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功德?什麼是福德?

2020-12-10 國學雜談

學佛的人在讚嘆別人的時候,經常說「功德無量」,有時候也會說「福德無量」。那功德和福德有什麼區別呢?今天為大家簡單分享一下。

一、功德

德者得也,修行有所得,故曰功德。修行有功,身心清淨就是德;滅除內心的愚痴是功,智慧現前就是德。

也就是說,功是修因,德是果報,你有真實的修行,才有真實的果報。比如講:我們因戒得定,持戒就是功,得定就是德;我們由定生慧,修定就是功,開慧就是德。我們在回向偈裡常講:「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如果我們沒有功德,又拿什麼去回向?

真實的功德,其實就是清淨心,佛經上講「心淨則土淨」,只要我們能夠修出清淨心,遠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功德就自然現前了。

二、福德

修一切人天善行所感得的福分,就是福德。比如我們因修財布施而得財富;因修法布施而得聰明智慧;因修無畏布施而得健康長壽;我們做了善事被別人誇獎讚嘆等等這些,都是福德。

福德與功德有什麼區別?

外修事功的有漏善是福德;內證佛性無漏智是功德。若著相而修一切善,那是福德;若離一切相,修一切善,才是功德。

所以說功德指的是我們的修行功夫,因戒得定是功德,由定得慧是功德,這個東西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與修布施供養沒有關係。修布施供養是修福德,這個大家要知道。如果我們在修布施的時候,不執著福德,心中不想著福德,布施而不著相,福德變成功德了。

當年達摩祖師到中國來,梁武帝接見他。梁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位護法,為佛教建立了四百八十座道場,以帝王的身份護持佛教,真的是盡心盡力。梁武帝見到達摩祖師後,就問他:我在佛門做了這麼多好事,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宗回了他一句:並無功德。梁武帝聽了就很不高興,接受不了,就把他趕走了,送都不送他。

其實達摩祖宗是個老實人,他說的沒錯,梁武帝做的這些事情,確實不是功德,只是福德。如果梁武帝問他福德大不大?那達摩祖師一定豎起大拇指:很大很大,福德確實很大!

現在我們去寺廟裡,常常看見有個裝錢的箱子,上面寫著「功德箱」。其實這是錯的,哪裡有功德?應該叫「福田箱」,這個才對,這是來種福田的,布施再多也沒有功德,這是福德。

但是我們學佛,要福慧雙修,功德、福德都要修。佛經上有個故事講:「修慧不修福,羅漢託空缽」,修行證得阿羅漢果了,確實有功德,但沒修福德,到外面去託缽,都沒有人供養。反過來講,「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瓔珞」,你光修福德了,沒修功德,到時候就跟這個大象一樣,渾身掛滿了瓔珞,還是國王的坐騎,但畢竟是在畜生道。

佛經上講的這些例子,用意很深,所以我們學佛,一定要福慧雙修,修慧是主修,修福是助修,這樣在一生當中才能圓滿佛道。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陰德、陽德、功德、福德
    甚至福澤你的子孫。如果讓人知道了,報掉了,報掉了就沒了。相反,做了壞事要讓人知道,不要隱瞞,越多人知道越好。為什麼?報掉了,報掉了就沒有惡了。所以佛法裡面發露懺悔,一懺悔什麼罪業都消了。發露就是要讓別人知道,越多人知道越好。罪如霜露,太陽一出,什麼罪業都消融。所以做好事不要讓人知道,越少人知道越好。做了壞事一定要讓人知道,越多人知道越好,別人一知道就報掉了。
  • 什麼是陽德、陰德、福德、功德
    現在社會上常聽到積陰德這一詞,可是什麼是陰德?什麼是陽德?什麼又是功德和福德呢?我們來看看中華傳統文化智慧之——陰德、陽德、功德、福德。 1、陽德陽德,就是做了好事讓別人知道。無論是你自己讓別人知道的,還是別人看到,聽說了你做的好事後,又廣而告之,弄得人盡皆知,都是你積了陽德。陽,有明面之意,見光之意。
  • 什麼叫陰德、陽德、功德、福德!
    陽德報得快,做了好事,讓別人知道了,別人稱揚你,讚嘆你,給你發個獎狀、錦旗什麼的,表揚表揚,報掉了,報掉了就沒了,德積不住。做好事不讓人知道叫陰德,陰德後面的福報大,積得久。不要怕德積不住,你的德積在那裡永遠是你的,別人偷不去、搶不走,自修自報。陽德積不久,甚至隨修隨報,陰德積得久,且越積越大。所以我們做了好事最好不要讓人知道,不讓人知道你的德行就越積越厚,後面你的福報就大。
  • 什麼叫福德和功德,功德福德可以轉換嗎
    問:什麼叫福德?什麼叫功德?功德和福德可以轉換嗎? 答:功德和福德,在普通人的語言當中有時當作同等來看待。 比如信眾到寺院布施,叫「作功德」,甚至讚嘆說「功德無量」,其實這屬於福德。 曇鸞大師在《往生論注》裡就把它叫作「不實功德」,不是真實的功德,所謂「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 它的作用是讓我們在人天道中享受福樂,所以稱為「福德」。
  • 《金剛經》中所講的「福德」,與人們常說的「功德」有什麼不同?
    其福德不可思量。說到」福德「,人們往往會想起另一個名詞——功德。平時生活中,好像聽到人們說」功德「比說」福德「的時候多。」福德「與」功德「有什麼不同呢?這就是老傑談《金剛經》第5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金剛經》中所講的「福德」,與人們常說的「功德」有什麼不同?
  • 《金剛經》的智慧 福德是福德 功德是功德 兩者區別有多大
    其實祖師達摩沒有答錯,只是梁武帝或許並不知道,功德不等於福德,功德福德區別很大。「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這裡佛陀提到的是福德並非功德,按照世間的理解,梁武帝造寺,供僧,布施,設齋應該有很多很大的福德,但梁武帝問的是功德,梁武帝也是信佛之人,理應知道福德何意,但為何問功德不問福德?
  • 功德裡面有福德,福德裡面有功德.
    比如,財布施是福報,看見親人多給點這是福德。如果你能做到冤親平等布施,沒有分別執著妄想,這就是功德。如果你是清淨心幫助別人做事也是功德。你有福報,有車有房有存款,眾生需要時你無有所求的給予,這就是功德,這是福德裡面的功德。師父講法時你打妄想,心不清淨這是福德;如果你心清淨聽法時,聽的明白並深刻理解了,這是功德裡面的智慧,是聞法功德。是本體智慧的展現。
  • 福德和功德,何來分別心
    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師又曰:「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真理,非我祖師有過。」在北傳佛教中,福德與功德有別。但在上座部佛教巴利裡面,福德和功德是一個詞。福德和功德,何來分別心。
  • 佛教:功德和福德這兩大修行資糧,究竟有什麼區別?
    比如我經常聽到有師兄對我說,今天做了什麼好事,增加了多少功德云云,其實這是不對的——做好事並不會有功德,只能說是有福德。而另一方面梁武帝雖然做了很多弘法的善業,堪稱佛教大護法,但是自己卻沒有修持奉行,所以始終沒有得到智慧,當然,自然也沒有功德。那麼福德和功德這兩「德」究竟有什麼差別呢?我們就來仔細介紹,簡單來說——這兩者一個修的是慧,而另一個修的是福,雖然都很重要,乃是二足尊的兩面,但獲得方式完全不同。
  • 功德和福德有何區別?
    網友:近日讀了梁武帝和達摩祖師「毫無功德」的公案。請問師父,功德和福德有何區別?如何在修行中做到既修功德又修福德?感恩師父。答:功德是人內心的修行境界,勝鬘經中說:「惡盡言功,善滿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福德是善業所感的外在福報。有功德,自然有福德;有福德,卻不一定有功德。把握修行的核心,一切善行都要回歸到自己內心的淨化與提升上來,而不是只注重外在的行相,只求福果。網友:阿彌陀佛,法師曾貪圖過功德麼?是否用心去印證功德有無,大小,和多少呢?
  • 禪宗公案3則,福德與功德!
    參禪公案三:《六祖壇經》裡,有一段提到達摩祖師去見梁武帝時,梁武帝對他說:「我一個皇帝造這麼多的寺廟,供養這麼多的僧人,那我的功德大不大?」這個達摩祖師就跟他說:「你全無功德啊!」在《六祖壇經》裡有一位刺史,對這個事情就非常不明白,所以他請問六祖大師;六祖大師就說:「什麼叫做真正的功德呢?見性是功,平等是德。」我們在念念之中沒有滯礙,常常見到自己的本性,這個才能夠稱得上功德。所以照這麼說的話,我們不明心見性,我們所做的一些,可以說是福德,而不是功德;福德可以來長養我們的功德。
  • 在道教什麼是功德?
    今天有一位善信問我,道長在道教什麼才算是功德呢?祖師先賢是這樣說的,功為善行,德為善心。心行合一,名為功德。努力行善,通過行善累積自己的德行,就叫做功德。說白了就是一個長期正己修德的過程中所得的從身到心的自我升華體驗。但是,功德不等同於利益。
  • 文心:福德、福報與功德,全在你的一念之間
    福報是什麼?福報裡有功德、有福德,然後有福報。功德是供養這世間修的法,法界裡的回流;福德是對人類、動物、植物是由什麼轉換出來的。
  • 功德與福德都必須修,福德著重在事相上,功德著重在心地上
    海賢老和尚像
  • 修行上「福德」、「功德」裡的「德」具體是什麼?如何以德服人?
    如果是自駕車,那就定位導航乘自己的車過來,如果是乘公交車,就會告訴他先要坐什麼車,然後再怎麼轉乘。有一本經典叫《轉車經》,這部經講得就很形象,講了種種的乘,單憑人乘不能到達佛地,單憑天乘不能到達佛地,單憑聲聞乘、緣覺乘都不能到達佛地!所以,還得要轉車,因為佛地太遙遠了。
  • 佛教:陰德,陽德,功德,福德——這四德的區別和聯繫
    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修行卍各位師兄都知道我們學佛最終求的就是涅槃,也就是解脫,或者說是成佛,那麼成佛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呢?六祖惠能大師曾這樣開示——皈依佛,覺而不迷,兩足尊也,這兩足就是「福德」和「智慧」雙雙具足。
  • 略說『功德』與『福德』之義涵
    多數人尚無能力分辨『福德』與『功德』義涵之差異,往往以為造橋鋪路、濟貧救世、捐獻巨額款項與寺廟,於梁柱片瓦上鑿名刻字流芳百世
  • 揭開《金剛經》裡隱藏的福德和功德
    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假如有人能夠全盤接受遵循《金剛經》裡的觀點,常常讀誦經文,還能廣泛的傳播。如來的佛眼是能看到,知道這個人,能成就無邊無際,您想不到的功德。像他這樣的人,就是肩負了佛陀的無上正等正覺的人。
  • 念佛念到什麼時候才有功德?師父說只要你念,就會有功德!
    「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當」。佛的大願大行,是多善根福德的因緣,我們信願持名的人,每一念每一念都可以成就如是功德。什麼功德?《阿彌陀經》裡依正莊嚴的後面,每一段都有一句「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 《佛陀的功德》「世尊」功德釋義——巨大福德
    巨大福德能把身體變得比原本大的福德。變化出巨大的故事拉胡(Rāhu)阿蘇羅(asura)非常大,據說高四萬八千由旬。那麼大的阿蘇羅聽到佛陀的名聲,於是想去朝拜,但是,「如果我去朝拜生為人的佛陀,肯定要俯視。」他這樣想後,就暫時不去朝拜,因為{佛陀的}功德非常大,他打算將適合地朝拜,然後來到佛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