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窯:成化鬥彩

2021-02-09 江西文博苑

鬥彩海水異獸紋罐,明成化

高11.8釐米,口徑6.6釐米,足徑8.8釐米。

罐直口,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收,圈足。通體鬥彩裝飾。腹部繪四隻海獸及海水江崖、朵雲紋。肩與近底分別繪下覆、上仰蕉葉紋。外底署青花楷體「天」字款。

此罐胎體輕薄,透光度強,從內壁可窺見外壁的紋飾。裝飾以紅彩和青花為主色,黃彩和綠彩為輔,明麗悅目。畫面海水洶湧,浪花飛濺,海獸形體由象頭、獅身組成,騰空而起,兇猛異常,體現出明代成化時期景德鎮禦器廠制瓷工匠高超的繪畫技法。

此罐因外底書「天」字,俗稱「天字罐」,是成化鬥彩瓷中的名品。這種成化鬥彩天字罐壹直珍藏於宮中,清雍正、乾隆時宮廷檔案中稱之為「成窯五彩罐」或「成窯天字罐」。除海水異獸紋,有的天字罐以海馬紋、海水龍紋、纏枝蓮紋等做主題紋飾。

鬥彩海水龍紋「天」字蓋罐

高13.3釐米,口徑8.7釐米,足徑11.2釐米。

罐短直頸,豐肩,肩以下漸收斂,圈足,蓋平頂無紐。罐外施鬥彩紋飾:肩部及近足處飾仰覆蕉葉紋,腹部飾海水雙龍紋,蓋頂飾海水龍紋。

此器胎體細膩潔白,釉汁瑩潤平滑,紅、綠、黃諸彩搭配,諧調亮麗。罐蓋與罐體的色彩和紋樣有別,是清雍正時期所配。罐底青花楷書「天」字,故有「天」字罐之稱。

鬥彩開光折枝蓮花紋罐,明成化

通高12.7釐米,口徑6.2釐米,足徑6.5釐米。清宮舊藏。

罐直口,豐肩,肩以下漸收斂,圈足。通體鬥彩裝飾。肩部和近足處分別繪覆、仰月花紋。腹部均飾五個菱形開光,開光內繪折枝蓮紋,開光之間隔以上下呼應的折枝蓮和花葉紋。罐附平頂圓蓋,蓋面微隆起。蓋面繪上小下大正方形成90°角疊放,小正方形的中心繪朵花,四角均繪如意頭紋。蓋周邊繪礬紅彩卷草紋。青花發色淡雅,所施釉上彩有紅、綠、黃等。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開光是瓷器裝飾方法的壹種,係指在器物上先用線條勾描圓形、菱形等區域,然後在區域內描繪圖案。這一技法能夠起突出圖案主題的作用。擅用開光技法進行裝飾是成化鬥彩瓷器的壹個特點。

鬥彩怪石花蝶紋罐,明成化

高10.5釐米,口徑10.8釐米,足徑9釐米。

罐直口,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收斂,淺圈足。通體鬥彩裝飾,於坡地上描繪怪石牡丹和怪石月季各兩組,相間排列,輔以飛舞的蝴蝶。全部圖案均在釉下以青料勾勒輪廓線,釉上填塗紅、黃、綠、紫等彩,給人以清新亮麗之美感。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形體飽滿,釉質白潤,畫意生動。

從傳世和出土的成化鬥彩瓷罐來看,其造型主要有兩種,壹種是高體罐,另壹種是矮體罐,此罐屬於後者。清代康熙時景德鎮窯曾仿製過這種鬥彩怪石花蝶紋罐。

鬥彩寶相花紋蓋罐,明成化

通高19.7釐米,口徑7.9釐米,足徑8.4釐米。

此罐為目前所見成化鬥彩罐中形體較大者。直口,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收斂,淺圈足。通體鬥彩裝飾。肩部與頸部分別繪如意頭紋和蓮瓣紋。腹部繪六組團狀折枝蓮託寶相花紋,團花間隔處上、下間繪對稱朵雲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附蓋並非原偶,查《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可知,此罐上的蓋子當為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陶官唐英奉旨所配。檔案中稱之為「成窯五彩荷花罐」。蓋頂繪佛杵紋,環以相間排列的朵雲和朵花,周邊繪如意頭紋。

此罐造型娟秀,與靈動活潑的團狀圖案相配,可謂相得益彰。所施釉上彩以紅、綠彩為主,局部使用黃彩,給人以清麗優雅之美感。

鬥彩高士圖杯,明

高3.4釐米,口徑6.1釐米,足徑2.6釐米。

杯敞口微撇,口以下漸收至底,淺圈足。外壁飾鬥彩「羲之愛鵝圖」和「伯牙攜琴訪友圖」,畫中蒼松翠柏、垂柳輕拂,山石花草間王羲之身穿紅衣,臨池側坐,俯視水中遊鵝,一綠衣童子持書侍立於旁;俞伯牙綠衣前行,一紅衣琴童攜琴隨後。底書青花雙方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書款。此杯紋飾構圖疏朗,意境高雅,施彩以青花和紅、綠兩彩為主,並略微點染黃、褐二彩,使畫面顯得清新雅致。

鬥彩折枝花紋淺杯,明成化

高3.4釐米,口徑7.4釐米,足徑4.8釐米。

杯敞口,淺弧腹,圈足。內底繪青花十字寶杵,交叉處書壹梵文。十字寶杵圍以8個變形蓮瓣紋,蓮瓣內均書壹梵文。外壁鬥彩繪折枝花4組。細沙底,無款識。外底釉及年款被後人磨去。

此杯屬成化窯新創的形制,造型和紋飾都很新穎。釉質瑩潤,突出青花和綠彩,色彩淡雅清新。此種杯除畫折枝花以外,還見有畫五供養者,均傳世不多。

明官窯瓷器以梵文為飾始於永樂年間,宣德時亦有生產,但以成化時最盛,當為宮廷祈佛所用。

鬥彩團蓮紋高足杯,明成化

高7.2釐米,口徑6.7釐米,足徑3.4釐米。

杯口微撇,深弧腹,瘦底,下承以中空高足。內、外近口沿處各有青花弦紋壹道,近足處有青花弦紋兩道。杯外壁鬥彩裝飾,腹部均勻分布團蓮紋四組,間以上下對稱的變形花葉紋。足內沿署青花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橫排款。

此杯紋飾採用勾勒平塗施彩,色彩均勻,微微凸起,富有寫實感,時代特徵鮮明。故宮博物院珍藏數件成化鬥彩高足杯,製作皆秀美,圖案新穎,除了畫團蓮紋以外,尚見有畫纏枝蓮、花鳥紋者。

明成化鬥彩的胎質潔白細膩,薄輕透體。其釉色乳白柔和,更能襯託出鬥彩的鮮麗清雅。它的色彩豐富,青花呈色幽倩淡雅並有透明感,釉上彩色則有紅、黃、綠、紫四大類十幾種,彩色配製靈活自如。

鬥彩雞缸杯,明成化

高3.4釐米,口徑8.3釐米,足徑4.3釐米。

杯敞口微撇,口下漸斂,平底,臥足。杯體小巧,輪廓線柔韌,直中隱曲,曲中顯直,呈現出端莊婉麗、清雅雋秀的風韻。杯外壁飾子母雞兩群,間以湖石、月季與幽蘭,一派初春景象。足底邊一周無釉。底心青花雙方欄內楷書「大明成化年制」雙行六字款。

此雞缸杯以新穎的造型、清新可人的裝飾、精緻的工藝而歷受讚賞,堪稱明成化鬥彩器之典型。其胎質潔白細膩,薄輕透體,白釉柔和瑩潤,表裡如一。杯壁飾圖與型體相配,疏朗而渾然有致。畫面設色有釉下青花及釉上鮮紅、葉綠、水綠、鵝黃、薑黃、黑等彩,運用了填彩、覆彩、染彩、點彩等技法,以青花勾線並平染湖石,以鮮紅覆花朵,水綠覆葉片,鵝黃、薑黃填塗小雞,又以紅彩點雞冠和羽翅,綠彩染坡地。施彩於濃淡之間,素雅、鮮麗兼而有之,收五代畫師黃荃花鳥畫的敷色之妙。整個畫面神採奕奕,盡寫生之趣。

此杯是明成化朝景德鎮御窯廠燒制的宮廷用器,明清文獻多有所載,頗為名貴。明萬曆年間《神宗實錄》載「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由於雞缸杯的名貴,引來仿製不息。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各代無不仿燒。康熙時仿品最佳,從造型到紋樣都貼近原作,鑑別時須從造型、胎釉、色彩及款識上仔細品察。

鬥彩蔓草紋瓶,明成化

高18.7釐米,口徑4釐米,足徑8.5釐米。清宮舊藏。

瓶唇口,直頸,扁圓腹,圈足。內外及圈足內均施釉,釉色白中略泛灰。通體以釉下青花雙鉤蔓草紋,釉上再按青花輪廓線填以淡綠彩。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方框。

不管是從傳世還是出土的成化鬥彩瓷器來看,瓶類器罕見。此瓶將一般用作邊飾的蔓草紋作為主題紋飾,亦屬創新之舉。淡描青花與單一的淡綠色彩搭配,顯得格外清新雅致。

鬥彩靈雲紋杯,明成化,高4.4釐米,口徑7.5釐米,足徑3.5釐米。

杯撇口,深腹,圈足。外壁通體鬥彩裝飾。腹部四面畫團形靈芝紋,周圍繪對稱的花草紋。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明成化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方欄。

此杯胎薄體輕,紋飾新穎別致,構圖疏朗,以紅、黃、綠等釉上彩裝飾,色彩搭配協調。由於團形靈芝遠看似一團祥雲,故名「靈雲杯」。

清雍正時期景德鎮御窯廠曾仿製此杯,與真品畫風、紋飾、造型較為相似,但畫工更加精細。

鬥彩嬰戲圖杯,高4.8釐米,口徑6釐米,足徑2.7釐米。

杯深式,直口微敞,腹下漸收,圈足。杯裡口繪青花線紋一條,外部通景繪嬰戲圖:天空彩雲飄浮,一童雙手持線放風箏,另一童觀看,作歡舞狀,其餘三童持花為戲,空地輔以葵樹、芭蕉、桂石、花草等紋飾。除青花外,還填以紅、綠、赭三彩,足內雙欄中青花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鬥彩初創於明宣德年間,是一種以釉下青花勾線,再以釉上彩繪填彩的方法。鬥彩工藝至成化年間趨於成熟,燒制的鬥彩瓷也最為精美,因使用的是國產平等青料,具有呈色穩定、色澤淡雅的特點,再加豔麗的釉上色彩,使其形成主次分明、交相輝映的藝術格調。《博物要覽》云:「若宣窯五彩,深厚堆垛,成窯用色淺深,頗有畫意。」成化官窯製品常見高足杯、酒杯、盤、碗、罐等小型器物,造型玲瓏奇秀,胎體細潤,彩料精純,繪畫淡雅幽婉。此件鬥彩嬰戲圖杯即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此杯造型輕盈秀雅,胎體潔白細膩,所繪嬰戲紋飾為成化器中少見的題材,愈益珍貴。明嘉靖年間有此件器物的仿品。

鬥彩三秋杯,明成化,高3.9釐米,口徑6.9釐米,足徑2.6釐米。

成化鬥彩杯有多種式樣,此杯屬於其中的一種。撇口,深腹,瘦底,圈足。杯內光素無紋飾。外壁繪兩組鬥彩山石花卉紋,間以飛舞的蝴蝶。青花發色淡雅,所施釉上彩有紅、黃、奼紫等。蝶翅上所施紫彩即著名的奼紫彩,其特點是色濃無光,為成化鬥彩所僅有,也是後世仿品望塵莫及的。由於描繪的是秋天庭院或花園中的景色,而秋季一般歷時三個月,故有「三秋杯」之稱。圈足內施白釉。外底青花雙方框內書青花楷體「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款。

此杯造型輕靈娟秀,胎體薄如蟬翼,施彩淡雅,畫意清新。特別是飛舞於花草間的彩蝶,欲落還飛,須足畢具,栩栩如生,體現出畫工高超的畫技和藝術修養。

鬥彩葡萄紋高足杯,明成化

高6.8釐米,口徑8.0釐米,足徑3.5釐米。清宮舊藏。

杯外壁以鬥彩折枝葡萄紋裝飾,口部與高足大面積露白,使紋飾更加突出。此種式樣的高足杯為明代成化官窯首創,明代人稱之為「五彩葡萄撇口扁肚把杯」。在其出現之前,人們一直以為明代宣德官窯高足杯最美,此杯問世後,更受世人喜愛。明末谷泰撰《博物要覽》曰:成窯上品無過五彩葡萄撇口扁肚把杯,式較宣杯妙甚。

相關焦點

  • 明代最頂級官窯:成化鬥彩!(附高清細節圖)
    畫面海水洶湧,浪花飛濺,海獸形體由象頭、獅身組成,騰空而起,兇猛異常,體現出明代成化時期景德鎮禦器廠制瓷工匠高超的繪畫技法。此罐因外底書「天」字,俗稱「天字罐」,是成化鬥彩瓷中的名品。這種成化鬥彩天字罐壹直珍藏於宮中,清雍正、乾隆時宮廷檔案中稱之為「成窯五彩罐」或「成窯天字罐」。除海水異獸紋,有的天字罐以海馬紋、海水龍紋、纏枝蓮紋等做主題紋飾。
  • 明成化鬥彩瓷拍賣價格,市場行情分析,明成化鬥彩瓷值多少錢?
    明成化 鬥彩花蝶紋杯 成交價格:351,348,000 RMB 成化鬥彩之所以能夠成為傳世的極品,與成化皇帝的特點、性格、環境和喜好精巧細膩之物是分不開的,充分體現了成化皇帝與當時的制瓷有著密切的關聯
  • 明代陶瓷文化,最美高足杯,鬥彩葡萄紋高足杯,名品鬥彩雞缸杯
    該面繪上小下大正方形,成45度角疊放,小正方形的中心繪朵花,四角均繪如意頭紋。蓋側面周邊繪礬紅彩卷草紋。青花發色淡雅,所施釉上彩有紅、綠、黃等。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圈。
  • 成化鬥彩「雞缸杯」鬥彩的巔峰之作
    成化官窯鬥彩雞缸杯是一款藏品,時期明成化。此雞缸杯以新穎的造型、清新可人的裝飾、精緻的工藝而歷受讚賞,堪稱明成化鬥彩器之典型。其胎質潔白細膩,薄輕透體,白釉柔和瑩潤,表裡如一。杯壁飾圖與形體相配,疏朗而渾然有致。
  • 來廣州市文物總店看成化鬥彩杯!
    明 成化鬥彩應龍紋小杯大洋網訊 日前,「景德鎮宋元明清酒具瓷展」在廣州市文物總店藏珍廳啟幕。而景德鎮古瓷器也經由廣州市文物總店等專業機構的推介,愈加為藏家和普通公眾所認知:2018年10月,「七彩霞韻——景德鎮出土明官窯單色釉瓷精品展」在廣州市文物總店展出,這是景德鎮御窯廠出土瓷器在廣州的首秀;2019年9月,「景德鎮宋元明清花器瓷展」,以御窯廠遺址出土明代官窯花器為中心,輔之宋元、清代民窯少量花器,反映千年來瓷作花器的面貌及演變過程。
  • 耿寶昌:成化鬥彩與雍正鬥彩有何不同?五大鑑定圖文詳細對比!
    清代瓷器在前朝堅實的基礎下發展而來,可謂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談及鬥彩,可能大多數藏友想到的都是成化,但是雍正鬥彩卻是最近市場新的一個追求!今天我們來談談雍正鬥彩與成化鬥彩有何不同!
  • 玩了五年還不知道怎麼鑑別成化鬥彩,深度剖析鬥彩鑑定,你知道嗎
    關鍵詞:成化鬥彩鬥彩瓷器,以成化為最。在沒有雍正粉彩之前,鬥彩最可以當得起「雅致」二字。成化鬥彩可以說是收藏品中的熱門項,這也很正常,因為鬥彩的面世,就是專門為皇帝私享的御用瓷器,其名氣之大,有目共睹。哪怕是萬曆時期,御前一對成化杯,也價值萬錢,這兩朝距離可以說是一點都不遠,可見成化鬥彩的名氣。作為一直以來的大神級文物,成化鬥彩最開始的學名應該叫做成窯青花間裝五色/五彩。鬥彩和粉彩一樣樣的,都是由好事者的編撰。
  • 關於成化鬥彩的四大隱蔽特點,不可錯過
    成化時期 明代永宣以後,瓷器風格在正統、景泰、天順約30年內慢慢地改變,在成化期間景德鎮御窯廠重新開始燒制,改變了永樂、宣德以來雄健豪放的風貌,形成了獨特的特色。此時瓷器形狀精緻高雅,胎體光澤細膩,色彩純淨,色調平和,繪畫雅致,風格柔和。
  • 成化鬥彩雞缸杯,您不知道的秘密
    雞缸杯三大秘密(原創敘事詩)很多收藏界的人都知道凡是鬥彩,尤其是明代那是相當的稀有和珍貴所謂鬥彩,不過是釉上釉下色彩相比拼而已在鬥彩界尤以鬥彩雞缸杯最有名氣而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更是鼎鼎大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那杯子可是皇帝用的即便是大臣
  • 收藏小知識:你知道鬥彩的含義嗎?
    #古玩#鬥彩也是和青花有關係的彩繪瓷不過,鬥彩一詞很晚才獨立使用,成書於清雍正年間的《南窯筆記》中初次提到,明代的文獻中沒有獨立使用"鬥彩」這個名稱,當時只記載了"青花五彩」和「青花鬥彩」。「青花五彩」和「青花鬥彩」都是青花加彩瓷,它們是從不同的角度來對其中某些品種命名的。青花五彩瓷器加彩的方法包括點彩、覆彩、染彩、鬥彩等幾種,其中單純用鬥彩工藝的,就是「鬥彩"。
  • 【精品推薦】成化鬥彩天球瓶賞析
    鬥彩創燒於成化後期,所謂鬥彩是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爭奇鬥豔的藝術效果。鬥彩以成化朝最為著名,此時的瓷器造型珍瓏奇秀,胎質細潤晶瑩,色調柔和寧靜,繪畫談雅幽婉。以其輕盈秀雅的風格獨步一時,沒有永樂宣德瓷器的大氣派,而是追求中小作品,追求賞心悅目,特別講究線條美,使後人對成化鬥彩有極高的評價。
  • 精品推薦:明成化鬥彩奼紫紅胎嬰戲紋天字罐
    鬥彩係指先在成型後的胎體上以青花料勾描圖案輪廓(有的還在此基礎上畫出圖案局部),經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施以各種釉上彩料並經二次低溫燒成的一種瓷器裝飾工藝。因圖案紋飾系由釉下青花與釉上諸彩拼湊而成,各種色彩爭奇鬥豔,故名曰「鬥彩」。鬥彩技法萌發於明代宣德時期,發展於正統時期,成熟於成化時期,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各朝均有燒造,其中以成化鬥彩最負盛名。
  • 耿寶昌成化鬥彩瓷看三點斷代,建議收藏!
    說到瓷器收藏,現在很多人都不陌生,在瓷器圈子裡成化鬥彩最有盛名。鬥彩是中國傳統制瓷的珍品。其始於宣德年,後來到了成化時的鬥彩深受收藏界的推崇。成化鬥彩是在青花抹紅彩繪畫的基礎上再次創新創造出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結合的新品種,鬥彩以絢麗多彩的色調沉穩老辣的色彩,形成了新的且符合明代審美情趣的裝飾風格,鬥彩是瓷器史上一大重要成就,也是為彩瓷燒制起來了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 值2.8億天價的成化鬥彩雞缸杯到底值在哪?教你快速辨別成化鬥彩
    鬥彩呢,之前筆者有寫過一篇,不知道藏友們有沒去看過。不過沒看過我的文章不要緊,藏友們肯定記得2014年,著名企業家、收藏家劉益謙先生花費2.4億港元收購了成化鬥彩雞缸杯成為了當年的熱議話題,我們今天就來細說成化鬥彩。
  • 淺談成化鬥彩雞缸杯奼紫嫣紅的特點,在鑑別時能起到哪些作用
    大家都知道成化鬥彩雞缸杯,在2014年4月10月香港蘇富比拍賣出一隻雞缸杯價值二點八億港幣成交,當時的市值可買到二噸黃金,這個價錢當時振動人心,讓人驚心動迫,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雞缸杯雖說古玩是有錢人的遊戲,收藏家們怎麼會那樣瘋狂,真的雞缸杯那樣值錢嗎?
  • 淺談明清官窯中的夔龍紋
    宣德夔龍具備豬嘴、雙足、有翼、卷草尾等,非常接近當時的應龍紋,僅是龍身較短、無魚狀鱗片、口吐番蓮而已。這裡需要補充一點,即明清時期的夔龍經常口吐蕃蓮,所以也俗稱「含花龍」。(明宣德夔龍紋罐,故宮博物館藏)成化官窯中的「獸足夔龍」與「三爪夔龍」成化朝的夔龍紋主要分兩大類,一類為上文已有的「獸足夔龍」,一類為本朝新現的「三爪夔龍」。
  • 清代鬥彩瓷器特徵,如何鑑賞清代鬥彩瓷器
    清代鬥彩瓷器特點清代鬥彩瓷器恢復於康熙時期,創新於雍正時期,繁榮與乾隆一朝,清代鬥彩瓷器早期沿襲明代鬥彩瓷器風格,到了雍正一朝鬥彩瓷器得到了空前發展和創新,也是清代鬥彩瓷器最好的一個朝代,那麼清代鬥彩瓷器有什麼特點怎麼鑑別呢?
  • 2.4億的成化鬥彩雞缸杯,後世的康熙雍正兩朝官仿品也千萬!如何鑑別?
    上海劉益謙2.4億拍得成化 鬥彩雞缸杯 吸的是仙氣? 明朝成化年間的鬥彩瓷,聲譽極高。 成化鬥彩器物,造型品種簡單,有盤、碗、罐、盒、爐及高足碗杯等。總的說來,成化鬥彩無大器,但都是圓潤飽滿,典雅雋秀。
  • 孫瀛洲之子孫洪琦大讚南寧天華堂藏珍明代成化「三秋杯」
    特別是鬥彩的運用,這種釉下彩與釉上彩共同比對而呈現精美畫面的技藝,被發揮到了極致,所創造的鬥彩瓷器不論是在當時,還是在後世,都享有極高的讚譽。500年後的今天,成化鬥彩瓷器仍被業界公認為最典雅、最稀罕、最昂貴的瓷器。
  • 大明成化雞缸杯的出生,註定了幾百年後價格不菲
    成化皇帝如何也不會想到,他的名字,是因為一個小酒杯而聞名於世的。2014年4月8日,香港蘇富比公司舉辦的一場「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會。會前,一件明代的小酒杯早已引起了收藏界的廣泛關注。鬥彩雞缸杯這件酒杯的全名,便是「大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在民眾的眼裡,這就是富豪們的又一次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