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們的社會存在哪些危機?
隨著我國產能的不斷升級,現在慢慢走向高端技術路線,那些低端的落後的產能都搬到東南亞或者非洲那些國家。產能升級導致的結果是隨著社會技術的越來越先進,需要的勞動力會越來越少。
人工智慧已經在我國很多領域都發揮著作用。現在很多地方都出現的無人餐廳、無人超市;無人公交在深圳已經變成了現實;上海港是目前世界第一大港口,以前碼頭需要上千上萬名工人,現在機器人代替了人工,只要幾名工人去操作電腦就行了;還有很多快遞行業都用機器人替代人工來挑揀分類產品,效率大大提升。2020年疫情的爆發,導致很多工廠無法正常開工,更讓人們看到人工智慧在應對社會危機方面有著傳統無法比擬的優勢。可以預見,將來很多人可能面臨著無工可打的局面。
被稱為「新四大發明」之一的行動支付,極大的方便了國人的生活,也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出門不用帶現金,一臺手機搞定一切。當然這只是個開始,隨著科技和金融的不斷融合,人們獲得的金融服務也越來越便利。銀行的員工將來也是面臨著一個失業的一個風險。
網際網路時代很明顯的特徵就是信息透明化,商品的價格都是比較透明。以前我們買一件商品,那些售貨員往往可以信口開河以牟取暴利,我們討價還價,減少幾十塊、百來塊我們就買了,但現在不同了我們在網上查到那個價格,如果不是那個價我們就不買。所謂的中間商賺差價,就是因為信息不對等造成的。也產生了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代理商、批發商和零售商。但現在不一樣了,信息越來越透明,我們需要什麼商品都可以直接在網上定製,再加上物流行業的一個快速的發展,很多商品都可以實現一日達。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商品的生產銷售越來越趨於扁平化,那些中間商可能就慢慢會消失掉。
我們都知道很多行業都是剛開始的時候,利潤比較高,但後來隨著從事的人越來越多,利潤就慢慢變薄了。我之前有個朋友,她是做證書掛靠中介的,證書掛靠是什麼呢?比如說有些施工單位需要具備某種資質才能拿下那個項目,所以需要一些證書資質,一些大學生考到那些證書,把它掛靠在那些施工單位上可以。 有了這些證書的話,他就可以競標這些項目。那些做證書掛靠的中介,一開始都賺得盆滿缽滿,都買房買車。由於門檻比較低,有些人接著開個公司,慢慢的做大了。人類總是趨利避害的,很多人看到別人賺到錢了就跟上,做的人多了利潤就變薄了。再加上這個行業越來越規範,後來從事著這個行業的人就賺不到什麼錢了。
二、這些年我們錯過了什麼?
以前很多人都看不起保險,還沒有什麼保險的觀念,很多人不接受這個行業,說這些行業的人都是騙子。但是我們有一些同屆的畢業生,他們從事保險行業,從事了幾年之後,打造起自己的銷售團隊,他的年薪到現在至少過百萬。這些「先知先覺者」,到現在上百萬的年薪,你想想看,這些人會辭職嗎?上面的人不辭職,下面的人根本就沒機會,就算你的業績做得再好,除非公司越來越大,所以現在從事那個行業得都很艱難。
記得09年淘寶不用一分錢,只需要你考試60分就可以了,門檻比較低也很賺錢,但是現在不一樣,要做淘寶店不只需要資金還需要營業執照,但現在做淘寶的越來越多,產品的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價格競爭也日趨激烈,導致很多淘寶賺不到什麼錢,很多人都會商品積壓成本增加,賠的血本無歸。
2003年,房地產行業正式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如果你選擇從事房地產開發的話,估計都可以暴富。現在很多房地產大佬都是福布斯排行榜的常客就是明證。就算你做房地產銷售,生活也可以過得很輕鬆,當時提成是非常的高的。炒房也是一樣,金融風暴後廣州房價是很低的,5-6千每平方,如何我了解到這個信息,買房的話可以賺很多錢,現在房價漲到4-5萬每平方。隨著國家出臺「房住不炒」的政策,房地產行業也成為明日黃花。
很多人都看不起擺地攤,說站在街在擺地攤,是很低端的行業,低下的工作,但是一開始就擺地攤那些人都已經賺到錢了,09年的時候廣州的基本工資是800元左右,大學生出來工作也是1200左右,但是當時擺個地攤確能賺一萬多了,我有一個朋友是廣州番禺那邊租了一個在一樓樓梯間的小房間,就這麼一個方寸之地,月租幾百塊,賣手機數據線、保護膜等,也能賺兩三萬一個月。而且08年的時候擺地攤城管也不會趕你,隨便你怎麼去擺,什麼證書都不用辦,就用兩三千或者三四千塊去拿貨,成本低,賣毛巾、襪子,貼手機膜,賣數據線,充電寶等,也一樣可以賺錢,成本也不高但為什麼不去做呢?我們只是沒有那個眼光看好這個東西而已!看到別人賺錢後悔也沒用。
還有物流行業,一開始包一塊區域去做,交一萬塊錢、買一輛電動車,你自己就可以做了!那一萬塊錢還是押金來的,就可以創業了,但是很多人都沒有去做!但是部分有眼光的確做了,越做越大。物流和快遞,現在誰都知道它是賺錢的,利潤高,但是很多人當時都看不起這個行業。
三、現在我們應該如何去做才能實現財富的幾何倍增?
面對社會一日千裡的發展,面對日趨白日化的商業競爭,我們常顯有心無力之感,只因佔用和支配的資源都實在太有限了。要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需要利用自己能夠佔用和支配的資源與他人交換自己所需的資源,同時讓對方也能得到他想要的資源,這也是整合資源的一個法則。不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無法狹縫裡求生存,無法做大做強,也就難以實現自己的目標。
蒙牛的快速發展就與資源整合密不可分。牛根生創立蒙牛之初,也是缺衣少食,但後來蒙牛卻能一飛沖天。怎麼實現的?就像阿基米德說的,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地球。牛根生也是這麼做的,整合資源,使自己有限的力量變得無限大。他整合工廠,整合政府農村扶貧工程,整合農村信用社資金。沒運輸車,整合個體戶投資買車;沒宿舍,整合政府出地,銀行出錢,員工分期貸款。這樣農民用信用社貸款買牛蒙牛用品牌擔保農民生產出的牛奶包銷,蒙牛一分錢沒花,整個北方地區300萬農民都在為蒙牛養牛。
所以說:創造資源很慢,整合資源很快;創造資源很難,整合資源很易。比如,創造一個知名品牌很難,但整合一個知名品牌很容易;培養一個營銷高手很慢,但整合一個營銷高手就很快;創造一個龐大的銷售渠道很難,但整合蘇寧、國美幫你賣電器就相對容易多了。
總之,所有你缺的資源,這個世界上都有。關鍵在於你有沒有整合的思維,讓各種各樣的資源為你所用,從而實現人生的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