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古代君王譜】高麗王朝(五):高麗惠宗

2021-02-11 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高麗王朝(五):高麗惠宗

 

10.高麗惠宗

高麗惠宗(朝鮮語:고려 혜종/高麗惠宗 Goryeo Hyejong;912年-945年10月23日(陰曆九月十五)),諱王武(朝鮮語:왕무/王武 Wang Mu),字承乹,是高麗王朝的第二任君主,943年至945年在位。

高麗惠宗王武之母莊和王后吳氏是羅州的民女,在榮山江邊洗布時邂逅了泰封王國的大將王建,王建雖然召她行房,卻因嫌其家出身「側微」而不願讓她懷孕,只是進行口交,吳氏竟然懷孕,於水德萬歲二年(912年)在羅州生下了兒子王武。關於王武降生有很多傳聞,如吳氏在邂逅王建前曾夢見木浦之龍進入自己腹中,王武出生後面有席紋,並且洗澡要用大量的水,被視為「龍子」。

天授元年(918年),王建依靠政變奪取弓裔的政權,國號高麗。建國後,王建本欲立長子王武為儲君,但怕他母家孤立卑微、難以繼位,因而猶豫不決,只是將象徵王權的柘黃袍裝在自己曾用過的箱子中,賜給莊和王后吳氏。吳氏將此事透露給重臣樸述熙,樸述熙揣知王建之意,便請求立王武為儲君。王建見王武有支持勢力,便放心地於天授四年(921年)十二月十日冊立王武為正胤(太子)了。

此後十餘年間,王武多次從軍討伐甄萱的後百濟政權,衝鋒陷陣,為高麗統一後三國立下汗馬功勞。天福八年(943年)五月二十九日,太祖王建薨,王武襲位,樸述熙受顧命輔佐。王武繼位後即遣使朝貢後晉,後晉出帝石重貴亦於開運二年(945年)遣使冊封王武為高麗國王、持節玄菟州都督上柱國、充大義軍使。石重貴還派了通事舍人郭仁遇去高麗曉諭夾攻契丹(遼朝)之事,這是當初王建通過西域僧侶襪囉向後晉高祖石敬瑭提出的請求,石敬瑭沒有接受,但石重貴繼位後卻敵視契丹,在襪囉的鼓動下翻起舊帳,企圖聯絡高麗以擊破契丹,收復幽雲十六州等故地。郭仁遇到了高麗後,看見高麗正規軍極弱,而且高麗內部不穩,王武也不敢挑戰契丹,因此王武在郭仁遇離開高麗時託辭其他原因來解釋自己不能出兵。

當時的高麗統治集團內確實是暗潮洶湧。王建生前廣泛與豪族通婚子,而王武則是王建諸子中母家地位最低的一個,豪族們無不想利用王建死後的瓶頸期渾水摸魚,扶植自家女子為王建生的兒子繼位。所以,儘管王武「久在東宮,累經監撫,尊禮師傅,善接賓僚,由是令名聞於朝野」,但根基仍然脆弱,他不得不「疑人太甚」,隨時身邊都是全副武裝的甲士保護,以備不測,同時大力賞賜武將士卒,引起文臣的不滿。

王武即位後,最大的挑戰勢力是來自家世背景深厚的王堯、王昭兄弟以及大匡王規的外孫廣州院君。王規為扶植自己外孫繼位,先向王武進讒言說王堯、王昭兄弟圖謀不軌,王武置之不問,更加厚待王堯、王昭兄弟倆。王規又派刺客潛入宮中,趁王武熟睡時行刺,結果被王武一拳打死,但王武仍不予追究。王規仍不死心,親率黨羽挖洞進入王武寢殿神德殿,王武得到情報,早有防範,秘密移居重光殿了,於是王規的刺君計劃再次落空。

王武即位不到兩年,便臥病不起,不見大臣,脾氣日益暴躁,同時也未對王位繼承作任何安排,開運二年(945年)九月十五日薨於開京重光殿。臨終前發生宮廷政變,先是樸述熙和王規都預感王武行將就木,各率100士兵互相戒備。王堯懷疑樸述熙有異志,便流放其於江華島甲串,王規假傳王命處死樸述熙。當天王武死去,王規欲發兵作亂,王堯在群臣推戴下繼承王位,是為定宗,並利用鎮守西京平壤的王式廉麾下兵力制服王規,誅殺王規及其黨羽三百餘人。而現代學者則認為歷史真相是王堯、王昭兄弟利用王武病重發動宮廷政變,先後剷除樸述熙和王規,在王武死後篡奪了政權,並將政變責任轉嫁到王規頭上。

王武死後,廟號惠宗(一作太宗),諡號義恭,葬於順陵,後經累朝加諡為「仁德明孝宣顯高平景憲義恭大王」。他唯一成人的兒子興化宮君(一作興化郎君)後被高麗光宗王昭殺害。

11.高麗定宗

高麗定宗(朝鮮語:고려 정종/高麗定宗 Goryeo Jeongjong;923年-949年4月13日(陰曆三月十三)),諱王堯(朝鮮語:왕요/王堯 Wang Yo),字義天,是高麗王朝的第三任君主,945年10月23日至949年4月13日在位。

王堯是太祖王建的次子,母為神明王太后劉氏,因此王堯也是第二代國王惠宗的異母弟。惠宗在位期間,王堯和弟弟王昭(即後來的光宗)受到了大匡王規的誣告,但惠宗不聽其言,反而對二人恩遇愈厚。王規謀反,惠宗並未加罪。等到惠宗病重的時候,王規又圖謀叛亂,想要擁立外孫廣州院君為王。王堯秘密與守衛平壤的鎮將王式廉合謀,王式廉率軍入開京護衛,逮捕並誅殺了王規及其黨羽。群臣遂擁立王堯繼位,是為定宗。

定宗元年(946年),定宗拜謁顯陵祭祀,並大赦天下。定宗親自供奉佛舍利,步行十裡至開國寺安置。又以谷七萬石捐贈給各大寺院,置辦佛名經寶及廣學寶,以勸學法者。

二年(947年)春,定宗因為圖讖的原因決定遷都平壤,徵調壯丁在平壤建筑西京王城,派侍中權直建立宮闕,勞役不息。又抽調開京的百姓遷往平壤以實其地。百姓不服,紛紛抱怨。

三年(948年)秋九月,東女真大匡蘇無蓋等人前來獻馬七百匹及方物。定宗在天德殿觀看馬匹並對其價值加以評定。忽然天降雷雨,雷擊中押物人,又擊中大殿西角。定宗大驚而倒,被近臣扶入重光殿休息,自此一病不起。於是大赦天下。同年,開始使用後漢年號。

四年(949年)春正月,大匡王式廉病逝。三月,定宗病危,召同母弟王昭入內,將皇位禪讓給了王昭,自己搬到了帝釋院居住,不久薨。史載定宗崇奉佛教,多有畏懼。而被徵調去修建西京的壯丁得知定宗薨後,都非常喜悅。

死後諡號文明,廟號定宗,葬於開京的城南,陵號為安陵。穆宗五年,加諡章敬。顯宗五年,加正肅;十八年,加令仁。文宗十年,加簡敬。高宗四十年,加莊元。諡號全稱遂稱為至德章敬正肅令仁簡敬莊元文明大王。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