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講的慧根,到底指的是什麼意思?

2020-12-09 水往雲來

眾所周知,真正的智慧,不同於一般都聰明。因為有智慧的人,無論說話做事,都顯得很完美。一般普通人,甚至無法找出他的任何漏洞。即使有時你看他有些地方是錯的,但是當他說出其中的原因或者原理時,你就會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於是,就很佩服他的智慧。

換句話說,擁有智慧的人,無論做任何事,都比一般人要想得周全。那麼問題來了,人的智慧,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

《楞嚴經》中有這樣一句話: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這裡的慧,就是指人的大智慧。這裡的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它是一個有序的過程。一個人要想擁有智慧,就要先做到戒。如果戒都做不到,就無法生發出智慧來。

很多人以為,佛陀說的戒,指的就是佛教中的戒律。其實不然。真正修行過,讀過佛經的人,知道一個人修行,最主要的是修心。持戒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

因為我們每個人,在佛陀看來都是眾生,每個眾生,都存在著諸多妄想執著。持戒只是表面上不做與戒條相違背的事情。但是要想真正去掉自己所有的妄念,還是需要改變自己的心。

佛經中說:一切行門,淨心為要。如果持戒達不到淨心的目的,就很難去掉自己的妄想執著。

我們每個人,都會思考。在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會用到我們平時所學到的知識。如果你的心不淨,你的思想很難集中地去思考一個問題。因為你很容易雜念叢生。

舉個簡單點的例子,當你準備炒菜做飯時,你會考慮這餐吃什麼。思想清淨的人,他會儘量的保持無為狀態,家裡有什麼菜,就做什麼菜,就吃什麼。

而一個雜念叢生的人,一會想吃這個,一會想吃那個。即使家裡有菜,也會想:這些菜會不會不新鮮了?要不要去重新買點新鮮的菜?甚至於還會想:今天胃口不好,買什麼菜才能開胃呢?或者乾脆不自己做飯了,去外面吃。

也就是說,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雜念叢生的人,會將它想得很複雜。佛說人的智慧本有,為什麼你會沒有智慧呢?其實就是被你自己的這些雜念、妄想執著遮蓋住了。看起來,就好像你沒有智慧一樣。雜念越多的人,自己的智慧就會遮蓋得越嚴實。

佛教中講慧根,一個人有沒有慧根,就是看他的雜念多與少。這與一個人的年齡大小沒什麼關係,與他的學歷高低也沒什麼關係。

佛教中講修心,持戒只是一種方式。還有打坐、念佛號等等。打坐是自我控制自己的雜念,念佛是讓自己達到一心,也就是只剩下一句佛號這個念頭,來屏蔽所有雜念。它們的目的都完美的一致,都是要讓自己的心清淨下來。當你的心清淨下來,你的智慧,自然就出來了。

願一切眾生,皆得無量智慧!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中常講的「所知障」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常講的「所知障」是什麼意思?佛教中存在「所知障」這種說法,那麼什麼是所知障呢?當你所知道的一切成為了你的障礙的時候,這就是所謂的「所知障」。那麼反之,當你所知道的一切沒有成為你的障礙的時候,你所知道的一切就不會成為你的障礙,就會被轉化成智慧和方便。
  • 慧根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慧根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時間:2020-06-16 16:50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慧根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該詞作為網絡流行語開始流行,源自於微博上的一個段子。
  • 一期一問|佛教講「業力」是指什麼?
    佛教講「業力」是指什麼? 佛學思想中最重要、最難解釋的,就要算「業力論」了。「業力論」是佛教的根本思想之一。若想進入佛學智慧殿堂,必須要明白什麼是業力。
  • 《心經》中,「空」的本意到底指的什麼?
    雖然《心經》篇幅短小,但對於佛家講空的實質,闡述得淋漓盡致。作為佛家修行的人,一定要理解空的本意。在《心經》中,空的本意,是在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之後出現的。那麼在《心經》中,空的本意到底指的什麼呢?眾所周知,佛教中講究修心。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佛(佛陀)認為,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乃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 佛教中的三寶,主要指的是什麼
    我們在沒有具體解釋三寶的種類之前,首先來了解一下三寶的大體含義:佛教中所說的三寶主要是指佛、法、僧這三寶。佛是覺者,自覺、覺他、覺滿的意思;法的字義解釋是「任持自性、軌生物解」 意思是每一事物必然有它特有的性質和相狀,有它一定軌則,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什麼物質。
  • 佛緣深厚的三種人,慧根最高,看一看有你嗎?
    很多人都好奇,自己到底有沒有佛緣,佛緣深淺如何?未來會不會成佛?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有佛緣,可以看一看自己是不是這三種人,因為這三種人佛緣最深,就算不拜佛,菩薩也會護佑他,看一看有你嗎?第一種人:經常去寺廟的人。
  • 天賦與慧根造就不同人生
    不是說你去解釋這個概念,解釋了對你自身沒有什麼幫助,或者你用不上。有人的理解是錯的,這個一看就能看出每個人理論修養的程度了,有人解釋的就比較接近,有人解釋就完全不對了。我們講天賦、慧根是差不多的一個意思,並不是說把它們區別開,就是講這種現象。天賦慧根的實質首先,是否存在?
  • 「胡說八道」中的「八道」指的是什麼意思?為啥不是九道十道?
    其實,答案並不是這樣的,雖然在成語中有許多數字都充當著量詞的作用,例如「三言兩語」等,這個成語中的數字本身不存在「數字」上的含義,而是另有它意。而「胡說八道」中的「八」,並不是代指多的意思,指的就是「數字」上的八,八個的意思。這麼一來,這「八道」指的是哪八道呢?
  • 佛教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
    佛教說的「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自唐朝時期,佛教傳入我們中國後,越來越興盛,歷朝歷代的帝王們很多都是非常信奉佛教的,當時的國家統治者,很多都將佛教作為了國家的一項重要的思想文化,利用這個宗教來讓百姓更加的安定,或者說安撫民心。
  • 藏傳佛教中的雍仲本教到底是什麼意思?
    那雍仲本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人說它是中國最古老的宗教,甚至有人說它是世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今天,我們先僅從字面上來解讀一下雍仲本教的意思。按百科的解釋來說:雍,是勝義無生,對宗教沒有了解的人聽起來似乎很難理解。
  • 《金剛經》中講的「般若」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有六種版本,大同小異,最流行的就是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部經講什麼呢?就是經題上的這個「般若」,般若就是智慧,但不是普通的智慧。經題的意思就是,以如金剛般銳利的大智慧到彼岸。到底什麼是「般若」呢?今天我們就專門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意思?不要再無知了!
    「南無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意思?相信看完此篇文章,大家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首先,這六個字是由梵文音譯而來,佛教傳入中國後,為了更便於弘法,將其發音譯成漢字,方便大家念誦。它本身和漢語沒有什麼聯繫,「南無阿彌陀佛」,不讀「nan wu」,也不是「南邊沒有」的意思。而應讀「na mo」,是佛教專用語,用在佛菩薩名號前,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與皈依。
  • 《心經》中的「苦厄」,到底指的什麼?為什麼要「度」一切苦厄?
    導語《心經》是佛教中重要的經典,從理論上說,它涵蓋了所有佛經的重要內容。所以稱之為三藏的核心,一點也不為過。話雖如此,一個人想要真正理解《心經》還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它的內容短小,從本意上來說,極難悟到其中所蘊含的意思。再加上牽涉的佛經眾多,到底哪一點與哪一部佛經有所對應,如果沒有通讀三藏,你也無法全部知曉。為什麼要「度」一切苦厄?很多人喜歡讀《心經》,認為即便不理解其中的內容,也能讓自己得無量福報。如果真的哪一天,遇到什麼事,忽然「開悟」,那麼自己就沒有白讀這部佛經。
  • 佛教中的涅槃圓寂,並非「逝世」意思,是指修行的4種最高境界
    涅槃和圓寂,當作為普通人的大家在聽到這兩個詞時,一般會浮現出「逝世」的意思。其實這兩個詞在佛教中並非指「逝世」。佛教中說修行到滅生死,沒有煩惱,不生不滅的解脫境界時為涅槃,而涅槃也可按意思譯為圓寂,其中圓為功德圓滿,寂為沒有了業障。因此涅槃在佛教中,是其修行的最高境界,而非「逝世」之意。之前咱們講到六道輪迴,佛教中認為世間眾生的一切言語行為和意念都會招來業報,業報分為善惡二報,行善會獲得善報,做惡會得到惡報。
  • 歷史傳說:黑白無常中的無常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聽說過不同的版本了,今天我們說一說無常二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要叫黑白無常呢?這其中包含了古人對於死亡的哲學。無常一詞,最早是佛教中的術語。指的是時間一切都不能持久,比如《涅槃經》中所說:是身無常,念念不住。為了說明「無常」的道理,佛教用了一個生動的警喻。在《法句譬喻經》中,有四個兄弟,他們都有神通之力。預知自己七天之內將死,於是商量著躲了起來。
  • 佛教的涅槃是什麼意思?
    那不是佛教的意思。佛教裡什麼叫涅槃?一般的人還真講不清楚。我今天用你們大家能夠聽懂的話,把涅槃給你講清楚,整篇文字你就明白了。釋迦牟尼佛臘月初八,坐在菩提樹下,夜睹啟明星而悟道。這個悟道是大徹大悟,遠離語言文字的,證到了人生與宇宙的實相。人一旦大徹大悟,他是和宇宙同體,和日月同明的。不是說清華北大畢業了,拿了一個畢業證書,那太小兒科了。
  • 佛教:佛教中的「八苦」,指的是哪幾苦?
    佛教:佛教中的「八苦」,指的是哪幾苦?既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蘊苦。1、生苦:胎在母親肚子裡頭,要在這個胎胞裡頭住十個月,這十個月的日子很不好過,不要認為他什麼都不知道,他什麼都知道。
  • 佛教:有「慧根」的人,身上都有這3個特質,你有嗎?
    導語慧根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它是一個人對佛教本質的自我理解和認識,並不專門指事物。有智慧根源的人在看事物時會更透徹,思維也更高。即使是日常用語也常常對人們產生啟發性的影響。因為慧根是一個抽象的東西,所以我們很難從外觀上看出來,但是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慧根。
  • 佛教中的皈依是什麼意思
    ——金庸先生皈依佛教的自述。一般信了佛教的人往往談及我皈依了,在佛教中有皈依的儀式,皈依了某某師父後,給你一個法名,然後就好像成了佛弟子了,告訴人家我學佛了。什麼才是我們內心真正的安全感?什麼才是我們真正的依靠?這是人生的大問題。在大乘理趣六波羅密多經中,一開始就講到皈依,釋迦牟尼佛說:如有智人能善思維,觀察生死險道之中,莫能過於無所依怙。所謂皈依是找到了依靠,猶如沉沒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救命的浮木;在人生的苦海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處。
  • 佛教:「照見五蘊皆空」是什麼意思?別再被妄語所欺騙了!
    佛教:「照見五蘊皆空」是什麼意思?別再被妄語所欺騙了!「照見五蘊皆空」。當觀自在菩薩行持甚深般若波羅密多時,就用般若智光照見五蘊悉皆空幻,無有實際。「五蘊」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佛法中的「色法」,指物質現象。「蘊」是聚集之義,因緣和合是就會聚集起某種暫時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