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線工廠的小鎮青年:在家鄉生活更快樂

2021-02-16 界面新聞

黑頭髮一絲不苟地向後梳著,左手腕上戴著的手錶隨著談話間手臂起落,不時反射出微弱的光。

張建今年25歲,已經在西安中興終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興終端」)工作了三年。三年時間內,他從一名最基礎的流水線操作工晉升為技術科的軟體測試員,期間還管過一個近30人的團隊。從他的言談舉止中,已經顯露出歷經社會閱歷的老練。

他出生並成長在西安市長安區的一個小鄉鎮上。這裡位於長安區境內西南部,距離西安市區18公裡。由於距離市區不遠,受益西安市發展的溢出效應,村民們打工方便,普遍都家境不錯。近幾年,這裡的村道都修成了水泥板路,買車,甚至在縣城買房(近1萬/平)都是稀鬆平常的事。

2014年6月份,張建從西安市一所大專學校的機械加工系畢業。在畢業之前,他曾經去過對口專業的工廠實習,負責簡單的拋光機操作,剛去實習,他就發現車間內粉塵很大,於是不到十天就決定辭職。畢業時,他跟著幾個同期同學一起去深圳闖蕩,在一家戶外電纜公司做接線的工作。

在深圳打工,他一月可賺5000塊,「比想要的都多」。但張建現在回憶起這段日子,最鮮明的印象是「深圳天空特別藍」,此外便是打工生活的枯燥乏味以及身在異鄉的孤獨感。

工廠在深圳的偏遠鄉鎮地區,提供八人一間的住宿,但是從沒住滿過。工作時間長,半年時間一共只休五天假。在深圳他逛過歡樂谷、華僑城、世界之窗這些景點,但是現在已經對這些沒多大印象了。有一次生病請假工廠不批,同去的幾個夥伴也已都離開了,他感覺「特別糟糕」。

「在那邊發展潛力可以,有人幹了一年半,月薪就到一萬,肯定比在西安高很多,但是對那裡沒有歸屬感。」他頓了一下,又接著說,「不過當初去深圳也是想著逛一圈,沒有想長期發展的,飲食和氣候都不太習慣。」

在深圳待了不足半年後,他回到西安,並很快找到了在一份在中興終端廠做流水線操作工的工作。這份工作也是迄今為止,幹的時間最長的一份工作。

長安區是西安市的科教重地,知名的西北工業大學、陝西省師範大學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新校區皆坐落在此。全區在校師生達到34萬人,而截至2017年的全區常住人口不過101萬人。依靠深厚的科教資源,近幾年這裡開始發展通信產業,引進了包括三星、中興在內的公司投資建廠。

2009年,張建所在的鄉鎮落戶了一個大項目——西安市長安區和高新區將在這裡共建500億的長安通訊產業園,中興通訊率先入駐。到2015年5月份,中興終端廠正式建成量產,開始對外招工。新工廠對人員的需求量巨大,張建很快就進廠開始上班。

中興終端廠生產的主要產品是手機。對張建這樣的流水操作工,薪水最初只3000多塊,並不算高。張建選擇到這裡工作最主要的考慮是離家近——從工廠宿舍到他鄉村的家中,乘公交車不到半個小時。

張建所在的組裝段負責將單板組裝成整機,流程包括焊接麥克、喇叭,裝電池、固定螺絲等等。兩個班日夜輪換負責一條產線,一條產線的標準產量為3000部/天。在組裝段,一個班的滿配是30人。正常情況下,產線上午8點半開線,中午有一小時吃飯和休息時間,下午6點下班。

但是在產線,正常下班的情況基本不存在。張建說,一直到2016年底,下班時間基本都到8點半。如果不順利,晚上做到9、10點也是可能的。

雖然薪水不高,但張建最初挺滿意這份工作。在中興終端前半年內,他從普通操作工晉升到多能工(類似副班長的職位),再晉升到管近三十人的班長。具體的工作內容也從在流水線上焊接、固定螺絲等變成負責與其他部門協調物料問題、解決生產現場的突發情況,甚至包括疏導員工的情緒。

「管二十多個人挺簡單的。」出乎我的意料,張建說,「我基本不用幹具體的活,每天把人和事協調好,告訴他們什麼時間該幹什麼事就好了。」

張建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思路。「人都是群居動物,三十個人中肯定有四五個小圈子,這個小圈子裡總有一個人比較有威信,有什麼事情我跟這幾個人說一下,再讓他們傳達就好。所以我只需要跟這幾個處好就行。」

他也學會了給員工「畫大餅」、「灌雞湯」。張建手下年紀最小的操作工只21歲,他充分理解員工在工作中的情緒。「流水線上整天就那幾個動作,很單調,幹著容易煩躁,再加上工資不理想,管理環境不好。在工作上會確實會消極怠工,或者有其他情緒。」

那出現問題怎麼解決?張建狡黠地笑了,「類似馬雲的心靈雞湯各種灌啊。要離職的,就說公司和手機行業發展前景,或者有合適機會推薦帶班(升職),其他情緒就去吃飯喝酒,搞搞團建。」

下班或放假的時候,張建一般會跟朋友打撞球,約吃飯,或者閒聊。他覺得在西安的日子比在深圳要開心很多,因為「朋友都在這裡,工作生活上有什麼問題,大家喝酒交流一下,就很容易開心。」

但在產線,升到班長,對普通員工來說就算到頭。張建覺得這份工作幹不長久,正好公司的技術部在2017年開始內部招聘,抱著「掌握一門手藝」的想法,他順利調崗到技術部,開始做軟體測試工作,薪水也提高到4000塊。

但這份穩定的職業卻在去年4月戛然而止。

2018年4月份,突如其來的制裁讓中興陷入停擺。中興終端從4月份開始停工,一直到7月份才逐漸恢復生產。產線員工修了三個月假,張健每月只到公司值班兩天。即使復工後,他感覺產量也比之前明顯要少得多,原來一個月包括主板和整機,產量在130萬臺左右,現在一月只有六七十萬臺。「這半年放假也很多,基本每個星期都雙休,比以前假期多一倍。」

除了減產外,一個更重要的信號是,公司已經沒有新機型試產了,這意味著之後的生產訂單會越來越少。關於公司或被整體出售的傳言開始在員工之間流傳。到11月份,張建所在的中興終端開始裁員,對技術工,裁員可以拿到N+1的補償,張建算了下,如果被裁,自己可拿到兩萬多賠償,這對於月薪4000塊的他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雖然通信行業在西安前景不錯,但是受限於學歷(普遍要求本科畢業),張建覺得自己也很難找到好工作。現在他的計劃是,拿到裁員補償後,跟朋友合夥在西安郊區的特色小鎮開一個菜鳥驛站。

張建已經做過調研,開一個菜鳥驛站,包括門面房租金、加盟費、給快遞公司的押金,啟動資金需要10萬元左右,與朋友合夥一個人出5萬。菜鳥驛站開之後,店裡開始有流水,只要一個人打理店裡的事,另外一個人還可以繼續做其他事情。但這個計劃目前遭遇的一個困難是,小鎮的人流量沒有起來,小鎮附近的商鋪入駐率也還很低。

工作三年多,張建沒有存錢的習慣。每月給父母留一千多,剩下的錢基本都用於應酬或者買時髦的消費品。張建告訴我,他買的卡西歐手錶售價2000多元,他還準備還完信用卡,再換一個更貴的手錶。對於存錢,他也沒有明確的規劃,「錢要靠開源節流,主要是開源,錢不是攢出來的。」

在這個距離北京上千公裡的小鄉鎮上,網際網路等新經濟的熱度也影響著小鎮裡不安分的青年們。張建告訴我,他的一個朋友,搞過民宿經營,折騰過小程序創業,人稱「xx村馬雲」。而張建自己,除了打算做菜鳥驛站外,還準備利用空閒時間開「貨拉拉」(一個同城貨運平臺),賺點外快。

在我們交談的近兩個小時裡,張建對我在北京的生活也表示感興趣。他問我,在北京的大學生畢業後是不是都住地下室或者群租房?我說剛開始確實比較普遍。他點了點頭。

雖然下一份工作還沒著落,但他看起來對未來並不焦慮。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時代名詞「小鎮新青年」有什麼特點?工作在家鄉,生活在別處
    如今,這些帶著大城市記憶和不同生活方式回到家鄉的年輕人正與小鎮本土青年融合在一起,這個群體也有了一個新的稱呼「小鎮新青年」。《正在消失的壁壘——騰訊2019小鎮新青年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顯示,源於就讀大學和找工作等原因,高達63%的小鎮新青年曾經在一二線城市長期生活過。隨著政策持續向好、宜居性穩步提升,家鄉吸引著他們回歸。
  • 小鎮青年浪潮:被放大的幸福、孤獨和欲望
    曾混跡小縣城後出走現實的賈樟柯、從中山的小鎮奔跑著制霸亞洲的蘇炳添,成名後為家鄉修路的趙麗穎,赤手空拳打拼到商業帝國的馬雲,一手打造了魔都上層霓虹閃爍生活幻象的郭敬明……「小鎮青年」的語詞本身就反映並參與建構了複雜的社會現實,來自新網際網路時代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帶來了廣大小鎮青年的整體性登場。
  • 從流水線到日結工,不穩定勞動,青年農民工為何淪落至此
    從流水線到日結工,不穩定勞動,青年農民工為何淪落至此。截止2018年,我國農民工的總量高達2.88億左右,而外出的農民工達到1.7億左右,這種龐大的勞動力群體,讓人難以想像的。而在就業崗位上,年紀大點的農民工都是選擇在建築類行業,而年輕點的都是在我國工廠,還有一些從事與服務業等。其中就拿我國農民工們從事的最多行業工廠而言,在過去的這些年一直都是處於勞動力過剩,這點從我國早年步入全球化開始,就已經埋下了因,大量農村人口步入城市,特別是沿海地帶,因為便利於出口,所以聚集了大量的勞動力,不過也造成了勞動力廉價的問題。
  • 從流水線到日結工:不穩定勞動與青年農民工的困境
    根據筆者的田野調查,下文將簡述流水線普工、外賣騎手以及「三和大神」的工作內容,呈現並分析當代青年農民工工作的困境。雖然現代工廠具有標準化的廠房,生產車間按照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的要求進行管理,顯得明亮整潔,但是農民工在流水線上卻是高度去技能化和原子化的,因為車間一般實行準軍事化的紀律管理制度,每個工站間隔一到兩米,車間內不準講話,不準串線串崗,沒有線長的批准不準休息、上廁所和下班。
  • 客服火線入職備戰天貓雙11,流水線24小時趕工,不夜廠點亮江蘇
    雙龍健的工廠有13條生產線,600多位工人,這幾個月基本都是滿負荷運轉,夜間廠區一片燈火通明。,因為前不久江蘇豐縣、射陽、金湖多地先後引入阿里巴巴集團客戶體驗事業群(簡稱阿里CCO)「客服縣」模式,在當地建設客戶體驗中心,讓趙林和更多的小鎮青年,能夠享受到阿里柔軍原汁原味「理論+實踐」結合的培訓,並在家門口實現數字就業,甚至在家裡點一盞燈、連一臺電腦屏,就能參與天貓雙11這個千億「大項目」。
  • 直播浪潮裡的小鎮青年 WiFi萬能鑰匙連接創造美好
    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11月,三線及以下城市90後用戶超過2億,他們的月均使用時長127.9小時,高於一二線青年的127.3小時,月平均收入約4000元。一方面,由於生活成本較低,線上消費能力、消費意願在不斷增強,與一二線城市相比,小鎮青年們的消費增長空間依舊很大;另一方面,小鎮青年也逐步將眼光瞄準線上,主動坐到直播鏡頭前,做起網際網路的生意來。
  • 殺馬特背後的工廠青年:不是酷,是很殘酷
    五顏六色的爆炸頭、溜冰場炫目的燈光、工廠嘈雜壓抑的流水線,以及吃不上飯的飢腸轆轆。殺馬特到底是誰?現實生活中的殺馬特青年是一群怎樣的人?在五顏六色的頭髮背後,他們面臨著怎樣的生存環境?
  • 從深圳郊區工廠到谷歌程式設計師,流水線女工孫玲如何實現階層跨越
    它與紐約一河之隔,居住成本卻低廉許多,許多在紐約工作的人選擇在此生活。中國女孩孫玲就租住在此。還在谷歌上班的時候,每個工作日,搭乘20分鐘地鐵,孫玲就能從新澤西一間公寓的主臥室,抵達位於紐約曼哈頓切爾西區第八大道上的谷歌辦公大樓裡上班。2018年,孫玲被美國Epam Systems公司錄取,派往谷歌公司工作。
  • 紐西蘭小鎮1000隻羊駝一夜被「薅」,考拉海購成全球工廠復工第一站
    2020-06-12 13:18:48 來源: 中國日報網 舉報   一個月前,紐西蘭偏遠小鎮的大型羊駝牧場復工了
  • 東莞工廠實探:月薪5500流水線難招人,「打工人」正在一步步減少
    製造業發達的東莞,工廠為何難招人?東莞一直以來都是以密集製造業發達而聞名,少部分的工廠老闆為了利潤最大化,選擇壓榨剩餘勞動力,在招工和用工荒情況下,部分工廠不得不到處招聘,發布求職信息,設置高額的返利和獎金。
  • 工廠流水線日常:打工仔每天打螺絲打到吐,工資卻只有5000塊錢
    工廠打螺絲,一天打上萬個,一個月只能拿5000,這樣的工作你是否願意幹呢?工廠的生活除了枯燥乏味。就是看不到希望,有些人一輩子都在工廠裡乾死活,有些人賺取人生第1桶金之後就逃離了工廠。因為他們覺得工廠不屬於他們,他們會有更好的地方屬於他們。
  • 不去北上廣深,小鎮青年如何才能有華麗麗的春天
    我們的「決戰四季度、奪取雙勝利」重磅策劃,今天就帶大家走進這個小鎮——鷹潭市餘江區錦江鎮,一起去看看小鎮青年。作為70年代小鎮青年,頭條哥深知徐俊這樣講,只不過是小鎮青年普遍伴著陳浩南、山雞哥長大的,好這口威風凜凜。事實上,徐俊真正看中的,是國內發展的大勢,是國內電子產業發展的大勢。你又得說頭條哥在寫評論了。
  • 小鎮青年的第一口洋快餐都是德克士
    ,在喜氣洋洋的鞭炮聲裡,吃到「此味只應故鄉有,北上廣哪得幾回聞」的特產了——靚湯皮凍粉蒸肉,年糕花饃燻臘腸.而除了這種地地道道的家鄉風味之外,讓小鎮青年掛念不已的竟然還有在大城市裡很少露頭,但在小鎮裡卻遍地開花的炸雞大亨德克士。
  • 深圳打工者:在工廠流水線已經麻木了,每天像機器一樣
    打工者小劉在深圳流水線幹了有6年了。對來了就是深圳人,小劉表示自己早就已經聽膩了。在工廠流水線幹了整整6年。如今已經麻木了。每個月領著六七千塊錢的工資,在這座超一線的大城市也只能夠溫飽。想要過得更加體面一些。還要做一些兼職,比如擺地攤。小劉有房貸有車貸。還有信用卡要還,所以工廠給的這點工資根本就不夠花。
  • 深圳某工廠流水線太快員工準備跑路,主管:還出來打工幹什麼
    位於深圳龍崗的某家工廠,最近正在進行精益改善,工廠為了提高產能,把原來的車間重新規劃,說簡單點就是為了滿足工廠訂單數量的增多,讓每一道工序更加緊湊組合在一起,比如打螺釘工位,必須緊湊點膠工位,減少員工的動作浪費。
  • 拼多多的新故事:小鎮青年逆襲創業的新天地?
    起步3年,沐潔之家的工廠和倉庫一直在擴產,目前倉庫是一萬平方米,50個打包工人,人數是原來的20倍,生產設備從最初的40臺到今年12月將會增加到360臺,足足比起步時翻了9倍之多。程嘯天評價自己是:「由淘入拼:小鎮青年搭上時代快車」,而在拼多多上的成績是他人生中迄今最成功的事情。
  • 流水線女工逐漸消失的背後,原來是三千萬光棍悲慘人生的開始
    2018年,日本NHK電臺播出了一部紀錄片《三和人才市場:中國日結1500日元青年》,該片聚焦在在中國深圳三和人才市場尋找工作的年輕人,他們有著統一的特點,對工作的要求就是快速賺錢,輕鬆生活,每天都有薪水。
  • 新品推薦▎來自波蘭VENA工廠的全手工茶壺
    波蘭陶瓷,這個在波蘭的Bolestawoec小鎮所生產的陶器,是我這一年多來致力於介紹給朋友們的美麗餐具。契機是在我那段生活亂糟糟的時期,瀏覽了一本關于波瓷的書和住在歐洲的朋友帶我認識這類餐具,那時我就對它怦然心動。在經營波瓷這份工作之前,我不斷讓朋友幫我從國外帶波瓷回來,一面自己使用確認觸感,一面為波瓷經營展開工作。
  • 為什麼流水線上的女工越來越少了?真相很現實
    農村親戚家的女兒小周今年20歲,中專畢業後幫助父母在老家看小店,但時間久了也覺得這樣的生活沒意思。小周想到城市看看工作機會,聽父母說去工廠流水線做女工還挺好,所以她有些心動。前幾天正好周末,小周和父母一起上門來找我,想聽聽關於職業的建議。
  • 這流水線、速度太快了
    工廠管理員埋怨,年輕人吃得越來越少工廠管理者說,現在的年輕人不好管理,很多95後都是獨生子女,對於以後事業沒有什麼規劃。要求也太高了,吃不了苦。現在招工、更傾向於招30歲到40歲的大姐,不僅能吃苦,做事穩定,更願意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