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已成我國獻血主力軍,為何仍有人說醫生不獻血?

2020-12-22 呦呦鹿鳴q

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實施以來,我國無償獻血人次和採血量實現了連續20年的持續增長。但據國家衛計委公布的數據顯示,醫生、公務員、大學生、軍人獻血比率遠高於其他人,已成為獻血的主力軍。

為什麼普通公眾不願意獻血呢?多數人表示:獻血危害健康,或者壓根沒考慮過獻血。事實上,不少民眾仍然對無償獻血存在顧慮,擔心對身體產生副作用。網上傳言,獻血會導致貧血、獻血導致肥胖、獻血傷元氣、獻血會染上愛滋病......這些觀念便使多數人打起了退堂鼓。甚至有人質疑醫生,為什麼宣傳獻血無害,醫生自己卻不獻血。

雖然近年來獻血量不斷上升,但是醫院血庫血液供應仍不足。一些人急需輸血,但是因為沒有血液供應而危及生命,這樣的現象不是個例,在多數醫院都會出現。為了緩解這些情況,多數醫院會組織醫務人員集體無償獻血,並不是想民眾想像的醫生自己不去獻血。

對於民眾憂慮的獻血危害健康,其實是無稽之談。每次獻血不超過體內血容量的十分之一,而且機體會刺激造血器官加快製造新的血液,不會造成貧血;採血時用的器械都會經過嚴格滅菌,且是一次性的醫療器材,不會重複使用,更不會傳染愛滋病;獻血後正常飲食不會引起發胖,除非認為自己需要進補,多吃食物,導致營養過剩。

有些人質疑:為什麼我們獻血的時候是無償的,用血卻要交錢呢?血液雖然是獻血者無償捐獻的,但是血液在用於患者是需要經過一系列處理,包括採集、分離、製備、檢驗、儲存和運輸等複雜步驟,期間要耗費不少成本。

相關焦點

  • 醫生從來不獻血?獻血有哪些好處?為啥獻血無償,用血卻要收費?
    「醫生自己從不獻血,因為獻血對身體有危害」,這實際上是謠言。獻血是一項公益行動,醫護人員一直是獻血的主力軍。因為他們知道,足夠的血液在一些緊急狀態下是挽救生命的基石。適量獻血無礙健康已被全世界幾十個國家的千百萬獻血者所證實。
  • 聽說醫生從不獻血?獻血對身體到底有啥危害?今天一次性告訴你
    很多人說醫生從來不獻血,因為對身體有害,其實是假的,醫生也會積極的獻血,有時醫院還會組織醫生們獻血。 謠言的來源是大眾受到了傳統健康觀念的影響,擔心獻血會使得身體虛弱,傷元氣,從科學的角度而言,適度獻血是對身體有利的。人體的血液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新陳代謝,就算不獻血,血細胞也會走向衰老和死亡,最終變成血液垃圾。
  • 西安兒保醫生參與公益互助15年 獻血182次曾入選《全國無償獻血...
    15年過去了,5000多個日夜,每天清晨五六點的「天天讀報」發帖,每次公益活動後的回顧記錄貼,華商論壇之於黃哲,已成了他的一種生活方式,不可分割。  黃哲是看著華商網公益互助一步步成長起來的,他加入時這個組織成立還不到一年,如今,從最初的8個人,已擴大到400多人的穩定志願者隊伍。
  • 內科醫生去武漢 外科醫生去獻血 成都醫生太剛了!
    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醫生蔣靖和同學來獻血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產科主任李文霞和兒子獻血川大華西醫院血管外科醫生楊軼獻血基於此,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龍泉驛區第一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龍泉醫院)等多家醫院的外科醫生、行政人員積極無償獻血,用實際行動為抗疫貢獻力量!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醫生從不獻血,是真的嗎?
    謠言獻血對身體有危害,醫生自己從不獻血。闢謠獻血是公民將自身的血液或者血液中的某種成分無償捐獻給專業血液中心儲存,供需要輸血的患者搶救生命的行動。以全血為例,國家要求每次每人獻血量為200~400mL,每次獻血間隔時間不少於6個月。獻血對人體是否有危害呢?血液中主要包括血細胞和血漿。血細胞以紅細胞為主,其次是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漿中90%是水,其餘為蛋白質、鈉、鉀、激素、酶等人體新陳代謝所需要的物質。
  • 成都獻血人數較同期少6成血液儲備告急 醫務人員獻血
    成都市血液中心醫務人員獻血。 成都市血液中心 攝中新網成都2月15日電(呂楊)記者2月15日從成都市血液中心獲悉,疫情防控期間,受人員管控等因素影響,獻血者人數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近6成,血液儲備已告急。
  • 獻血對身體有益,還是有害?這3個真相,醫生未必會告訴你
    有人認為獻血有害健康,並不值得; 有人認為獻血容易,但等自己要"無償用血"的時候太難了; 有人認為自己無償獻血,卻轉手被醫院拿來"創收"…… 類似的爭議還有很多,今天金醫生就來認真地跟大家"揭露"獻血的一些真相。
  • 義務獻血有這大風險?美少女主動獻血成殘疾人
    對任何人來說,義務獻血都是需要勇氣而且很光榮的事情,安省一位少女剛滿17歲就義務獻血,結果沒想到這一決定讓她後悔不已,獻血之後她的手臂動彈不了,完全失去了活動能力,她說這個事情改變了她的一生。她還回憶說,他們在抽血時,負責開獻血車的司機在一旁說到了她的血液是如何被充氧的——這表明血液可能來自她的動脈而不是靜脈。從靜脈而不是從動脈取血是常識,因為這樣做更容易而且也可以減輕獻血者的痛苦,加之靜脈中的壓力不那麼大,這意味著血液通過針頭的細小穿刺孔回流的機會較小,傷口也易於癒合。艾克曼回憶說,「大約在(抽血)10到15分鐘後,我開始感到有些不適。
  • 在獻血車上被認出,張文宏呼籲:獻血,不要摒牢,不然病人就摒不牢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昨天傍晚6點左右,安義夜巷裡上海市血液中心的流動獻血車上來了一位頭戴鴨舌帽的中年男子,他向護士表示獻血意願後便開始填寫獻血登記表。」「這次我們是與安義夜巷合作開展無償獻血特別活動。張醫生沒有預約,是臨時悄悄跑過來的。」上海市血液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 無償獻血,你不知道的幾個知識點……
    只是偶爾在網絡上看過幾篇報導,什麼「愛滋村」「獻血後感染愛滋」「獻血背後的暴利」等等之類的,導致很多民眾對於獻血行為望而卻步。有天閒來無事,路過廣場,看見獻血活動無人問津,就抱著過去了解了解的心態跟接待登記的「醫生」聊了一會,後來才知道他們並不是醫生,或者說不能稱為醫生。以下是我了解到的一些信息。獻血前
  • 山西一村醫獻血多年又捐造血幹細胞:作為醫生只盼救人
    作者 李庭耀 張月  「作為醫生,我更懂病人的痛苦,獻血、捐造血幹細胞,都沒有想太多,只盼救人。」16日,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王史村衛生室,鄉村醫生王國斌正在給村民看病。去省城太原捐獻造血幹細胞後的第二天,王國斌就回到村裡繼續工作,已經過去近一個月,他說自己沒有感到不適。
  • 男子去獻血,結果醫生大吃一驚!這樣的血只能報廢,望周知!
    卻因此很糟心 這次去獻血不僅血沒獻成 還發現自己患有重度乳糜血! 抽血抽出「牛奶血」,和這類食物有關 近日,一位50歲左右的男士走進海寧市採供血點(人民醫院輸血科),想要參加無償獻血。這位男士姓許,有過兩次獻血的經歷,最近的一次是在2015年。
  • 醫生提醒:獻血前3件事,獻血後2件事,先了解清楚再去獻血
    獻血有2個好處挽救他人生命。自願獻血,是為了挽救他人生命的體現。世界衛生組織呼籲全世界人們,希望有更多人自願獻血,拯救更多生命。在我國,1998年就開始制定了無償獻血的制度,不僅是為了保障獻血者的安全,也是為了保障用血者的安全。
  • 獻血前連豆漿也不能喝?
    「獻血前應該吃什麼」X醫生進行了詳細解答趕快一起看看吧~有獻血者問:隔著屏幕,X醫生都能體會到獻血者的無奈:獻血前到底還能吃什麼?怪不得有朋友說:更有甚者:這對一個中國人的胃而言情何以堪。我們常說,獻血前不能空腹。另外,獻血前飲食宜清淡。獻血前飲食要清淡,是為了避免因血脂過高而出現「乳糜血」,從而導致獻血前檢查不合格或所獻血液不合格。
  • 夏季獻血不合格者增多 三四成獻血者轉氨酶偏高
    前兩天,獻血者小王收到台州市中心血站發來的短消息,他很是開心。今年30來歲的小王,最近是跑了3趟獻血點才順利獻血。  「終於獻血成功。」小王舒了一口氣。前兩次被拒,都是因為轉氨酶(ALT)檢測偏高,儘管醫生告知小王,他的轉氨酶偏高應該是作息時間不規律造成的,問題不大,但他還是有點緊張,擔心自己患了肝臟疾病。
  • 疫情期間街頭獻血銳減,他們走進了上海愛心獻血屋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神經內科醫生李奕潔在進行成分獻血,這是她個人第十一次獻血。 本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楊帆 圖3月17日12點45分,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神經內科醫生李奕潔走進了閔行區梅隴愛心獻血屋,這是她第十一次獻血。
  • 記者手記:獻血室裡的新春見聞
    然而,我再次被朋友圈的獻血熱情激勵,成為無償獻血參與者和見證者,深深地感受到了醫務工作者的溫暖和大愛。中國人的春節最看重與家人團聚,熱熱鬧鬧吃頓團圓飯,才叫過年。三十守歲、初一拜年、初二回門,傳統習俗走一遍已是大年初三。家人團聚的閒暇,刷下朋友圈,看到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獻血服務二科周倩主任、米振興醫生等幾位醫生,在朋友圈齊齊發出了獻血的照片。
  • 盧豔顏:堅持無償獻血 五年累計獻血1900毫升
    她聽說縣政府大院門前小廣場有一場為期三天的無償獻血活動,於是就趕來獻血。盧豔顏按要求填寫獻血登記表、測量血壓、化驗血型,走上獻血車,挽袖獻血,殷紅的血液沿著輸血管緩緩流入儲血袋。這樣的獻血過程,盧豔顏經歷了6次,她已經輕車熟路。回想起第一次無償獻血的經歷,盧豔顏仍然記憶猶新。
  • 80後獻血達人 累計獻血量相當於9個成年人
    獻血達人劉金陽獻血,讓世界更健康。6月14日是第17個「世界獻血者日」。迄今,我市已連續八次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榮譽稱號,連續七次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無償獻血先進市"榮譽稱號,共有9568人獲得過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
  • 雲南巍山:林管員獻血抗擊疫情
    「醫生,我們是來獻血的。」3月6日中午,十多個普通村民走進大理白族自治州中心血站,詢問無償獻血事宜。他們是來自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馬鞍山鄉紅旗村、青雲村林業管護站的林管員,帶領大夥來獻血的,是紅旗村林業管護站站長阿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