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陰德、陽德、功德、福德

2021-03-05 中國佛教網

陰德 陽德

做好事讓別人知道了叫陽德,不被人知道叫陰德。陽德報得快,做了好事,讓別人知道了,別人稱揚你,讚嘆你,給你發個獎狀、錦旗什麼的,表揚表揚,報掉了,報掉了就沒了,德積不住。做好事不讓人知道叫陰德,陰德後面的福報大,積得久。不要怕德積不住,你的德積在那裡永遠是你的,別人偷不去、搶不走,自修自報。

陽德積不久,甚至隨修隨報,陰德積得久,且越積越大。所以我們做了好事最好不要讓人知道,不讓人知道你的德行就越積越厚,後面你的福報就大。甚至福澤你的子孫。如果讓人知道了,報掉了,報掉了就沒了。

相反,做了壞事要讓人知道,不要隱瞞,越多人知道越好。為什麼?報掉了,報掉了就沒有惡了。所以佛法裡面發露懺悔,一懺悔什麼罪業都消了。發露就是要讓別人知道,越多人知道越好。罪如霜露,太陽一出,什麼罪業都消融。

所以做好事不要讓人知道,越少人知道越好。做了壞事一定要讓人知道,越多人知道越好,別人一知道就報掉了。做好事不讓人知道叫陰德,叫人知道了叫陽德,陽德積不住,一叫人知道就報掉了。做壞事不叫人知道叫陰惡,叫人知道了叫陽惡,陽惡也積不住,一被人知道就報掉了,報掉了就沒有了。


功德 福德

著相修福叫福德,福德感應人天福報,福報有限,享完了就沒有了,福享完了就沒福了,沒福了惡報就來了,所以福德是很有限的,不能超出生死輪迴,因為執著沒有破,還有我執。

離相修福叫功德,功德的福報無限,因為功德與道相應,與自性相合,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做了好事,不著做好事的相,不執著這個好事,這就有功德。功德可以超越三界生死輪迴,因為功德裡面有智慧,沒有我執,沒有我執就超越六道輪迴。

所以,福德有漏,會漏到三界裡面來;功德無漏,可以超出三界。福再大都是在三界裡頭享,享完了就沒了,最多只是短暫的人天福報,人天福報有漏,不究竟,享完了還要墮到惡道裡面去輪迴。

福德有漏,功德無漏;福德有限,功德無限;福德不離相,不破我執,不能超越三界輪迴;功德離相破我執,可以超越生死輪迴。功德裡面有福德,福德裡沒有功德。

福由善生,做善事就有福德,做善事不執著,就有功德,功德裡面有智慧。因此,福德與功德表面上看並沒有區別,只在於用心不同,在於有沒有執著的心。一個有智慧,一個沒智慧。所以我們要用智慧,把所做的福德轉化成功德,方法就是不執著,看破放下,自在隨緣。

做了善事,心心回向無上菩提,回向眾生及佛道,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有功德,這就是成佛的種子。

中國佛教網   歡迎大家關注公眾微信號

1、「掃一掃」掃描下面二維碼

2、長按二維碼,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

3、「添加朋友」---「查找公眾號」---輸入「中國佛教網」搜索,選擇

相關焦點

  • 什麼叫陰德、陽德、功德、福德!
    做好事讓別人知道了叫陽德,不被人知道叫陰德。陽德報得快,做了好事,讓別人知道了,別人稱揚你,讚嘆你,給你發個獎狀、錦旗什麼的,表揚表揚,報掉了,報掉了就沒了,德積不住。做好事不讓人知道叫陰德,陰德後面的福報大,積得久。
  • 佛教:陰德,陽德,功德,福德——這四德的區別和聯繫
    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修行卍各位師兄都知道我們學佛最終求的就是涅槃,也就是解脫,或者說是成佛,那麼成佛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呢?六祖惠能大師曾這樣開示——皈依佛,覺而不迷,兩足尊也,這兩足就是「福德」和「智慧」雙雙具足。
  • 什麼是陽德、陰德、福德、功德
    好人做了好事,即積了陰德,內心得到了滿足,從而獲得內心的平靜。「好報,平安」指什麼?無非是生活的物質要求能夠滿足,能夠健康長壽。好人即內心平靜的人,他們能夠正確看待成敗得失,恩怨榮辱。寺廟裡大多都有功德箱,何為功德?功為善行,德為善心,心行合一,是為功德。功德可分為陰德和陽德。為善而人知之,為陽德;為善而人不知,為陰德。
  • 什麼是陰德?什麼是陽德?怎樣才能積陰德?
    我們中國人勸人的時候,經常會說「多積點陰德吧」,凡事都有陰陽,有陰德就有陽德。那什麼陰德、什麼是陽德呢?怎樣才能積陰德呢?下面就簡單聊聊這個話題。最近一段時期,陰德這個詞很火,很多人就把陰德這個詞歸到佛教裡面。
  • 功德裡面有福德,福德裡面有功德.
    比如,財布施是福報,看見親人多給點這是福德。如果你能做到冤親平等布施,沒有分別執著妄想,這就是功德。如果你是清淨心幫助別人做事也是功德。你有福報,有車有房有存款,眾生需要時你無有所求的給予,這就是功德,這是福德裡面的功德。師父講法時你打妄想,心不清淨這是福德;如果你心清淨聽法時,聽的明白並深刻理解了,這是功德裡面的智慧,是聞法功德。是本體智慧的展現。
  • 什麼是功德?什麼是福德?
    那功德和福德有什麼區別呢?今天為大家簡單分享一下。一、功德德者得也,修行有所得,故曰功德。修行有功,身心清淨就是德;滅除內心的愚痴是功,智慧現前就是德。也就是說,功是修因,德是果報,你有真實的修行,才有真實的果報。
  • 佛學:世人常說「積陰德」,到底什麼是陰德,有無陽德?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會聽到人們說要行善積德,尤其是老人,他們常常告訴我們,要多積陰德。行善很多人都知道,積德也知道,但一說到積陰德,很多人都一臉茫然,所謂的「陰德」到底是什麼?也常常聽到別人說積陰德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也是古人說的「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
  • 陰德厚重的人,有3種特徵,看看包括你嗎?
    導讀:立榮名,不如種陰德。正所謂,陽德享世名,陰德天報之。都希望自己能健康長壽,兒女成才,事業發達,不愁吃穿,這些都是一個人的「福報」。人活一世,沒有不想享福的,然而福報不是憑空就有的,是自己修來的。福報都是自己積德修來的,但靠求神拜佛是沒用的,修福積攢最快的當屬積陰德了,陰德就是不是為了求福而行善,也不被人所知。陰德厚重之人,都是有大福報的,從以下3個特徵中,就能看出什麼樣的人陰德厚重,看看包括你嗎?第一、勸人為善 ,永無坎坷。
  • 佛教:最積累陰德的事情是什麼?
    陽德就是有漏之福,有些人經常行善積德,但卻同時又去消耗自己的福德;陰德不同,陰德是無漏之福,簡單去理解就是你積累了福報以後,不去消耗福報!積累陰德的方法很多,有一種方法積累陰德效果最大!
  • 為什麼人們總說要「多積陰德」?
    做好事讓別人知道了叫「陽德」,不被人知道叫「陰德」。陽德報得快,做了好事,讓別人知道了,別人稱揚你,讚嘆你,給你發個獎狀、錦旗什麼的,表揚表揚,報掉了,報掉了就沒了,德積不住。做好事不讓人知道叫陰德,陰德後面的福報大,積得久。不要怕德積不住,你的德積在那裡永遠是你的,別人偷不去、搶不走,自修自報。
  • 《金剛經》的智慧 福德是福德 功德是功德 兩者區別有多大
    其實祖師達摩沒有答錯,只是梁武帝或許並不知道,功德不等於福德,功德福德區別很大。「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這裡佛陀提到的是福德並非功德,按照世間的理解,梁武帝造寺,供僧,布施,設齋應該有很多很大的福德,但梁武帝問的是功德,梁武帝也是信佛之人,理應知道福德何意,但為何問功德不問福德?
  • 最積陰德的4件事,哪怕做過一件,也會累積大功德!
    所謂陰德,就是指暗中做的有德於人的事。 如果一個人做了好事,只有自己知道,這種行為就可以積累到陰德。 所謂陽德就是有漏之福,有些人經常行善積德,但卻同時又去消耗自己的福德, 例如一個人做了一件好事,又享受到了這件事給他帶來的榮譽感或自豪感,那麼他所積累的福報,就會被消耗掉。
  • 什麼叫福德和功德,功德福德可以轉換嗎
    問:什麼叫福德?什麼叫功德?功德和福德可以轉換嗎? 答:功德和福德,在普通人的語言當中有時當作同等來看待。 比如信眾到寺院布施,叫「作功德」,甚至讚嘆說「功德無量」,其實這屬於福德。 曇鸞大師在《往生論注》裡就把它叫作「不實功德」,不是真實的功德,所謂「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 它的作用是讓我們在人天道中享受福樂,所以稱為「福德」。
  • 福德和功德,何來分別心
    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師又曰:「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真理,非我祖師有過。」在北傳佛教中,福德與功德有別。但在上座部佛教巴利裡面,福德和功德是一個詞。福德和功德,何來分別心。
  • 《金剛經》中所講的「福德」,與人們常說的「功德」有什麼不同?
    其福德不可思量。說到」福德「,人們往往會想起另一個名詞——功德。平時生活中,好像聽到人們說」功德「比說」福德「的時候多。」福德「與」功德「有什麼不同呢?這就是老傑談《金剛經》第5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金剛經》中所講的「福德」,與人們常說的「功德」有什麼不同?
  • 功德和福德有何區別?
    網友:近日讀了梁武帝和達摩祖師「毫無功德」的公案。請問師父,功德和福德有何區別?如何在修行中做到既修功德又修福德?感恩師父。答:功德是人內心的修行境界,勝鬘經中說:「惡盡言功,善滿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福德是善業所感的外在福報。有功德,自然有福德;有福德,卻不一定有功德。把握修行的核心,一切善行都要回歸到自己內心的淨化與提升上來,而不是只注重外在的行相,只求福果。網友:阿彌陀佛,法師曾貪圖過功德麼?是否用心去印證功德有無,大小,和多少呢?
  • 「陰德」是什麼意思,如何積累陰德?
    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間,為子孫長久之計。」意思是說,留金銀給後人,難保無不肖子孫;留家書給後人,子孫又未必肯讀。倒不如在冥冥之中累積陰德,才是為子孫做長遠打算。那麼「陰德」究竟是何意,又該如何累積陰德呢?《大方廣佛華嚴經 淨行品》中開示,想要積累世出世間的福德資糧,那麼平日生活,不論行、住、坐、臥,都應發願利益眾生,使其永離一切苦惱,早證菩提。
  • 淺談陽善與陰德的不同果報
    古人認為,行善分為陽善和陰德。並且特別重視積累陰德。不看重當下名和利,更著重為子孫後代長遠著想。明代《了凡四訓》第三篇積善之方,明確區分了陽善和陰德。何謂陽善呢?做善事讓人知道,謂陽善。陽善享世名。比如高調捐款、捐物做慈善,捐款名錄榜上有名,大家讚譽。
  • 佛教裡陽善陰德有多重要?這些事情一定不能再做,會折損「陰德」
    古人常說一個詞,叫做「陽善陰德」,這也是來源於佛教的說法,其中「凡行善而為人所知者,即為陽善;行善而不為人所知者,即為陰德」,這兩種都是做功德的一種表現,一種是表現在明面上,一種是自己暗地裡做好事。而這兩種也會得來不一樣的結果,《了凡四訓》就提到: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一個人默默行善,不是為了被大家看到並加以稱讚,這樣的行為更加有功德,也會受到上天的庇佑,所以古人更加注重陰德的積累。如何累積陰德呢?積德修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幫助他人其實就是在為自己解脫。
  • 禪宗公案3則,福德與功德!
    參禪公案三:《六祖壇經》裡,有一段提到達摩祖師去見梁武帝時,梁武帝對他說:「我一個皇帝造這麼多的寺廟,供養這麼多的僧人,那我的功德大不大?」這個達摩祖師就跟他說:「你全無功德啊!」在《六祖壇經》裡有一位刺史,對這個事情就非常不明白,所以他請問六祖大師;六祖大師就說:「什麼叫做真正的功德呢?見性是功,平等是德。」我們在念念之中沒有滯礙,常常見到自己的本性,這個才能夠稱得上功德。所以照這麼說的話,我們不明心見性,我們所做的一些,可以說是福德,而不是功德;福德可以來長養我們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