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真正的智慧,不同於一般都聰明。因為有智慧的人,無論說話做事,都顯得很完美。一般普通人,甚至無法找出他的任何漏洞。即使有時你看他有些地方是錯的,但是當他說出其中的原因或者原理時,你就會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於是,就很佩服他的智慧。
換句話說,擁有智慧的人,無論做任何事,都比一般人要想得周全。那麼問題來了,人的智慧,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
《楞嚴經》中有這樣一句話: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這裡的慧,就是指人的大智慧。這裡的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它是一個有序的過程。一個人要想擁有智慧,就要先做到戒。如果戒都做不到,就無法生發出智慧來。
很多人以為,佛陀說的戒,指的就是佛教中的戒律。其實不然。真正修行過,讀過佛經的人,知道一個人修行,最主要的是修心。持戒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
因為我們每個人,在佛陀看來都是眾生,每個眾生,都存在著諸多妄想執著。持戒只是表面上不做與戒條相違背的事情。但是要想真正去掉自己所有的妄念,還是需要改變自己的心。
佛經中說:一切行門,淨心為要。如果持戒達不到淨心的目的,就很難去掉自己的妄想執著。
我們每個人,都會思考。在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會用到我們平時所學到的知識。如果你的心不淨,你的思想很難集中地去思考一個問題。因為你很容易雜念叢生。
舉個簡單點的例子,當你準備炒菜做飯時,你會考慮這餐吃什麼。思想清淨的人,他會儘量的保持無為狀態,家裡有什麼菜,就做什麼菜,就吃什麼。
而一個雜念叢生的人,一會想吃這個,一會想吃那個。即使家裡有菜,也會想:這些菜會不會不新鮮了?要不要去重新買點新鮮的菜?甚至於還會想:今天胃口不好,買什麼菜才能開胃呢?或者乾脆不自己做飯了,去外面吃。
也就是說,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雜念叢生的人,會將它想得很複雜。佛說人的智慧本有,為什麼你會沒有智慧呢?其實就是被你自己的這些雜念、妄想執著遮蓋住了。看起來,就好像你沒有智慧一樣。雜念越多的人,自己的智慧就會遮蓋得越嚴實。
佛教中講慧根,一個人有沒有慧根,就是看他的雜念多與少。這與一個人的年齡大小沒什麼關係,與他的學歷高低也沒什麼關係。
佛教中講修心,持戒只是一種方式。還有打坐、念佛號等等。打坐是自我控制自己的雜念,念佛是讓自己達到一心,也就是只剩下一句佛號這個念頭,來屏蔽所有雜念。它們的目的都完美的一致,都是要讓自己的心清淨下來。當你的心清淨下來,你的智慧,自然就出來了。
願一切眾生,皆得無量智慧!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