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夜不歸宿被媽媽當街抽打:不打不罵,我拿什麼管孩子?

2021-01-09 騰訊網

「有的孩子再不管,將來得去殺人。」

這是一則「熊孩子」的新聞下,一位網友的評論。

有一個男孩已經兩次夜不歸宿,騎著車子去江邊玩。在第三次的時候,父母採取了嚴厲措施。

讓男孩在大庭廣眾之下,頭頂一塊磚頭,從早上跪到中午。罰跪期間,男孩的母親用電線抽打他。

男孩寫下了保證書,保證以後不會貪玩。

有網友對父母的行為表示認可:這樣的小孩再不管,長大了在社會上要出現大問題。

體罰加上當街罰跪的方式,或許能讓孩子短暫改變,讓家長看到孩子「聽話」的短期成效。

但是從孩子的長遠發展來看,這樣的方式可能還需要再考慮一下,是否對孩子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懂得尊重規則有用。

萬一有一天,孩子被「打皮了」,破罐子破摔了,那麼又該如何「管」呢?

就像另一名網友說的,比體罰更嚴重的是心理懲罰。

這樣的方式,就是在大庭廣眾之下踐踏孩子的尊嚴。

當然,我們也理解家長們的心情,他們很可能是用了很多辦法卻「管不了」,最後只能用極端的方式。

其實,任何教育都要剛柔並濟,孩子需要規則,也需要愛。

01.

懲罰孩子

而不是「欺負」孩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試探,自然也就會做錯各種事。做錯事得到懲罰,這條準則不管是對於孩子還是成年人,都是適用的。

只不過,我們懲罰孩子的目的,到底應該是「給個教訓」還是「糾正行為」呢?

有很多父母,是為了一種控制感,和宣洩感,為了感覺自己的權威,凌駕在孩子之上。

前兩天我去閨蜜家玩,她兒子不小心打翻了她一瓶兩千多的面霜。

閨蜜的第一反應和很多父母一樣,把孩子拎過來,脫下褲子揍一頓。

可實際上,「打翻化妝品」與「挨打」之間並沒有直接聯繫,這中間更多的是家長在發洩自己的情緒,在給教訓,發洩自己對於金錢的不舍。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則新聞,12月的一個凌晨,有一個男孩跪地乞討。

民警到現場詢問後知道,原來是孩子不寫作業被老師投訴,父親一氣之下給兒子一個碗,把他帶到車站乞討作為懲罰。

像這種新聞,並不罕見。

父母為了給孩子一個教訓,而做了「欺負」孩子的事情。

這種懲罰方式,可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當孩子控制自己頑皮的衝動,源自於對外界權威和懲罰方式的恐懼時,他們可能只期待自己不被發現就好。

至於事情真正的對錯,並沒有通過懲罰方式,整合到孩子的認知中去。

更可怕的是,一旦孩子知道等待自己的只能是懲罰,又非常害怕懲罰的後果時,可能會做出錯誤的選擇。

曾經有這樣一則新聞,一名9歲的男孩,因為把學校的玻璃撞碎,糾結了兩天後,決定跳樓。

用「欺負孩子」的方式懲罰孩子,只會剝奪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喪失尊嚴,傷害親子關係。

02.

錯誤的懲罰方式,

也許你經常用

心理學博士海姆·G·吉諾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書中說,一個孩子應該經歷不當行為帶來的自然後果,而不是受到錯誤的懲罰。

錯誤的懲罰只會讓孩子分散精力到如何報復家長上面,錯失了對自己行為後悔和反思的機會。

常見的錯誤方式有這幾種,也許我們經常在用。

1、情緒懲罰

當孩子做錯事,父母第一反應不是如何糾正錯誤,而是如何出了自己這口氣。

孩子沒有自我保護能力,父母的負面情緒他們只能全盤接受。在父母的「鏡映」裡,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被愛,看到自己的糟糕。

包括打罵教育也是一樣的,孩子怕的未必是父母的巴掌,而是父母打罵背後的厭惡和失望。

如果親子關係穩固,情緒懲罰可能不會破壞親子關係。但是親子關係本來就不穩固,這種方式會讓孩子破罐子破摔,並且通過被打罵來安撫自己的內疚感。

他們潛意識會認為:我已經為我的錯誤「買單」了,所以我沒有做錯什麼。

2、嚇唬教育

「你信不信我打死你!」

「你再不寫作業,我就把你書包扔了!」

「你再鬧,我以後再也不帶你出來。」

這樣的「嚇唬」我們是不是經常用來應對孩子的「不乖」?

但是我們都知道,那些懲罰措施只是嚇唬孩子,不可能真正地實施。

不僅我們知道,孩子也知道。也許在最開始的時候,他們是恐懼的,可是試探過幾次之後,他們就會發現大人說話未必當真。

那麼,當家長生氣、「威脅」的時候,可能會發現孩子就像沒有聽見一樣,沒有任何反應。孩子的毫無反應會反向激怒家長,說出更多威脅的話。

實際上,孩子只是太「聰明」了,他們早就知道,父母也就是是說說,他們的話不會實踐的。

3、心情式懲罰

我有一位表哥,常常用自己的心情懲罰孩子。他給孩子設定過一個規矩,那就是沒寫完作業之前不能看電視。

他心情不好的時候,會說很多難聽的話,強制命令孩子關掉電視。可他如果心情不錯的話,那他就會悠閒地和孩子一起看。

時間久了,兒子學會了察言觀色。爸爸心情好,就安靜地看,心情不好,就乖乖關上。

他的規則來源於爸爸的臉色,而不是內心的秩序。

孩子需要在錯誤中整合自己的言行,整合的動力應該來源於對規則的敬畏,對父母的敬愛。反之,孩子的言行與內心秩序,將得不到統一的整合。

他們的人格就像是「分裂」的,一個用來做真實的自己,另一個用來應付父母。

03.

懲罰很有必要,

但是不能「亂罰」

我們總是習慣了錯誤的方式,並且覺得有效。

那也許是因為從小我們經常見到懲罰方式,就是打罵和訓斥以及各種嚇唬,那些方式給我們造成了一定的恐懼和創傷。

甚至父母給我們帶來的恐懼,我們有與孩子「分享」的衝動,讓孩子品嘗自己童年的苦果,把孩子培養成最「理解」自己的人。

實際上真正的懲罰,應該是以「糾正行為」為出發點的,可以懲罰孩子,但是一定要記住原則。

1、判斷孩子有沒有惡意。

我們如何判定一個錯誤的行為?標準又是什麼呢?

比如——

一個襁褓中的孩子吃奶時咬痛了媽媽,他應該受到懲罰嗎?

一個小朋友為了給媽媽端水,不小心摔了杯子,他應該受到懲罰嗎?

其實我們可以更辯證地去看待孩子的「錯誤」行為,如果孩子沒有惡意,那就沒有必要懲罰孩子。

韓國綜藝《超人回來了》裡面有一個超人氣小嘉賓樸娜恩,有一次她趁著爸爸睡覺,把弟弟臉畫成了大花貓,還把地板上、爸爸的眼鏡上都肆意塗鴉。

爸爸看到後,沒有呵斥她,因為那只是童真,而不是什麼錯誤。

2、懲罰直接後果

我們總是習慣用別的方式,懲罰孩子本身做錯的事情。

比如孩子把屋子弄得很亂,我們就威脅孩子「你爸爸回來揍你」。可是,兩者並沒有直接關係,也就不能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娜恩有一次把弟弟的奶粉弄得到處都是,爸爸看到後雖然崩潰,可是還是耐心問了她,弟弟餓了要吃奶粉怎麼辦?

娜恩回答用自己的零用錢買,雖然到了超市時她非常心疼,捨不得掏錢了,可是爸爸還是堅定地讓她買了奶粉。

要以讓孩子知道對錯為目的,而不以報復孩子為目的。

3、懲罰應該具有一致性。

也就是制定好了規則,一定要貫徹到底,不能因為父母心情好或者不好而進行改變,更不能因為孩子哭鬧或者求情而改變。

只有做到堅定而友善,孩子才能知道底線在哪裡。

4、別過於嚴厲的懲罰

《魔法歲月》一書中有一個小例子,瑪麗特在聚會上大吵大鬧,用過各種方式都沒有讓她安靜。父親懲罰她,回到自己的房間安靜,直到能控制自己時再回來。

為什麼不是「三個小時」之後再回來?

因為如果時間太長,這段時間裡孩子的唯一情緒可能就是抱怨不公平,想著如何「復仇」,而不是反思自己的行為。

朱德庸《絕對小孩》中說,欠缺管教的孩子的家庭是動物園,過分管教的孩子的家庭是馬戲團。

深以為然。

策劃:有養

編輯:源滿 視覺:七喜

圖片來源:pexels

相關焦點

  • 女兒夜不歸宿被父親當街暴打,父母教育子女的法律邊界在哪裡?
    廣東河源,一父親當街暴打女兒,扯頭髮扇耳光。據悉,父親之所以當街暴打女兒,是因為女兒夜不歸宿,父親氣急之下對女兒大打出手。女兒夜不歸宿,父親教育自己的女兒,這無可厚非。但是,這位父親採用當街暴打的教育方式,難道就無可指責嗎?
  • 女兒夜不歸宿,被父親揪著頭髮當街扇耳光,心情理解方法過於偏激
    對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來說,父母越不讓做的事情,自己越要去做。並且經常與父母吵架,一言不合就要離家出走。而長大之後發現,父母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好,而當時自己沒有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現在為人父母后才懂得這個道理。近日,網上曝出一段父親當街扇女兒耳光的視頻,引發了網友的激烈討論。
  • 河源男子當街暴打夜不歸宿女兒:不贊成,但理解這位父親的行為!
    青春期的孩子難以管教的是每個父母都會面臨的問題。如果這個時候父母沒有經驗,對孩子加強控制,強硬管理,效果可能恰得其反。孩子探索的意願被父母強行壓制,會造成極強的叛逆和報復行為,輕的就是各種大發脾氣,或者是背著你做你不讓他做的事情,嚴重的就會拒絕上學、割腕,自殺以死相逼等…近日,廣東河源一男子當街毆打女孩的視頻在網絡傳播,引發熱議。網傳視頻中兩人系父女關係。事發當天,男子在尋找女兒路上恰好撞見徹夜未歸的女兒,一時怒火衝天,遂對女兒大打出手,進行暴力教育。
  • 初中生的女兒夜不歸宿,爸爸當街暴打女兒扯頭髮扇耳光,讓人無奈
    前幾天看到一個視頻,廣東河源某縣街頭一男子暴打女孩,男子拽著女孩的頭髮對其怒扇耳光,據了解,這兩人系父女關係。而爸爸之所以當街暴打女兒,是因為上初中的女兒夜不歸宿,爸爸一時氣急攻心大打出手。雖然這位爸爸採取在大庭廣眾之下暴打女兒,這種暴力的處理方式不可取,但這位爸爸的心情可以理解的。
  • 廣東女孩被當街暴打,其原因是因為夜不歸宿,路人不敢上前相勸
    當父母的更應該注意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正確的引導方式,來引導自己的孩子,不要因為他一句話,自己惱羞成怒,從而直接羞辱孩子,或者是直接選用暴力的方式打孩子,讓孩子因為被打聽而從家裡的安排。只能這麼告訴各位家長,這樣子會使孩子更加沒有自信,要學會與孩子做朋友,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不要到最後把孩子逼得離家出走,夜不歸宿,不想再回到家中。最近一則新聞爆出,一位廣東某縣的小女孩被男子當街暴打,網友們路過將視頻拍下來,傳到網上,引來了許多人的猜疑,兩人的身份究竟是什麼關係?
  • 廣東:憤怒父親當街暴打夜不歸宿女兒,拽其頭髮怒扇耳光
    據圍觀者稱,兩人系父女關係,由於女兒夜不歸宿,父親氣急之下大打出手,進行「管教」。都說「女兒是爸爸的小棉襖」、「前世小情人」,一般父親是最愛女兒的了,平時都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凍了,根本不捨得動一下手指頭。但是這位父親如此大怒,下手這麼狠打女兒,可見他內心傷心崩潰到了什麼程度!
  • 廣東一女孩夜不歸宿,被父親當街暴打,拽著頭髮怒扇耳光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孩子的叛逆和不聽話,會讓所有的父母為之苦惱,他們試圖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與孩子交流,但有時結果並不令人滿意,當孩子犯錯時,很多家長會先責怪孩子,其實,有效的溝通和正確的引導才是家長應該做的。
  • 父親當街揪著女兒頭髮扇耳光,女孩夜不歸宿是多少家庭的隱痛
    網絡圖片女兒夜不歸宿被父親打據知情人說,被打的女孩是中年男子的女兒,因其夜不歸宿招來父親的「毒打」。這裡要打上一個問號。誰也不敢保證在今後女孩不會再犯同樣的錯。可能在很多年輕人的眼中,女孩夜不歸宿只是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父親大打出手實在是懲罰過度。這裡存在著時代的思想差異。
  • 父親當街暴打女兒:打罵是最無能的教育,別把傷害冠以愛之名!
    「我罵你是為你好!」「不聽話就打到你聽話為止!」「你看看你幹的事,我養你有什麼用!」「考這麼幾分你長腦子了嗎!」不知道你有沒有曾經被父母這樣打罵過,抑或也這樣對待過你的孩子。「棍棒底下出孝子」是符合規律的嗎?棍棒能打出孩子的自信嗎?辱罵能罵出孩子的好成績嗎?能打罵出良好的親子關係嗎?傷害身體就能治癒心靈嗎?簡單粗暴只會給孩子造成傷害,打罵是最無能的教育! 據網友爆料,12月6日廣東某縣一父親當街暴打自己的女兒。知情者稱,父親打女兒是因為女兒夜不歸宿。
  • 廣東一女孩夜不歸宿,父親生氣當街暴揍女孩,路人不敢相勸
    尤其是在孩子的學習上,家長更是著急,但是一定要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要從孩子的愛好下手,不要過於嚴加管教,這樣有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孩子就是與家長在反抗,更加不學習,還有的家孩子更是叛逆,甚至離家出走,夜不歸宿。
  • 卓育英才|男孩當街毆打親媽:青春期孩子「大逆不道」背後隱藏著...
    孩子怎麼能這麼對媽媽?」 「孩子怎麼教育成這個樣子!」 「這要是我孩子,能打的他懷疑人生!」 ...... 是什麼事情,讓人情緒上頭,忍不住破口大罵呢?
  • 廣東一女子夜不歸宿,遭父親當街暴打,一直扯著頭髮猛扇
    孩子是家長的希望,每個做父母的都是非常心疼自己的孩子,想要給予他們好的教育和生活。但是教育孩子也要講究方式方法,不適當的教育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是情緒激動做出一些過激的事情,讓家人擔心。 近日在廣東發生了一件讓人痛心的事情,一位父親在街上暴打自己的親生女兒,竟然是因為孩子夜不歸宿。
  • 怎麼懲治老公夜不歸宿,怎麼對付夜不歸宿的男人
    夜不歸宿,在夫妻生活中是一個性質非常嚴重的問題,如果這個男人夜不歸宿,那你就會特別擔心他,你也會特別害怕他是否和別的女人有染。怎麼懲治老公夜不歸宿, 學會以後你就可以去應對老公的行為了。當一個男人開始夜不歸宿時,他已經開始不再注重你的感受,他也想著去折磨你,是否你們之間的感情已經出現了問題,當你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你總是用自己的暴脾氣去面對這個男人。你會發現你們的溫柔以待你們所有的情緒都爆發在這一點。當你們總是去吵架,總是不去解決問題,你會發現一開始不管有多麼相愛,慢慢對方也會消失在這段婚姻中,既然不想有這麼悲情的局面出現,那麼你也要知道問題出現了應該如何著手處理。
  • 男子常賭博夜不歸宿 妻子起訴離婚法院不支持
    妻子因丈夫不回家吃飯、夜不歸宿而訴至法院請求離婚,因證據不足,法院不予支持,近日,湛江廉江市人民法院審理終結該宗離婚案。  案件>>>  丈夫夜不歸宿 妻子起訴離婚  廉江的蔡女士與鍾先生於2006年相識,第二年結婚,婚後育有一男孩。剛結婚時,鍾先生不做家務,極少回家吃飯。作為妻子的蔡女士仍盡心盡責,勤勞工作,為了家庭美好生活奔波在外。但是,鍾先生不體諒妻子的艱辛,花錢揮霍,工資半點不留。
  • 西安當街被打女子,寶馬車是我的,他打我我卻不敢報警
    可是警方介入調查的時候,女方卻稱他們是男女朋友關係,系情侶間鬧矛盾,不報警處理。於是網友紛紛罵女孩是拜金女,罵她被打活該。11日晚,被打女子梅梅接受採訪表示:「我不是網上說的拜金女,這寶馬車是我自己的,5月9號當天警察給我打電話時我沒報警,是因為他不斷地威脅要弄死我。
  • 孩子當街撒潑打滾時冷眼旁觀不理睬:這個方法過於簡單粗暴
    那麼,孩子當街哭鬧時該怎麼辦呢?1.給予積極的回應有這樣一個心理學故事:一個3歲的男孩在一間黑屋子裡大叫:阿姨,和我說話!我害怕,這裡太黑了。阿姨回應說:那樣做有什麼用?你又看不到我。男孩回答:沒關係,有人說話就帶來了光。因此,回應,就是光。
  •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孩子不聽話能打嗎?能打,但要講方法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孩子不聽話能打嗎?我是一位雙胞胎男孩媽媽,這個疑問將從這2個方面來分析。1、孩子不聽話怎麼教,有什麼處罰手段?2、打了孩子,會給孩子留下陰影嗎?01孩子不聽話時的處罰手段我是一位3歲雙胞胎男孩媽媽。上幼兒園前,是我和我媽帶2個孩子。
  • 「不給我買飲料,我就打你」,女兒對媽媽拳打腳踢,爸爸做法解氣
    聽了原因才知道,原來這孩子再求媽媽「買飲料」,因為媽媽不讓買,所以就一邊喊著「不給我買飲料,我就打你」,一邊真對媽媽下手了。很多顧客看到這一幕並沒有停下腳步,只是紛紛感嘆孩子「不懂事」、「孩子廢了」,而這時站在旁邊的爸爸終於看不過去了。看著女兒一邊打媽媽,一邊說著「打死你」這樣的話,爸爸上來就是狠狠的一腳,孩子楞了媽媽也楞了。
  • 9歲男孩被母親暴打致死:媽媽,我不想看到你
    1前幾天,看到一篇報導,說9歲的男孩,疑因弄丟了媽媽手機,被打身亡。起因是,孩子帶著手機下樓玩耍,把手機弄丟,回到家又沒有按照媽媽的要求寫作業。媽媽脾氣上來,一發不可收拾,最後釀成慘劇。男孩的頭上、臉上都是傷,雙手、雙臂青紫發腫,屁股以及雙腿更是慘不忍睹,連成片的青紫,觸目驚心。
  • 老婆最近很奇怪,我晚歸她不吃醋,我夜不歸宿她也不管
    ;4)我壓根就不敢夜不歸宿。就因為這些生活瑣事,我和老婆爭吵過無數次。老婆的態度:你給不了我想要的安全感。我的態度:夫妻之間需要最起碼的信任。轉眼,我和老婆結婚也四年了,她最近好像變了個人似的:我晚歸,她不再吃醋;我夜不歸宿,她連問都不問一下;也不再翻我手機;我和異性打招呼,她直接無視。一開始,還會覺得:老婆變得懂事了。直到前幾天,和幾個朋友在一起吃飯,我是最後回家的那個人,因為在此期間,朋友們先後被老婆催促著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