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0年人類身體或被機器人部件替代

2021-01-10 TechWeb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機器人記者和專家克裡斯·米德爾頓(Chris Middleton)稱,預計最早2070年,我們整個身體將被機器人部件所替代。

他還指出,在不久的將來,任何人都能夠購買升級身體部位,使其具備超人力量。「生物黑客」通過植入晶片,能夠升級他們的身體,從而開啟了未來探索之門,因此這項預測並不牽強。

近期一系列電視劇和電影都有關於半機械人和半人類的概念,例如:《黑鏡(Black Mirror)》和《西部世界(Westworld)》。

米德爾頓表示,在某些情況下,未來50或者100年,可能整個人體都會被替換,編輯或者升級嗎?我並不會對此打賭,我們已經看到一些技術能夠支持人類,但不幸的是,這些技術使人表現得更像機器。但與此同時,機器變得更像人類。

自稱為機器人專家的米德爾頓指出,此類技術能夠加快人類發展,與此同時,人們已習慣於被告訴是由何種機器替代自己的身體部位。例如:每天行走10000步,在公園裡奔跑,左轉,右轉等。

他還置疑是否可穿戴設備是將合併技術融入身體過程的一部分,米德爾頓說:「我認為從長遠來看,這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時,我們應當珍惜當下人類的生活。」

米德爾頓在大學就人工智慧 (AI)技術的發展發表了演講,他說:「儘管自己相信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將在未來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他的觀點只是基於我們目前所知的預測。」

機器人記者和專家克裡斯?米德爾頓(Chris Middleton)稱,在不久的將來,最早是2070年,任何人都能夠購買升級身體部位,使其具備超人力量。

近期一系列電視劇和電影都有關於半機械人和半人類的概念,例如:《黑鏡(Black Mirror)》和《西部世界(Westworld)》。米德爾頓說:「我曾寫過關於現實世界中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技術描述,因為這些技術的提出關係到一些重要的問題,其中包括:我們想要什麼樣的社會,或者不想要什麼樣的社會。從長遠來看,許多人可能簡單地拒絕這些技術。」

在米德爾頓提出預測僅一個月的時間,微軟公司前任專家聲稱,人類在未來20年之內,將擁有第二個「機器人本體」。微軟公司高管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和哈裡·舒姆(Harry Shum)表示,機器人將了解關於你的一切,以及你的數位化意識延伸。

目前,史密斯和舒姆正在研究開發先進的人工智慧軟體,可以模擬人類的想法。這個技術突破——某些人會擔心是人類走向滅亡的前兆,將在未來20年內實現。

史密斯和舒姆的預測報告發表在今年1月出版的新書《未來計算(The Future Computed)》,詳細描述了關於未來人工智慧的預測。

他們警告稱,人類應當積極控制,預防智能機器危害社會和群眾的利益。(葉傾城)

相關焦點

  • 2070年你的身體可被機器替換,電影中超人類戰士真得來了嗎?
    圖片源自電影《攻殼機動隊》較之前一部更為深刻的任務刻畫,在《銀翼殺手2049》中,男主人公最後發現自己竟然是另一位人類女性的複製品,作為一個仿生人,基因甚至是記憶都是被植入的,但他無疑對成為人類產生了渴望。
  • 機器人能否替代人工?阿迪達斯付出血的教訓,含淚關閉未來工廠
    文:木一很久之前,人們就已經開始幻想讓機器人替代人類進行工作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I,ROBOT》這部電影。雖然電影中的機器人產生了自我意識,威脅到人類的生存,但不可否認的是,電影中的機器人確實代替了很多人類的工作,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 美國機器人鬥舞堪比人類,馬斯克驚呼:這不是特效!
    ▲ 2018 年,機器人 SPOT 跳《Uptown Funk》僅僅不到 2 年,波士頓動力公司在 2020 年 7 月的日本職業棒球聯賽上,波士頓動力機器狗 SPOT 以及智慧機器人 PEPPER 就能整齊劃一地相互配合,跳出了機械風應援舞。▲ 2020 年 7 月日本職業棒球聯賽機器人應援舞再來看看現在,是不是覺得進步神速?
  • 田偉院士:放棄替代,機器人應該是醫生的助手
    田偉院士:放棄替代,機器人應該是醫生的助手 寇曉雯 發表於 2021-01-10 09:44:44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寇曉雯)「『機器人』起源於人類浪漫主義思維的放飛。」
  • 替代人類腦力勞動,RPA是人類歷史上又一次裡程碑式變革?
    在勞動力密集型的工廠裡,不少人工智慧機器人正在逐步替代傳統人工流水線。低用工成本、高精準作業的優點,讓許多企業的產品生產效率和企業收入效益的都實現了極大提升。長期來看,用更高效的方式取代低效的勞動,這是不可逆的趨勢。比如汽車取代人力車夫、機械臂取代製造業工人等等,都是對應的例子。
  • 機器人可以替代裁判的位置嗎
    打開APP 機器人可以替代裁判的位置嗎 人工智慧學習網 發表於 2020-04-01 11:03:25 人類裁判的判決標準往往飄忽不定,那麼讓機器人做裁判又如何呢?
  • AI倫理:機器人伴侶可以代替人類伴侶?
    護理機器人在老人和病人的家庭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提供人們急需的友誼和幫助。不斷加速的人口老齡化也助力了機器人看護業的興起。專家預計,到2050年,全球65歲及以上的人口將增加一倍以上。與此同時,許多發達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也在不斷減少,護理機器人正日益被視為人類老年生活的一劑良藥。
  • 逐集解析賽文奧特曼TV43:機器和人工智慧替代人類,成為人類主人
    團想跟他們理論,也被當作鬧事者帶了回去,警察把兩人帶至一個走廊,走廊裡擺放了一張辦公桌,一個希特勒打扮的長官人開門見山,告訴二人,這裡是第四行星,曾經被人類統治過,可是後來人類越來越懶惰,發明了許多機器人來代替他們工作。
  • 人類將在各個領域讓位AI?維基百科最高產的作者居然是機器人
    很多唯物論的朋友心底不會接受人類會可能被機器人替代的觀念,畢竟目前距離產生「意識」的機器人還比較遠,很多人認為可以「高枕無憂」。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人類正在各個領域被人工智慧超越。當然,人類目前還能感到欣慰的是,Lsjbot目前只能建立一些比較簡單的條目,配上基本的內容信息,缺乏人類作者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但是並不是說機器人在文章創造中不行,相反,現在很多新聞媒體已經使用機器人來編寫文訊。特別是在某些信息性的新聞中,如體育及金融新聞中,機器人編寫已經佔了很大比例,普通人根本看不出他看的文章原來是機器人編寫的。
  • 機器人的未來:機器人科學的人類隱喻
    儘管如此,目前人們所知的機器人,人工智慧研究的進展水平,還停留在距離人類智商、心理活動與行為方式相去甚遠的層次。雖然,機器人剛剛擊敗了圍棋競技水平世界一流的人類選手。你能想像嗎?這本書探討構建和人類行為模式相似的機器人的方法——即不僅外形高度類似人類,而且有著幾乎與人完全相似的生命方式、心理特徵、行為方式、組織方式等特徵。書作者將這種未來可能出現的機器人,稱為類人機器人。書作者假設有一位來自火星的科學家Martian Eye(簡稱為ME,這個名字意味深長),通過觀測地球人類來試圖構建與人完全相似的機器人。
  • 未來的機器人將取代人類嗎?
    文|韓東屏,河北大學特聘教授作者授權發布美國人喬治·德沃爾在1954年造出世界上第一臺可編程的機器人之後,就時而有人出來發布未來機器人會在能力上超越人類並最終取代人類的警告,只是此類「取代警告」或者出自科幻作家的想像,或者屬於個別學者的單純預言
  • 八十年代美國驚悚電影:機器人愛上人類並藉助人類身體復仇的故事
    今天曉V為大家介紹一部非常老的美國驚悚片 上映於1986年 名為《隔壁的女孩》故事講的是一個女孩意外死亡後大腦植入了機器人的電腦晶片,從而被機器人操控身體復仇的故事。保羅是一個研究腦神經的天才少年,他製造了一個可以與人聊天玩耍的機器人,名叫嗶嗶。嗶嗶非常聰明並且討人喜歡。媽媽為了讓保羅上學方便一點,便帶著他和嗶嗶來到一所新房子。房子的隔壁住著一個金髮碧眼的漂亮女孩山姆。保羅在與山姆交談時,發現她的手臂上有淤青,因為不熟他也沒有問是怎麼弄的。
  • 人類被機器人取代了,不用工作的人生,真的一點也不爽!
    他當時就感到很難過,因為他媽媽就是當收銀員的,他就想,隨著時代社會的進步,可能過幾年他媽媽就要失業了,以後也永遠都不會有收銀員這一項職業。他不得不感慨現在科學技術的發達,甚至會想到,我們還有什麼事情是機器人不能夠做的呢?
  • 徐賁:人、擬人、機器人,人類自由的擴展
    它的主要定位是作為一款旅行聊天夥伴,旨在試驗機器人在社交方面是否能夠與人們互動,以及人們是否願意幫助該機器人。它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談話,而且還可以用GPS進行定位,機器人身體裡內嵌了攝像機,每20分鐘拍攝一次以記錄旅程,還在社交媒體實時直播自己的動態。機器人Hitchbot從2014年7月27日開始旅程。它被放在公路旁邊,然後機器人會做出搭車通用的拇指手勢等待好心的司機來載它一程。
  • 「進口替代」浪潮的受益者:雷賽智能,小而美的運動控制核心部件...
    」一、運動控制核心部件供應商雷賽智能(002979.SZ)公司成立於1997年,主要從事運動控制核心部件控制器、驅動器、電機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20年4月8日,公司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公司產品覆蓋了運動控制的主要領域,包括電子製造裝備、特種工具機、工業機器人、醫療健康設備等設備製造行業,是同時擁有控制器、驅動器、電機綜合研發平臺的高新技術企業。
  • 首位被賦予公民身份的女機器人,揚言「毀滅人類」,現在如何了?
    首位被賦予公民身份的女機器人,揚言「毀滅人類」,現在如何了?如今社會有了肉眼可見的進步,從頭到尾都發生了大改革,人類的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各行各業有了跨越式的發展。自從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人工智慧逐漸滲入我們的生活,它幫助人類許多,不僅辦事效率高,還能解決各種疑難雜症。要說知名度最高的機器人,非索菲亞莫屬,她於2015年被激活。當初有人看到索菲亞的真面目,差點被驚呆了,無論皮膚還是表情皆與正常人無異。專家們統計過,它能展現出62種不同的面部表情,並能與人類進行語言上的交流,光是外形就足夠吸引眼球了。
  • 聖瑞智能:提出機器人智能系統+行業應用整體解決方案,以機器人替代...
    聖瑞智能致力於研發出極限場景下作業機器人,不僅可自動清洗消毒空調管道還可代替人力在各種極限環境下作業。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對機器人認知度的提高,滲透率也將不斷提升。此次疫情說明國家、行業乃至企業的應急管理以及危險環境作業的去人化顯得愈來愈重要,針對極限環境作業,聖瑞智能提出機器人智能系統+行業應用整體解決方案,以機器人替代人類完成高危環境下的作業,「為人所不能為,為人所不善為,為人所不宜為,為人所不願為。」聖瑞智能創始人兼CEO張明路說道。
  • 機器人取代人類是早晚的事兒!幾乎沒有什麼懸念!
    目前,包括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教授在內的許多科學家都認為,機器人擁有意識,這僅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電子和計算機工程學教授蘇哈什·卡克(Subhash Kak)解釋了如果人工智慧獲得意識,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後果。忘記現今人工智慧領域的緩慢進步,例如:汽車駕駛能力的提高。
  • 機器人與觸覺傳感技術的碰撞,一文初探人類與機器人的觸覺傳感
    此外,還可以利用觸覺來檢測物體的滑脫,進而發展人類對身體的認識。觸覺將壓力、振動、疼痛、溫度等多種感覺信息傳遞給中樞神經系統,幫助人類感知周圍環境,避免潛在的傷害。研究表明,與視覺和聽覺相比,人類的觸覺在處理物體的物質特徵和細節形狀方面更勝一籌。
  • AI機器人又拍電影又當職員,人工智慧是否會引發人類恐慌?
    據外媒報導,好萊塢科幻大片《b》,正在緊張籌備中,這部電影首次邀請日本AI機器人Erica擔任影片主演,該劇價值7000萬美元。該片主演AI機器人Erica,由日本科學家創造,於2018年4月首次亮相,迄今為止只有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