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分三國,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句話,可是關於東漢你又了解多少那?今天我們就來具體了解一下東漢。
東漢是繼秦朝、西漢、新朝之後的又一個大一統王朝,西漢皇室後裔劉秀在亂世趁勢而起,在公元25年登基稱帝,定都洛陽,國祚傳承八世十四帝,延續一百九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正式滅亡。
一、開國皇帝劉秀,諡號「光武皇帝」,廟號「世祖」,葬於「原陵」,在位三十三年。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他的先祖遵循「推恩令」,爵位一代降一級,到了他父親這一輩就是個縣令的小官了,而劉秀更是沒有了爵位成為了一介布衣。
公元8年,王莽廢除皇太子劉嬰,代漢登基稱帝,建立新朝,西漢正式滅亡。
公元22年,劉秀起兵,打著「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旗號開始逐鹿天下。公元25年,劉秀登基稱帝,史稱西漢,此後又用了12年的時間才平定了國內的各路反軍,一統天下。
從新朝末期天下大亂到劉秀再次統一天下,歷經近20年,此間百姓傷亡慘重,天下人口「十有二存」。為了使人口迅速恢復,劉秀停止對外戰爭,實行輕徭薄稅、發展農業生產、興修水利。罷免貪官汙吏,加強中央集權,大力裁撤官吏,合併郡縣。大大地減少了人民的壓力。到劉秀統治末期,人口達兩千多萬,增長了一倍還多。
公元57年,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歷史上把劉秀統治的時期稱為「光武中興」,又稱「建武盛世」。
二、漢明帝劉莊,諡號「孝明皇帝」,廟號「顯宗」,葬於「顯節陵」,在位十九年。
劉莊是劉秀的第四子,生母是光烈皇后陰麗華,公元43年被立為皇太子,公元57年即皇帝位,即位後,延續劉秀留下的制度,繼續休養生息。
劉莊提倡儒學,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總攬權柄,權不借下。嚴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幹政,對貴戚功臣也多方防範。同時,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脅。
公元73年,命竇固徵討北匈奴,然後又讓班超出使西域,西域臣服,次年復置西域都護。此外他還將佛教引進中國,使其開始在中國流行。
劉莊在位期間,吏治清明,境內安定,民安其業,戶口滋殖。其於其子章帝劉炟在位期間被稱為「明章之治」。
三、漢章帝劉炟,諡號「孝章皇帝」,廟號「肅宗」,葬於「敬陵」,在位十四年。
劉炟是劉莊的第五子,生母賈貴人,公元60年被立為皇太子,公元75年即皇帝位。
即位後的劉炟勵精圖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減輕徭役,衣食樸素,實行「與民休息」,「好儒術」,使得東漢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的發展。
此時思想活躍,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兩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區重新稱藩於漢。。但過於放縱外戚,種下了日後外戚專權和宦官專政的遠因。
此外他的書法成就也很高,草書非常有名,被稱為「章草」。
公元88年4月9日,劉炟崩於章德前殿,時年三十一歲。他的統治期間和他的父親一起被稱為「明章之治」。
四、漢和帝劉肇,諡號「孝和皇帝」,廟號穆宗(後被除去),葬於「慎陵」,在位十七年。
劉肇是劉炟的第四子,生母梁貴人,後過繼給皇后竇氏為繼子。公元82年,漢章帝廢太子劉慶,立劉肇為皇太子。公元88年,劉肇即皇帝位。
劉肇即位時年僅十一歲,無法親政,養母竇太后就臨朝稱制,大肆任用竇氏外戚。竇太后剛愎放縱引起朝臣不滿。
公元92年,六月二十三日,劉肇臨幸北宮,下詔命令執金吾和北軍五校尉領兵備戰,駐守南宮和北宮;關閉城門,逮捕郭璜、郭舉、鄧疊、鄧磊,將他們全部送往監獄處死,成功奪回政權。竇憲、竇篤、竇景等外戚到達封國以後,全都強迫命令自殺。自此劉肇開始親政。
親政之後的劉肇勵精圖治,每日臨朝聽政,深夜批閱奏章,從不荒怠政事。並多次下詔賑濟災民、減免賦稅、安置流民、勿違農時。在法制上也主張寬刑,並多次下詔納賢,並在西域復置西域都護。公元105年,全國人口達5325萬多人,墾田面積達732萬多頃,為東漢之最,東漢國力達到極盛,時人稱為「永元之隆」。
公元105年,漢和帝英年早逝,病死於章德前殿,時年二十七歲。
五、漢殤帝劉隆,諡號「孝殤皇帝」,葬於「康陵」,在位不足一年。
劉隆是劉肇少子,養於民間,由於漢和帝劉肇英年早逝,出生剛滿百天的劉隆登基稱帝,一歲時夭折,是是中國歷史上繼位年齡最小的皇帝,也是最短命的皇帝。
六、漢安帝劉祜[hù],諡號「孝安皇帝」,廟號「恭宗」(後被除去),葬於「恭陵」,在位二十年。
劉祜是漢章帝劉炟之孫,廢太子清河孝王劉慶之子,生母左小娥。公元106年漢殤帝不幸早夭,年僅13歲的劉祜被立為皇帝。
劉祜登基後沒有實權,政務大權仍然握在鄧太后和鄧騭手中。不過鄧家外戚的表現還是好的,沒有亂弄朝政。
公元121年,鄧太后去世,劉祜開始親政,並且開始重用宦官集團對付外戚集團,矛盾日益尖銳。東漢朝廷內憂外患,百事多艱。首先是河西急報,西域各國不滿班超離任以後擔任西域都護的任尚的苛政,紛紛叛漢。接著就是羌族起義,這場戰爭長達11年之久,耗費巨大,使東漢元氣大傷。
公元125年,漢安帝南下宛城,得病回京。三月,在返京途中死於車中,終年三十二歲。
七、東漢前少帝劉懿,閻太后為把持國政所立,一般不被承認是正統皇帝。
八、漢順帝劉保,諡號「孝順皇帝」,廟號敬宗(後被除去),葬於「憲陵」,在位二十年。
劉保是漢安帝劉祜獨子,生母宮人李氏。在漢安帝死後,由於閻皇后無子,就把劉保廢除,隨便找了個幼兒劉懿為皇帝,想自己垂簾聽政,掌握朝政大權。但是七個月後劉懿就死了,宦官孫程、王康等十九人便發動宮廷政變,趕走閻太后,將時年十一歲的劉保擁立為帝。
由於漢順帝的皇位是靠宦官得來的,所以將大權交給宦官。後來宦官又與外戚梁氏勾結,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梁氏專權。
公元144年,劉保在玉堂前殿去世,終年三十歲。
九、漢衝帝劉炳,諡號「孝衝皇帝」,葬於「懷陵」,在位不足一年。
劉炳是漢順帝劉保的兒子,生母虞貴人,公元144年四月被立為皇太子。同年八月漢順帝去世,年僅一歲的劉炳繼位為帝,尊漢順帝皇后梁妠為皇太后,由梁妠臨朝攝政。次年正月因病去世,年僅兩歲。
十、漢質帝劉纘[zuǎn],諡號「孝質皇帝」,葬於「靜陵」,在位一年。
劉纘是漢章帝劉炟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公元145正月,年因年幼的漢衝帝劉炳去世,劉纘被外戚權臣梁冀擁立為帝,後因不滿梁冀的飛揚跋扈而諷刺了他,被梁冀記恨,公元146年閏六月被梁冀毒死。
十一、漢桓帝劉志,諡號「孝桓皇帝」,廟號「威宗」(後被除去),在位十二年。
劉志是漢章帝劉炟曾孫,河間孝王劉開之孫,蠡吾侯劉翼之子,母匽明。在梁冀在毒死漢質帝劉纘後被梁冀迎入南宮即位。
劉志繼位後梁氏外戚繼續把持朝政。十五歲登基,在登基後的十三年中都是傀儡皇帝,沒有一點實權。公元159年梁冀二妹梁皇后去世,桓帝開始策劃誅滅梁氏。依靠宦官單超等誅大將軍梁冀,並翦除其黨羽。以功封中常侍單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為列侯。自此,朝政轉入宦官之手。
由於宦官肆虐,殘害百姓,激起官僚士大夫的不滿。延熹九年(166),世家豪族與太學生聯合反對宦官,結果李膺等200餘人被捕,形成第一次黨錮之禍。由於國家財政匱乏,遂公開賣官鬻爵,政治癒加腐敗。劉志本人愛好佛事,荒淫遊樂無度,宮女多達五六千人。
公元167年,漢桓帝劉志在德陽前殿去世,時年三十六歲。
十二、漢靈帝劉宏,諡號「孝靈皇帝」,「葬於文陵」,在位二十一年。
劉宏是漢章帝劉炟的玄孫、河間孝王劉開的曾孫,母親為董氏(董太后)。公元167年,漢桓帝劉志駕崩,因無子繼位,竇妙與其父竇武等商議,最終選擇了劉宏繼承大統。
劉宏在位的大部分時期,施行黨錮及宦官政治。他又設置西園,巧立名目搜刮錢財,甚至賣官鬻爵以用於自己享樂。在位晚期,爆發了黃巾起義,而涼州等地也陷入持續動亂之中。
公元189年,劉宏在南宮嘉德殿駕崩,年僅三十三歲。
十三、東漢後少帝劉辨,在位不足一年,因為在位時間沒有跨過一個新年,故多不被承認。
十四、漢獻帝劉協,亡國之君,諡號「孝愍皇帝」(漢)「孝獻皇帝」(魏),葬於「禪陵」。
對於漢獻帝不用多說,看過三國的應該都有所了解
公元220年,劉協被迫禪讓曹丕,自此東漢滅亡。共八世十四帝,外加五個因後代登基被追封的皇帝。
本文內容是根據百度百科整理而來,如有遺漏,請評論區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