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之父:建成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11年前卻被迫離職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朱邦凌

5月5日,在港交所上市的中芯國際(SMIC)公告稱,擬發行不超過16.86億股人民幣股份,並將於科創板上市。這意味著,科創板又將迎來一家硬核科技龍頭。從紐交所退市一年後,中芯國際的「回A」無疑寄託了許多人的期望。消息公布的第二天,A股晶片相關板塊開盤即大漲,為中芯國際敞開大門。

作為國內最大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SMIC在疫情期間依然沒有停產,同時還在擴大14nm等先進工藝產能。4月7日下午,根據中芯國際發布的公告,中芯國際一季度收入增長指引由原來的0%至2%上調為6%至8%,毛利率指引由原來的21%至23%上調為25%至27%。這樣上調業績指引,中芯國際仿佛在毫無保留地展示自己的自信,然而它的自信並不是盲目的。

數據顯示,2019年中芯國際合計錄得淨利潤2.35億美元;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13.7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毛利為6.43億美元,毛利率為20.6%,相比2018年的毛利為7.47億美元,毛利率為22.2%。

即使目前疫情仍在全球範圍蔓延,中國半導體行業仍然保持著從去年四季度至今的極高景氣度。作為中國內地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中芯國際的「回A」這樣受人追捧也是情有可原的。而中芯國際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和地位,多半因為它那有著「中國半導體之父」稱號的創始人——張汝京。

1、誕生於工業世家,留學美國被招入巨頭企業

張汝京,1948年出生於江蘇南京。剛剛滿一周歲,他就被父母帶去了中國臺灣生活。張汝京的父親是當時十分有名的煉鋼專家,上個世紀30年代,他的父親從名校焦作工學院畢業,是許多煉鋼廠都十分渴望的人才。

受到父親影響,張汝京從小就在在廠裡看著父親與同事們工作。耳濡目染中,他對機械、工業產生了十分濃厚的感情。上學後的張汝京十分努力,仿佛一切早已被安排好了,他順利進入了臺灣大學,就讀於機械工程專業。

1970年,張汝京從大學畢業。他緊接著就去了美國留學,幾年後拿到了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大學的工程科學碩士和南衛理公會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作為當年鳳毛麟角般的高學歷人才,29歲的張汝京懷揣著自己的理想,被招入美國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TI)。

2、加入諾貝爾獎獲得者團隊,成為巨頭企業全球「建廠達人」

很快,張汝京就憑藉著出眾的能力,加入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集成電路的發明人傑克.基爾比(Jack Kilby)的團隊。再接下來的8年,從基層做起的他參與、領導了TI在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半導體工廠建設。

這時,回國建廠的念頭徹底在擁有了豐富建廠經驗的張汝京內心萌發。1997年,張汝京放棄了在TI的元老身份,轉而開始了歸國創業的道路。

回國後張汝京並沒有那麼順利,在輾轉了三年後,行業還迎來了低谷期。而就在這時,2000年4月,他帶著300多位他早就培養好的來自中國臺灣和國外的人才團隊,在好友的支持下創立了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上海)有限公司。

3、中芯國際低谷起飛,不到四年躋身國際第三

低谷中的張汝京並沒有十分困難,他反倒利用自身的資源和優勢,購入了大量的二手設備。建廠伊始,中芯國際就有了3條8寸產線。很快,2003年中芯國際就進行了第二次募資。張汝京抓緊時間在北京投資建設了12英寸晶圓廠,還低價購入了摩託羅拉在天津的8英寸工廠。短短三年,在經驗豐富的張汝京的帶領下,中芯國際擁有了4個8英寸廠、1個12英寸廠,是同時期行業內所有企業都無法比擬的。

根據當時的數據顯示,中芯國際的營收為3.65億。雖然與龍頭企業無法比較,但如此高的年營收成長率,使得中芯國際成為了全球最有潛力的晶圓製造公司。2004年僅僅上半年的營收就達到了4億,保持了快速成長的勢頭。

憑藉著仿佛無法阻擋的勢頭,中芯國際3月在中國香港和美國兩地掛牌上市。接著在2004年下半年,中芯國際產值已經超越新加坡特許半導體,晉身為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

4、嶄露頭角引巨頭競爭,中芯國際最大功臣悄然離去

中芯國際這麼快就嶄露頭角,也引起了國內其它巨頭的注意。2003年12月,臺積電及其北美子公司向美國加州聯邦地方法院提交訴訟狀,起訴中芯國際侵犯專利權及竊取商業秘密。直到2005年,以中芯國際賠償臺積電1.75億美元,雙方達成庭外和解作為結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6年臺積電再次以中芯國際不遵守和解協議為由,將其告上法庭。直到2009年11月3日,加州法院判決中芯國際敗訴,中芯國際不得不重新尋求和臺積電的和解。過了幾天,張汝京就宣布因「個人原因」辭去執行董事、總裁、CEO等職務。

自此,張汝京算是在中芯國際的創業舞臺上黯然退場,但他無疑是將中芯國際推上舞臺的那個人。今年1月3日,中芯國際上榜2019年上市公司市值500強,排名第253。中芯國際自創建以來,已經成長為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水準最高,世界排名第四的晶片代工企業。

5、半導體行業景氣度驚人,保持全球頂尖水平從未落下

目前,科技股行情勢頭驚人。即使在疫情的影響下,2月份重倉科技板塊的基金漲幅居前。銀河創新成長、萬家經濟新動能A、華潤元大信息傳媒科技前兩個月的累計收益率已在達到41.46%、41.32%、40.84%。半導體晶片主題指數表現領先,醫療、人工智慧、5G等主題指數的基金漲幅也居前。華夏國證半導體晶片ETF、國泰CES半導體行業ETF聯接A兩隻基金2月份漲幅分別為13.88%、12.35%。

據中芯國際介紹,此次募資的40%計劃用於投資12英寸晶片SN1項目,約20%用於公司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的儲備資金,約40%用作補充流動資金。SN1項目中芯國際14nm及未來先進工藝的主要產地,而14nm製程已經承載著市場上絕大多數中高端晶片的製造,包括工業、汽車、物聯網等。中芯國際從未在技術進步的腳步中落下,退出美國股市一年,中芯國際仍然在國際市場位居第三。

6、愛國情懷創萌芽,承擔艱辛卻壯志未酬

中芯國際的成功,很大原因是張汝京的人脈和運營能力。張汝京豐富的建廠經驗成就了中芯國際的橫空出世。但是張汝京回國創業的艱辛也是任何人都承擔不來的。在國外就培養國內人才,決心排除萬難回國從頭再來,張汝京心裡全是期望回國服務的熱情。

他滿懷愛國情懷將中芯國際推上了舞臺,在企業關鍵時刻堅強挺過,卻懷著未酬的壯志悄然離場。

相關焦點

  • 臺積電傳有主管跳槽至大陸晶圓代工廠泉芯
    打開APP 臺積電傳有主管跳槽至大陸晶圓代工廠泉芯 中國半導體論壇 發表於 2020-12-04 18:00:27 據報導,臺積電傳有主管跳槽至大陸晶圓代工廠泉芯,對此,臺積電28日回應,對於任何可能違反離職後競業禁止約定行為,秉持毋枉毋縱態度,經確認屬實者,將立即追究其違約責任等作為。
  • 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各大代工廠形勢危急,半導體概念股大漲
    在現如今,迫於今年疫情對於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各大產業產能與以往相比都極大的下降,就在前段時間,8英寸晶圓在市場上逐漸變得供不應求,8英寸晶圓一直以來都是各大電子廠商急需的物資,不少廠商為了能夠確保擁有足夠的供能,與晶圓代工廠籤訂的合作甚至都到了2021年。
  • 第三代半導體SIC晶圓的雷射內部改質切割技術
    SiC和GaN為代表的寬禁帶寬度材料(Eg≥2.3eV)則被稱之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除了寬禁帶寬度的特點,第三代半導體的主要特點在於高擊穿電壓、高熱傳導率、高飽和電子濃度以及高耐輻射能力,這些特性決定了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在眾多嚴酷環境中也能正常工作。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58期:厲害了!阿里雲第三代神龍伺服器...
    阿里雲第三代神龍伺服器亮相,整體算力全球最強7月15日,阿里雲宣布推出第三代神龍雲伺服器,向全球提供頂級算力。與上一代相比,第三代神龍雲伺服器的綜合性能提升高達160%,比目前全球最頂級雲伺服器還要快30%以上,整體算力全球最強。
  • 半導體的2020:製造業巔峰,晶圓代工賽道持續繁榮
    晶圓代工是製造業的顛覆,呈現資金壁壘高、技術難度大、 技術迭代快等特點,也因此導致了行業呈現寡頭集中,其中臺積電是晶圓代工行業絕對的領導者, 營收佔比超過 50%,CR5 約為 90%。 晶圓代工行業資金壁壘高。晶圓代工廠的資本性支出巨大,並且隨著製程的提升,代工廠的資本支 出中樞不斷提升。
  • 全球十大晶圓代工廠排名預測(2020 Q4)
    由於驅動IC、PMIC(電源管理IC)、RF射頻、IoT應用等代工訂單持續湧入,聯電8英寸晶圓產能滿載,確立其漲價態勢,加上28nm工藝持續完成客戶的設計定案,後續穩定下線生產,在排名上超越格芯來到第三位……629edncTrendForce集邦諮詢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表示,第四季晶圓代工市場需求依舊強勁
  • 2020半導體行業8大關鍵詞:寬禁帶半導體、8英寸晶圓等
    2020半導體行業8大關鍵詞:寬禁帶半導體、8英寸晶圓等 來源:雷鋒網 • 2020-12-25 11:12:56 回首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歷程
  • 晶圓代工廠「砸錢」競賽 臺積電市值進軍6000億美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晶圓代工廠「砸錢」競賽 臺積電市值進軍6000億美元在2021年全球股市鳴鑼開拔之際,先進位程晶片「砸錢」聲再響,資本市場熱情繼續燃燒。投資建廠競賽加速晶圓,亦即集成電路所需的矽晶片(wafer),是將晶片設計公司的構想從紙上落實到現實中的重要載體。因此,晶圓製造工廠和設備成為晶片業「重資產」板塊,建廠需求正促使全球晶圓代工廠開展「投資競賽」。
  • 中國晶片之父張汝京:被迫離開自創企業,卻為華為留下「續命藥」
    中國晶片之父張汝京:被迫離開自創企業,卻為華為留下「續命藥」 有關專家指出,5g和人工智慧的技術優勢將替代人工成本優勢,帶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顛覆,並決定未來百年誰能成為世界工廠。 華為是祖國的驕傲,引領著世界5G的發展,公司業務全球遍地開花。
  • 第三代半導體專題報告:蓬勃發展,大有可為
    第一二代半導體材料工藝已經逐漸接近物理極限,在微電子 領域的摩爾定律開始逐步失效,而第三代半導體是可以超越摩爾定律的。 相比於第一代及第二代半導體材料,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在高溫、高耐壓以 及承受大電流等多個方面具備明顯的優勢,因而更適合於製作高溫、高頻、抗 輻射及大功率器件。
  • 中國半導體製造的海外擴張之路
    2018年全球半導體晶圓營收規模達到最高值,為114億美元。2018年的晶圓市場發生了什麼?這就要摩爾定律發展遇到瓶頸開始講起,伴隨著先進工藝節點的開發所投入的資金越來越大,有很多傳統的IDM企業向 Fabless或者 Fab-lite轉型。這為晶圓代工的蓬勃發展帶來了一波機會。
  • 全球晶圓代工收入創十年來新高 國內晶圓廠也有新機會?
    那麼大陸代工廠的實力表現如何?在先進位程方面,純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是領頭羊,提供0.35μm到14nm各節點的晶圓代工和技術服務,包括邏輯電路、混合信號/CMOS射頻電路、高壓電路、系統級晶片、快閃記憶體內存、EEPROM、影像傳感器,以及矽上液晶微顯示技術。
  • 環球晶圓宣布45億美元收購世創,躍升全球第二大矽片廠
    雷鋒網消息,11月30日半導體矽片廠商環球晶圓(GlobalWafers)宣布45億美元收購德國半導體矽片廠商世創電子(Siltronic AG),目前雙方進入最終協商階段。如果協議最終達成,環球晶原的市場佔有率將從全球第三躍升至全球第一。
  • 躍升全球第二大矽片廠!環球晶圓宣布45億美元收購世創
    11月30日半導體矽片廠商環球晶圓(GlobalWafers)宣布45億美元收購德國半導體矽片廠商世創電子(Siltronic AG),目前雙方進入最終協商階段。如果協議最終達成,環球晶原的市場佔有率將從全球第三躍升至全球第一。
  • 晶圓代工賽道繁榮|挑戰聯電,臺灣晶圓代工「新秀」來勢洶洶
    目前晶圓代工產能全面吃緊,不論是8吋還是12吋晶圓產能都被各大IC設計廠及國際IDM大廠擠爆。特別是中國臺灣地區,作為全球晶圓代工業的核心地帶,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影響力。
  • 中國大建12吋晶圓廠 環球晶賺翻了
    中國大舉投資12吋晶圓廠,產能將於明年下半年起至2017年開出,長線對12吋矽晶圓需求將大增
  • 英諾賽科蘇州第三代半導體基地設備正式搬入
    集微網消息,2020年9月19日上午,英諾賽科蘇州第三代半導體基地舉行設備搬入儀式。據了解,本次搬入的是國際領先的全自動系統,其行星式反應器平臺為目前全球最先進的五片 8英寸矽基氮化鎵生產專業設備,具有極其穩定的工藝流程、高效的實時清潔系統以及對提高良率至關重要的卡匣式裝卸裝置。隨著設備的搬入,標誌著作為中國「芯」動力的英諾賽科蘇州第三代半導體基地進入試生產階段,也標誌著全球最大氮化鎵工廠正式建設完成。
  • 36氪首發|專注第三代半導體功率晶片設計,「天狼芯」獲數千萬人民...
    36氪獲悉,深圳天狼芯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狼芯」)於近日宣布獲得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青島大有資本領投,創享投資跟投。資金將主要用於晶圓採購、產品生產,擴充研發團隊及市場推廣。由於第三代半導體加工難度大,需要與晶圓廠配合,因此在基於第三代半導體的解決方案上,「天狼芯」的商業模式是首先與臺灣具有成熟工藝能力的晶圓廠,如臺積電、臺灣漢磊合作,進行產品驗證後將材料、設計、工藝、封裝、測試各環節技術能力打包成整體的解決方案轉移給國內晶圓代工廠從而獲得產能的保障。未來公司也考慮發展成具有獨立產線的IDM廠商。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60期:多家半導體企業上榜2020《財富...
    聞泰科技主營通訊和半導體兩大業務板塊,此前收購了全球知名的半導體IDM公司,安世半導體。長電科技以235.26億元的年營業收入入榜2020《財富》中國500強,位列第389名。長電科技是全球第三、中國大陸第一的半導體封測廠商。中芯國際以214.93億元的年營收排名第427位。
  • 解密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華為小米緊追,突破歐美鎖喉的新武器
    今年6月6日,中國鐵塔副總經理張權曾表示,中國鐵塔已經累計建成5G基站25.8萬個,共享率達到97%!某種意義上說,碳化矽晶片就是5G基站的心臟。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火爆也體現在股市上,「十四五」規劃或將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劃重點的消息一出,第三代半導體市場再添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