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自3月14日開始,臺灣地區確診的新冠肺炎境外輸入病例不斷攀升,臺當局不得不從19日起,實施「全面入境管制」:非臺灣籍人士一律限制入境,包括臺灣人在內的所有入境者皆需居家檢疫14天。
不過,近日有《德國之聲》的記者發文指出,自己搭飛機赴臺,到達時「機場檢疫漏洞百出」:隔離人員不需貼辨識貼紙、機場各處可隨意走動、所謂的「防疫專車」只是計程車等等。
據臺媒「中時電子報」、「ETtoday新聞雲」報導,臺北桃園機場方面事後作出回應,稱為避免「標籤化」,自疫情第三級警戒區入境的隔離人員通關流程與一般旅客相同。此外,現在所實施的「居家建議者自機場返家交通方案」,在該名記者3月7日到達時尚屬宣傳期期間,記者可能對此不太了解。
一名外籍旅客在臺北桃園機場排隊查驗健康聲明書 圖自「中時電子報」
一位名叫李澄欣的德媒記者24日發表了一篇文章,名為《記者手記:臺北隔離14天,機場漏洞處處?》。他表示,自己於3月7日從香港起飛搭機赴臺,桃園機場檢疫漏洞很多。自己作為需隔離的港澳人士,身上沒有任何辨識手帶或貼紙,也沒有工作人員追蹤跟進,所有行動與一般旅客無異,甚至可以隨意到機場內的銀行換錢,在便利店買飲料。
除此以外,這名記者還透露,因隔離人員不得搭乘公共運輸,他選擇乘坐「防疫專車」,卻未見工作人員要求乘客出示護照或機票,原以為「防疫專車」是專門安排的包車或旅遊大巴,沒想到卻只是計程車,司機除了佩戴口罩外並無其他防疫措施,下車後也未見司機消毒車廂。
臺北桃園機場工作人員進行消毒作業 圖自「中時電子報」
如此種種,讓這名記者十分驚訝,認為桃園機場在防疫方面存在許多紕漏。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針對這篇文章所說的內容,桃園機場公司26日發布了一則說明稿作出回應。
機場方面表示,因避免「標籤化」,造成歧視間接導致隔離人員隱匿狀況,所以自疫情第三級警戒區入境的隔離人員通關流程與一般旅客相同,但途中均有相關宣傳說明和專人指引。此外,臺當局已多次宣傳,隔離人員抵臺後應儘速返家,這名記者可能對臺灣地區的防疫政策不甚了解,從而導致了誤會。
這份說明稿中還表示,現在的「居家檢疫者自機場返家交通方案」,自3月4日實施至3月10日為宣傳期,11日才正式上路。這名外媒記者3月7日入境,當時正在宣傳期內。部分媒體因片面觀察,未通盤了解防疫政策,對於桃園機場有所誤會,機場公司表示遺憾。
據「中時電子報」介紹,「居家檢疫者自機場返家交通方案」規定了自疫情三級旅遊警戒區入境的民眾不得搭乘公共運輸工具,機場為相關入境旅客提供點對點接送服務。防疫車隊主要是針對在臺沒有親友接機的旅客,桃園機場公司整合協調機場排班計程車和租賃車從業者,自3月4日起620輛車輛負責接送服務。
機場發布說明稿後,依舊引發了許多臺灣網友的討論。
有網友認為,防疫漏洞可能確實有,如果不是這名德媒記者報導,這些漏洞可能至今仍然存在。
也有網友反駁,表示這名德媒記者確實對防疫政策不了解,比如記者所說的計程車就是專門用來接送機場出關人員的。
還有網友認為,如今最重要的是,如果有漏洞就感覺先補起來。
觀察者網注意到,自疫情爆發以來,臺當局早在2月初已禁止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的居民入境,而當時對其他國家及地區並未發布旅遊警戒或禁止入境。(觀察者網註:2月10日,臺當局宣布從11日晚間零點起,除「商務履約活動」等三大類之外,所有港澳人士均暫緩入臺,所有獲準入臺者,均須隔離14天)
直到3月中旬,臺灣地區的境外輸入病例激增。臺當局這才想起將日本、朝鮮、菲律賓、泰國等亞洲19個國家,東歐摩爾多瓦,美國華盛頓州、紐約州及加利福尼亞州等三州,提升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三級警告,隨後還宣布實施「全面入境管制」。
臺灣資深媒體人黃智賢此前就在社交媒體上對這樣的做法提出批評,認為民進黨當局在禁止陸港澳人士入境的同時,卻敞開雙臂歡迎全世界的人。「民進黨認為只有陸港澳人身上的病毒,會攻擊臺灣人,荒不荒謬?」
根據報導文章,這名記者李澄欣3月7日從香港乘坐飛機前往臺灣,當時臺當局已對從中國香港而來的人士採取了嚴厲的檢疫舉措,若李澄欣所說的內容屬實,臺當局的防疫真的滴水不漏嗎?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