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剛經》中,佛強調菩薩要不住相布施,也只有不住相布施,所得的「福德」才不可思量。
那麼,在佛教之中,佛說的「福德是什麼?
佛寺
其實「福德」就是福和慧,也稱福慧雙修。缺少了福或者慧都不是福德,就好比車的兩個輪子,不能有絲毫的偏差。
所謂的「福」本質是指布施,無相布施才有無量福德。
所謂的「慧」其實就是覺行,由定而產生的慧,因此,修「慧」其實也是修「定」。
那為什麼又說「福德」不可思量呢?
其實「思」就是窺測的意思,「量」就是度量之意。因此,不可思量說的是「福德」不能用心思支窺測,更不能用數目去度量。
佛像
因此,佛說不住相布施,既不能住於無也不能住於有,更不能住於法。只有不住相布施,才能真正的入佛境。入了佛境所得的福德才是不可思量。
這就是佛說要修福德的道理,但很多人也問:佛要人一邊修福德,一邊又要求不住於福德,這不是互相矛盾嗎?
佛像
其實修福德的目的不只是成佛,更重要的是通過修福德與眾生結緣,不結緣你又什麼度眾生呢?另外,若是不修福德,而眾生修福德,你又如何度得了眾生呢?
因此,佛所說的「不住」並不是「不修」,而是修而不住。因為修才有境,修行之人需要託境才能修,否則又如何談修呢?
佛寺
所以,學佛不是要悟至無境,而是觀有境,必先有境,必先託境,才可以修。這就是佛所說的既修又不住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