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08:02:01 來源:投資者網 已入駐財經號 作者:佚名
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金在線微信
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原標題:東鵬控股上市募資16億 為何仍有「三大難題」待解
從港股退市4年的廣東東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鵬控股」,003012.SZ),終於順利在10月19日登陸A股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東鵬控股是廣東一家陶瓷企業,主營業務為瓷磚和潔具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東鵬控股近期披露的盈利預測報告顯示,2020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67.96億元,較去年同期僅增長0.65%;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6.29億元,同比下降20.82%。
從近三年來的財報看,東鵬控股的利潤出現下滑的趨勢,今年以來,公司毛利率及營業利潤率等亦在不斷下降。
那麼,公司盈利能力走低的原因是什麼?除此之外,不斷攀升的存貨和債務風險對公司經營又帶來哪些影響?
盈利能力逐漸走弱
作為陶瓷行業的老牌企業,東鵬控股在行業深耕了近50年,今年受新冠疫情衝擊,公司陷入了盈利下滑的困局。
來源:招股書
財報顯示,過去三年時間,東鵬控股營收表現穩定,但淨利潤自2018年出現較大下滑後,增速一直處於放緩狀態。2017年—2019年,東鵬控股的營收分別為66.32億元、66.19億元、67.52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9.32億元、7億元、7.19億元。
進入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衝擊,東鵬控股經營業績出現下滑。上半年,東鵬控股營收為26億元,同比下滑13.59%,歸母淨利潤為2.15億元,同比下滑34.6%。在經濟整體復甦的大環境下,該趨勢尚未得到扭轉。截至今年前9個月,東鵬控股營收為47.69億元,增速微降;同時,淨利潤下滑6.9%至5.23億元。
東鵬控股預計2020年實現營收為67.96億元,同比增長0.65%;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為6.29億元,同比下降20.82%。
來源:Choice
「主要還是受到疫情的影響。」針對利潤下滑的情況,東鵬控股投資者關係部負責人向《投資者網》表示。
值得留意的是,公司近三年來,盈利表現正在逐漸走弱。
根據Wind數據顯示,東鵬控股毛利率從2017年的37.21%降至35.69%,進入2020年該趨勢並未得到扭轉,同時,營業利潤率及淨資產收益率亦在今年出現大幅下降,這意味著公司整體盈利能力正在逐漸走弱。
「建材市場近幾年的利潤很低,瓷磚現在由於房地產調控,出現嚴重的壓價現象。在精裝房需求上升情況下,廣東省內的許多陶瓷廠家大多數都和地產商尋求合作,比如:碧桂園、恆大的樓盤一般都是第一時間以較低的價格聯繫廠家進行供貨,如此一來,廠家利潤收入低。」一位廣東佛山的資深陶瓷行業人士向《投資者網》透露。
他認為,陶瓷行業盈利已經不同過去數十年前的黃金時期,許多外省批發商拿的都不是廣東地區的瓷磚,有些客戶、經銷商甚至為了幾毛錢去和廠家議價,「今年受疫情衝擊,廠家生存艱難,總的來說,行業景氣已經不比往年。」
疫情對於企業的衝擊顯而易見,但隨著國內經濟復甦,在行業有著領先地位的東鵬控股,如何在規模做大之後提升盈利能力,依然是擺在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存貨長期居高不下
翻閱東鵬控股的招股書,《投資者網》發現,公司存貨規模一直居高不下。顯然,大量的庫存積壓問題成了公司當下亟待解決的第二道難題。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1月—6月,東鵬控股存貨帳面價值分別為10.25億元、13.31億元、13.4億元和14.2億元,佔各期末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27.59%、32.4%、25.46%和27.15%;存貨周轉率上,公司從2017年的3.87次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15次。
對於較高的庫存,東鵬控股方面解釋稱:「與公司經營模式和行業特點有關,為了保證對銷售渠道的充分供貨及相應速度,各類產品均需維持一定規模的庫存商品。」
而對於高庫存對經營帶來的影響,上述投資者關係部負責人向《投資者網》表示:「整體影響不大。公司每年都會定期派專人去清庫存,已經達到一定的庫存或存在部分產品滯銷時,公司就會對產品進行清倉,去庫存是持續不斷的,今年由於疫情的特殊性導致庫存變高,往年公司庫存並不算太高。」
截至今年前三季度,東鵬控股的存貨創下14.5億元新高,較2019年全年整整超出1.11億元。
「不止是今年,事實上,在疫情尚未爆發前的幾年,去庫存對於陶瓷企業而言,也是一道難題。雖然瓷磚的一個重要優勢是產品不會過期,但為加速去庫存,行業對於部分產品會進行特價處理,即現在行業常說的特價磚,比如,一個磚花色不好賣,積壓多了就會進行降價處理,一般會降價處理給大客戶,當大客戶消化不完時,會處理給外面專門收購特價磚的公司。」上述陶瓷行業資深人士向《投資者網》表示。
通常而言,過高的庫存一方面會令企業資本固化和加劇損耗,另一方面也是公司運營效率下降或整體議價能力減弱的表現。
目前,東鵬控股庫存不僅未得到有效改善,存量還仍處於攀升的狀態,未來,一旦公司去庫存不佳,不僅會帶來資產貶值風險,同時對企業經營也將帶來不利影響。
資金置換難掩債務焦慮
11月23日晚間,東鵬控股公告稱,同意使用募集資金置換前期已預先投入募投項目的自籌資金9.36億元,置換資金總額9.36億元。
剛剛於10月19日上市的東鵬控股,以11.35元/股發行價格,共募集資金16.23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擬投入募集資金金額為14.8億元。現在,東鵬控股決定將剛剛募集得來的近63%的資金與此前投入的自籌資金進行置換,引起投資者關注。
「自2017年以來,我們用自有資金對項目的投入已經達到了9億多,說明了我們自有資金的整體實力較強,目前募集資金已經到位,公司希望把募集資金與自有投入資金進行置換,作為我們的流通資金,用於公司經營或理財等方面,進一步提升公司業績。」上述東鵬控股投資者關係部負責人對此表示。
實際上,在募集資金被迫切使用的背後,難掩公司的債務焦慮。
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負債總額為45.25億元,其中流動負債39.36億元,流動負債佔公司負債總額的86.98%;流動比率為1.33,速動比率為0.97。近八成的流動負債及較低的流動、速動比例,反映了公司面臨短期償債壓力。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資產負債率進一步提升至46.38%,同時,流動負債佔總債務比重亦進一步增長至89.51%。
儘管流動負債較高與所處行業密切相關,但東鵬控股近九成的流動負債率,不僅會提高企業的負債償還壓力,帶來債務風險,還可能會因為財務結構存在風險而面臨再融資壓力。
當下,東鵬控股順利在A股上市,伴隨著募資的投入一定程度能緩解公司的資金壓力,但由於盈利走低、積壓庫存過高、債務風險增加等難題未解,對公司經營或帶來重重隱憂。未來,東鵬控股的「三道難題」能否解決,《投資者網》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