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解密】漢朝為什麼分西漢和東漢?揭秘西漢和東漢的關係

2021-03-05 青梅煮酒論史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年不休。

這是林俊傑歌曲曹操中的詞。

那時候英雄輩出,但也是個爾虞我詐的時代。

我們都知道三國是哪三國,即是:

魏國、蜀國、吳國。

那麼在漢朝的時候,為什麼會有東漢和西漢之分呢?請往下看。

  東漢和西漢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汗青上的漢朝為什麼會有東漢和西漢的劃分?西漢與東漢的關係是?西漢,又稱前漢,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朝代,與東漢合稱漢朝,是中國第一個強大穩固的朝代。前206年漢高祖劉邦自稱漢王,前202年稱天子,成立漢朝。劉邦在該年5月服從婁敬的發起從洛陽遷都長安,最先了西漢王朝的統治。至9年1月10日王莽稱帝,改國號為新,西漢死亡,一共210年。如果不算呂雉和少帝、昌邑王等一些在位不到一年的天子的話,西漢一共履歷了12個天子。也有人把王莽推翻後的更始帝也算作西漢,如許西漢死亡則是在26年。

  東漢,又稱後漢,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朝代,與西漢合稱漢朝。西漢與東漢之間有一個新朝,後被東漢所代替。東漢亦是漢朝的一部門,與西漢差別的是,東漢乃建都洛陽,而西漢則建都長安。劉秀是漢高祖九世孫,西漢景帝子長沙王劉發之子舂陵節侯劉買的後裔,與更始帝有統一個曾祖父。其父為南頓令劉欽,母樊嫻。世代棲身在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南)。

  西漢 (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漢代為漢高祖劉邦建立的中國第二個大一統的王朝。前期定都長安,又稱西漢、前漢;後期定都洛陽,又稱東漢、後漢。劉邦於秦末率起義軍攻下鹹陽,受項羽封為「漢王」後,又與項羽開展了長達四年多的「楚漢戰爭」。到前202年,在垓下之戰時取得了對項羽的決定性勝利後即帝位,創立了漢朝,史稱西漢。

  漢朝各種制度基本上沿襲秦朝,但鑑於秦朝速亡,漢高祖廢秦苛法,實行與民休息政策,減輕租賦徭役,令軍吏士卒及流民各歸本土,給予田宅。有軍功的給予食邑封賞。又抑制富商大賈,限制商人對農民的兼併。這樣使地主階級的統治秩序重新得到穩定,農業生產得到恢復。

  文帝和景帝時繼續重視農業,輕徭薄賦,社會經濟從恢復走向發展,鹽鐵等手工業及商業也有發展。由於漢初大封諸侯王,地方諸侯王勢力膨脹,景帝時出現了「七國之亂」,平叛後諸侯王勢力大大削弱,中央集權制也加強了。武帝時是西漢的鼎盛時期,經濟繁榮、府庫充實。國家統一貨幣,鑄五銖錢,嚴禁私鑄錢,鑄鐵業實行國家專營,實行均輸法、平準法,朝廷財政收入大增。在這基礎上,武帝採取了積極的對外政策。北方匈奴長期以來是中國主要邊患,武帝發動了三次戰役打擊匈奴,使匈奴遠徙漠北,保證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西北邊地屯田,修長城,築烽燧,並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中亞的貿易通道。絲綢之路的開闢,大大促進了陸道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武帝還採用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教授五經,使經學成為食祿的工具。當時又建立國家藏書庫,整理圖籍,使文化事業發展。傑出的史學家司馬遷寫下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昭帝、宣帝時,經濟繼續發展,但已潛伏危機,出現外戚專政,豪強勢力增強,流民增多。元帝以後,宦官外戚更加得勢,政治腐敗,階級矛盾尖銳化,農民起義不斷出現。成帝時太后的外戚王氏控制了政權,王氏兄弟四人和侄王莽相繼為大司馬大將軍,家財億萬。哀帝時,西漢王朝在農民起義威脅下搖搖欲墜,王莽企圖用「再受命」的辦法來解決危機,結果失勢。平帝時,王莽復起,排除異己,樹立黨羽,收攬民心,籠絡儒生,為支持自己篡位奪權做準備。平帝死,孺子嬰立,王莽見有機可乘,於居攝三年(公元8年)廢孺子嬰,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新」。西漢亡。

  西漢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中華各民族的核心漢族就是在這一時期出現的。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原戰國時各國的文化便相互滲透融合,到西漢時中華地區在典章制度、語言文字、文化教育、風俗習慣多方面都逐漸趨於統一,構成了共同的漢文化。從此中華地區的各族就出現了統一的漢族。漢族和周邊各少數族都是漢代中國多民族國家的成員。漢族由於文明程度較高,在中國各兄弟民族中一直處於主導地位,這是歷史發展和自然形成的結果。漢以後歷代的朝代名稱雖有變換,但漢族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地位始終未變。   

  東漢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綠林、赤眉軍起義後,地方上的地主豪強也參加反對新朝的起義,其中以加入綠林軍的劉秀勢力最強。昆陽之戰後,劉秀到河北謀求發展,鎮壓河北的農民軍,併吞了北方各地的豪強武裝,勢力漸大。公元25年6月,劉秀在河北即皇帝位,即光武帝。他沿用漢為國號,史稱東漢,定都洛陽。

  光武帝首先消滅了進入長安的赤眉軍。建武十二年(36)平定了四川的公孫述後,全國復歸於統一。接著六次頒布釋放奴婢的詔令,對解放生產力起了很大作用,又在全國興修水利,使農業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和帝時,罷鹽鐵之禁,煉銅和銅器製作,絲織業等都有了發展。東漢商業發達,洛陽成了全國商業中心,南方的揚州、荊州、益州的手工業商業也都很興旺,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章帝及和帝時,班超經營西域,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保障了「絲綢之路」的暢通。與此同時,地主豪強的勢力也逐漸強大,有莊園和武裝。和帝以後,外戚與宦官的勢力大為抬頭。
不斷出現帝後臨朝執政和外戚、宦官交互專政的局面。順、質、桓四帝時,外戚梁冀專政近二十年,財富積累達三十億。東漢中葉以後,長期的世家大族執政,形成了具有壟斷性的門閥治。東漢後期朝廷中一部分官員和大學中的知識分子出現了品評時局的清議派,對宦官外戚專政不滿,遭到了報復,形成了「黨錮」之禍。桓帝以後宦官更囂張,公開賣官爵,政治腐敗到了極點,社會上流民遍地,暴動不斷出現。靈帝時,北方爆發了有組織的黃巾大起事,終於瓦解了東漢。地方豪強這時乘機在各地擁眾獨立,相互爭鬥,最後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

  東漢在文化科學方面取得了光輝的成就。東漢初有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史學方面又出現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斷代史書《漢書》。文學方面的代表作有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高的散文、樂府。東漢末有「建安七子」,都以文學知名,直接影響了三國時曹魏在文化上的突出地位。東漢中期的張衡不但是思想家、文學家,也是科學家,他發明的渾天儀和地動儀已能科學地觀測宇宙和地震。和帝時,蔡倫完善了用植物纖維造紙的工藝,對人類文化事業的傳播起了重大的推進作用。此外,東漢在數學、農學、醫學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佛教和道教兩大宗教也同時在東漢出現與盛行,對中國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

相關焦點

  • 西漢和東漢到底是什麼關係?一個漢朝為啥要分東西?
    西漢和東漢在歷史上又被稱作為「前漢」和「後漢」,這是按照時間順序命名的,後來到了近現代,史學界開始用首都方位命名兩漢。由於前漢的首都在長安,後漢的首都在洛陽,長安在西,洛陽在東,故改稱前漢為西漢,改稱後漢為東漢。
  • 歷史:劉秀的東漢和劉邦的西漢有什麼關係?
    漢朝是中國古史上最光輝燦爛的朝代之一,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漢朝這個首屈一指的大一統王朝,前後一共經歷了400多年的時間,而西漢和東漢都是中國歷史上十分輝煌的時期。劉邦和劉秀分別是西漢東漢的開國皇帝,而他們兩個分別有這不同的性格特點。
  • 西漢和東漢有區別嗎?東漢的宗廟會不會供奉西漢的皇帝?
    中華上下五千年,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歷史中有很多朝代,而且有很多朝代是以方位命名的,像南朝和北朝,東漢和西漢,那麼為何這些朝代在前面要加上方位呢
  • 西漢和東漢
    提起漢朝歷史,大部分人應該並不陌生。漢帝國是當時世界上和羅馬帝國並列的兩大帝國,也是亞歐大陸上東西兩端同時點亮的文明火把。漢朝有個非常特色的地方就是它的歷史被從中分成了大致相等的兩段:東漢和西漢。而東西漢兩個段落又像一幅對聯一樣,體現出許多的相似性和對應之處。今天我們就從東西兩漢的對比為大家聊聊漢代的基本樣貌。敬請收聽。
  • 漢朝分西漢東漢,西漢國祚210年,東漢195年,相比哪個更強
    西漢有一代明君漢武大帝,東漢有天選之子光武皇帝,西漢有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昭宣中興,東漢有光武中興、明章之治、永元之隆,總體來說,西漢顯得高調,東漢顯得低調,那麼西漢和東漢比起來,誰更強誰更弱呢?霍去病率軍打到了北海,也就是今天的貝爾加湖,跨過了整個蒙古高原,這是華夏歷史上打得最遠的、功績最大的功勞,稱得上前無古人,除了霍去病之外,漢武帝一朝還有李廣利遠徵萬裡之外的大宛,只因為大宛不提供寶馬給漢朝,這是整個兩漢時期最遠的徵戰,更是漢朝投射兵力最遠的一戰,並且威震西域,漢朝名聲遠揚。
  • 東漢和西漢是一個王朝嗎?東漢是西漢的延續還是一個獨立的王朝?
    我們都知道漢朝的歷史長達四百年。漢朝分為東漢和西漢兩段。但是在它們的地位上,卻存在極大的爭議。看看現在的網絡自媒體,也包括正規的歷史學者,眾口一詞都是:不是一個朝代。因為中間讓王莽的新朝隔開了,而且劉秀和劉邦的關係差得太遠了,所以不能算是一個朝代。
  • 西漢與東漢
    在我國歷史上,有些朝代被分為兩個部分,如晉朝分為西晉和東晉;北魏分為東魏和西魏;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漢朝分為東漢和西漢。
  • 為什麼漢朝稱為東漢和西漢,而宋朝卻稱為北宋和南宋?
    在漢朝時人們自然沒有東漢西漢之分,宋朝也沒有北宋、南宋之分。不過從後世來看,漢朝前期被稱為西漢和東漢,宋朝稱為南宋和北宋。其原因首先就是兩朝建立的位置不同。西漢王朝的建立是秦末天下揭竿而起,漢高祖劉邦攻破鹹陽後被項羽分為漢中王,後來開始楚漢爭霸。擊敗項羽後定都長安,因為都城在西部所以稱之為西漢,東漢則是漢光武帝劉秀在新朝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以劉秀為代表的漢朝宗室趁勢而起再次建立漢朝,恢復漢室江山。
  • 東漢和西漢有什麼分別?
    翻開漢朝的典籍我們就可以發現,漢朝的皇帝即位年齡之小是歷代王朝之最。皇帝年齡小,皇太后們害怕大權旁落,自然就要依靠娘家兄弟,娘家兄弟掌權後剛開始還可以做出一副忠誠的樣子來,可是時間一長,就難免本性暴露,開始專權起來。終於,公元9年,漢朝歷史上最忠心的外戚王莽篡位了,建國號為新,西漢滅亡。西漢防了一輩子的外戚,可沒想到,最終還是被外戚推翻了。
  • 西漢滅亡後,劉秀創建了東漢,西漢與東漢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
    西漢滅亡後,劉秀創建了東漢,西漢與東漢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 今人看漢末三國題材,都會覺得相比曹操、孫權來說,劉備最大的政治優勢在於有漢室血統。但是劉備的漢室血統源於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庶脈,而當時大漢王朝卻是漢光武帝劉秀建立的東漢。東漢雖名義上繼承了西漢,實際上卻是劉秀自己奮鬥開創的。
  • 西漢和東漢的區別在哪裡?同樣屬於漢朝,而兩者卻有著很大的不同
    東漢與西漢表面上沒有什麼區別,它們都屬於漢朝。而且,東漢與西漢的說法,在漢朝的時候並不存在。劉秀事實上沒有建立新的王朝,他僅僅是恢復了漢家天下。劉秀是劉邦的九世子孫,東漢王朝是後人對劉秀恢復漢朝的一個稱呼而已,僅僅是為了方便地研究漢朝的歷史。「東漢」這個詞彙是讀書人為了研究歷史的方便,而搞出來的一個概念,一個歷史學名詞。
  • 西漢和東漢是一回事嗎?
    籠統地說,東漢和西漢都可以叫做漢朝,或者正式一點兒,稱呼為漢代。
  • 為什麼漢朝有名皇帝皆出於西漢,而東漢似乎總被忽視?
    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滅楚興漢,立210年,王莽篡漢自立,改國號為新,後光武帝劉秀繼位,中興漢朝,立國195年,歸於魏。歷史學家為了區分這兩個漢朝,根據都城的位置,分為西漢和東漢。但東漢的知名度,遠不如西漢。
  • 西漢和東漢區別很大,西漢為農民起義扮豬吃老虎,東漢為皇族光復
    西漢和東漢區別很大,西漢為農民起義扮豬吃老虎,東漢為皇族光復在時間先後上,西漢在前,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歷12帝,享國210年,又稱前漢;東漢在後,公元25年劉秀創立,共14帝,享國195年,又稱後漢。
  • 西漢與東漢的由來
    我們都知道中國歷史上的統一王朝順序是秦、漢、唐、宋、元、明、清這七個王朝。關於漢朝和宋朝,我們總能在電視劇裡面和文學作品中聽見西漢和東漢、北宋和南宋這樣的叫法。這其中有什麼樣的聯繫呢?難道劉邦知道自己的朝代要滅亡,之後又要出現一個漢朝,所以劉邦就把自己的王朝叫作西漢,免得後面的朝代不好取名字?
  • 東漢歷史評價為什麼不如西漢?就因為西漢出了一個漢武帝麼?
    其實把東漢和西漢的時間加在一起,就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一個朝代。但人們似乎對西漢的印象會比東漢更加深刻一些,而且評價也會更高。
  • 歷史小知識:東漢和西漢有什麼分別?
    宣帝劉洵在位時期,西漢國力達到極盛,進一步擊潰匈奴,並且在神爵2年設置西了域都護府(歷史教科書所選用的西漢最大版圖即是漢宣帝時期)。     西漢舀陵侯劉買的後裔,南陽人劉秀、劉演兄弟聚兵反抗王莽,逐漸形成氣候。     在新朝末年的亂局中,劉秀掃滅群雄,克定禍亂,復興了大漢王朝。歷史上將劉秀所建立的漢朝稱為「東漢」,他就是東漢光武帝。     光武帝劉秀雖然結束了國內的亂局,但是他無力對外用兵,只能維持百廢待興的現狀。
  • 西漢和東漢,及中間的新莽政權,可以合在一起算漢朝嗎?
    鄙人愚見:在歷史的輪迴與朝代的更替過程中,某個朝代是否被後世及歷史學家承認為正統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那麼其正統性的判斷依據是什麼呢?關鍵是看,這個朝代替代上個朝代是不是順應了歷史的發展潮流和趨勢,是不是符合了生產力的發展,是不是順應了民心,達成了人民的期盼與願望。
  • 西漢覆滅後,原西漢宗室遭遇如何?東漢朝廷又是如何對待他們的?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西漢的滅亡和其他王朝的終結截然不同,這個截然不同,還導致了西漢滅亡後,宗室的遭遇和其他王朝也存在不同。那麼,西漢滅亡後,西漢宗室具體有哪些待遇?並且,劉秀建立東漢以後,又是如何對待這些宗室的?這一切可謂說來話長。
  • 自古以來就有「強漢盛唐」的說法,那西漢和東漢對比,誰更強大?
    漢唐是我國古代最強盛的兩大王朝,自古以來就有「強漢盛唐」的說法,而漢朝優勢古代最特殊的王朝,因為它分成西漢和東漢兩段時期,而且在歷史上無論是西漢還是東漢都是非常強大的,不過人們在說到漢朝的時候,往往想到的就是西漢,而東漢的存在感就比較弱了,除了開國皇帝劉秀和漢獻帝時期之外,仿佛其他歷史都被一筆帶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