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獲村坐落於山西省澤州縣高都鎮東南八公裡的地方,在澤州縣東部18公裡處,丹河東岸緊靠陵泌一級路,緊挨二聖后村、秦莊村,友好好客,毓秀鍾靈,氣候溫和,人傑地靈。善獲村有土地廟、奶奶廟、東閣、北閣,還有明清時期五個八掛院和多處四合院,簸箕院等。村裡的千年古村和千 年牡丹,都列為省重點保護。
善獲如遠古上蒼之手灑落於澤州大地上的一顆珍珠,鑲嵌在高都的錦袍之上,安居丹河東岸,村名如村風,務勤尚儉,良善之地,瞻望西城,獲得通靈。(摘自趙欣的《善獲的秧歌和牡丹》)
上古時期,高都屬「京畿之地」,中華人文始祖堯、舜、禹、湯,均活動於晉東南這一地帶,由此晉城產生了女媧補天、伏羲畫卦、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神農播谷、堯封丹朱、蚩尤冶鐵等一系列高端大氣的神話文化。善獲依附於高都,神話故事必也是出神入化、活靈活現。那麼,脫俗大氣的善獲牡丹便簇簇擁擁地競放在人們的視野裡了。(摘自趙欣的《善獲的秧歌和牡丹》)
土地廟中的這三株牡丹,據說有800年的歷史 。
也許是善獲人對她的極度崇拜和喜愛,凡有外來參觀者,必定會反覆得到一句「只敢看,不敢摸」的忠言相告。說是在三十年前發生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鄰村人將一池牡丹偷偷挖走賣給一河南人。誰知偷者無意,牡丹有心,竟把偷盜者整治折磨得重病纏身,最後那人不得已只得敲鑼打鼓把牡丹送還回來,身上的病魔才得以消除。村人們從此對牡丹更為敬仰,視若神靈,還有村民主動出來當起了護花使者,每天晨鐘暮鼓,陪著牡丹一起生活,灌溉呵護,一晃三十年如一日,光陰似箭,牡丹未老人面衰,當年的護花使者大姑娘俊媳婦們,現在已經是兩鬢斑白的老人,但個個精神矍鑠,語音朗朗,沒病沒災,逢人便說是神奇的牡丹仙子給予了她們一生的平安和健康。(摘自趙欣的《善獲的秧歌和牡丹》)
村民給我介紹三者的大小關係。上圖是老大。我再展示幾張。
下面展示老二,聽村民說可能老二有病了,哪位專家給看看。
這枯枝上還是長出了新的葉子,展示著頑強的生命力。
我們再來看看老三:
這牡丹還有個奇特地方,一朵花有兩個花蕊。
都說牡丹富貴、國色天香,這裡的牡丹既富貴,又國色天香,還少了幾分世俗的豔麗,多了幾許曠世的清爽,連北京來的植物專家都說她是花中珍品,屬實罕見。(摘自趙欣的《善獲的秧歌和牡丹》)
我還是早去了一周,一部分剛開,還沒有完全展示出花蕊。
牡丹見證了善獲的千年歷史,她是善獲的活文物,她和澤州秧歌同樣堪稱是善獲的「垂棘之璧」美玉,是善獲人的精神寄託,是承前啟後給人以追求和力量的靈魂,碩大的牡丹花,花枝招展地迎接著八方來賓,或許這些牡丹就是善獲村的每一個村民,又或許是每一位正在積極推動善獲鄉村民間傳統文化的熱心人。(摘自趙欣的《善獲的秧歌和牡丹》)
能看到這裡的,絕對是朋友,因我發的只是古樹,相對單調,知音難覓呀。
東拼西湊就這些吧,是不是景色還不錯?若是哪位高人有感觸,就請來首贊詩吧。我在這裡先謝謝了。
雖然老套,但我還是希望用這方式能得到大家的幫助。
歡迎提供古樹線索、古樹軼事、古樹傳說、古樹贊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