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依賴大數據,好萊塢第九大電影公司破產

2021-01-19 搜狐網
紀萊塢70後明星老闆瑞恩-卡瓦諾運營的明星電影公司相對論傳媒破產了


  搜狐娛樂訊 (哈麥/文)2012年前後,布拉德-皮特(Brad Pitt)主演並擔任製片人的《點球成金》成為奧斯卡大熱門,全球票房突破1億美元,這部電影曾試圖從相對論傳媒(Relativity Media)老闆瑞恩-卡瓦諾(Ryan Kavanaugh)那裡尋求投資——卡瓦諾是當時好萊塢風頭正勁的影壇奇才,最知名的投資策略就叫「點球成金(Moneyball)」,純數學方法研究電影投資,也就是現在時髦的「大數據」。卡瓦諾用他的模型分析後,得出體育電影不賺錢的結論,於是放棄了後來叫好又叫座的《點球成金》。

  今年七月底,相對論傳媒因無力償還5-10億美元的債務,申請破產保護,公司將在未來幾個月內被競拍。事後分析,不少業內人士把主因歸於卡瓦諾的大數據依賴、資本依賴,以及生態鏈肆意擴張。前兩者曾讓他的公司風光無限,躋身好萊塢前九大之列。然而,卡瓦諾的故事應了中國那句老話,成也蕭何敗蕭何。

  從一個中介公司變身好萊塢第九大

  卡瓦諾生在一個猶太家庭,母親是房地產經紀,父親由牙醫轉行從商。在卡瓦諾成名後,有報導描述過他的創業故事——90年代在校期間,卡瓦諾曾向父親借5萬美元準備做基金,被輕視並拒絕了,但這並沒有阻擋這位數學天才前進的步伐。離開UCLA(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後,他在添惠公司(Dean Witter)當過經紀人。21 歲開始運營自己的對衝基金,很快管理2 億美元,投資者包括莫裡斯經紀公司執行長吉姆-韋特、好萊塢名製片人查爾斯-洛文(諾蘭《蝙蝠俠》系列、《超人》)、企業危機公關人士邁克-斯特裡克。

  當時卡瓦諾預測網絡股要大跌,於是讓基金的資金退出股市流入私營企業。理論上這是個妙舉,但結果是上市公司被扼殺後,私營市場隨之乾涸,流動性甚至還不如留在股市裡。到2001年9.11 事件發生前,他的基金就玩兒完了。剩餘資金返還投資者後,銀行帳戶空空如也。2013年接受採訪時卡瓦諾回憶,「當時我想我的生活完了。那是可怕的人生低谷。」他在日落大道以北租來的房子裡閱讀物理學方面的書,同時試圖想明白下一步該怎麼走。

  這個階段,曾投資卡瓦諾基金的好萊塢人士及他們朋友們發現電影製作的融資渠道也乾涸了,他們詢問卡瓦諾能否利用他在華爾街的關係幫他們找到融資。而那些現金充裕,正在尋找非傳統投資機會的華爾街金融正好有介入好萊塢的意願,這讓擅長社交和運作的卡瓦諾如魚得水,他從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等機構籌得120 億美元,好萊塢主流電影公司環球、索尼接收了這筆資金,作為中介人,卡瓦諾從每部融資的電影裡拿100萬美元佣金,外加一小部分利潤抽成。卡瓦諾也會出現在製片人名單裡,它因此而有了聲名。

  2004年,相對論傳媒成立。2007年,開始介入電影投資、製作、發行,因為保羅-辛格爾(Paul Singer)運營的對衝基金用股權兌換的方式,先後向相對論傳媒注入了約10億美元。2008年,相對論傳媒成為環球和索尼的聯合出品夥伴,有權投資環球75%的電影。2009年,花1.5億買下了環球下屬的獨立製片公司羅格影業(Rogue Pictures)。2010年,獲得了Starz電視網旗下序曲影業(Overture Films)45%的股權。

  此後幾年,相對論參與了《功夫之王》、《七磅》、《木乃伊3》、《公眾之敵》、《社交網絡》、《永無止境》、《女巫季節》、《諜影重重4》、《龍虎少年隊》、《白雪公主之魔鏡魔鏡》、《悲慘世界》、《三日刺殺》、《暴力街區》、《冰峰遊戲》等60多部電影,年票房在所有電影公司裡常排名第九,成為六大(迪士尼、索尼、派拉蒙、環球、福斯、華納)之外,和獅門、韋恩斯坦影業齊名的三大迷你主流(Mini-Major)電影公司之一。

  肆意擴張,生態鏈跨越又分散

  相對論傳媒最輝煌的時候,卡瓦諾被封號「十億美元製片人」。他曾是《綜藝》雜誌 2011 年度人物,在福布斯 2013 年最年輕的十億美元富豪榜上排名第十九。就在今年六月,《好萊塢報導者》還發文稱相對論傳媒將在12 - 18個月上市。

  但實際上,過分依賴華爾街資本的相對論一直存在著隱憂。就在卡瓦諾春風得意的時候,第一任金主辛格爾終結了和他的夥伴關係,並且帶走了他的副手麥可-喬(Michael Joe),有人將此舉視為對卡瓦諾缺乏信心的信號,當時正在製作5 部電影的相對論遭遇了資金危機。

  救星雷恩-伯克爾(Ron Burkle)出現了,這位極富名望的投資人以債券和股票的形式注資3.5億美元,換取相對論20%的股份以及董事會8個席位中的3個。之後,伯克爾幫相對論傳媒籌得7億美元投資。伯克爾和卡瓦諾等人又以實物支付票據的形式借給公司約1.25 億美元,這些票據可以隨時轉成股權,並且在8年內不用支付利息,如果投資失敗,伯克爾會比卡瓦諾優先獲得償付的權利。

  相對論籌得的資金除了製作電影外,還用於擴展生態鏈。幾年間,野心勃勃的卡瓦諾已經涉足電視真人秀、體育、時尚、數字、音樂、教育、娛樂消費品、營銷等各個他感興趣的領域。據媒體報導,他入股的公司多達40家,其中包括一家主營狗糧的寵物科技公司。

  電影方面,卡瓦諾這幾年把國際市場看得很重要。2010年,它在亞洲富豪Keyur Patel的幫助下進入印度成立了分公司。2012年,他與呂克-貝松的歐羅巴合作拍片。同年,還傳過他想收購一家德國的製片、發行公司。

  當然還有中國。早在2008年,相對論就與華誼、中影一起參與過《功夫之王》的投資。2011年,卡瓦諾在上海電影節上結識了矽谷風險投資公司IDG亞洲區總裁熊曉鴿,兩人談了一整夜後敲定協議,雙方將充分利用IDG 旗下未被充分利用的發行公司星空大地(Sky Land Entertainment)。通過這層關係,以及和華夏發行公司的合作,《驚天戰神》、《白雪公主之魔鏡魔鏡》等中等成本3D批片在中國上映。兩家公司還合拍了性喜劇《21歲派對》,主人公設定為華裔,部分場景在山東臨沂東師古取景,但該片中國票房只賣了172萬。

  過分依賴資本,無力自給自足

  最終,相對論傳媒栽在了資本手裡。據媒體報導的數據,該公司債務高達5~10億美元,共有1000~5000位債權人,既包括金融機構,也包括像布萊德利-庫珀、布萊特-拉特納(《X戰警3》、《尖峰時刻》)這樣的名演員和名導演。

  相對論傳媒的主要債主包括:

  1、諸多華爾街銀行及金融機構:One West Bank,Barclays Bank,Macquarie Bank,Yucaipa, Elliott Management,Catalyst Capital,Colbeck Capital,Anchorage Capital,Falcon Investments,Luxor Capital,Cortland Capital Markets,Manchester Securities,RKA Film Finance

  2、演員:布萊德利-庫珀,導演:布萊特-拉特納(《X戰警3》、《尖峰時刻》系列)

  3、公司員工

  4、供應商,包括公司技術服務商、設備提供商

  5、一個真人秀節目贏家(不要小看這個贏家,這份獎金價值兩千五百萬美元)

  6、電影宣發公司、廣告公司、製片公司

  再次遭遇資金危機時,卡瓦諾找到了第三任金主Colbeck,但他說自己最大的後悔就是相信了這家答應幫他解困的公司。「在關鍵時刻遭遇了背叛,Colbeck和Anchorage兩家機構想聯手利用債權控制相對論傳媒。」

  這是一個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故事。電影是一種高投資慢回報(回收周期少則一兩年,多則四五年)商品。曾經六大之一的米高梅,在70年代連年虧損,後被拉斯維加斯賭王柯克-克爾科裡恩來回買賣倒騰再受傷。80年代因吞併了「奧斯卡大戶」聯藝公司(《飛越瘋人院》、《洛奇》),有了短暫轉機。但撐到新世紀後,因超級大片《風語者》(吳宇森執導)等慘敗,雄獅倒下。很多人認為,米高梅的破產就是因為不像其他大製片廠有幕後財團(比如環球屬於母公司康卡斯特、哥倫比亞屬於索尼)支持,資金供給不足,一旦出現大虧就無法逆轉。

  沒有自己的影片庫,還肆意擴張的相對論傳媒破產似乎是註定的。一個反例是獅門影業,這家90年代成立於加拿大的公司起初以發行低成本恐怖片(《電鋸驚魂》)、有噱頭的藝術電影(比如《怒犯天條》、《不可撤銷》)起家,多年來通過收購頂峰娛樂等好幾家公司增強影片庫(電影、電視庫版權作品數量超過17000部/集,每年可穩定產生1.5億美元現金流),同時發力電視劇(《廣告狂人》、《護士當家》)、家庭娛樂、音樂領域,從而成為相對有自給能力的片廠。近年因為《飢餓遊戲》、《暮光之城》抓住了青少年市場,業績一度超越派拉蒙,躋身好萊塢六大。

  而相對論傳媒作為一個電影公司,在2012年就因為資金缺口,把影片庫賣給了其投資方之一的紐約對衝基金Elliott Management。況且,卡瓦諾堅持的「點球成金」投資模式並沒有讓他在這幾年製作出有口碑的電影,《地球回音》、《三日刺殺》、《逃出熔爐》……雖然預算都不高,但票房也都很低,華爾街「勢利」的投資人對他的興趣當然會大減。

  唯大數據是尊,風險小收益也小

  《福布斯》曾撰文如此描述卡瓦諾:電影公司高管的辦公室裡往往充斥著電影海報等好萊塢的短命浮華之物,但卡瓦諾的貝弗利山辦公室卻並非如此。他的周圍掛滿了愛因斯坦的名言,相對論這個名字正是受到了這位偉人的啟發。卡瓦諾這樣做是有道理的,因為他將科學和數學帶到這個原本被藝術和膽量所統治的領域。他的辦公室一角掛著一塊巨大的電視屏幕,滾動更新有關相對論電影的微博,並且按性別、年齡和位置等分門別類地以圖形方式顯示。數字仍然是卡瓦諾的業務核心。他的電影模式意味著嚴格控制預算。每一個百萬美元都很重要。如果預算超過他的心理價位,哪怕只超過300萬美元,他都會拒絕這部電影。」

  卡瓦諾的統計試驗法(Monte Carlo)源自華爾街的風險管理策略,利用成千上萬部電影的數據,預測任何一部特定電影上映後的票房表現,考慮的參數包括預算、影星、發行日期、影片類型。他有一句名言,「即使我同意拍了,模型不同意也不行。」

  在接受《時尚》雜誌採訪時卡瓦諾曾解釋過自己的原則,「你知道多少人看了《神槍手之死》(文藝片,提名奧斯卡奧斯卡,美國票房390萬美元)嗎?有你和七個人。《百貨戰警》票房接近2億(索尼和相對論聯合出品的喜劇,IMDB評分5.3。投資兩千多萬,票房1.8億美元)。我永遠都會投拍《百貨戰警》這樣的電影,永遠。」在他看來,主流電影公司用2.5-3.5億來賭像《蝙蝠俠》這樣10億美元票房的電影是愚蠢的商業模式。

  最能代表卡瓦諾風格的是大爛片《電影43》,他說服休-傑克曼、凱特-溫斯萊特、艾瑪-斯通等明星低片酬出演,最終將預算控制到600萬美元。該片美國上映後只收了480萬美元,然後在全球範圍內賣了2300萬美元。加上海外預售收入,後續錄像帶銷售等,帳面上看起來不賠錢,還有可能小賺一些。

  用大數據判斷電影項目並非卡瓦諾首創,早在上世紀華爾街接管好萊塢的時期(各個電影公司紛紛被大財團收購、倒手,找到靠山的同時也受制於人),電影業就流行著層層審批的「綠燈制」,職業經理人做的每個決定都依賴於大數據評估和市場調研。只是,作為後輩的卡瓦諾做得更極致罷了。但誰都知道,電影是創意產品,充滿了偶然性,過分理性的分析,以及只向錢看的目的性當然會影響好電影的生產。

  受破產影響,相對論2015年的《犯罪大師》、《烏鴉》、《綁架》被擱置,索尼解除了《銅牌》的美國發行權,娜塔莉-波特曼主演《拿起槍的簡》有可能被韋恩斯坦公司接手。

  結語:都想成為迪士尼

  相對論傳媒玩過的資本運作、大數據、生態鏈等等時髦概念,正是中國的很多大大小小、新新舊舊的電影公司正在嘗試的。如果你有留意,現在銀行、私募基金等諸多金融機構已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了電影片頭、片尾。電影業的幾乎所有製作人,都在研究如何細分觀眾,利用大數據、IP精準穩當地賺錢。樂視、華誼等主流公司都在擴展自家的產業鏈,試圖成為好萊塢那個最能自給自足,供血系統完善的百年老店迪士尼。

  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物極必反。在中國娛樂產業鏈上,電影不是唯一能賺錢的業務,也不是最能賺錢的業務,但它是明星產品和大廣告,沒有熱門電影,一切周遭的收益都無從談起。所以,歸根結底,一個企業要想長期穩定地發展,拍出好電影,最為重要。待泡沫消失,水清見底後,一切概念和講得好聽的資本故事可能都會成為浮雲。

  相對論傳媒電影部門參與製作和發行的部分影片

  2006年:《速度與激情3》、《當幸福來敲門》、《戀愛假期》、《嗆煙高手》、《房車之旅》等

  2007年:《靈魂戰車》、《決鬥猶馬鎮》、《美國黑幫》、《冒牌天神2》等

  2008年:《好好先生》、《媽媽咪呀》、《全民超人漢考克》、《功夫之王》、《七磅》、《木乃伊3:龍帝之墓》、《死亡飛車》、《閱後即焚》、《代孕媽媽》等

  2009年:《地鐵驚魂》、《失落的大陸》、《愛很複雜》、《公眾之敵》、《百貨戰警》等

  2010年:《社交網絡》、《特工紹特》、《羅賓漢》、《賞金獵手》、《拜見嶽父大人3》、《鄰家特工》、《百戰天蟲》等

  2011年:《永無止境》、《女巫季節》、《憨豆特工2》、《高樓大劫案》等

  2012年:《諜影重重4:伯恩的遺產》、《龍虎少年隊》、《白雪公主之魔鏡魔鏡》、《悲慘世界》、《禁運品》等

  2013年:《世界盡頭》、《逃出熔爐》、《火雞總動員》、《愛情避風港》等

  2014年:《三日刺殺》、《十一月殺手》、《暴力街區》、《冰峰遊戲》等

  2015年:《犯罪大師》、《玩命速度4》等

  

相關焦點

  • 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之一的米高梅控股公司正尋求出售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老牌好萊塢公司米高梅尋求出售,目前該公司估值大概55億美元(包含債務)。該公司片庫擁有4000部電影和1.7萬小時的電視劇,包括007系列、《霍比特人》《洛奇》等知名IP。據知情人士稱,《007》系列電影的製作公司米高梅控股(MGM Holdings)正在尋求出售。
  • 疫情或永久改變好萊塢:大公司持續吞併,中國市場不再依賴其「大片」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晨日前美國獨立電影媒體Indiewire發布了一份對2021年好萊塢發展趨勢的預測,包括疫情之下總票房減少、海外市場對好萊塢大片依賴降低等等。文中稱,「2020年對電影業來說意味著永久性的變化」。
  • 影評人希望好萊塢各大影視公司,加大青少年原創電影的投資力度
    北京時間10月24日凌晨,這位影評人就在《好萊塢報導者》上指出,面向年輕觀眾的原創電影幾十年來一直沒有出現吸引觀眾的作品,但迪士尼和奈飛(Netflix)投入了更多的資源在一個仍然吸引著數以千萬計觀眾的類別上,也就是超級英雄系列電影。要知道原本宇宙電影是面向未成年觀眾群體,然而現在該影片類型已經走偏。所以這位影評人希望好萊塢各大影視公司,加大青少年原創電影的投資力度。
  • ...李連杰成龍主演的好萊塢電影票房數據大盤點,誰才是好萊塢一線...
    好萊塢一向以排外著稱,他們製作的電影在選角上必然首先考慮的是白人,其次是黑人,最後才會考慮到亞裔。在上世紀末,香港電影市場迎來大蕭條,而那時的大陸電影市場還沒發展,周潤發、李連杰、成龍等華人巨星都相繼到了美國發展。
  • 盤點這些我們好萊塢八大的電影公司
    今天來點新鮮的,盤點一下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它是美國最主要的電影、電視節目發行和製作公司之一,成立於1935年5月,由默片時代的大公司福克斯電影公司(Fox Film Corporation)和20世紀影片公司(20th Century Pictures, Inc.)合併而成,是30-40年代好萊塢8家大電影公司之一。曾是二十一世紀福克斯公司的一個子公司。總部坐落在美國加州洛杉磯比佛利山莊西側的世紀城。
  • 周潤發李連杰成龍三位華人巨星主演的好萊塢電影票房數據大盤點
    好萊塢一向以排外著稱,他們製作的電影在選角上必然首先考慮的是白人,其次是黑人,最後才會考慮到亞裔。在上世紀末,香港電影市場迎來大蕭條,而那時的大陸電影市場還沒發展,周潤發、李連杰、成龍等華人巨星都相繼到了美國發展。雖然成龍周潤發和周星馳的票房壟斷地位加上李連杰在DVD市場上的首屈一指可以稱得上是香港影壇的四大天王,實力都是旗鼓相當。
  • 好萊塢專題之電影公司一迪士尼
    編者按:好萊塢這個命題真的好大!她代表著美國電影工業,具有相當完善的產業結構。好萊塢那些著名的電影公司最早起步於19世紀,歷史變遷,涉及資本運作,結構重組,政治宗教傾向等方方面面。目前外界公認的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分別是:迪士尼華納環球影業派拉蒙二十世紀福克斯索尼影業米高梅(情懷所致,現在屬於索尼影業,也單列出來吧)目前可能有讀者會說像哥倫比亞,聯美什麼的不也是大電影公司嗎,怎麼不單列呢,主要是那個年代相對來說有些久遠,有些依附於六大電影公司,畢竟米高梅的大獅子對我們影響太深了。
  • 好萊塢製片廠和科技公司集體迎接「網大」時代
    在Netflix異軍突起和疫情衝擊下,傳統電影公司現在更決絕地轉向了流媒體。儘管影院、電影從業者十分不滿,但在當下,電影公司在盈利壓力下,不得不投入「網絡大電影」的懷抱。在家看電影的時代可能比我們想像得更快到來了。無論電影界是歡迎還是抵制,全球的科技公司上至巨頭,下至新興公司,似乎已經整裝待發,迎接這一波「在家看電影」的風潮。
  • 好萊塢電影的債權融資模式研究
    債權融資是好萊塢電影融資最普遍使用的外源性融資手段,這得益於好萊塢成熟的工業體系。電影發行協議、大電影發行公司買斷、海外預售、多媒體版權預售以及官方財稅激勵等,使其增信手段多元、抵質押物價值穩定且處置變現容易。加上完片擔保等一系列風險緩釋機制加持,金融機構有動力與好萊塢合作。電影融資除內源性融資外,債權融資是好萊塢電影融資最普遍使用的外源性融資手段。
  • 好萊塢遇上大數據:導演克裡斯蒂·裡比眼裡的前沿貴州
    當好萊塢遇上大數據,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先鋒君告訴您,精彩紛呈,火花四濺。好萊塢紀錄片導演克裡斯蒂·裡比團隊和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陳剛(右三)合影。12日至17日,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跟隨好萊塢紀錄片導演克裡斯蒂·裡比率領的《網際網路改變中國》劇組,在貴州貴陽、貴安新區、六盤水、黔東南拍攝,感受網際網路和大數據給貴州帶來的巨大改變。
  • 漫威背後的大boss,全球最賺錢電影公司怎麼煉成的?
    迪士尼的高利潤,除了依賴其主題樂園及度假區業務、媒體網絡服務、消費品和互動媒體的穩定發展,更得益於旗下核心內容IP版塊——電影業務的全面爆發。僅從票房看,2018年迪士尼電影的總票房已超過70億美元,這個數字僅次於其2016年迪士尼創造的影視記錄:年度總票房76億美元。其中包括其子公司漫威電影宇宙今年斬獲的40億美元的總票房。
  • 好萊塢八大影業公司,你知道都有哪些嗎?
    2.派拉蒙電影製作公司資歷最老的公司派拉蒙成立於1912年5月,是好萊塢第一家大電影製作公司,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仍然堅守地理上的好萊塢的公司。5.環球影業大公司的小公司環球影業雖然是僅次於派拉蒙的資歷第二老的好萊塢製片公司,但是環球從未走在好萊塢的前端。
  • 《第九鷹團》將映 十部電影帶你認識古羅馬
    在2000年「角鬥士」掀起新世紀的第一波古羅馬熱潮之後,隨著失蹤的「第九軍團」在銀幕上的復活,古羅馬帝國在大銀幕上也再度成為關注的焦點。影片中扣人心弦的戰車比賽直到今天仍舊是好萊塢最引以為傲的橋段,據說當時還吸引了奧黛麗·赫本前去參觀,而劇組為了這場戲訓練了總共78匹白馬。《賓虛》不僅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揚眉吐氣,同時在票房市場上獲得了七千萬的驚人成績,並且一舉挽救了面臨破產的米高梅公司。《賓虛》用奢華的大場面為傳說中古羅馬帝國的昌盛做了影像注釋,因此也成為古羅馬電影的經典之作。
  • 虧到破產的電影:夢工廠賠八千萬美金,《美國往事》虧損1.5億
    那些票房慘澹到公司破產的電影。 《美國往事》虧損1.5億導演萊恩鬱鬱而終。 最終導致影片上映後,公司沒幾天就破產了。瑟吉歐萊恩也在五年後鬱鬱而終。這部電影劇本創作長達15年,洗印好的成片有10小時,但電影上映後片是太長而遭到修剪,只剩下的劇情表達不清的139分鐘,因此遭到了票房與口碑的雙重慘敗。 聯藝公司因《天堂之門》虧損倒閉,西米諾被好萊塢驅逐。
  • 施奈德領銜好萊塢製片人呼籲影院儘早開放,避免電影產業「滅絕」
    這些心急如焚的導演們敦促電影協會為受持續的COVID-19危機影響而苦苦掙扎的影院業主提供援助。施奈德以及索菲亞·科波拉等好萊塢知名電影製片人共同警告表示,許多電影院可能無法生存。不僅僅在美國,很多好萊塢公司全球合作的影院(比如說迪士尼方面),都面臨著全線倒閉的威脅。
  • 漫威版權之爭:好萊塢各大影業為了蜘蛛俠展開十多年的拉鋸大戰
    在1978年,由華納兄弟的《超人》拉開了超級英雄電影的風潮,不過好景不長,因為1983年的《超人3》失敗,使得漫改電影在好萊塢的話語權一落千丈。 不過,很快The Cannon Group Inc也因為破產而被收購,此時,一位名叫高蘭的高層帶著《蜘蛛俠》的版權離開,來到了21世紀電影公司(這個21世紀並不是另一個好萊塢巨頭福克斯)
  • 美國十大電影公司盤點,你知道幾個
    那些年,我們見過的電影開場畫面(中國篇) 上期我們盤點了中國國內的電影過場動畫logo,那這期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外國的那些電影開幕吧(ps:主要都是美國電影公司,好萊塢太強大了) 一說到美國公司你第一個想到的是誰呢?廢話不多說,來讓我們看一看吧。
  • 好萊塢和矽谷,邁向「網大」時代
    不知道這一次科技升級,能否給電影產業帶來新的變化?作者:王王,編輯:Juni,原標題:《好萊塢製片廠和科技公司集體迎接「網大」時代》,題圖來自:視覺中國今年,電影院和流媒體的境遇堪比冰火兩重天。在Netflix異軍突起和疫情衝擊下,傳統電影公司現在更決絕地轉向了流媒體。儘管影院、電影從業者十分不滿,但在當下,電影公司在盈利壓力下,不得不投入「網絡大電影」的懷抱。在家看電影的時代可能比我們想像得更快到來了。無論電影界是歡迎還是抵制,全球的科技公司上至巨頭,下至新興公司,似乎已經整裝待發,迎接這一波「在家看電影」的風潮。
  • 因電影虧損而導致公司倒閉,夢工廠賠了8千萬美金
    電影聯藝公司因《天堂之門》虧損倒閉,西米諾被好萊塢驅逐。因西米諾的緣故,這以後影片的最終剪輯權也被電影公司牢牢抓在手中,他也被好萊塢長期驅逐,《割喉島》票房只回本十分之一,公司破產被收購,1995年卡羅和公司上了海盜題材電影《割喉島〉投資9800萬美元,卻僅僅收回了950萬的票房,這部耗時是兩年零十個月的海盜電影,全部採用的水上實景拍攝,甚至海盜船的價格就高達5百萬美元。
  • 斯洛維尼亞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公司破產數量有所減少
    據斯洛維尼亞通訊社援引斯公共記錄及相關服務機構(Ajpes)數據,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斯洛維尼亞公司的破產數量有所減少。前三個季度有845家公司破產,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6%,甚至比2018年前三個季度低21%。  斯洛維尼亞在今年第一季度有344家公司破產,比去年1月至3月間略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