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疫情防控時期,街頭巷尾的一些便利店,也堅守在第一線。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讓人感到溫暖。在這個特殊時期,便利店都有哪些暖心事呢?連日來,山西晚報記者實地進行走訪。
特殊時期,要保障貨品充足
「給我來杯熱水吧!」在太原市青年路一家便利店,匆匆進來一位剛下夜班的小夥子,他姓劉,是旁邊小區的保安,每天這個時候,他都會到這家便利店吃一盒熱熱的飯,喝一杯暖暖的水。在便利店工作很久的劉春慧看到小劉進店,走向冰櫃拿出盒飯,放進了微波爐,又從小夥子的手中接過水杯,為他接了一杯熱水。
小劉吃完了盒飯,戴上口罩,離開了便利店。劉春慧收拾了飯桌,查看冰櫃裡的貨物是否充足,將不足的商品記錄下來。「在這樣的特殊時期,我們的貨品充足很重要,不然我們24小時營業就沒有意義了。」劉春慧告訴山西晚報記者。
山西晚報記者看到,便利店並不很大,但大到蔬菜、水果,小到一針一線,都能在貨架上找到。劉春慧說,他們店裡加上店長5個人,店長是長白班,他們4個人倒班。談話中,一輛貨車停在了店門口。「送貨車來了。」說著,劉春慧快速拉開店門,接過司機手裡的送貨單,從車裡抬出一箱箱貨品。這些貨品大多是食品。大約10分鐘,卸貨完畢,店裡堆滿貨物。劉春慧笑著說,今夜又是一個不眠夜呀。說完,她將貨品分類放好,又將一些貨品直接放在包裝袋裡打包。劉春慧告訴山西晚報記者,這些是顧客線上訂購的食品,晚上打包好,明天一早,無論是給客人送貨上門,還是客人來取,都很方便。
忙碌的一天從早上開始
忙碌了一夜,劉春慧已經面露疲憊。早上6時30分,美好的一天又開始了。
「你好,歡迎光臨。」這時店門被推開,一位環衛工人進店,對劉春慧說,要加熱一袋牛奶,兩個包子。
山西晚報記者了解到,她是負責清掃附近街道的環衛工人,工作時間是凌晨4時30分到早上7時,經常會來便利店吃早餐。她告訴山西晚報記者,以前這個時候,旁邊的街心公園都會有人出來鍛鍊身體,還有人在廣場唱歌,馬路上賣早點的也出攤了。現在疫情防控期間,在便利店解決早飯問題,也會有家的感覺,喝碗熱牛奶,吃兩個熱包子,連夜掃街的勞累也會緩解一些。
早上8時,店長郭彥冬到店上班。跟劉春慧打過招呼,換上工裝,就開始忙碌起來。先打電話給訂貨的顧客核對訂單是否正確,確認顧客是自己來取貨還是送貨上門,確定送貨時間,又將需要送貨的商品裝上電動車。郭彥冬告訴山西晚報記者:「以前便利店不提供送貨上門服務,現在疫情防控期間,店裡新增了這項工作,就是讓人們更安全,更放心,足不出戶也能保證生活所需。而且線上訂購的商品既新鮮又多樣,價格還很公道。」
9時,另一名店員王志蓉到店交接班。王志蓉今年50多歲,在這家便利店工作已6年,也是店裡最年長資深的店員。疫情防控期間,她也和大家一樣,沒有休息過一天。
腳不沾地來回穿梭
一上午,店裡的客人雖然不多,但訂單電話卻不斷地響起。店長郭彥冬一趟又一趟地出去送貨,忙得腳不沾地。王志蓉則是不斷受理新的訂單,幫助客人將貨物清點打包,方便郭彥冬準時為客戶送達,也一樣忙得連水也顧上喝。
王志蓉告訴山西晚報記者,最忙的時候是過年那幾天,他們店裡的方便麵、速凍餃子等食品是供不應求,有時,送貨的車剛剛送到貨,就已經被客人訂購空了。
11時,店裡的客人多了起來,來的顧客目標明確,拿了自己需要的商品付款離開,有的客人,就只站在門口,告訴店員自己要買的東西,然後付款離開。王志蓉穿梭在櫃檯和收銀機之間,不僅要為客人挑選商品,尋找貨物,還要提醒進出的客人戴好口罩,保證自己和別人的安全。不到中午12時,冰櫃裡的飯糰和快餐已經售賣一空。
一天就在這樣的忙碌中度過,王志蓉揉著自己有些酸疼的腿告訴店長:「會飛的魚」和住在旁邊小區的一對夫婦一會兒要來店裡拿他們訂購的東西,讓店長幫忙尋找貨物並打包。此時已經18時許,新一輪的忙碌開始。店裡的客人又多了起來,有的要兩瓶醋,有的要一袋糖。
20時許,店裡的客人逐漸少了,馬路上也漸漸變得安靜。店長臨下班前,囑咐王志蓉晚上工作要注意安全,還告訴她晚上還會有送貨車到店,要做好交接。
20時30分,山西晚報記者離開時,王志蓉還在工作著,核銷已經取走貨品的訂單,記錄明天需要補給的貨物……
山西晚報記者 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