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這3種自帶「佛性」的人,最好別得罪,不然因果有報應

2020-12-10 楊小姐的便利貼

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佛家總說一花一世界,每個人都是一個眾生。而我們在世間行走,就很難免會傷害或者得罪一些人。如果我們不小心得罪了一些人,會使我們的一生過得困苦潦倒。種下不好的因就會得惡果就是這個道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擦亮眼睛。不要得罪3種自帶"靈光"的人。不然因果報應有可能我們受不了。而如果我們不小心傷害到別人,就要用一顆懺悔的心來彌補犯下的過錯,這樣可以避免我們不再做一些惡業,得惡果。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是哪三種人自帶"靈光",不可得罪。

一、曾經幫助過你,對你有恩的人

做人不可沒有良知,我們做事要有原則,對於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對我們有恩情的人,萬萬不可得罪。還人情都難還,還得罪,就不太好了。如果得罪這類人,難免會被人詬病,說我們做人不厚道,喜歡過河拆橋和卸磨殺驢。當然,對於佛教而言,萬事皆有因果。主張人在做,天在看。種善因得善果,行惡事的惡果。即便小人一時得志,但從長遠而言,他會損失更多。因果循環,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

古有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即便我們不大富大貴,但在內心裏面,一定要有知恩圖報的理念,如果能有感恩的心,才會得到良性循環,福報也將越來越多。但如果一個人心底邪惡,那世間善良便會遠離他,哪怕再好的福報也會被他所拋棄。因此我們要知恩圖報,不能得罪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種下惡果。這樣福報才會慢慢接近我們,我們好人會有好報的。

二、自己的父母

佛家認為,在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有四個恩情是難以回報的。其中之一就有父母恩。在佛法中,父母擺在了很高的位置,對信佛之人而言,孝敬父母,也便是尊敬活佛菩薩,對活佛菩薩最好的供奉。其實尊敬父母也是我們做人很基本的一個道德,父母養育我們不容易,恩情很重,他們省吃儉用卻想給我們最好的。所以其實不管是否是信佛之人,都應該好好地孝敬自己的父母。

而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很明顯缺少傳統文化教育,這其實並不利於我們優秀文化傳承。也正因為缺乏傳統文化教育,所以對於孝而言,我們理解是沒有古人這麼深刻的,不管是儒釋道三家的哪一家,最基本的一件事就是孝敬父母,社會崇尚的是孝道,如果一個人不尊敬父母,那在古人看來,這人就是被唾棄的對象,別說功名,哪怕是在社會上存活下去都困難。而孝之人,可以被推舉做官,甚至可以改變自己和整個家族子子孫孫後代。因此我們不可得罪父母。如果尊敬父母,那就不會有福報,也不會有什麼家庭和睦事業有成了。因為不孝實在是影響太大了。

三、持清淨戒的修行人

有信仰的人總是值得我們羨慕的,不管信佛與否,在心中都要有所敬畏之心,哪怕你沒有信仰,也不要無所畏懼。尊敬與尊重他人是我們做人最基本的準則。萬萬不可故意去詆毀或者得罪那些持清淨戒的修行人。這些人在履行著心中的信仰,萬萬不可調侃。不然的話,容易受業障所迷惑。要知道,行惡事終得惡果,如果一個人故意去得罪這類人,那這個人便是無知,傷害一位信佛之人,那我們的下場不會很好的,因為出家人講究行善積德,傷害一位積德的人,那不好的報應就會在我們身上顯現。這些人選擇了進行這樣的苦修,為的是芸芸眾生,我們應該尊重才是。你可以不信,但請在面對這些清修之人,言語不要有所調侃以及行為不敬。

總結:

因果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以上三種人都是自帶"靈光"之人。萬萬不可得罪,不然福報不會來臨,更甚者會將折損自己的氣運。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這3種人自帶「靈光」,最好別傷害,不然因果有報應!
    可見,不孝父母,敬神無益!古時候有一對兄弟倆,一個叫楊富,天性涼薄;一個叫楊璞,忠厚孝順。一次,洪水來襲,楊富怕死,急忙帶著妻兒逃命。楊璞擔心寡母,先背著母親登到高處。誰知剛到坡頂,洪水就席捲而來。楊璞自責來不及救下妻兒,嚎啕大哭。忽見遠處浮木上有人,他趕忙跑去施救,到近前才發現正是自己的妻兒。待洪水退去後,楊璞詢問兄弟去處,才知他們一家人剛到山下,就被一棵倒下的大樹壓死了。人生最大的福報,是善待父母。因為父母才是世間最大的福田。不善待父母,就是在斬斷自己的福根。
  • 佛說,這3種人「佛祖保佑」,最好不傷害,不然因果有報應
    如果我們不種下不好的因自然就不會招來惡果,我們不去傷害別人,就不會與別人結下不好的緣分,而佛法上面這樣說,這三種有佛法保佑的人,我們最好不要去輕易的傷害他,不然因果報應特別嚴重。我們做一個人可以不富裕,但是一定要懂得知恩圖報,有一顆善良的感恩心,這樣子我們的福報才會更多。如果一個人的心要是壞了,再好的福德也會離他而去。佛法中說道:"每個人都有四重恩難報,是分為父母恩、老師恩(佛恩)、眾生恩、國土恩",我們的父母就是我們最親的佛菩薩,而且對佛法中而言,孝敬父母便是對佛菩薩最好的供養。
  • 凡事都有因果:以下四種人,往往自帶光芒,不能夠得罪
    做人,一生行善積德,別做任何違背道德的事情,萬一你做了錯事,要及時警醒,及時悔過改正,才能及時止損。人與人相處,是相互的,你用什麼方式對待別人,別人就會用同等的方式對待你;如果你算計別人,其實是算計你自己。 以下這四種人,自帶光芒,不能夠得罪,不然因果有報應。
  • 佛教:這五種人,千萬別去傷害,果報太嚴重!
    老話常說:「害人終害己,報應最公平。」在佛教看來,傷害別人其實就是在傷害自己,尤其是傷害這五種人,果報太嚴重。世間有五種人,佛說,千萬不要去傷害,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傷害這五種人,會有報應。第一種人:和你最親近的人。
  • 道教論承負,佛教說因果!「因果」和「承負」有什麼區別?
    現代社會,「因果」已然不僅僅是佛教徒的口頭禪,很多場合都有人在說因果,道因果。但是因果到底是什麼?這和道教的「承負」有什麼區別?在道教,為什麼又在講「承負」呢?佛教的《涅盤經·遺教品一》有「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的說法。三世因果,正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一般,起心動念也因前世之因,也會招致後世之報。簡單地說,佛教所說的因果是站在個人(或者一個眾生)的角度。《地藏經》也有「未來世中,若天若人,隨業報應,落在惡趣。」
  • 有5種人,是不能去傷害的,因為因果太嚴重了
    你相信因果嗎?可能大部分的回答是不相信。但是在生活中如果別人因為做了什麼錯事而帶來了一些不好的結果。人們經常就開玩笑的說,這就是報應。是啊,為什麼大家都口口聲聲說報應,但是不相信因果呢?因為覺得自己做的事情不會帶來報應,自己沒做大的傷天害理的事情。其實,因果並不是迷信,因果只是世間萬物運行的一種規律,這是自然的現象,不帶任何的迷信色彩的,大家不要害怕。我們說因果就是原因和結果,或者說是前因和後果。你可以仔細的想一想,這世間的萬物都是有前因和後果的。
  • 佛教:傷害這3種人,因果報應很大!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人與人之間的相遇皆是因為有緣,由緣分牽引。正所謂「無緣不聚、無債不來」,其實緣分即是「因果」。佛教裡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世界一切皆為假相、空相,都是虛幻不實的,但唯有因果業報時刻隨緣流轉。
  • 103歲高僧:如何改變因果?這裡有1個很好的方法,祝你成功
    夢參老和尚世壽103歲,是近代佛教歷史中有名的高僧。他在九十多歲高齡時,還堅持講法啟發人們智慧,給予人們解脫煩惱與痛苦的經驗與實修方法。老和尚當初在講《佔察善惡業報經》時,就曾講到過這樣一種方法,告訴我們這是了脫生死的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
  • 佛教:這4種人,佛緣深厚,與佛有緣,有你嗎?
    佛陀雖然說過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可成未來之佛,但是絕大多數人的佛性都被自身的欲望煩惱所障弊,五欲六塵,根本認不清自己。這樣的人,越來越障深慧淺,離佛越遠。這一生,要與佛結緣,需要有足夠多的善根與福報,沒有修行的人很難聞到佛法,至於多少劫難、多少輪迴再遇佛得渡,那就要看他自身的因緣了。
  • 僧人告誡:這3類「靈氣」動物,碰到不傷害,否則別怪因果有報應
    導語在佛教當中認為的是天下萬物都是有靈氣的,認為人不輕易殺生不輕易吃生就會有好的結果。而且人是分為三等、六等、九等的,其實動物也有等級。雖然說人是在這地球上是最具有靈氣,而且是最高智慧的動物,但是我們佛教中教我們的是不可以隨意的駕馭在其他動物身上,不能隨意破壞大自然和人的關係。而且佛教的理論也印證了說破壞大自然的生靈動態的話,就會得到不好的結果。佛教講究的是因果報應,如果我們今天傷害了其他動物的生命,不好的報應終會有來臨的一天,在那一天將會受到很嚴重的懲罰。
  • 喜歡講「淫穢」之詞的人,現世的因果,報應迅速
    一個人「貪色」的因果,報應迅速。犯了邪淫之罪,從近處講,會導致家道敗落,事事不順。遠了講,會遺臭萬年。壽終後,還會墮入惡趣,受盡苦報。做了錯事不可怕,只要肯回頭,懺悔改過,能夠保持我們的法身慧命不斷滅,尚能消除罪業,有一個美滿的人生。
  • 佛教:因果報應,有3種情況,人生並非偶然
    人生就是一場輪迴的過程,《涅槃經》云:「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也許有人會認為,人生所遇到的一切境遇,都是偶然,其實哪有那麼多偶然,看似偶然,都是理所當然,這其中的因因果果,哪是普通人所能洞察的。
  • 高僧:這3類有「靈性」動物,最好別傷害它,小心會有因果循環
    世間萬物皆有靈性,雖然人類如此的厲害,在食物鏈之中,人類卻非常的脆弱。常常可以看到人類被各種動物或者受到自然的傷害,生命也非常的脆弱。因此,無論是在古籍中還是現代的學者,都提倡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不能貿然的打破自然規律。尤其是在佛教中,非常講究因果循環。
  • 佛教:善惡因果三世業報
    我有幸生長在農村,在我們農村裡,沒有農民不懂得「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道理,因為不可能種瓜得豆,也不可能種豆得瓜,這個道理顯淺易懂。所以佛家說的「行善得善果、行惡得惡果」,也是這個理兒。佛家說,萬事萬物都由因緣和合生成的,但緣也有善緣和惡緣之分,還有深淺之別。
  • 為啥說「人走背運,必有因果」?「因」與「果」又是哪來的?
    這句話意思就是人的福禍本就沒有一定的門路,全都是自己招來的。所以古代民間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人走背運,必有因果」。古人為什麼這麼說?他們這樣說有依據嗎?人走背運,必有因果道教中認為:人以善惡感召之因,定會得到天降禍福報應的果。這裡的「善」是從社會、家庭、社會人際倫理關係為出發點的生活準則。
  • 《覺海慈航》告訴您佛教講些什麼道理它的目的是什麼?
    問:佛教的書籍太多太深,我都看不懂,你能不能把內容明白的道理說給我聽聽呢?答:可以的。現在的人不是經常談論平等、博愛、自由嗎?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都可以成佛。他所說的眾生,並不專指人類,而是連一切有生命的動物都包括內地,就是狗貓牛馬等都一樣可以成佛,因為它們也都有佛性,等到成佛以後,也就和釋迦牟尼佛處於同等地位。
  • 雜議《大塊頭有大智慧》:因果法則跟撒圖釘一樣,誰踩到都有可能
    認為這個惡果是由種惡因的人自己來承受,這個觀點沒有多大問題,從佛教的經典,從平時對佛教的理解,都是在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做壞事(種惡因)是一定會有報應的,或者報應在今生,即所謂現世報,或者報應在來世。比如電影中警犬前世是個虐狗的小孩,所以今生它就會投胎做狗,並意外死於張栢芝飾演的女警的槍下,即是這個道理。
  • 佛教:真正「開悟」過的人,往往有這3個特質,你有過嗎?
    有時候我們可能只是學了點皮毛,卻誤以為自己開悟了;有可能我們已經悟到了佛理,卻沒有發現。但是這世間萬物都是有跡可循的,有什麼樣的情況發生都會有相應的徵兆。開悟過後,也會有各種不同的狀態。就如佛教中所說的:真正"開悟"過的人,往往有以下這3種狀態,快來看看你有過嗎?
  • 不管你信不信因果,聽完這位老和尚講的幾個故事,你會有答案
    佛教常言:「因果不虛」,但世上是否真的存在因果?一直以來,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場,各執已見。相信因果的人,對因果報應深信不疑,更相信世間的一切,都有其因果。而不相信的人,否定態度也是堅定,畢竟如今這世道,好人沒好報,壞人樂逍遙的例子不在少數。
  • 佛教:懂念佛的人,福氣有多大?
    學佛的人都知道,念佛是淨土宗最殊勝的修行法門之一。其實念佛這一法門,不僅是對於淨土宗重要,而且在其它教派之中,念佛這一法門也很重要,從這個角度來說,念佛法門,即佛「阿彌陀陀」確實是佛教共持的法門,其殊勝的程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