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就有「強漢盛唐」的說法,那西漢和東漢對比,誰更強大?

2020-12-22 鮮花暢談歷史

漢唐是我國古代最強盛的兩大王朝,自古以來就有「強漢盛唐」的說法,而漢朝優勢古代最特殊的王朝,因為它分成西漢和東漢兩段時期,而且在歷史上無論是西漢還是東漢都是非常強大的,不過人們在說到漢朝的時候,往往想到的就是西漢,而東漢的存在感就比較弱了,除了開國皇帝劉秀和漢獻帝時期之外,仿佛其他歷史都被一筆帶過了,那麼兩漢誰更加強大呢?

可以說歷史的發展規律是不斷向前發展的,等到發展到頂峰,才會逐步走向下坡路,而古代封建王朝的正式確定,就是秦朝的建立,而漢朝等於是在秦朝的基礎上發展壯大的,等到發展到唐朝才走向了巔峰,至於後面的宋元明清逐步走向下坡路,也就是說西漢和東漢屬於發展時期,而東漢在西漢的基礎上不斷發展,也就是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發展,從事物發展的角度去看的話,無疑是東漢更加強大,畢竟這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只不過我們是站在宏觀的角度去看這個事情,所以歷史總體而言是向前發展的,但是局部時期出現倒退的現象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而關於西漢和東漢哪個漢政權更加強大,其實應該具體分析不同的領域。

第一點,軍事領域。

關於軍事領域,無論西漢還是東漢都是強大的存在,因為我們去看漢朝的滅亡從來都不是軍事上出現弱勢,或者說被周邊少數民族壓制,西漢的亡國其實是內部出現了分裂,最終外戚王莽篡奪了漢朝的江山,而東漢王朝的亡國,裡面有著農民起義的影響,最終讓地方實權派系成為了軍閥,最終無論是曹操、孫權還是劉備都算是地方軍閥,而且就是在東漢末年中原各地割據勢力爭奪地盤的時候,周邊的少數民族依舊不敢跟中原王朝搗亂,比如失敗者公孫瓚都是絕對壓制北方遊牧民族,曹操更是親徵烏桓,這些都說明漢朝軍事實力的強大,不過要對比起來的話,無疑是西漢軍事實力更加強大。

西漢建立後國力比較衰落,這個時候匈奴佔據蒙古高原,成為了強大的政權,因此漢朝不得不採取「和親」,可以說西漢面對的是實力處於頂峰的匈奴,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漢武帝不斷出兵攻打匈奴,在衛青霍去病的統帥下將匈奴擊敗,並且趕跑到中亞以及歐洲地區,也就是「漠南無王庭」,漢宣帝時期,更是將西域納入版圖,這些足以證明西漢強大的軍事力量;而東漢開國階段軍事實力也是非常強大,只不過劉秀這個人並不像漢武帝那樣熱衷於搞擴張領土,而且這個時期的北方少數民族,經過漢武帝和漢宣帝時期的打擊,已經比較弱小了,所以雖然東漢最終滅掉了匈奴,卻不能夠證明東漢的強大,而西漢能夠硬鋼強大的匈奴,才證明了西漢的軍事力量更加強大。

第二點,政治影響力。

一個王朝在歷史上的地位,主要體現就是它產生了怎樣的政治制度,以及因此給後世王朝帶去了怎樣的影響力,這一點西漢還是要佔據優勢,西漢繼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也就是三公九卿制度,然後西漢在這個制度基礎上完善發展,另外西漢留給後世王朝的最重要的制度,其實就是兩個,一個是察舉制,另外一個就是推恩令,而察舉制是古代三大選官制度之一,一直到東漢末年都是依靠這套制度選拔官員,當年曹操能夠進入官場就是因為察舉制的緣故,而東漢在這個方面基本上沒有發展,留給歷史的也只是宦官和外戚執政,更不用說西漢的「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足以影響後世。

第三點,經濟方面。

古代社會是農耕社會,農業佔據了絕對地位,而「重農抑商」就是古代王朝的主旋律,在農業生產方便,西漢最突出的就是牛耕更加普遍,不僅中原地區使用牛耕,就是偏遠地區如甘肅、內蒙古或者廣東這些地區都使用牛耕,而且西漢統治者注重興修水利工程,光是在漢武帝時期就興修了大量的人工渠,當然耕作技術也有了發展,「代田法」得到推廣;而東漢時期對商業的限制變得寬鬆了起來,同時農業生產方面,出現了牛挽犁,非常適合在小塊農田上耕種,而且鐵器大量使用,這些都是遠超西漢的,因此從經濟上看,東漢要略佔一份優勢,這也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

第四點,手工業方面。

在西漢時期,隨著鐵器的不斷使用,西漢在手工業方面取得了劃時代的發展,比如煉鋼法和鑄鐵脫碳鋼讓鐵器普遍使用,而且紡織業出現了手工作坊,革新了紡織工藝和機器,如今各種漢墓出土的「金縷玉衣」就足以說明了問題,在漢武帝時期實行五銖錢,體現了西漢時期鑄造業的發達;東漢時期冶鐵技術更加高超,甚至發明了水排增加冶煉質量,還使用「百鍊鋼」,提高鋼的質量,在紡織業方面分工更加細緻,就是邊疆地區都有了紡織業的存在,可見在手工業方面,東漢在西漢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壯大,也就說明了東漢更加強大。

第五點,科技領域。

西漢時期在科技領域除了與手工業有關的領域,其他方面沒有讓人銘記的科技,反而是東漢在這方面更加突出,比如蔡倫改進了造紙術,這是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也就人類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發明;當然東漢更是誕生了一位科學家,那就是張衡了,先後發明了地動儀和渾天儀等等,也出現了神醫華佗,也就是要給曹操做開顱手術的華佗,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麻沸散」,以及還有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可見在科技領域東漢佔據絕對的優勢。

第六點,文化領域。

在文化方面西漢最突出的就是漢賦,而漢賦四大家中的司馬相如和揚雄,都是當時漢賦最有影響力的文人,當然西漢時期還出現了司馬遷,一本《史記》讓他成為「史聖」;而東漢雖然也有漢賦四大家中的班固和張衡,但是文學方面得到極大發展,尤其是以曹操為首的詩人們發展了五言詩,曹丕更是開創了七言詩,這對於魏晉南北朝以及隋唐早期的詩歌都產生了重要影響,這也是東漢的優勢了。

所以這個問題本身就不能夠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如果從軍事領域和政治影響力方面去看,無疑西漢佔據絕對優勢,反而是經濟領域、手工業方面、科技領域和文化領域,東漢才是更強一些,這也符合歷史的發展規律。

相關焦點

  • 東漢和西漢,哪個更強大?
    所以西漢傳到平帝,白蛇轉投胎王莽,毒殺漢平帝,篡漢為新。後經光武中興,平滅了王莽,才又恢復了漢室,建立了劉氏東漢王朝。而東西漢恰巧各傳200餘年。那麼兩漢相比的話,又是誰更強大呢?從漢高祖劉邦到之後的漢武帝劉徹再到後來的漢中宗劉詢他們這一代皇帝基本上都屬於開疆拓土的皇帝。漢高祖劉邦就不需要多提了,在秦末亂世時期擊敗了其他軍閥一舉奠定了漢室江山。
  • 漢朝分西漢東漢,西漢國祚210年,東漢195年,相比哪個更強
    劉邦建立西漢西漢有霍去病的封狼居胥,抵禦匈奴於千裡之外,東漢有竇憲的燕然勒石,擊敗胡人於萬裡之外,西漢有張騫開絲路出西域,東漢有班超一人平定西域36國,西漢有貳師將軍李廣利萬裡遠徵大宛(烏茲別克斯坦),東漢有伏波將軍馬援西破羌人南徵交趾(越南),西漢有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情,東漢有馬援「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的壯語,西漢有蘇武被囚匈奴19年誓死不降
  • 強強對比,漢和唐誰更強,就這一點大唐比不上「獨以強亡」的大漢
    又有多少個帝王嗎?那兩個朝代最強,如果讓你選擇其中一個,你會選朝呢?如果知道,說明你對我們國家的歷史還是蠻了解的。如果不知道,就往下看吧。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歷史。我國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有歌訣道:炎黃虞夏商,周到戰國亡,秦朝並六國,嬴政稱始皇。楚漢鴻溝界,最後屬劉邦,西漢孕新莽,東漢遷洛陽。
  • 西漢和東漢
    漢帝國是當時世界上和羅馬帝國並列的兩大帝國,也是亞歐大陸上東西兩端同時點亮的文明火把。漢朝有個非常特色的地方就是它的歷史被從中分成了大致相等的兩段:東漢和西漢。而東西漢兩個段落又像一幅對聯一樣,體現出許多的相似性和對應之處。今天我們就從東西兩漢的對比為大家聊聊漢代的基本樣貌。敬請收聽。
  • 強漢、盛唐、富宋、剛明、「強、盛、富、剛」當之無愧
    中國上下五千年,有文字正史的朝代有二十四個,所以我們通常以「二十四史」來說中國歷史上的正統封建王朝。我們比較熟悉的便是強漢、盛唐、富宋、剛明、懦清。那為什麼其他的王朝都是用的褒義詞形容,唯獨清朝用貶義詞來形容呢?我們一個個看。
  • 西漢、東漢、南漢、北漢、前漢、後漢:這些「漢」,有何不同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曾經出現過許許多多不同的王朝政權,而在那些王朝政權之中,它們有些名字,是很有趣的,比如,東周與西周、南宋與北宋等等;不過,這其中,卻有一個朝代的名字最有趣,那就是「漢」,因為它不光有「西漢」和「東漢」,而且還有「南漢」與「北漢」,甚至,還有「前漢」與「後漢」。
  • 【歷史解密】漢朝為什麼分西漢和東漢?揭秘西漢和東漢的關係
    那麼在漢朝的時候,為什麼會有東漢和西漢之分呢?請往下看。  東漢和西漢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汗青上的漢朝為什麼會有東漢和西漢的劃分?西漢與東漢的關係是?西漢,又稱前漢,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朝代,與東漢合稱漢朝,是中國第一個強大穩固的朝代。前206年漢高祖劉邦自稱漢王,前202年稱天子,成立漢朝。
  • 西漢和東漢有區別嗎?東漢的宗廟會不會供奉西漢的皇帝?
    中華上下五千年,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歷史中有很多朝代,而且有很多朝代是以方位命名的,像南朝和北朝,東漢和西漢,那麼為何這些朝代在前面要加上方位呢
  • 東漢,西漢,南漢,北漢,前漢,後漢,漢不僅是民族,更是國號
    「漢」是我們的民族,但在歷史上漢不僅是一個民族更是很多政權的國號。能湊齊東南西北的也只有漢了。晉只有東晉西晉沒有南晉北晉,宋只有南宋北宋,沒有東宋和西宋。而漢既有東漢西漢,還有南漢北漢。另外漢還是歷史上用過次數最多的國號。
  • 東漢和西漢是一個王朝嗎?東漢是西漢的延續還是一個獨立的王朝?
    那這樣的話首先,漢朝四百年從何說起呢?再者,劉邦建立的王朝從來也不將自己稱為「西漢」,劉秀復闢的王朝也從來不將自己的王朝稱為「東漢」,硬要說這個歷史上存在一個名叫西漢的王朝,一個名叫東漢的王朝,相類似的有什麼呢?
  • 西漢與東漢
    在我國歷史上,有些朝代被分為兩個部分,如晉朝分為西晉和東晉;北魏分為東魏和西魏;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漢朝分為東漢和西漢。
  • 東漢和西漢有什麼分別?
    東漢的建立和滅亡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就是利用了民間這種對漢朝的懷念和民眾對王莽政策的不滿,起兵反莽,最終勝利,恢復了漢朝的統治,因為定都在洛陽,所以在歷史上被稱為東漢。東漢在歷史上並不是一個新的王朝,而是對西漢的一個繼承。開國皇帝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
  • 兩漢26帝,導致西漢和東漢滅亡責任最大的皇帝分別是誰
    但是,再強盛的王朝也不可能一直持續,事物發展的規律和王朝的興衰史都是呈拋物線狀態發展的,有上升發展期、巔峰穩定期、下落衰弱期,最終到滅亡的過程,那麼西漢和東漢的滅亡主要原因是什麼?作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哪個皇帝的責任最大?
  • 同時期的兩大朝代 漢與羅馬究竟誰更強 《無盡的野望》給你答案
    對比 在我們初步的了解了漢和羅馬的一些基本情況之後,我們將對遊戲中一些重要的數據和指標進行對比,詳細的分析一下兩個差不多同時代的勢力,在遊戲中究竟誰更強一些。
  • 西漢滅亡後,劉秀創建了東漢,西漢與東漢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
    西漢滅亡後,劉秀創建了東漢,西漢與東漢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 今人看漢末三國題材,都會覺得相比曹操、孫權來說,劉備最大的政治優勢在於有漢室血統。但是劉備的漢室血統源於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庶脈,而當時大漢王朝卻是漢光武帝劉秀建立的東漢。東漢雖名義上繼承了西漢,實際上卻是劉秀自己奮鬥開創的。
  • 與強漢盛唐相比,宋朝為啥富而不強?不是由於經濟軍事,而是精神
    強漢盛唐,這兩個朝代是古代中原王朝文治武功的巔峰,時至今日,仍讓無數華夏兒女為之驕傲。但其後的宋朝則頗具爭議,一方面,它的技術、文化等成就讓任何朝代難以望其項背;但在國防及軍事上,則處於持續數百年的被動挨打之中,完全顛覆了「富→強」的思維概念。
  • 西漢和東漢的區別在哪裡?同樣屬於漢朝,而兩者卻有著很大的不同
    東漢與西漢表面上沒有什麼區別,它們都屬於漢朝。而且,東漢與西漢的說法,在漢朝的時候並不存在。劉秀事實上沒有建立新的王朝,他僅僅是恢復了漢家天下。劉秀是劉邦的九世子孫,東漢王朝是後人對劉秀恢復漢朝的一個稱呼而已,僅僅是為了方便地研究漢朝的歷史。「東漢」這個詞彙是讀書人為了研究歷史的方便,而搞出來的一個概念,一個歷史學名詞。
  • 東漢歷史評價為什麼不如西漢?就因為西漢出了一個漢武帝麼?
    其實把東漢和西漢的時間加在一起,就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一個朝代。但人們似乎對西漢的印象會比東漢更加深刻一些,而且評價也會更高。
  • 西漢和東漢區別很大,西漢為農民起義扮豬吃老虎,東漢為皇族光復
    西漢和東漢區別很大,西漢為農民起義扮豬吃老虎,東漢為皇族光復在時間先後上,西漢在前,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歷12帝,享國210年,又稱前漢;東漢在後,公元25年劉秀創立,共14帝,享國195年,又稱後漢。
  • 歷史小知識:東漢和西漢有什麼分別?
    宣帝劉洵在位時期,西漢國力達到極盛,進一步擊潰匈奴,並且在神爵2年設置西了域都護府(歷史教科書所選用的西漢最大版圖即是漢宣帝時期)。一直到他去世後,明帝劉莊和章帝劉炟勵精圖治,並收復西域,北擊匈奴,開啟了「明章之治」的時代。    漢和帝永元年間,憑藉著前代的良好根基,東漢國力達到極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