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和西漢有什麼分別?

2021-01-07 努力的威廉

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

這段話很出名,可惜不是史書中記載的,而是在《三國演義》中董卓的女婿李儒勸諫董卓遷都長安時說的話。其中的意思是西頭的長安是漢朝的故都,東頭的洛陽是漢朝的現都,既然現在群雄逐鹿,那麼作為「鹿」的漢獻帝(代指漢朝)遷都到長安,就可以化解這個危局。

漢朝在我國歷史上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個朝代,他不僅在秦朝的基礎上統一了全國,而且還是第一個走出固有疆域界限,積極對外開拓的一個王朝,我國現有的疆域就是在漢朝時期打下的基礎。

漢朝留給我們的遺產很多,如漢人、漢族、漢語、漢服就是其中最著名的。

西漢滅亡的原因

西漢的滅亡始於外戚之亂。漢武帝雖然立了鉤弋夫人之子漢昭帝劉弗陵,但卻同時又殺死了鉤弋夫人,其原因就是害怕「母壯子弱」。

據《史記外戚世家》:

上居甘泉宮,召畫工圖畫周公負成王也。於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後數日,帝譴責鉤弋夫人。夫人脫簪珥叩頭。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獄!」夫人還顧,帝曰:「趣行,女不得活!」

漢武帝此舉雖然兇殘,但也是有其道理的。「母壯子弱」的危害有二:

其一、會出現淫亂宮廷的事情。

其二、未亡人害怕大權旁落,勢必要重用自己家族的兄弟,這樣雖然可以使權力不落到大臣們手中,但不可避免的是,未亡人的兄弟又會大權在握,出現外戚專權。這種事情自漢朝開國呂后時就出現過,已經成為了漢朝皇室最為忌諱的事情,也是力爭要避免的事情。只不過,在漢武帝之前的歷代帝王缺乏漢武帝這種殺伐果斷的氣魄,才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煩惱。

雖有漢武帝的事跡在前,但是西漢還是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外戚專權,這不僅是臨死前的帝王們缺乏魄力的緣故,而是受封建社會繼承規則所限,除非皇帝無子,哪怕繼位的皇帝年齡再小,也是要繼位的。翻開漢朝的典籍我們就可以發現,漢朝的皇帝即位年齡之小是歷代王朝之最。

皇帝年齡小,皇太后們害怕大權旁落,自然就要依靠娘家兄弟,娘家兄弟掌權後剛開始還可以做出一副忠誠的樣子來,可是時間一長,就難免本性暴露,開始專權起來。

終於,公元9年,漢朝歷史上最忠心的外戚王莽篡位了,建國號為新,西漢滅亡。

西漢防了一輩子的外戚,可沒想到,最終還是被外戚推翻了。

究其原因,還是制度和私心的問題,都想著自己這一支皇室能夠一直作為劉姓的大宗,在本宗沒有能夠繼位的合格皇子的情況下,仍然把年齡弱小的皇子推到前臺做傀儡,把權力放給了外戚,就這樣,西漢終於滅亡在了自己的私心裡。

漢朝雖然滅亡,但是其在普通百姓中的口碑卻並不差,因為漢朝雖然在漢武帝時期提倡儒術,但遠未到「獨尊儒術」這個程度,總體上來說,其施政綱領中還是有著黃老學說那種與民休息的成分在內,普通百姓的日子還過得去。

因此,在整體上來說,人民都對西漢的滅亡抱有同情。而且,在漢武帝末期,漢朝也已經認識到過度用兵對人民帶來的傷害,因此,在漢武帝之後,漢朝雖然與匈奴之間也有戰爭,但對戰爭的規模控制的比較好,沒有對國計民生帶來太大的傷害,也因此,獲得了普通民眾的支持。

王莽上臺後,推行了一系列改變國計民生的政策,按照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待這些政策,無疑是積極的,是好的東西,可是在2000多年前的漢朝,這些過於超前的政策就是嚴重違背了當時社會的發展規律和承受度的壞政策,所以就成了倒行逆施。因此,遭到了包括士大夫階層乃至於普通百姓普遍的反對。

東漢的建立和滅亡

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就是利用了民間這種對漢朝的懷念和民眾對王莽政策的不滿,起兵反莽,最終勝利,恢復了漢朝的統治,因為定都在洛陽,所以在歷史上被稱為東漢。

東漢在歷史上並不是一個新的王朝,而是對西漢的一個繼承。開國皇帝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

在漢武帝時期,為了制約諸侯王們的勢力,推出了兩種辦法,一是推恩令,二是酎金制度,劉秀的先世就是按照「推恩令」的原則而從列侯遞降,逐步降到到他父親劉欽這一輩,只能是擔任濟陽縣縣令這樣的小官了。

東漢和西漢相比,在政治制度上稍微寬鬆,但是對於開疆擴土方面,卻開了歷史的倒車。

劉秀儒生出身,奉行的是儒家經典,手下的文臣武將也絕大多數都是儒生出身,朝廷上奉行的最高境界是「以經斷事」,也就是說,當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的時候,東漢會在儒家經典中尋找答案。先不說從儒家經典中尋找的這種答案究竟是否最合適,但從這一件事中所反應出來的現象說明,儒學在東漢時期已經到了「獨尊儒術」這一個層面上來的。

在西漢開發西域方面,東漢時期的對外政策也是倒退,放棄了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個皇帝幾十年的心血才控制住西域的這樣一種大好局面,放棄了西域。

從表面上看,劉秀是經歷了太多的戰爭,見到了太多的百姓在戰火之中流離失所,不想再給人民帶來苦難而放棄了西域。但從本質上講,東漢放棄西域,就是把西域推到了匈奴一邊,匈奴在控制住西域後,就可以以西域各族為炮灰向東漢發動進攻,到那時,帶給東漢人民的苦難一點都不會少,反而會變相增加。

歸根結底,還是漢光武帝劉秀的戰略眼光不夠。

東漢和西漢一樣,在經歷了開國初期的幾代帝王之後,又走上了外戚專政的老路上來。而且,皇帝的年齡越來越小,最小者竟然是襁褓中嬰兒,在這種局面下,大權自然就會落在外戚頭上。西漢、東漢兩世相比,東漢的外戚之禍要超過西漢。

而且,在東漢時期,宦官集團以一種獨立的姿態登上了政治舞臺,這算作是皇權和外戚之間鬥爭的一種衍生品。

皇帝弱小,權力被外戚攫取;皇帝長大想要奪回權力,只能依靠身邊的宦官。宦官掌權後,自然要和外戚爭鬥,二者相鬥,都要依靠皇權,就這樣,東漢的皇帝們終於在宦官集團和外戚集團的爭鬥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所謂的政治平衡的感覺。可是,政治爭鬥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朝廷無心治理國家,民不聊生,而新興的士族集團的勢力受到了包括宦官集團和外戚集團的集體打壓,還遠未強大到能夠與以上兩個集團分庭抗禮的地位,因此,東漢毫不意外的走上了下坡路,最後在黃巾起義這一強烈的推手下覆滅。

總結

東漢相比西漢,雖然在文化上有所發展,但是從政治上和外交上卻是一個倒退,這是受開國者的政治眼光所決定的。也因此,東漢在歷史上的地位遠不及西漢。

相關焦點

  • 歷史小知識:東漢和西漢有什麼分別?
    西漢舀陵侯劉買的後裔,南陽人劉秀、劉演兄弟聚兵反抗王莽,逐漸形成氣候。     在新朝末年的亂局中,劉秀掃滅群雄,克定禍亂,復興了大漢王朝。歷史上將劉秀所建立的漢朝稱為「東漢」,他就是東漢光武帝。     光武帝劉秀雖然結束了國內的亂局,但是他無力對外用兵,只能維持百廢待興的現狀。
  • 歷史:劉秀的東漢和劉邦的西漢有什麼關係?
    漢朝這個首屈一指的大一統王朝,前後一共經歷了400多年的時間,而西漢和東漢都是中國歷史上十分輝煌的時期。劉邦和劉秀分別是西漢東漢的開國皇帝,而他們兩個分別有這不同的性格特點。 西漢建都長安,而東漢建都洛陽,西漢在前,東漢在後,而洛陽在長安的東邊,所以叫東漢。東漢的創建者是西漢皇族宗親劉秀,是一個跟其祖劉邦一樣胸懷天下,橫掃乾坤的帝王。
  • 西漢和東漢有區別嗎?東漢的宗廟會不會供奉西漢的皇帝?
    中華上下五千年,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歷史中有很多朝代,而且有很多朝代是以方位命名的,像南朝和北朝,東漢和西漢,那麼為何這些朝代在前面要加上方位呢
  • 西漢和東漢
    漢帝國是當時世界上和羅馬帝國並列的兩大帝國,也是亞歐大陸上東西兩端同時點亮的文明火把。漢朝有個非常特色的地方就是它的歷史被從中分成了大致相等的兩段:東漢和西漢。而東西漢兩個段落又像一幅對聯一樣,體現出許多的相似性和對應之處。今天我們就從東西兩漢的對比為大家聊聊漢代的基本樣貌。敬請收聽。
  • 西漢滅亡後,劉秀創建了東漢,西漢與東漢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
    西漢滅亡後,劉秀創建了東漢,西漢與東漢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 今人看漢末三國題材,都會覺得相比曹操、孫權來說,劉備最大的政治優勢在於有漢室血統。但是劉備的漢室血統源於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庶脈,而當時大漢王朝卻是漢光武帝劉秀建立的東漢。東漢雖名義上繼承了西漢,實際上卻是劉秀自己奮鬥開創的。
  • 【歷史解密】漢朝為什麼分西漢和東漢?揭秘西漢和東漢的關係
    那麼在漢朝的時候,為什麼會有東漢和西漢之分呢?請往下看。  東漢和西漢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汗青上的漢朝為什麼會有東漢和西漢的劃分?西漢與東漢的關係是?西漢,又稱前漢,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朝代,與東漢合稱漢朝,是中國第一個強大穩固的朝代。前206年漢高祖劉邦自稱漢王,前202年稱天子,成立漢朝。
  • 東漢和西漢是一個王朝嗎?東漢是西漢的延續還是一個獨立的王朝?
    再者,劉邦建立的王朝從來也不將自己稱為「西漢」,劉秀復闢的王朝也從來不將自己的王朝稱為「東漢」,硬要說這個歷史上存在一個名叫西漢的王朝,一個名叫東漢的王朝,相類似的有什麼呢?西方人為了貶低東羅馬,強加給人家一個「拜佔庭帝國」的稱號,實際上世界上從來不存在一個叫作拜佔庭帝國的國家,拜佔庭只是一個古代的小型殖民城市的名稱,君士坦丁堡恰好建在了拜佔庭的原址上而已,拜佔庭帝國這一稱呼從何說起呢?
  • 西漢與東漢
    在我國歷史上,有些朝代被分為兩個部分,如晉朝分為西晉和東晉;北魏分為東魏和西魏;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漢朝分為東漢和西漢。
  • 西漢和東漢到底是什麼關係?一個漢朝為啥要分東西?
    西漢和東漢在歷史上又被稱作為「前漢」和「後漢」,這是按照時間順序命名的,後來到了近現代,史學界開始用首都方位命名兩漢。由於前漢的首都在長安,後漢的首都在洛陽,長安在西,洛陽在東,故改稱前漢為西漢,改稱後漢為東漢。
  • 兩漢26帝,導致西漢和東漢滅亡責任最大的皇帝分別是誰
    但是,再強盛的王朝也不可能一直持續,事物發展的規律和王朝的興衰史都是呈拋物線狀態發展的,有上升發展期、巔峰穩定期、下落衰弱期,最終到滅亡的過程,那麼西漢和東漢的滅亡主要原因是什麼?作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哪個皇帝的責任最大?
  • 西漢和東漢的區別在哪裡?同樣屬於漢朝,而兩者卻有著很大的不同
    那麼「東漢」和「西漢」到底有什麼分別呢? 比較好的時代是「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東漢的建立者劉秀雖然是西漢建立者劉邦的九世孫,算是有皇家血統,但經過漢武帝的「推恩令」政策後,到了劉秀是基本和平民差不多了,但劉秀起事時以漢室後人為名,所以延續了「漢」的國號。
  • 同樣是劉氏王朝,西漢與東漢對匈奴、西域的戰略有什麼不同?
    兩漢(西漢與東漢)皆是劉氏王朝,劉氏江山,而匈奴邊患,貫穿著兩漢歷史全過程,雙方恩怨日久,你來我往的衝突持續時間之長,歷史少有。西漢初年,承秦末的天下戰爭虛耗,國力不足,只能採取守勢,進行屈辱和親。維繫了六十年被動的狀態,漢武帝時代,改「和親」為進攻,經二十餘年戰爭,損耗了國力,也重創了匈奴,使匈奴勢力被壓縮到西域一帶。
  • 東漢和西漢,哪個更強大?
    所以西漢傳到平帝,白蛇轉投胎王莽,毒殺漢平帝,篡漢為新。後經光武中興,平滅了王莽,才又恢復了漢室,建立了劉氏東漢王朝。而東西漢恰巧各傳200餘年。那麼兩漢相比的話,又是誰更強大呢?從漢高祖劉邦到之後的漢武帝劉徹再到後來的漢中宗劉詢他們這一代皇帝基本上都屬於開疆拓土的皇帝。漢高祖劉邦就不需要多提了,在秦末亂世時期擊敗了其他軍閥一舉奠定了漢室江山。
  • 西漢和東漢區別很大,西漢為農民起義扮豬吃老虎,東漢為皇族光復
    西漢和東漢區別很大,西漢為農民起義扮豬吃老虎,東漢為皇族光復在時間先後上,西漢在前,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歷12帝,享國210年,又稱前漢;東漢在後,公元25年劉秀創立,共14帝,享國195年,又稱後漢。
  • 西漢和東漢是一回事嗎?
    籠統地說,東漢和西漢都可以叫做漢朝,或者正式一點兒,稱呼為漢代。
  • 漢朝分西漢東漢,西漢國祚210年,東漢195年,相比哪個更強
    劉邦建立西漢西漢有霍去病的封狼居胥,抵禦匈奴於千裡之外,東漢有竇憲的燕然勒石,擊敗胡人於萬裡之外,西漢有張騫開絲路出西域,東漢有班超一人平定西域36國,西漢有貳師將軍李廣利萬裡遠徵大宛(烏茲別克斯坦),東漢有伏波將軍馬援西破羌人南徵交趾(越南),西漢有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情,東漢有馬援「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的壯語,西漢有蘇武被囚匈奴19年誓死不降
  • 西漢與東漢的由來
    關於漢朝和宋朝,我們總能在電視劇裡面和文學作品中聽見西漢和東漢、北宋和南宋這樣的叫法。這其中有什麼樣的聯繫呢?難道劉邦知道自己的朝代要滅亡,之後又要出現一個漢朝,所以劉邦就把自己的王朝叫作西漢,免得後面的朝代不好取名字?
  • 東漢士燮割據集團的崛起|東漢|刺史|交趾|南越國|西漢|士燮
    而到了士燮這一代,有四兄弟,士燮是大哥,其之下還有三個弟弟,分別是:士壹、士䵋、士武。2. 士燮崛起,官居交趾刺史部交趾郡太守:《三國志》記載:「燮少遊學京師,事潁川劉子奇,治左氏春秋」;「 除巫令,遷交阯太守。」士燮年輕時聰穎好學,曾師從諫議大夫劉陶學習《左氏春秋》,有博學通古之才,歷任尚書郎、巫縣縣令。
  • 為何漢朝明君多出自西漢,而東漢總是默默無聞,有一個重要原因
    習慣把西漢和東漢合在一起說兩漢,兩漢共計四百餘國祚,其中西漢國祚210年,東漢國祚195年,其實西漢與東漢的國號都是漢,前面的」西「與」東「那是後人為了區分方便而加上去的,在史書上叫」漢「與」後漢「,此外還有一種感覺,總感覺兩漢的明君都是出自西漢,東漢總是默默無聞一樣。先說說西漢有哪些明君?
  • 自古以來就有「強漢盛唐」的說法,那西漢和東漢對比,誰更強大?
    漢唐是我國古代最強盛的兩大王朝,自古以來就有「強漢盛唐」的說法,而漢朝優勢古代最特殊的王朝,因為它分成西漢和東漢兩段時期,而且在歷史上無論是西漢還是東漢都是非常強大的,不過人們在說到漢朝的時候,往往想到的就是西漢,而東漢的存在感就比較弱了,除了開國皇帝劉秀和漢獻帝時期之外,仿佛其他歷史都被一筆帶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