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人在讚嘆別人的時候,經常說「功德無量」,有時候也會說「福德無量」。那功德和福德有什麼區別呢?今天為大家簡單分享一下。
一、功德
德者得也,修行有所得,故曰功德。修行有功,身心清淨就是德;滅除內心的愚痴是功,智慧現前就是德。
也就是說,功是修因,德是果報,你有真實的修行,才有真實的果報。比如講:我們因戒得定,持戒就是功,得定就是德;我們由定生慧,修定就是功,開慧就是德。我們在回向偈裡常講:「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如果我們沒有功德,又拿什麼去回向?
真實的功德,其實就是清淨心,佛經上講「心淨則土淨」,只要我們能夠修出清淨心,遠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功德就自然現前了。
二、福德
修一切人天善行所感得的福分,就是福德。比如我們因修財布施而得財富;因修法布施而得聰明智慧;因修無畏布施而得健康長壽;我們做了善事被別人誇獎讚嘆等等這些,都是福德。
福德與功德有什麼區別?
外修事功的有漏善是福德;內證佛性無漏智是功德。若著相而修一切善,那是福德;若離一切相,修一切善,才是功德。
所以說功德指的是我們的修行功夫,因戒得定是功德,由定得慧是功德,這個東西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與修布施供養沒有關係。修布施供養是修福德,這個大家要知道。如果我們在修布施的時候,不執著福德,心中不想著福德,布施而不著相,福德變成功德了。
當年達摩祖師到中國來,梁武帝接見他。梁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位護法,為佛教建立了四百八十座道場,以帝王的身份護持佛教,真的是盡心盡力。梁武帝見到達摩祖師後,就問他:我在佛門做了這麼多好事,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宗回了他一句:並無功德。梁武帝聽了就很不高興,接受不了,就把他趕走了,送都不送他。
其實達摩祖宗是個老實人,他說的沒錯,梁武帝做的這些事情,確實不是功德,只是福德。如果梁武帝問他福德大不大?那達摩祖師一定豎起大拇指:很大很大,福德確實很大!
現在我們去寺廟裡,常常看見有個裝錢的箱子,上面寫著「功德箱」。其實這是錯的,哪裡有功德?應該叫「福田箱」,這個才對,這是來種福田的,布施再多也沒有功德,這是福德。
但是我們學佛,要福慧雙修,功德、福德都要修。佛經上有個故事講:「修慧不修福,羅漢託空缽」,修行證得阿羅漢果了,確實有功德,但沒修福德,到外面去託缽,都沒有人供養。反過來講,「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瓔珞」,你光修福德了,沒修功德,到時候就跟這個大象一樣,渾身掛滿了瓔珞,還是國王的坐騎,但畢竟是在畜生道。
佛經上講的這些例子,用意很深,所以我們學佛,一定要福慧雙修,修慧是主修,修福是助修,這樣在一生當中才能圓滿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