十件事,別再做了,因果報應很大!
    最近聽到一句話說得很有道理:行善不見善,前世有虧欠;作惡不見惡,前世有餘德。這句話是對那些質疑善惡因果之報之人最有力的詮釋。一個人若前世積有陰德,陰德會護佑人逢兇化吉、轉危為安。因果通三世,前世因,今生果;今生因,來生果。因果循環,真實不虛、絲毫不爽。
  • 佛教:這三種人,千萬不可傷害,因果報應很重!
    善業得福報,惡業遭惡果,正所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就是這個道理。佛門中講「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不論我們曾經傷害過誰,一定要記得常修懺悔心。悔過,並且不再作惡,不再造惡業、結惡緣,是為吉祥。經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 為何,善人多磨難、惡人享天年,看完你就明白了
    因果報應,如影隨形。大家都知道,佛教的根本宗旨就是導人向善,教人改邪歸正,從而收穫人生吉祥,趨吉避兇。佛說: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差,此乃天理循環,周而復始。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眼所見,耳所聞,都是「善人多磨難、惡人享天年」的事,為何如此呢!
  • 佛教:在寺廟裡面,這4句「禁語」不要說,因果報應太大
    人們學佛拜佛,是因為佛教注重讓人類的心靈和道德產生進步和覺悟。學佛者學佛的目的在於從學佛過程中所悟到的道理裡,看透生命和宇宙的本質,最終超越生死和痛苦、斷盡一切憂愁,得到心靈的解脫。通常我們去寺廟,大多數人可能都不太重視禮儀,只顧著把自己想要祈禱的說給佛祖聽,祈求佛祖保佑自己心想事成。可是,在寺廟裡並不是什麼都可以隨便說、什麼願都可以隨便許。
  • 佛教:姻緣與因果的關係,教你一招,早日脫單,成就美滿婚姻
    莫非前世那一眼,只為今生見一面。耳熟能詳的這句歌詞,大家都記憶猶新。是啊!人生只有註定的人,才會來與之相遇,若無相欠,怎會相見,一切皆是因緣果報,今生相遇相愛,註定是前世的姻緣。按佛教的觀點,兩個人成為夫妻,都是緣分、業力和願力的結合,就算是奉子成婚,其實也是有宿世的因緣。因果報應,六趣輪轉,無有止息,無論是正處於單身的單身狗,還是已婚成立了家庭,若能了之因果道理,都能對自己遇到美滿的因緣,讓家庭幸福和睦起到決定性的幫助。
  • 「嘴是福禍門」:這3種話,儘量別講,因果報應太重
    其用意無非就是在告誡人們,做人應該謹言慎行,要像聖賢佛陀一樣,做一個真語者,敬語者,知道什麼話當講不當講。佛教認為,只有深知因果報應,自古不虛,如此一來,才不會輕易造作口業,承受果報。佛門教派中所說的口業,是人生中最容易積累的業障,在口業中也分有很多種小罪業,不同的罪業帶來的果報略有不同。
  • 學誠法師:民間的因果報應和佛教的業果定律
    請問因果故事常講的「祖上積陰德從而子孫興旺」的案例與「各自因果各自受」之間有矛盾嗎?學誠法師:這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說的。中國傳統文化重視宗法、家族,所觀察和記載到的因果,都重視祖先與子孫之間的福禍關聯。佛法講的別業,則強調的是個人造業感果的規律。佛法也講共業,一群人造的業要共同承擔,共受果報,也會以家庭的方式呈現。52、網友:法師,真的有因果報應嗎?
  • 佛教:不要傷害這5種人,因果報應很嚴重!
    很多人不相信因果報應,認為因果是迷信的,其實因果並不迷信,因果只是萬物運行的一種規律,只是自然的現象,並沒有任何迷信的色彩。因果報應就是因緣和果報,因果就是前因和後果,這世間萬事萬物,都有前因和後果,你若能仔細去思考一下,就會發現世上沒有一件無因之果的事,也沒有一件無果之因的事。無論你當下正在經歷任何事情,你當下的經歷都是過去的行為,來帶的一個結果,如果沒有過去就不會有現在,更不會有將來。
  • 唐武宗滅佛不足一年,就暴斃而亡,這真的是因果報應嗎?
    幹嘛冒那麼大的風險,非要搞這個滅佛運動呢?腦子有病嗎?所以,唐武宗為了徹底剷除威脅,才對佛教大開殺戒。這個事很難說清真假,如果是真的,我只能說唐武宗太愚蠢了,因為他使出了殺天滅地的力量,卻沒有滅掉一個李忱,自己剛一駕崩人家就來即位了,這不是有點太愚蠢嗎?或者說是李忱太過聰明?
  • 真的存在因果報應嗎?聽108歲高僧講的這個故事,讓人心向善
    佛教,可謂是最講究因果的,做什麼業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因果輪迴,真實不虛,業力大於須彌山。中國古話也曾經說過:「自作孽不可活」,很多人自作聰明,自欺欺人,做了許多壞事都以為沒人知道,卻不知舉頭三尺有神明,任何事情都逃不過因果循環。
  • 佛前供水果寓意很深,但要注意5點才有功德,最後一句影響你一生
    因果報應,絲毫不差,如影隨形。「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萬事萬物都是因緣和合的,沒有長久不變的,所以在本質上是不可得,也就是世事無常。就是《金剛經》上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但是因果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