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走在貴州的廣場上,肯定能看到這樣的場景:一些人挑著炭火爐子,上面架著一個小小的網,擺一圈小凳子,三五個顧客成群圍在爐火邊,邊烤邊吃...
這就是傳說中——貴州烤「爆漿」小豆腐啦!
坐在烤爐旁等吃的時候,就會有一種得小豆腐者得天下的錯覺。真正好吃的小豆腐,一定要爆漿!一定要爆漿!
豆腐在烤制的過程中會逐漸膨脹,裡層會化成布丁一般滑嫩,在口中一咬瞬間爆漿,滿口豆香,加上秘制辣椒麵,味道絕贊!
幾毛錢一片,小豆腐特別嫩,烤的鼓鼓的,包裹著滿滿的「豆腐漿」,隨隨便便就吃上了幾十塊,超級過癮!
小豆腐到底是什麼「豆腐」?
其實那是渥臭出來的「臭豆腐」啦!將新做好的嫩豆腐切成約三分厚,一寸見方的小塊,晾至稍幹後上鹼,然後放置容器中使期「渥臭」。渥制時間要掌握適當,短了則豆腐臭味不夠,吃起來乏味;長了則發酵過度,豆腐朽壞,也不好吃。一般來說,熱天二至三天即可,冷天需時稍長。現在很多市場都可以直接買到「小豆腐」,你可以按你的想法,弄大弄小,或燒烤或油炸,一定要趁熱吃,蘸上辣椒,放口大嚼,香香辣辣竄入每根神經直入骨髓。
小豆腐的起源?
據不完全統計,當你搜索「畢節小豆腐」、「青巖豆腐」、「大方小豆腐」、「遵義炭烤豆腐」、「銅仁烤豆腐」...出來的都是小豆腐的圖!
一說到貴州的豆腐的來歷,我們立刻就能蹦出豆腐圓子、豆腐果、手撕豆腐、米豆腐、豆花、臭豆乾、血豆腐...
唯獨這小豆腐,你找不到出處!這個遍布貴州,隨處可見的小豆腐,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呢?
小豆腐的產地?
貴州夜市近六成的小豆腐,都來自大方縣,2016年,大方縣豆製品產值達到2億元,擁有豆腐、豆乾、豆棒、豆豉、腐竹等10餘個系列!但是最考究的「還是爆漿」小豆腐。
點擊下方連結
立刻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