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與福德都必須修,福德著重在事相上,功德著重在心地上

2020-12-18 佛陀耶教育

佛法修行的綱領著重在修觀,天台家講三止三觀,淨宗念佛法門也沒有離開修觀的原則。

觀是觀念,修觀就是把我們過去種種錯誤的觀念修正過來。

宗門常講,修學有三個層次。一,【觀照】,常常提醒一個覺悟的觀念。

觀照功夫得力,在淨宗就是功夫成片,決定得生淨土。

六根接能六塵境界,警覺性很高,念頭一起,立刻轉成阿彌陀佛,這就是觀照的功夫。

二,"照住",觀照功夫深了,妄想、念頭不起,能控制得住,這是照住,禪定現前,在淨宗是事一心不亂。

三,"照見」,這是最上乘的功夫,由定開慧就照見,在淨宗是理一心不亂。

《心經》云:"照見五蘊皆空」,五蘊皆空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見到宇宙之間一切法的真相是【無所有,不可得】。

《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華嚴經》說:"剎那際",剎那際就是不生不滅,一切法不生不滅,生滅同時。

《楞嚴經》說:"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就是剎那際。無所有,不可得,這是事實真相。

以為有所有、有所得,這是妄想。十法界眾生沒有離開妄想,可見妄想這一關很難突破,突破妄想就脫離十法界而入一真法界。

功德與福德都必須修,福德著重在事相上,功德著重在心地上。

海賢老和尚像
西方極樂淨土圖
淨空老法師

相關焦點

  • 《金剛經》的智慧 福德是福德 功德是功德 兩者區別有多大
    這裡佛陀提到的是福德並非功德,按照世間的理解,梁武帝造寺,供僧,布施,設齋應該有很多很大的福德,但梁武帝問的是功德,梁武帝也是信佛之人,理應知道福德何意,但為何問功德不問福德?達摩祖師一葦過江福德乃是因緣所生,有因有果,因梁武帝造寺,供僧,布施,設齋所以,梁武帝應得福德,但梁武帝想要的並非福德,希望得到功德,功德乃是修佛之人最好的回報,但若想得到功德,僅僅造寺
  • 什麼是功德?什麼是福德?
    比如講:我們因戒得定,持戒就是功,得定就是德;我們由定生慧,修定就是功,開慧就是德。我們在回向偈裡常講:「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如果我們沒有功德,又拿什麼去回向?真實的功德,其實就是清淨心,佛經上講「心淨則土淨」,只要我們能夠修出清淨心,遠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功德就自然現前了。
  • 福德和功德,何來分別心
    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師又曰:「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真理,非我祖師有過。」在北傳佛教中,福德與功德有別。但在上座部佛教巴利裡面,福德和功德是一個詞。福德和功德,何來分別心。
  • 功德裡面有福德,福德裡面有功德.
    比如,財布施是福報,看見親人多給點這是福德。如果你能做到冤親平等布施,沒有分別執著妄想,這就是功德。如果你是清淨心幫助別人做事也是功德。你有福報,有車有房有存款,眾生需要時你無有所求的給予,這就是功德,這是福德裡面的功德。師父講法時你打妄想,心不清淨這是福德;如果你心清淨聽法時,聽的明白並深刻理解了,這是功德裡面的智慧,是聞法功德。是本體智慧的展現。
  • 什麼是:陰德、陽德、功德、福德
    如果讓人知道了,報掉了,報掉了就沒了。相反,做了壞事要讓人知道,不要隱瞞,越多人知道越好。為什麼?報掉了,報掉了就沒有惡了。所以佛法裡面發露懺悔,一懺悔什麼罪業都消了。發露就是要讓別人知道,越多人知道越好。罪如霜露,太陽一出,什麼罪業都消融。所以做好事不要讓人知道,越少人知道越好。做了壞事一定要讓人知道,越多人知道越好,別人一知道就報掉了。
  • 略說『功德』與『福德』之義涵
    多數人尚無能力分辨『福德』與『功德』義涵之差異,往往以為造橋鋪路、濟貧救世、捐獻巨額款項與寺廟,於梁柱片瓦上鑿名刻字流芳百世
  • 什麼是陽德、陰德、福德、功德
    寺廟裡大多都有功德箱,何為功德?功為善行,德為善心,心行合一,是為功德。功德可分為陰德和陽德。為善而人知之,為陽德;為善而人不知,為陰德。兩者都是做好事,但相比而言,陰德更勝一籌。現在社會上常聽到積陰德這一詞,可是什麼是陰德?什麼是陽德?什麼又是功德和福德呢?我們來看看中華傳統文化智慧之——陰德、陽德、功德、福德。
  • 功德和福德有何區別?
    網友:近日讀了梁武帝和達摩祖師「毫無功德」的公案。請問師父,功德和福德有何區別?如何在修行中做到既修功德又修福德?感恩師父。答:功德是人內心的修行境界,勝鬘經中說:「惡盡言功,善滿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福德是善業所感的外在福報。有功德,自然有福德;有福德,卻不一定有功德。把握修行的核心,一切善行都要回歸到自己內心的淨化與提升上來,而不是只注重外在的行相,只求福果。網友:阿彌陀佛,法師曾貪圖過功德麼?是否用心去印證功德有無,大小,和多少呢?
  • 什麼叫陰德、陽德、功德、福德!
    常年都瀰漫著「禪香古院」獨有的「禪韻」。這就是傳說中的人間聖道—大福聖寺!     福聖寺,就如同仙凡佛道,降臨人間一在當代奇僧純正禪師的帶領下,正走上重建古剎之路一陽德積不久,甚至隨修隨報,陰德積得久,且越積越大。所以我們做了好事最好不要讓人知道,不讓人知道你的德行就越積越厚,後面你的福報就大。甚至福澤你的子孫。如果讓人知道了,報掉了,報掉了就沒了。相反,做了壞事要讓人知道,不要隱瞞,越多人知道越好。為什麼?報掉了,報掉了就沒有惡了。所以佛法裡面發露懺悔,一懺悔什麼罪業都消了。發露就是要讓別人知道,越多人知道越好。
  • 《金剛經》中所講的「福德」,與人們常說的「功德」有什麼不同?
    其福德不可思量。說到」福德「,人們往往會想起另一個名詞——功德。平時生活中,好像聽到人們說」功德「比說」福德「的時候多。」福德「與」功德「有什麼不同呢?這就是老傑談《金剛經》第5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金剛經》中所講的「福德」,與人們常說的「功德」有什麼不同?
  • 什麼叫福德和功德,功德福德可以轉換嗎
    問:什麼叫福德?什麼叫功德?功德和福德可以轉換嗎? 答:功德和福德,在普通人的語言當中有時當作同等來看待。 比如信眾到寺院布施,叫「作功德」,甚至讚嘆說「功德無量」,其實這屬於福德。 曇鸞大師在《往生論注》裡就把它叫作「不實功德」,不是真實的功德,所謂「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 它的作用是讓我們在人天道中享受福樂,所以稱為「福德」。
  • 禪宗公案3則,福德與功德!
    不過反過來說,我們的身跟心都是一體的;所以你能夠忍得住這個痛,能夠挨得住呢,那你這個身開始安定下來時,你的心也會一點一滴地比較安定,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定」的本體。平常,我們在忙忙碌碌中,比較不容易看到自己的心;那坐下來看到自己的這個心呢,可以說念念起伏不已,就好像猴子在追逐浪花一樣。那麼波浪是從哪裡來的?
  • 文心:福德、福報與功德,全在你的一念之間
    福報裡有功德、有福德,然後有福報。功德是供養這世間修的法,法界裡的回流;福德是對人類、動物、植物是由什麼轉換出來的。首先先講福德,也包括福報,福報是量子糾纏的一個回報,是回流,就像天平一樣。福德可以轉化成名聲,可以轉化成財富,也可以轉化成智慧。智慧是什麼?智慧是天地之間,你的神識能夠清明、去掉雜質,比如說人蠢、人笨,不是蠢和笨,不是先天的笨。什麼叫笨?
  • 佛教:功德和福德這兩大修行資糧,究竟有什麼區別?
    01《紅塵說禪》系列第304篇功德和福德這兩個名詞大家應該都經常聽說,但是非常遺憾的是,許多師兄可能都把它們搞混了,這裡面尤其是功德。而另一方面梁武帝雖然做了很多弘法的善業,堪稱佛教大護法,但是自己卻沒有修持奉行,所以始終沒有得到智慧,當然,自然也沒有功德。那麼福德和功德這兩「德」究竟有什麼差別呢?我們就來仔細介紹,簡單來說——這兩者一個修的是慧,而另一個修的是福,雖然都很重要,乃是二足尊的兩面,但獲得方式完全不同。
  • 佛教:陰德,陽德,功德,福德——這四德的區別和聯繫
    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修行卍各位師兄都知道我們學佛最終求的就是涅槃,也就是解脫,或者說是成佛,那麼成佛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呢?六祖惠能大師曾這樣開示——皈依佛,覺而不迷,兩足尊也,這兩足就是「福德」和「智慧」雙雙具足。
  • 常空法師:受持《僧伽吒經》是快速積累功德和福德最好方法?
    僧伽吒這三個字就是無上密乘一咒語,會產生一甚大法力風輪,可破壞身心中惡因程序,使過去世造作的一切業障, 所產生的不順、災難、困苦等,身心不受, 只在夢裡幻受。常空法師:僧伽吒經這是把諸佛成佛的奧秘,諸佛建立淨土的奧秘,諸佛成就任何功德的奧秘全告訴你了,你學了這部經也可以這以說,你就超越了不知多少劫,無量劫,消宿世業障。
  • 揭開《金剛經》裡隱藏的福德和功德
    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假如有人能夠全盤接受遵循《金剛經》裡的觀點,常常讀誦經文,還能廣泛的傳播。如來的佛眼是能看到,知道這個人,能成就無邊無際,您想不到的功德。像他這樣的人,就是肩負了佛陀的無上正等正覺的人。
  • 《佛陀的功德》「世尊」功德釋義——巨大福德
    巨大福德能把身體變得比原本大的福德。變化出巨大的故事拉胡(Rāhu)阿蘇羅(asura)非常大,據說高四萬八千由旬。那麼大的阿蘇羅聽到佛陀的名聲,於是想去朝拜,但是,「如果我去朝拜生為人的佛陀,肯定要俯視。」他這樣想後,就暫時不去朝拜,因為{佛陀的}功德非常大,他打算將適合地朝拜,然後來到佛陀處。
  • 修行上「福德」、「功德」裡的「德」具體是什麼?如何以德服人?
    還有的教派只講「乘」,卻不講德,不講道,這通通是不完整之法,不圓滿之教,所以經典開篇就有「十方婆伽梵圓滿修多羅」,這才叫圓滿啊,具足道法,具足德法,具足乘法,才能稱為「圓滿修多羅」,才是圓滿之法,所以道、德、乘三法必須具足解說。也只有佛法中此三法具足!佛法之中有人道、天道,聲聞道,緣覺道,菩薩道。
  • 福德很重要,告訴你積福的正確方法
    不少人依止上師前根本不加觀察,而不久又開始隨意誹謗,甚至對整個密乘生起邪見。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還有如修行缺少自由、多諸障礙;生活、工作上處處不順等等,都是福報不夠的緣故。福報不夠,即使發心弘揚佛法,也難成功。福報若夠,就會心想事成,違緣就不容易起;弘法上也沒有障礙;智慧也容易生起。  有人認為:般若為三乘之母,當擺在學修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