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和矽谷,邁向「網大」時代

2020-12-26 手機鳳凰網

不知道這一次科技升級,能否給電影產業帶來新的變化?作者:王王,編輯:Juni,原標題:《好萊塢製片廠和科技公司集體迎接「網大」時代》,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今年,電影院和流媒體的境遇堪比冰火兩重天。一邊是院線在破產邊緣搖搖欲墜,一邊是線上流媒體用戶激增。

臨近年末,製片廠把「繼續押注流媒體」提上了2021的計劃。不久前,華納兄弟宣布取消明年北美的院線窗口期,17部新作同步上線HBO Max,其中就包括備受期待的《沙丘》、新版《黑客帝國》等大片。迪士尼隨後也宣布,明年的15部新電影將上線Disney+。

製片廠和院線長久以來就是相愛相殺的關係。在Netflix異軍突起和疫情衝擊下,傳統電影公司現在更決絕地轉向了流媒體。儘管影院、電影從業者十分不滿,但在當下,電影公司在盈利壓力下,不得不投入「網絡大電影」的懷抱。

在家看電影的時代可能比我們想像得更快到來了。無論電影界是歡迎還是抵制,全球的科技公司上至巨頭,下至新興公司,似乎已經整裝待發,迎接這一波「在家看電影」的風潮。

內容端:大廠紛紛入局,小公司夾縫求生

當前,視頻流媒體平臺處於幾大巨頭激戰的階段。

圖片來源:Gudstory

Netflix先發制人,主動出擊電影製作發行,推出了《羅馬》《婚姻故事》《愛爾蘭人》等高口碑佳作,扭轉了網絡大電影粗製濫造的形象。近些年,Netflix也成為頒獎禮常客,和好萊塢老牌電影公司平起平坐。

跨界做流媒體的亞馬遜Prime Video和蘋果Apple TV+從原有的會員服務切入,搭建內容體系。

亞馬遜Prime Video走的是「邊買版權、邊搞原創」的路線,曾出品過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海邊的曼徹斯特》。這部電影是流媒體平臺第一次獲得奧斯卡獎。蘋果正相反,原本只做原創內容,近一年來才開始走買買買的路線,專挑好萊塢頂級大片砸錢。比如7000萬美元買斷戰爭片《灰獵犬號》15年版權,2.25億美元購買《花月殺手》線上發行權,獨家上線Apple TV+。

馬丁·斯科塞斯導演、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和羅伯特·德尼羅主演的《花月殺手》,被蘋果寄予厚望

正當科技公司全力補足內容短板時,好萊塢電影公司也快馬加鞭拉起了自己的流媒體平臺。一邊上線新作,一邊不忘把經典IP從其他流媒體手上收回,開始跑馬佔地。

五大電影公司中,迪士尼率先推出Disney+(還控股Hulu),時代華納有HBO Max,環球影業有Peacock,派拉蒙有Paramount+,索尼目前收購了幾家動畫發行平臺,還未推出自己的流媒體品牌。至此,好萊塢大廠幾乎已經悉數入局。

當前,以Netflix、亞馬遜、迪士尼為首的大廠牌幾乎已經把持了流媒體絕大部分江山,競爭已經慘烈到連環球、派拉蒙這樣的大型玩家入場也難以激起水花的地步。在這片絕對的紅海中,仍然有一批小公司各有高招,在夾縫中求生存。

Tubi,2014年成立於舊金山,今年2月被福克斯收購。如果用一個關鍵詞來概括Tubi,那就是「免費」。相比起動輒10刀月費的流媒體平臺,Tubi就像一股清流,除了讓用戶看點兒廣告,就沒有別的奢求了——而且Tubi還承諾,我們的廣告肯定比有線臺少!

Tubi不生產原創內容,平臺上所有內容都來自版權採購。

簡單搜索片庫後發現,Tubi上有不少經典老片,比如希區柯克的《電話謀殺案》、經典喜劇《三個臭皮匠》系列等,大多數還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成本影片和山寨片,比如2020年山寨漫威片Thor: End of Days,以及國內觀眾都未必聽說過的大陸奇幻片《校園修仙傳》(值得一提的是,這部片子在豆瓣僅有5條短評,其中2條都提到了自己是在Tubi上看的)。

Tubi上的「爛番茄高分」片單質量不錯,有將近30部爛番茄90分以上的影片

現在看來,Tubi上的內容質量整體不高。不過,從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一些評論文章來看,Tubi上架過《雨人》《斷頭谷》《貓鼠遊戲》等優質影片,但現在都已無法搜到,可能與版權合作方式變化有關。

類似的靠廣告盈利的流媒體平臺還有Popcornflix。相比Tubi,Popcornflix的片單略新一些,可以找到《釜山行》《丁丁歷險記》等近10年的知名商業片。

圖片來源:APKPure.com

Popcornflix隸屬於電影發行商Screen Media。2017年,Screen Media被心靈雞湯娛樂收購(對,就是出版《心靈雞湯》的那個心靈雞湯),因此Popcornflix上還有一些原創內容。最有名的可能是紀念《異形》系列上映40周年的紀錄片《回憶錄:異形起源故事》,其餘的諸如《美聲》(朱利安·摩爾主演)和《年度教師》(黑人兄弟Key & Peele中的Keegan-Michael Key主演)等影片,質量參差不齊。

總之,如果你是一個偏愛老片、cult片的觀眾,或者不在意內容質量,只想不花錢地打發時間,Tubi或Popcornflix是挺好的選擇。

Kanopy另闢蹊徑,走了一條ToB的路線。

平臺的運作模式類似期刊論文資料庫,向大學或公共圖書館收費,個人用戶只要通過校園網或讀者證帳號登錄,即可免費觀看Kanopy上的上千部影片。相應地,Kanopy的片源更新、更多,既有熱門作品《月光男孩》《伯德小姐》,也有經典老片《偷自行車的人》《羅生門》等。

圖片來源:South Kingstown Public Library

如果你是資深影迷,還可以看看Mubi。Mubi誕生於紐約,充滿文藝氣息,十多年如一日地每天更新一部人工精選的影片。

Mubi是影史經典、文藝片獨立電影的天下,從20年代老片《柏林:城市交響曲》到2019年實驗影片Apiyemiyekî,從大島渚的《感官世界》到賈樟柯的《三峽好人》,如同一個網絡版的藝術院線,算是給文藝片愛好者提供了一方休憩地。

倆字形容Mubi:小眾;看到《疾速追殺》和《月升王國》這兩部「大俗片」,簡直感動得要流淚

在這個內容即產品的時代,流媒體平臺想要留住用戶,必須要源源不斷地供應吸引人的內容。電影的製作門檻極高,如果不能自己生產內容,又沒錢買別人的好內容,就很難在這個領域裡生存下去,這也正是為什麼電影流媒體變成了巨頭們的遊戲。

但就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裡,仍然有一些小公司,野草一般地在巨頭的夾縫裡紮根。它們或是在商業模式上想辦法,或是瞄準差異化市場,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今年,這些小公司也抓住了疫情和居家的市場機會,收穫了一波高增長。

這些公司可能永遠無法長成巨頭,但不妨礙它們在小而美的路上越走越穩、越走越遠。正如Mubi創始人Efe Cakarel曾說的:Netflix試圖迎合所有人,以佔取70%的市場份額;我的目標只是10%,但我可以讓這一小搓人得到真正的滿足。

硬體端:低配版家庭影院製造小確幸

找到了合適的片源,如果只是在手機或者電腦上看,就太沒氣氛了。從90年代的家庭影院開始,家電廠商就沒停止過在客廳模擬電影院的努力。近年來,乘著流媒體的東風,家庭影院大瘦身,以更平價的姿態走進尋常百姓家。

「新家庭影院」是消費升級背景下軟體與硬體生產者的一次「合謀」。一方面,流媒體不斷提高內容質量上限,無論是短片、劇集還是電影,畫面質量和細節豐富程度都不輸大銀幕,培養起一批高素質觀眾。另一方面,消費與生活方式牢牢掛鈎,追求品質、個性的消費者不滿足於小屏幕,進而對硬體提出了升級的要求。

在這種背景下,注重性價比的家用投影儀悄然火熱起來。比起電視,投影儀佔空間小,還能輕鬆投出超大尺寸畫面;更重要的是,投影儀放電影更有影院的氛圍,特別符合當下年輕人生活需要的儀式感。

在家用投影儀放電影不是新鮮事,這一波投影儀潮流的關鍵詞落在了「顏值」「智能」和「性價比」上。

從初代iPhone開始,有設計感的外觀就成了幾乎所有3C硬體的標配。顯然傳統的大塊頭投影儀入不了當代消費者的眼。一來它們體積太大,擺放不方便,二來不夠美觀,放在家裡礙眼。因此,新的家用投影儀不僅外觀力求簡潔漂亮,還都在往迷你版、口袋版方向努力。

智能體現在兩方面:

其一,現在很多投影儀都內置安卓系統,可以連接手機、電腦投屏,有些還有預裝的流媒體App,操作上與智能電視大同小異。一些品牌還接入了智能語音助手,不用動手就能點播。

其二,一些智能投影儀可以自動完成調整焦距、畫面校準等操作,省去了每次使用前手忙腳亂調試的時間。有些品牌還加入了更多提升使用體驗的小功能,比如自動識別是否有人經過,降低亮度防止晃眼等。

如今的家用投影儀,高矮胖瘦形狀各異

不過,無論顏值和智能化程度如何,投影儀的核心還是投影效果。其中最重要的是亮度、解析度和色彩還原度這三個因素。在這點上,老牌廠商優勢明顯。

投影儀的核心是光源和光機,其中光機又由鏡頭和晶片組成。投影儀光源分為燈泡、LED和雷射;鏡頭負責將光投射到幕布或牆壁;晶片則是光機的核心組成部分,用來反射光線形成畫面,決定了畫面的成像質量。

而這些技術的頭部玩家,正是我們熟知的那些名字——奧林巴斯、飛利浦、卡爾蔡司、愛普生、柯達等。這些企業有技術積澱,並且持續創新,深挖商用、教育、家用等細分領域,在市場上長期保持領軍的位置。

新興的品牌正是在這樣的局面下異軍突起。這些科技公司多了些網際網路基因,硬體技術上無法完全脫離老牌工廠,就在其他環節多花心思。

有的在聲音效果上下功夫。比如做電池起家的Anker旗下子品牌Nebula,推出的膠囊投影儀支持360度沉浸式音箱;新加坡的LUMOS投影儀支持杜比環繞聲,據說比一般投影儀音量大60%。

投影儀不光能投射畫面,還集成了音箱的功能

有的在使用場景上做文章。比如Meer的一款投影儀自稱有護眼模式,可以漫反射成像,保護視力,特別適合有小朋友的家庭。Bomaker的一款產品因為亮度高、對比度高,就主打戶外觀影,提出把後院變成露天電影院。

家居類產品,瞄準焦慮的爸媽總沒錯,一項「護眼」功能可能已經打敗了電視和平板電腦

智能投影儀方興未艾,各廠家野心不小,除了想挑戰電視在家庭娛樂空間的地位,還有意在物聯網時代分一杯智能家居的羹。不過,從智能音箱、智能冰箱等「前輩」的情況來看,一個不夠剛需的場景,未來市場走向何方,值得謹慎期待。

馬丁·斯科塞斯關於「cinema」和「movie」的論述還猶在耳邊,僅僅一年之後,神聖的cinema仿佛就走到了潰敗的邊緣。大象轉身,螞蟻未必只能遭殃。在這場關於電影未來命運的變革裡,我們從流媒體平臺和硬體生產商這兩個行業中看到了小公司的多種可能性。

紅海市場裡,小公司想野蠻生長比較困難,需要精打細算,想清楚差異化所在,而後集中有限的資源專注深挖,爭取做細分領域的冠軍,獲取市場認可。不過,一直在紅海裡撲騰是很痛苦的,避開紅海,開闢新的疆域,也是聰明的出路。

很多人覺得在巨頭陰影下沒有創業機會,不是被巨頭逼死就是被巨頭招安。其實大企業和小公司永遠各有短長,事實也證明,永遠有人在巨頭的陰影裡脫穎而出。所謂創業的意義,也就在於此吧。

相關焦點

  • 好萊塢製片廠和科技公司集體迎接「網大」時代
    製片廠和院線長久以來就是相愛相殺的關係。在Netflix異軍突起和疫情衝擊下,傳統電影公司現在更決絕地轉向了流媒體。儘管影院、電影從業者十分不滿,但在當下,電影公司在盈利壓力下,不得不投入「網絡大電影」的懷抱。在家看電影的時代可能比我們想像得更快到來了。無論電影界是歡迎還是抵制,全球的科技公司上至巨頭,下至新興公司,似乎已經整裝待發,迎接這一波「在家看電影」的風潮。
  • 2020,矽谷開啟「疫情後大創新時代」元年
    源源不斷的上市潮和上市後不間斷交出的好成績,不禁讓人重新對矽谷燃起了各種希冀:那個用科技改變世界的矽谷,還沒死;意外爆發的新冠疫情,成為了矽谷的強心針,給了它改變的動力和土壤,讓它重新燃起了新的生機。 2020年,對於矽谷來說,必將是個疫情後創新時代的元年。
  • 逃離矽谷,再造矽谷
    「我有些受夠了舊金山」過去五十年間,矽谷一直站在世界數字時代潮流的最前沿。外界帶著「為什麼是矽谷?」的疑問試圖解讀它。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威廉·肖克利將當時全世界最聰明的頭腦搜羅在一起,之後以羅伯特·諾伊斯為首等人又叛逃創辦仙童半導體公司。仙童半導體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生產企業,並且直接促成矽谷的誕生。
  • 矽谷早知道 S4E15|好萊塢大神挑戰奈飛之作,Quibi能成功嗎?
    主播丨丁教嘉賓丨泓君、劉影后期丨Luke(本期節目由「矽谷早知道」和「矽谷101」聯合出品)如果你對這家短視頻流媒體平臺毫無概念以及它的前景是否能和其豪華陣容一樣閃耀。本期節目還有一個 bonus。泓君之後也採訪了一位在好萊塢工作的雙語編劇劉影,還給我們提供了好萊塢創作人的視角,思考了 Quibi 對編劇等內容創作者的影響。另外,矽谷早知道第四季已上線,需要大家在喜馬拉雅、蘋果 Podcasts 等各大平臺上重新訂閱收聽。
  • 媒體| 矽谷5項目亮相「網上海創周」
    3月10日,大連的投資機構與矽谷、東京、溫哥華三家海外工作站代表以及來自美國矽谷的5個「高創之星」優秀項目負責人在線上作了互動交流。據悉,這是2020網上海創周海外直通車——矽谷、溫哥華、東京活動現場。大連、矽谷、東京、溫哥華四地同頻共振,更加精準地聚焦人才、項目、資本,更加鮮明地突出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高端化,蓄勢開啟2020海創周新徵程。
  • 陳思斌:濟南從地鐵時代邁向初步成網運營時代
    濟南地鐵2號線,今年年底建成通車,濟南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預計上半年可獲得批覆,計劃6個項目年內全部啟動建設……今年是濟南市軌道交通一期建設項目收官、二期建設規劃開局之年,濟南正式由地鐵時代邁向初步成網運營時代。
  • 矽谷明星投資人+「大數據」驅動行業變革
    而位於矽谷的金州勇士隊是過去幾年NBA聯盟中最成功的球隊之一,雖然本賽季因各種原因墊底聯盟,但各種跡象表明這也許是短暫的,甚至有可能是一種技術退守的「障眼法」。為什麼未名企鵝挑這支球隊介紹給大家,因為金州勇士不只是一隻由矽谷和科技締造的偉大球隊,更是一隻不折不扣的「數據籃球隊」。隨著雲時代的來臨,大數據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大數據作為一項新興且潛在價值巨大的資產,正極大地影響並改變著宏觀經濟、農業、商業、醫療、社會安全等領域。
  • 矽谷啟示:從自由的社會到創新的國度 | 獵雲網
    獵雲網註:問及在矽谷的華人科技創業者中美兩國在科技方面的差距,普遍的回答都是,中國進步很快,但主要體現在模式創新,而美國則主要體現在技術創新本身。文章來源: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作者:汪亦兵,友誠研究院執行院長。
  • 一滴血引發的矽谷大騙局
    一滴血引發的矽谷大騙局 這類文章對伊莉莎白創辦的希拉洛斯(Theranos,來源於英文單詞「治療therapy」和「診斷diagnosis」的組合)公司如何僅通過一滴血來快速檢測數百項指標的技術原理,言之甚少,或者根本不涉及,文章津津樂道的是這位「80後」金髮白膚高智女性的傳奇人生:中學時代保持全A成績,17歲被史丹福大學錄取,並獲得每月3000美元的科研經費;她的老師、斯坦福工程學院院長錢寧·羅伯遜破例讓還是大一新生的伊莉莎白進入實驗室
  • 尚矽谷大數據課程有哪些特點
    尚矽谷大數據課程主要講解大數據技術中的數據採集技術,作為大數據的開源活水,供離線和在線數據分析系統使用。  大數據課程的特點主要是針對多種多樣、數據量大、變化快的數據源搭建數據採集系統,如何保證數據採集的可靠性的性能、如何避免重複數據、保證實現atleast-once消費語義、如何保證數據的質量,基於企業實戰經驗,給出最優解決方案,掌握數據採集核心技術要點  。  首先,第一步入學測驗。科學量化開發潛力,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特長,讓學習更明確。
  • SinoBBD挺進矽谷 一次跨越,三重勝利
    時代的更迭變得越來越快,一個新的科技公司和時代的崛起,會迅速發生顛覆性的蝴蝶效應。比如蘋果推出了iPhone,創造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直接對曾經通信領域的巨頭,諾基亞、摩託羅拉、索愛等一大批公司產生了淘汰。 而一些基礎科技的崛起,帶來的變革就更為驚人。比如瓦特改良了蒸汽機,開創了工業時代,讓歐洲成為了那個時代世界的中心。
  • 海蚌含珠,矽谷時代,引領未來放異彩
    2020-11-02 18:50:48 來源: 七人同行 舉報   海蚌含珠,矽谷時代
  • 美國HBO電視臺將續訂《副總統》和《矽谷》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美國HBO電視臺將續訂《副總統》和《矽谷》 2014-05-04 14:47 來源:滬江 作者:
  • 矽谷:鑽石王老五之都
    【搜狐IT消息】6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雖然馬克·扎克伯格近期已經結婚,但由於科技行業男性較多和工作時間長的問題,矽谷仍然是一個充斥著科技行業富有單身漢的地方。  矽谷的單身漢如此之多的部分原因在於人口比例。儘管矽谷有谷歌副總裁瑪麗莎·梅耶和Facebook營運長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這樣的女強人,技術界的上層領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由男人統治的。根據道瓊公司2009年的數據,在那些已經取得風投支持的美國創業企業中,只有11%有女性CEO或是創始人。
  • 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丨思想政治教育邁向網絡時代
    思想政治教育邁向網絡時代■解放軍報記者 李佳豪第7個烈士紀念日當天,第77集團軍某旅組織新兵登錄網上軍史館,學習飛行員、軍隊系統「最美奮鬥者」獲得者邱光華烈士「雄鷹折翼寫大愛」的先進事跡,引導他們進一步築牢紮根軍營的理想信念。
  • 上海聯通完成」SDH+PeOTN」一體化,正式邁向全光網2.0時代
    伴隨著城市的不斷進步,作為城市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的通信網絡也得到了飛速發展,上海聯通SDH傳送網已經發展成為中國聯通集團業務量最大的高品質傳送網之一,但隨著5G、大數據、雲計算等一系列新技術和新業務的湧現,上海聯通仍然面臨著網絡帶寬、用戶體驗、運行維護等方面的諸多新挑戰。
  • 尚矽谷大數據培訓怎麼樣
    大數據的快速發展,及其在網際網路行業中的重要地位,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大數據這一行業進行發展,而沒有基礎或是技能已跟不上網際網路發展步伐的人都會選擇一家靠譜的培訓機構進行學習,那麼尚矽谷大數據培訓怎麼樣呢?
  • 楊偉東定義網臺關係2.0,求同存異是新常態
    電視臺和視頻平臺商業變現方式不一樣,電視臺只有一種變現方式,就是廣告,免費廣告模式,而網際網路有三種變現方式,會員付費看、免費廣告模式和播後衍生品模式,他將其總結為「一魚多吃」模式;在互動性、受眾群差異和消費時間上,臺和網也不一樣。但臺和網對好內容都如饑似渴,都喜歡好內容,因為對臺和網來說,有好內容才是平臺王道。而且內容管理的政策也趨同,尤其投入較大的內容, 靠打擦邊球博眼球的紅利空間越來越小。
  • 美國第六軍種還未建成,好萊塢已經拍成《太空部隊》
    美國總統川普在2018年宣布成立,美軍第六大軍種《太空軍》,以保證美軍未來在戰爭中的繼續領先優勢。自總統令頒布,現在還沒有完全建成。不過好萊塢的動作倒是很快,Netflix(網飛)已經宣布2020年5月29日將上映《太空部隊》這部喜劇連續劇。
  • 庫侖能網第三代換電示範站亮相 矽谷天堂加碼換電網生態
    原標題:庫侖能網第三代換電示範站亮相 矽谷天堂加碼換電網生態   12月17日,庫侖能網杭州留下站正式啟用,成為庫侖能網首座第三代換電站和首座綜合性示範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