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近日,「德國之聲」記者李澄欣批評「臺灣機場檢疫漏洞百出」,質疑需要檢疫的人士「沒手機、沒辨識,機場內可亂跑」、「防疫專車只是計程車」。該記者的說法在臺灣當地論壇引爆爭論。
無標識可機場趴趴走 計程車不消毒
處處是隱形傳播的溫床
李澄欣24日在「德國之聲」網站發表《記者手記:臺北隔離14天 機場漏洞處處?》一文。他表示自己於3月7日搭機到達臺灣,到達檢疫關卡,因他沒有臺灣手機號碼,只能留下香港號碼並註明會打開漫遊。但工作人員顯然沒遇過此類情況,也沒有相關應變指引,擾攘近半小時也無法解決,李澄欣提出留下電郵信箱作為第二聯繫方式,才獲得蓋章放行。
不過他通過檢疫關卡後,身為需要隔離的人士,身上沒有任何辨識手帶或貼紙,也沒有人追蹤跟進,跟一般旅客無異。抵達出境大廳更是可以隨便走,到銀行換錢、在便利店買飲料、到美食廣場吃飯一切自由,全靠自律。
機場捷運進出站設置告示立牌,警告檢疫人士不得乘搭大眾交通工具,但李澄欣表示沒見職員要求乘客進站前出示旅行證件或機票,如何識別檢疫人士成疑。而他原以為「防疫專車」是包車或巴士,沒料到是計程車。計程車司機除了戴口罩,不見其他防疫措施,下車後他也沒看到司機消毒車廂。李澄欣質疑,如乘客為隱形帶菌者,恐傳染司機及下批乘客。
李澄欣的文章在PTT引爆熱議,批評者認為「記者下車沒看到司機消毒、就能代表沒消毒嗎?」、「造謠罰300萬 快開單」、「破洞在哪拉?要不要下機先上手銬?」。
但也有人認同李的觀點,表示「一堆莫名其妙護航的 是眼睛瞎了」、「重點是我們的防疫工作……」、「可以在機場大廳隨便走,這破口,嚴辦了誰?」
機師空姐四確診
民眾卻不知背後真相
無獨有偶,臺灣《聯合報》今天也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在最近一周,臺灣航空業有機師和空服員四人確診。文章認為,讓人驚心的,不止是臺當局對目前最前線的航空業防疫部署如此粗疏,還包括事後資訊揭露得如此不透明;若非「立委」質詢追問此事,民眾可能全被蒙在鼓裡。最新染病的長榮空姐,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資料上僅註記:「在美國、印尼工作」;如此誤導的訊息,是在保護隱私或隱匿真相?
報導指出,臺灣每天新增確診已增至20人左右,指揮中心的疫情報告,似乎即變成了一本流水帳,不再有個別感染者的特質。從出現首例患者到第20例,臺灣花了27天的歷程,因此,臺當局有時間審視不同案例的足跡,並調整防疫步驟,也因此對首批武漢包機帶回一名確診者耿耿於懷。但到了日增20人,所有確診者全都濃縮成為「數字「,就像長榮空姐被標記為「232例」,沒人知道她的工作如何充滿危機。
文章指出,從第一波防疫進入第二波的大爆發,民進黨當局的表現就像一條鬆掉的發條,處理疫情越來越像例行公事。過去十天,臺灣新增了近兩百例感染者,許多理應居家檢疫或隔離者的行徑也越來越荒唐:有人開車上班,有人在網咖逗留,有人外出購物買餐趴趴走。這顯示,隨著疫情案件大量累增,我們的防疫網似乎已變成破漏四起,只能任由那些缺乏公衛意識的隔離者長驅直入,且橫衝直撞。
事實上,在長榮空姐確診前五天,已有兩名華航機師確診,疫情指揮中心也絕口不提;只描述「129例」只是曾赴美旅遊,「177例」則是曾赴美工作,將兩人列為「境外移入」案例草草帶過。後來,是華航內部人員不滿公司檢疫鬆散和調度安排向媒體爆料,才迫使「中央防疫指揮中心」事後坦承有兩名機師確診。至於另名151例的荷航荷蘭籍副機師,指揮中心只標記他「曾赴荷蘭工作」,同樣簡省打溷。人們即可知,民進黨當局如何用保護個人資料為由,嚴重剝奪了民眾知情的權利了。
歐美、大陸雙重標準
造成輸入型病例激增
除了信息不透明,對於外來人口入境的雙重標準也是造成臺灣島內疫情破口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前,有臺灣網友在網上 PO 出一篇《為什麼臺灣的防疫破口是歐美》的文章指出,從 3 月 14 日開始,島內的確診案例幾乎都是「境外移入」,網友們看完後紛紛直呼「根本太扯了」,網友的留言區也蓋起高樓。
有網友們紛紛表示:「從湖北回來的要全套隔離防護衣,歐美回來的口罩有沒有強制?機上有沒有禁餐?」、「想說最少是先進國家,防疫觀念應該不錯,結果一堆跟原始人一樣的防護措施。」也有網友表示:「這就是臺灣目前的政治現實啊,要依賴歐美。」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26日接受採訪指出,近來臺灣的疫情形勢仍在發展,島內不斷有聲音質疑民進黨當局的「政治雙標」已對島內防疫造成破口。民進黨當局一些政客不斷通過造謠,抹黑攻擊大陸,企圖推卸責任。這是極不道德、極不光彩的行為。我們要反問民進黨當局,你們始終不通報確診病例活動軌跡、不通報發生感染的醫院名稱,這是不是不透明?你們連續懲辦發布疫情真實信息的普通民眾,這是不是打壓?你們至今仍採取註記管制手段阻止滯鄂臺胞返鄉,這是不是歧視?你們漠視世衛組織規定,惡意編造使用汙名化的疫情名稱,這是不是煽動仇恨?民進黨當局要捫心自問!
(圖片出處除特別註明外,均來源於網絡,轉載誠請註明出處「今日海峽」)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