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作者最喜歡梁山好漢中哪個人,既不是俠客魯智深,也不是水軍大首領李俊,更不會是殺人魔王李逵。從他們的最終下場可以看出作者的喜好:魯智深聽潮信而圓寂,逃不脫宿命;李俊羅國稱王稱霸,離鄉背井,沒有脫離匪氣;李逵讓他最信任的人毒死,悲憤沖天。只有燕青激流勇退而得善終。施耐庵對這個人物鍾愛無比,出場詞沁園春一首如此介紹燕青:唇若塗朱,睛如點漆,面似堆瓊。有出人英武,凌雲志氣,資稟聰明。儀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誇能。益州古調,唱出繞梁聲,果然是藝苑專精,風月叢中第一名。聽鼓板喧雲,笙聲嘹亮,暢敘幽情。棍棒參差,揎拳飛腳,四百軍州到處驚。人都羨英雄領袖,浪子燕青。
燕青對梁山很不贊同,只是有時主人上了梁山,他只好屈居梁山,事實上他是梁山集團的反對者,所以他在去東京為梁山辦招安時,在李師師的幫助下,順便要徽宗皇帝為自己寫的特赦文書,成為第一個逃離梁山集團的人。
浪子燕青是盧俊義的家人,在《水滸傳》中直到第60回才提到名字,第61回出現,他是宋朝經濟繁榮的產物,是那個社會培養的典範的高素質人才,後隨盧俊義上梁山成為天罡星最後一名,雖然他在《水滸傳》的後半部表現搶眼,但也不能說明他是梁山事業的堅強擁護者,他之所以選擇上梁山,是因為他的主人盧俊義選擇上了梁山,說燕青選擇梁山不如說燕青選擇盧俊義,事實上燕青很敵視梁山,他是梁山事業的反對者。
燕青一出場就與其他梁山好漢不同,典型的文人氣質:六尺以上身材,二十四五年紀,腰細膀闊,鬢旁簪花,一身雪練似的白肉上遍體花繡。更兼著吹的、彈的、唱的、舞的、拆白道字、頂真續麻,無有不能,無有不會。也說的是諸路鄉談,省的誅行百藝的市語。更且有一身的本事,拿著一張川弩,只用三隻短箭,箭到物落,並不放空。若賽錦標社,那裡的利物,都是他的。此人百伶百俐,道頭只尾,名喚燕青。可以看出燕青是一個上流社會的全面手,他自小父母雙亡, 盧員外家中養大的他,他雖然是盧俊義的一個家人,盧俊義對他有養育之恩,因盧俊義沒有兒子,把他看成自己的兒子,在外面他是盧俊義的外交代表,是盧大員外的的助手。盧俊義在外的形象就是一個文人,這對燕青有很大的影響,天賦絕頂的燕青並不崇尚武術,只是隨著盧俊義習武健身,沒有學到盧俊義的精髓,只學到了一些上層流行的觀賞性的技術性武藝,但是文人的氣質他都學到了,燕青成了個雅人,吹拉彈唱,樣樣精通。扮個山東貨郎,「一手拈串鼓,一手打板,唱出貨郎太平歌,與山東人不差分毫來去」。與一代名妓李師師琴簫和奏,玉佩齊鳴,黃鶯對囀。師師不住聲喝彩:「哥哥原來恁地吹得好簫!」唱起歌來,聲清韻美,字正腔真,宋徽宗聽了,青眼有加,「命叫再唱」。燕青僅憑几分才藝,讓二人喝彩,水平之高,自不待言。燕青在大名府隨著盧俊義過著文人般的醉生夢死的生活,這樣的生活對於燕青來說就是在天堂,燕青絕非一般的小聰明,學得真本事時也不遜於別人,燕青開始在盧員外家裡,雖說學過槍棒相撲等功夫,但可能什麼吹的唱的學得更多些,盧俊義一心把他培養成社會的上流人物,當時燕青是看不起武人的,更看不起崇拜武藝的梁山人,這一點是和他的主人一致的,但不同的是盧俊義追求文武雙全,無意中武藝還佔了上風,被大名府的上層看輕,即使梁山不陷害盧俊義,當權者也不會放過他的,盧俊義中了吳用的計,被大名府的當權者乘機收入大牢,梁山集團以數千百姓的性命為代價把盧俊義救出時,盧俊義就沒有別的選擇,只有上梁山一條路了,而對於燕青來說還有很多路,如與李固合作或到東京發展,憑燕青的聰明才智未必比高俅差,但是燕青對主人忠心無二,他拋棄了自己的天堂生活跟隨主人上梁山,因為他不放心主人,夢想有一天和主人一塊回到原來的生活。他在梁山上幹的事情的出發點就是有利於主人的地位,有利於和主人從新回到主流社會。
燕青是作者傾注了大量心血的人物,他聰明伶俐。吳用計賺盧俊義時,他對盧俊義說:「主人在上,須聽小乙愚言:這一條路,去山東泰安州,正打從梁山泊邊過。近年泊內,是宋江一夥強人在那裡打家劫舍,官兵捕盜,近他不得。主人要去燒香,等太平了去。休信夜來那個算命的胡講。倒敢是梁山泊歹人,假裝做陰陽人,來煽惑主人。小乙可惜夜來不在家裡,若在家時,三言兩語,盤倒那先生,到敢有場好笑。」燕青此話,一語中的,料事之明,不亞於吳用。可惜盧俊義這呆子不聽,以至遠離主流社會被迫上梁山座第二把交椅。燕青第二次入東京時,用東京方言說道:「你便是了事的公人,將著自家人,只管盤問。俺兩個從小在開封府勾當,這門下不知出入了幾萬遭,你顛倒只管盤問,梁山泊人,眼睜睜的都放他過去了。」便向身邊取出假公文,劈面丟將去道:『你看,這是開封府公文不是?』那監門官聽得,喝道:『既是開封府公文,只管問他怎地?放他入去!』燕青一把抓了公文,揣在懷裡,挑起籠子便走。」這一段表演,演技不凡,是當時上流社會的通行證,梁山其他粗人哪裡會。
燕青從重文輕武的的大名府來到了重武輕文的梁山,燕青的觀念也在變化,他為了幫助主人鞏固地位,也在演習武藝,進步很大,在大名府燕青的武功不甚高,被石秀和楊雄打到,可見當時燕青武藝不是太高,經驗也不足。但後來就大不一樣,智撲擎天柱時,打得乾淨利落,遊刃有餘。李逵一身蠻力,但燕青一撲,李逵就倒。原因是燕青上了梁山經常和武松等高手切磋研討武藝,這才武功大進,鬥任原時才能夠如輕車熟路一般。盧俊義對他的養育之恩是他生命中不可替代的重心。在盧俊義危難之時,燕青選擇了營救,為了救主人,燕青不惜向把盧俊義慘害入獄的梁山低頭。從此事發生之前燕青對梁山的評論「強人,歹人」可見,燕青對梁山原本毫無好感,為了救主人也只有委屈自己,可以說梁山108人中,燕青是不忠於梁山集團而只忠於盧俊義一個人的,燕青沒有因為自己武藝不斷提高改變自己對梁山的看法,他仍然是梁山的反對者。
以燕青的聰明應該可以看出梁山招安的必要性,筆者在《經濟基礎決定梁山的出路只能是招安》一文中指出梁山沒有根據地,不能解決數萬人馬的生計,最終的出路無非兩條,被剿滅或者被招安。尋求招安應該是梁山後期的普遍共識和主流思想。招安符合大多數梁山好漢的利益。燕青有更深的目的,那就是通過招安改變主人和自己的黑色身份,重新回歸主流社會,過醉生夢死的文人生活,招安是變相的反對梁山。
(新水滸傳劇照)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燕青當仁不讓的從事招安工作,最傑出的便是和李師師的接觸,他用自己的音樂天才迷住李師師,憑一唱一哭打動了徽宗,使徽宗下定了招安梁山好漢的決心。燕青在街上跪下擋駕,用一封舊友書信和金珠寶物,徵服了宿太尉。梁山接受招安工作水到渠成。當李師師對這個能歌善舞的小帥哥產生真情時,燕青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巧妙地提議與師師結為姐弟,對她拜了八拜,「拜住那婦人一點邪心」。
燕青招安不求官職,他只求過當年在大名府時那樣的逍遙日子就行了,他關心的是上梁山前後的罪行得到赦免。他才不管梁山的下一步發展,先自私的通過李師師為自己單獨從宋徽宗那裡求得一份特別赦書。 「神霄玉府真主宣和羽士虛靜道君皇帝,特赦燕青本身一應無罪,諸司不許拿問。寫罷,下面押個御書花字。」 從這個細節看出,當時燕青對招安的最終結果也並不怎麼看好,對梁山的未來不抱幻想。但有了這份特赦書,自己就有了出路。事實上,有了這份赦書,燕青當時就可以脫離苦海,但燕青為了留在梁山的主人只有繼續留在梁山。
泰山打擂是燕青一生中光輝的頂點,任原是天下第一摔跤高手,他在泰山打擂,已經連續兩年打贏天下各路高手,保持不敗記錄,正準備拿下三連冠時,燕青為了考驗自己來挑戰了,燕青心中泰山是他的精神依託,他要在泰山上展示自己的風採。「燕青智撲擎天柱」的精彩情節讓人難忘,東嶽廟中雙虎鬥,嘉寧殿上二龍爭,嶽廟擂臺上一番惡戰,燕青身手不凡,不可一世的上屆擂主任原,終於成了梁山好漢的手下敗將。一時間「鬨動了泰安州,大鬧了奉符縣(應為祥符縣,宋真宗改名,今泰安)」。其實在梁山好漢心目中泰山是不可冒犯的,梁山不斷向周圍州縣借糧,從來不敢到泰山撒野,燕青的泰山打擂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對泰山的崇拜,也說明梁山的大道是通向泰山的,梁山招安是必然的。如相傳創自打擂英燕青的「燕青拳」(又稱秘宗拳),便長期傳播於泰山一帶,把燕青牢牢的留在了泰山之上,也把梁山和泰山緊緊的連載了一起。
宋江的野心打破了燕青的夢想,宋江為了自保,不服從朝廷的安排,解散軍隊,安置軍官,而是整建制的保留梁山軍隊,朝廷沒有理由不懷疑,全軍只好出徵遼國,攻打方臘,梁山好漢失去了一次回歸主流社會的大好機會,到打完方臘,梁山元氣大傷,對朝廷沒有大的影響,鳥盡弓藏,危機迫在眉睫。燕青關注盧俊義的今後生活,舉了韓信、彭越、英布的例子來勸盧俊義隱退,但盧俊義沒有認清朝廷執政文人的醜陋嘴臉,幻想封妻蔭子,燕青有皇帝的保護傘,應該沒有生命之憂,他為了自己的主人只好離去。燕青的離去,是因為洞透了人生的底蘊,「也只在主公前後」,從中可見燕青離開盧俊義的目的是在暗中保護主人,太平無事則可以當個隱於市野的富貴閒人,盧俊義有事,燕青還有辦法暗中救援,因為他手上有份皇帝的親筆赦書,身上有大把的金銀。燕青對於盧俊義的忠心可謂是一種偉大的忠誠,勸阻盧俊義「避難」、放冷箭救主、擒中箭虎丁得孫、捉無良管家李固、四柳村輔助李逵捉「鬼」、荊門鎮見證假冒宋江、泰安智撲擎天柱、一招之間敗高俅、救回人質蕭讓樂和、隨同柴進臥底方臘這些事跡他都不看重,他看重的是他對主人的一顆忠心。不幸的是統治階級的害人手法讓人防不勝防,盧俊義仍然被毒死,對燕青的打擊是巨大的,他不會再出山為朝廷效力,只有把自己的聰明用在對主人的思念上。
浪子燕青的名字告訴人們,招安後的燕青是金不換的,他是梁山好漢中唯一沒有缺點的全方位人才,是當時出類拔萃的人上人。 燕青的才幹、忠心和對功名利祿的灑脫,可以說是梁山第一人,像他這樣的絕頂人才,在鼎盛之年退隱江湖,不能不說是梁山價值觀的失敗,不能不說是一個時代人才觀的失敗。
作者:劉傳錄,山東省水滸研究會副會長、資深研究員,二馬中國夢精神家園公益聯盟群成員
責編:紅紅
劉傳錄,新水滸第一人,山東省水滸研究會副會長,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2013年度「感動齊魯溫暖十七城」年度人物,第三屆齊魯文化之星得主。曾與老紀、李毅主持山東衛視《閒話水滸》,《齊魯晚報》有個人專欄「第三隻眼看水滸」。代表作《第三隻眼睛看水滸》榮獲第七屆劉勰文藝評論獎。二馬中國夢精神家園公益聯盟群成員。
感謝您的關注和閱讀,
歡迎其他友情組織或個人轉載分享
尊重作者,尊重原創
轉載敬請註明出處「二馬看天下(EMKTXWTT)」
謝謝!
微信號:EMKTXWTT以文會友,以文載道
貫通正能量,打造新思維
如果您喜歡,請點讚,您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