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近日,上海市一名高一學生成功用心肺復甦挽救了一名老人的故事引起大家的關注。10月27日晚上,15歲的盛曉涵在放學回家路上,遇到一名失去意識的老人,他經過快速判斷,用心肺復甦挽救了老人的生命。
上海市格致中學學生 盛曉涵:本來是想連著人工呼吸一起做的,但是第一次太緊張了,發現自己沒有抽空出來給他(做)人工呼吸的機會,只能叫那個大伯(老人的同學)給他做人工呼吸。
盛曉涵說,他給老人做了大約5分鐘心肺復甦後,老人逐漸有了自主呼吸。他堅持到120急救人員接替他就離開了,老人隨即被送到就近的醫院救治。後經醫院診斷,老人是由於心臟三根主要血管堵塞導致的大面積心梗,如果沒有採取現場急救措施,後果不堪設想。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 車在前:現場急救非常重要,這個同學做的是非常正確的。 (一旦)腦缺氧時間過長的話,會出現神經系統功能不可逆的損傷,即使你(送醫院)救過來的話,實際上也會有很大的致殘性。
當天,盛曉涵沒有留下姓名便離開了。老人出院後,憑藉著現場的一張照片幾經輾轉找到了學校,向盛曉涵表示感謝。盛曉涵說,他只是用掌握的急救技能救助需要幫助的人。
上海市格致中學學生 盛曉涵:我希望我的行為能夠鼓勵更多的人去實施急救一類的行為,也能夠鼓勵更多的人去幫助身邊認識或者不認識(的人) 。就是要勇敢地站出來,在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會幫助、能幫助、敢幫助。
盛曉涵之所以能成功救助老人,得益於他在小學、初中就接受過學校的急救知識培訓。記者了解到,不僅是他,四年來,上海市應急救護知識培訓覆蓋的的師生已經達20萬人次。
記者從上海市教委了解到,上海一直以來都將學生的健康教育作為重中之重,專門印發了《上海市中小學健康教育實施方案》,要求上海市中小學校要開展健康教育課程,並通過主題活動等多種形式,反覆學習安全應急避險知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上海市格致中學校長 吳照:碰到這種情況,如果他不是很熟練,不是經歷了類似有不同階段相關的培訓,或者觀看相關講座或者老師的介紹,那麼可能他不敢去做這件事情,沒有把握(去做)。
從2017年起,上海市教委已連續舉辦了四屆上海市中小學校園應急救護基本知識與技能宣傳展示活動。中小學生從進校到畢業,每學期都有不同主題的急救課程,從骨折包紮,到應對食物中毒,再到心肺復甦,每個同學都必須掌握相關的技能。4年來應急救護知識培訓覆蓋的的師生達20萬人次。
同時,上海市教委還以推進中考和高考改革為契機,構建了初中和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並以體育素養評價為突破口,全面考察學生德智體美勞發展情況。
上海市教委主任 王平:我們正在推進的教育評價改革,就是為了讓孩子們更健康地成長、更全面地發展,這既是新時代一個好學生的標準,更是我們追求的育人目標,力爭讓每個孩子都能實現屬於他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