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海慈航》告訴您佛教講些什麼道理它的目的是什麼?

2020-12-17 混在水裡的豬

作者佔德克

問:我知道,佛教在以前雖然很興盛,但現在是科學時代,將來恐怕難免被淘汰吧?

答:這倒用不著擔心,因為佛教不是迷信。它有它的高深的哲理,無論經過多少年代是不會改變的。如果你有空餘時間的話,可以把佛教裡的書多讀一些。

問:佛教的書籍太多太深,我都看不懂,你能不能把內容明白的道理說給我聽聽呢?

答:可以的。現在的人不是經常談論平等、博愛、自由嗎?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都可以成佛。他所說的眾生,並不專指人類,而是連一切有生命的動物都包括內地,就是狗貓牛馬等都一樣可以成佛,因為它們也都有佛性,等到成佛以後,也就和釋迦牟尼佛處於同等地位。這才是真平等啊。既然狗貓牛馬等都有佛性,所以我們要愛護它們,應該和愛護人類一樣。這才叫真博愛哩。佛教是專門講究解除苦惱的方法的。等到煩惱斷盡了,心裡無掛無礙、無憂無慮,這才算真自由哩。由此可知,佛教的道理不但不和現在的學說違反,並且更徹底了一些。如果人人都照著佛的說法去做,你想,世間還會有刀兵盜賊的劫難嗎?況且,這不過是頂淺近的道理,隨便拿來給你說說罷了,至於高深的理論,任你說多少年都說不完的,真是無窮盡的呢。

問:這麼說來,想要逃避災禍和各種苦難,最好是學佛了。是不是?

答:是的,不過學佛的好處,卻不是僅僅可以避免災難,學佛的人所希望的最終目的是,將來也能成佛,和釋迦牟尼佛一樣。

問:真的嗎?請問成了佛,有什麼好處呢?

問:既然這個世界是個火坑,學佛又很費功夫,我們還不如直截了當弄點毒藥把自己藥死。這樣,不是一了百了,立刻跳出火坑嗎?

答:你怎麼能這樣說呢?這個世界雖然是火坑,只要我們大家肯發心學佛,是可以用我們的力量把它變成樂園的,這是佛教的積極精神。如果用尋死的辦法,死後真的一切都完了,那倒也未嘗不可。應該知道.死後並不是一切都完了,以後還需要轉生的,照佛經來說,自殺是有大罪的,再轉生時,所得的報應將為更苦,那不是跳到火坑更深的地方去了嗎?所以自殺的人往往長期沉淪鬼道,非常痛苦!

問:人死了後,靈魂再去轉生,這事是真的嗎?

答:怎麼不真。自古以來,正史上記載死後轉生和借屍還魂的事,不知有多少呢,就是現在,也時常有這一類的事情發生。你以為都是哄人的嗎?

問:自然不全是哄人的。但不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答:你聽說過六道輪迴嗎?我來說給你聽。一般人所說的靈魂,在佛學上叫作神識。人的肉身死了;他的神識是永遠不死的。那神識憑著他生前行為的善惡,或者升天,或者再轉生做人,或者作阿修羅,或者變畜生,或者變餓鬼,或者入地獄。這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就叫做六道。等到這一道受報完了,又根據所作的善惡,再轉入另一道去。這樣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來回輪轉,永遠沒有停止的一天。

問:關於因果輪迴的道理,我還不大明白,可以請你詳細的再說一說嗎?

答:因果輪迴的道理很是明顯,只因我們被妄心所迷,「我執"所縛,本有的智慧被塵俗中名利等念頭蒙蔽了,所以,雖日常一舉一動無不落在因果輪迴之中,但自己一些也不覺得。「因」就是事實的起因,無因決不能成事。「果 」就是事情的結果,無論什麼事,不做則已,做了總免不了要結果的。果之隨因,如影之隨形,如人想除掉本身的影子,誰都知道是不可能的;有了事情的起因,而要避免結果,於事於理也是不可能的。因果概括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時間)。首先說說現在的因果。這可分為三個層次來說:一、如人叩鐘即刻就可以發音;二、如人播谷,春種秋收;三、如人有不良嗜好或者畏難苟安,日後就要凍餓而死。這個三層次,雖然得果的早晚不同,但是完全屬於現因現果。

其次是過去世的因果。譬如生在富人和貧人家裡的孩子,其享受是不同的。那些初生的小孩,在今生未沒有造什麼因,似乎不應有這樣差別的遭遇。不知這全是各人前世已經造下不同的因,所以今生才得到不同的果哩。

再說未來世的因果。臂如甲乙兩人多年前都造了善惡不同的因,但總是看不到他們得各別應得的果。要知今生縱然得不到,來生一定逃不了的。《因果經》說:「欲知過去因,見其現在果。欲知未來果,看其現在因。」這說明因果的關係是錯誤不了的,消滅不了的。

至於輪迴問題,佛曾告訴我們,「四有輪轉」的道理,就是死有、中有、生有和本有。

一、我們現在所有五蘊(色、受、想、行、識)-------色身和思想意識合成的身體,就是前世煩惱以及善業惡業和不善不惡業所感的結果。當前世臨終最後剎那時叫做「死有」。

二、從死有之後,到今世託生母胎之前,這中間所有的有情身體,叫做「中有」。這中有身,如五六歲小兒相似;眼目耳鼻和其他諸根都具備的,是極微細的淨色組織成的。我們肉眼看不到,只有天眼才能見到它的形量。關於住在中有位中的時間問題,據法救論師說:「時間長短沒有一定。倘若碰不到可生的機緣,中有可以長存,直到因級和合,中有就去投生到人或畜,或其他各道中去,"(一般說來,中有存在時間至多七七四十九日。)

三、中有託生的原因,是由於顛倒心。男子緣其母而起愛欲,女子緣其父而起愛欲。依著這二種顛倒心;中有才結生於母胎,其結生的最初一念,叫做「生有」。

四、從結生以後住胎出胎,直到一期壽命完盡,叫做「本有」。從這本有再起煩惱業因,招得未來的結果。這樣,又從「本有"轉到「死有」,"死有」轉到「中有」,「中有」轉到「生有」,依次相續,輪轉不息,比如轆轤。循環輪轉,沒有停止時候。心是起惑造業,輪轉生死的掌權者。由於心裡一時迷惑,不明真理,不知因果、於是隨意去造惡業。造了惡業,必然產生惡(苦)果。得了惡果,心裡更煩惱,迷惑也更深,從而又去造業,又受苦果。這樣,感業苦將輪轉不息。這就是生死,死生永不停息的緣故。我們要斷輪迴,出三界,必須在起心動念這著手。如能發菩提心,專精一念,求生極樂世界,那麼,所造的是佛因,將來一定結成佛果。因為所轉的念頭不落人天福報,或貪狠害人的輪轉中去,將來一定可以超出輪迴的。這道理不是很明顯嗎?

問:這六道裡面,那幾道是好的?

答:比較起來說,天道最享福壽也最長。人道是也享福也受罪的。再往下說,一道不如一道,餓鬼和地獄兩道所受的罪,那就不堪設想了。

問:那麼,我們最好想法子生到天上去享快樂。不知可有方法嗎?

答:方法雖有,不過我們卻不應該希望生到天上。因為上面說過,無論在那一道裡,等到報應完了,就要轉到其他的道裡去。那麼,生到天上,就算作了玉皇大帝,等到天福享盡了,也非死不可.死後仍舊可能到畜生或其他道裡去受罪,佛經裡是有許多事實說明的,可見,只要落到大道裡去,就沒有一處是安身之地的。 要想享受永久的安樂,非想法子跳出輪迴不可。

問:怎麼才可以跳出輪迴呢?

答:我不是已經說過,只有學佛了嗎。

問:我們憑著良心多行善事,就不能跳出輪迴嗎?

答:那不行。行善的人將來能生到天道或人道享受好的報應,上面我也已經說過。可是這些享受是不長久的。要長久,就得脫離六道輪迴,要脫離六道輪迴,非學佛不可,單憑行善是不夠的。

問:常聽人說:人的生死是玉皇大帝和閻王掌管著的。既然說,學佛就可以脫離輪迴,難道佛也管得著這些事嗎?

答:不是這麼說的。你的生死,不但玉皇大帝和閻王管不著,就是佛也管不著,只有你自己能掌管著的。

問:我不願意死,怎麼早晚要死呢?我願意上天堂,怎麼上不去呢?你說生死全是自己管著的活,我真不明白了。

答:這也沒有什麼不容易明白的。懂得因果的道理,就不難了解了。有因就有果,有果必有因。你所說的事情就是因,所得的報應就是果。比方說,你今生的行為合乎人的道

理,那麼,你來生就還是個人;你今生行為和天道相似,那麼來生就能升天;其他各道都是這樣。這就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都是自然而然毫無足怪的事。你種的是豆,神不能教它變一株瓜。同樣的道理,你種的是人的因,神自然不能強把你變成畜生,這是很顯然的。再說得簡明一點,就是作善的得福,作惡的得禍,作善惡當然由你自己作主,那麼,生死禍福還不是你自己掌管著嗎?

問:有些好人往往遭著不幸的事,作惡的人倒反運氣很好,你說的因果報應怎麼講得通呢?

答:這比方種樹,種子剛下到土裡,立時就能結果嗎?又比方借錢給人家,哪有才交到他的手,立刻就來還的呢?佛教講的因果報應是包括前生、今生、來生三世來說的。有的前生造的因今生才結果,有的今生造的因,當生就結果,有的今生造的因,隔幾生幾十生或幾千萬生以後才結果。這就和果樹的結果有早晚一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怎麼會講不通呢?

問:閻王、判官、城隍、土地究竟有沒有呢?

答:有是有的,不過他們和世間的法官一樣,只能照著法律辦事。你不犯法,他們怎麼也管不著你的。

問:要不要供養他們呢?

答:他們也和我們一樣都在輪迴之中,但他們造了善業,有福德,我們應向他們表示敬意,但不必象佛菩薩那樣供養他們。

問:玉皇大天尊呢?

答:玉皇也在輪迴之中,但他是護法天神,我們也應當對他表示敬意。

問:神仙呢?

答:神仙有天仙、地仙等等不同。或屬天道,或屬人道,都是六道眾生。我們不應該崇拜他們、學習他們,因為我們是要了生死、出三界的。

問:大仙堂類的東西,不是就該取消它了?

答:那還用說麼?狐狸之流都在畜生道中,用不著恭敬他們。

問:不恭敬它,它作怪起來怎麼辦呢?

答:學佛的人,天上的神都要來恭敬的,妖魔鬼崇又怎敢來作怪呢?但我們既然學佛,當普度眾生,雖不要恭敬它,也不要妨礙它才是呢。

問:佛既然也管不著我們的禍福,自然我們也不用恭敬他了,對嗎?

答:那又不然。我們既然想脫離輪迴,就要照著佛的教導去學,那麼,佛就是我們的老師了。你不去恭敬老師,那還算是個學生嗎?

問:還有普薩呢,我們應該恭敬他們嗎?

答:菩薩是梵音,照原來的意思翻譯,就是「覺悟眾生」。因為眾生不覺,普薩就將他們覺悟到的道理來教化眾生,覺悟眾生。菩薩的慈悲心很切,他們專門幫助佛來度脫眾生。拿學校來打比方,佛是校長,菩薩是教師。那麼學生恭敬教師是當然的事了。

問:我有這樣的想法,我們學佛的人除了供養佛著薩以外,再供養天仙神鬼似乎更好些,因為有些神廟裡各類神祗,娘娘很有靈感,求事求財、求病早愈、求消災免禍,也很有感應。我們難道不要去敬事他們嗎?

答:有的鬼神確實也有一些靈感,可以滿足你的所求,但他們總不如觀世音菩薩的願力大,神通廣。你為什麼不去求觀世音菩薩,以獲得更迅速更圓滿的效果呢?而且信仰了觀世音菩薩,時刻想念他,還能開發智慧,消除人生各種煩惱和痛苦呢。還有,因為你要成佛,須一心一意地學佛才行。假使你一面和佛菩薩接近,一面又常和神鬼來往,心裡自然不專了。等到臨終的時候,可能會把佛忘記了,一直跑到鬼道裡去,也說不定。

問:現在我明白了,要脫離六道輪迴的苦惱必須學佛。學佛的人除了佛和普薩以外,一切天仙神鬼都不可供養。是不是這樣?

答:這就對了。

相關焦點

  • 什麼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麼?佛的定義呢?
    六年後,也就是卅五歲的時候,釋迦牟尼在尼連禪河旁的菩提樹下證得了正覺,正確而透徹地覺悟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 從此人們才稱釋迦牟尼為佛陀,或簡稱做佛。意即:真理的覺醒;或簡稱做:覺者。 我簡介佛陀修行的經過,主要的目的,是要告訴各位,釋迦牟尼同我們一樣都是平凡的人,他能夠藉修行而悟道,所有千千萬萬的人類也都可以群起仿效,依照他所垂示的教法修行而證果。
  • 佛、佛法、佛教、佛學:真正佛文化講的是什麼?如何修行?
    《漫談宗教思想教育信仰文化》系列之佛教文化第21回曆來已久都有人信仰佛教、有人喜歡去寺院燒香拜佛,有人願意學佛修行,我們經常聽到「佛法」、「佛教」,但是知道它們之間區別的人卻很少,什麼是「佛」、「佛法」、「佛教」、「佛學」呢?真正的佛文化講的是什麼呢?要怎麼修行呢?
  • 佛教之中,「福德」是什麼?為何說它不可思量?
    佛寺其實「福德」就是福和慧,也稱福慧雙修。缺少了福或者慧都不是福德,就好比車的兩個輪子,不能有絲毫的偏差。所謂的「慧」其實就是覺行,由定而產生的慧,因此,修「慧」其實也是修「定」。那為什麼又說「福德」不可思量呢?其實「思」就是窺測的意思,「量」就是度量之意。因此,不可思量說的是「福德」不能用心思支窺測,更不能用數目去度量。
  • 佛教的涅槃是什麼意思?
    那不是佛教的意思。佛教裡什麼叫涅槃?一般的人還真講不清楚。我今天用你們大家能夠聽懂的話,把涅槃給你講清楚,整篇文字你就明白了。釋迦牟尼佛臘月初八,坐在菩提樹下,夜睹啟明星而悟道。這個悟道是大徹大悟,遠離語言文字的,證到了人生與宇宙的實相。人一旦大徹大悟,他是和宇宙同體,和日月同明的。不是說清華北大畢業了,拿了一個畢業證書,那太小兒科了。
  • 講道理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講道理表情包走一波
    講道理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講道理表情包走一波時間:2020-05-14 17:20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講道理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講道理表情包走一波 講道理是什麼意思?最近網友們動不動就不合講道理,到處都是講道理的表情包,那麼這到底是什麼意思,表情包又是什麼樣的呢?
  • 【佛教常識】南無是什麼意思
    (李明權)                     (出自《俗語佛源》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問:「南無佛」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讀起來是「那摩佛」?  答:「南無」是梵語Namo的音譯,念成「那摩」,是保持原來古代的讀音。
  • 佛教:「八正道」說了些什麼?
    那麼,什麼是「八正道」呢?其實「八正道」,就是八種修悟成佛的方法和途徑,即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八種。也就是說,佛陀當年儘管傳了八萬四千法門,但歸類起來,不過是這八類,因此,佛門弟子所謂的修行,原則上是離不開這八類的。
  • 佛教經典講些什麼 | 大經專修
    ⊙大經專修 | 第372期佛教經典講些什麼?這些年來,我們把佛陀的教育分作世間跟出世間。世間,普世的教育。
  • 道教講「承負」,佛教講「因果」,儒教講什麼?
    三教同源柱道教首先,我們來看看道教,道教講「承負」即佛教中的「因果」,但又不同於「因果」。所以說「無為」並非無所作為,什麼事情都不做,而是應該按「道」行事,處世立命必須摒棄妄自作為,遠禍慎行,追求樸素節儉、清靜寡慾的境界。佛教佛教講因果,所以佛說:「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一切存在著的事物叫諸法。
  • 【572】教育孩子「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那麼上策是什麼?
    「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一直以來被正面推崇。但人們也往往發現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有位家長說她7歲的女兒特別逆反,不讓做什麼就偏去做,她經常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卻不聽,惹得家長常發脾氣。
  • 佛教中的三寶,主要指的是什麼
    我們在沒有具體解釋三寶的種類之前,首先來了解一下三寶的大體含義:佛教中所說的三寶主要是指佛、法、僧這三寶。佛是覺者,自覺、覺他、覺滿的意思;法的字義解釋是「任持自性、軌生物解」 意思是每一事物必然有它特有的性質和相狀,有它一定軌則,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什麼物質。
  • 家庭教育用講道理的方式真的好嗎?學會3點,你也可以不用講道理
    然而,在類似以上的很多場景中,這種講道理幾乎是沒有任何效果的,根本就不管用,最後還是只能「打」的這種武力手段來解決。其實,這些父母並沒有真正明白的是,所謂的講道理在本質上和「打」是一樣的,它們都是屬於一種父母對孩子的施虐,並且它還沒有「打」來得直接。講道理,實質是一種操控很多時候,所謂的講道理,其實是為了達到一個「不講道理」的目的:操控。
  • 一期一問|佛教講「業力」是指什麼?
    佛教講「業力」是指什麼? 「業力論」是佛教的根本思想之一。若想進入佛學智慧殿堂,必須要明白什麼是業力。 業力,英文是Karma,梵文是 कर्मन्,依佛學的解釋:「業力者,即控制一切自然界和道德界現象之因果律也。」 一是指行為、言語、思想等各方面所表現的能力;二是指不可抗拒的善惡報應之力。 佛家講的三業包括:身、口、意三業。
  • 佛教中講的慧根,到底指的是什麼意思?
    這裡的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它是一個有序的過程。一個人要想擁有智慧,就要先做到戒。如果戒都做不到,就無法生發出智慧來。很多人以為,佛陀說的戒,指的就是佛教中的戒律。其實不然。真正修行過,讀過佛經的人,知道一個人修行,最主要的是修心。持戒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
  • 佛教中常講的「所知障」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常講的「所知障」是什麼意思?佛教中存在「所知障」這種說法,那麼什麼是所知障呢?當你所知道的一切成為了你的障礙的時候,這就是所謂的「所知障」。那麼反之,當你所知道的一切沒有成為你的障礙的時候,你所知道的一切就不會成為你的障礙,就會被轉化成智慧和方便。
  • 佛教中的皈依是什麼意思
    ——金庸先生皈依佛教的自述。一般信了佛教的人往往談及我皈依了,在佛教中有皈依的儀式,皈依了某某師父後,給你一個法名,然後就好像成了佛弟子了,告訴人家我學佛了。什麼是皈依至於為什麼要皈依?什麼是皈依?皈依什麼?好像很少人去深思。人人都需要依靠,人人也都在追求依靠。
  • 佛教:因果通三世,這「三世」是什麼意思?
    在佛教之中,有一部經典,他確切的記載了有關於「三世之中」我們行了什麼善,造了什麼業。它就是《三世因果經》,又稱《三世因果文》其主要目的是導人相善,亦是傳遞佛教所講的因果關係。那麼三世因果中的三世是什麼意思呢?他們分別指的是哪三世呢?那麼就以此篇文章,分享三世的奧妙。三世分別對應佛教所說的「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但他並不是所謂的「上一世,這一世,下一世」。
  • 真正的追隨者【 學佛的目的是什麼?】
    (點擊圖片分享精彩內容)學佛的目的是什麼?愚者以幻為真,智者知幻即離。我們要了解,世間為我所用,非我所有,學佛就是為了令本性顯露;本性顯露,你就能解脫一切的痛苦、煩惱,如果能夠令我們的智慧大開,圓滿的清淨心顯現,恢復佛性的原態,那麼,就是我們學佛的目的,我們便能入於不生不滅的涅槃的境界,更有能力就要救眾生,這個就是我們學佛的目的。
  • 佛教常說的「涅槃寂靜」到底是什麼?
    答:上面所說關於涅槃的道理屬於滅諦,現在你提的如何達到涅槃的境界的問題屬於道諦。道諦以涅槃為目的,以生死根本的煩惱為消滅對象,以戒 (Sīla)、定(Samqdhi)、慧 (Pa``q)三學為方法。慧是分別一切法的自相(特殊性)與共相(一般性),通達四諦的道理,而有斷除迷惑證悟真理的作用。戒、定、慧三學包括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等修行法門,共稱三十七道品。
  • 佛教經典:《華嚴經》到底都講的什麼?
    《華嚴經》為初期大乘一部非常重要的經典,對大乘思想發展的影響甚大,華嚴經到底講述了什麼,本文一一告訴你!一、拋磚引玉《華嚴經》在佛經叢中佔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初期大乘非常重要的典籍。「學佛一定要讀佛經,它的精華都在經典裡面,尤其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學佛者應該多花時間選讀此經。但是《華嚴經》內容包含廣闊,文字艱澀,不易閱讀。本文嘗試淺談《華嚴經》的內容及其對中國佛教的影響。關於《華嚴經》的文章及書本多如恆河沙數,希望本文能起拋磚引玉的作用,來增廣我們對《華嚴經》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