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朱邦凌
5月5日,在港交所上市的中芯國際(SMIC)公告稱,擬發行不超過16.86億股人民幣股份,並將於科創板上市。這意味著,科創板又將迎來一家硬核科技龍頭。從紐交所退市一年後,中芯國際的「回A」無疑寄託了許多人的期望。消息公布的第二天,A股晶片相關板塊開盤即大漲,為中芯國際敞開大門。
作為國內最大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SMIC在疫情期間依然沒有停產,同時還在擴大14nm等先進工藝產能。4月7日下午,根據中芯國際發布的公告,中芯國際一季度收入增長指引由原來的0%至2%上調為6%至8%,毛利率指引由原來的21%至23%上調為25%至27%。這樣上調業績指引,中芯國際仿佛在毫無保留地展示自己的自信,然而它的自信並不是盲目的。
數據顯示,2019年中芯國際合計錄得淨利潤2.35億美元;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13.7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毛利為6.43億美元,毛利率為20.6%,相比2018年的毛利為7.47億美元,毛利率為22.2%。
即使目前疫情仍在全球範圍蔓延,中國半導體行業仍然保持著從去年四季度至今的極高景氣度。作為中國內地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中芯國際的「回A」這樣受人追捧也是情有可原的。而中芯國際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和地位,多半因為它那有著「中國半導體之父」稱號的創始人——張汝京。
1、誕生於工業世家,留學美國被招入巨頭企業
張汝京,1948年出生於江蘇南京。剛剛滿一周歲,他就被父母帶去了中國臺灣生活。張汝京的父親是當時十分有名的煉鋼專家,上個世紀30年代,他的父親從名校焦作工學院畢業,是許多煉鋼廠都十分渴望的人才。
受到父親影響,張汝京從小就在在廠裡看著父親與同事們工作。耳濡目染中,他對機械、工業產生了十分濃厚的感情。上學後的張汝京十分努力,仿佛一切早已被安排好了,他順利進入了臺灣大學,就讀於機械工程專業。
1970年,張汝京從大學畢業。他緊接著就去了美國留學,幾年後拿到了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大學的工程科學碩士和南衛理公會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作為當年鳳毛麟角般的高學歷人才,29歲的張汝京懷揣著自己的理想,被招入美國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TI)。
2、加入諾貝爾獎獲得者團隊,成為巨頭企業全球「建廠達人」
很快,張汝京就憑藉著出眾的能力,加入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集成電路的發明人傑克.基爾比(Jack Kilby)的團隊。再接下來的8年,從基層做起的他參與、領導了TI在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半導體工廠建設。
這時,回國建廠的念頭徹底在擁有了豐富建廠經驗的張汝京內心萌發。1997年,張汝京放棄了在TI的元老身份,轉而開始了歸國創業的道路。
回國後張汝京並沒有那麼順利,在輾轉了三年後,行業還迎來了低谷期。而就在這時,2000年4月,他帶著300多位他早就培養好的來自中國臺灣和國外的人才團隊,在好友的支持下創立了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上海)有限公司。
3、中芯國際低谷起飛,不到四年躋身國際第三
低谷中的張汝京並沒有十分困難,他反倒利用自身的資源和優勢,購入了大量的二手設備。建廠伊始,中芯國際就有了3條8寸產線。很快,2003年中芯國際就進行了第二次募資。張汝京抓緊時間在北京投資建設了12英寸晶圓廠,還低價購入了摩託羅拉在天津的8英寸工廠。短短三年,在經驗豐富的張汝京的帶領下,中芯國際擁有了4個8英寸廠、1個12英寸廠,是同時期行業內所有企業都無法比擬的。
根據當時的數據顯示,中芯國際的營收為3.65億。雖然與龍頭企業無法比較,但如此高的年營收成長率,使得中芯國際成為了全球最有潛力的晶圓製造公司。2004年僅僅上半年的營收就達到了4億,保持了快速成長的勢頭。
憑藉著仿佛無法阻擋的勢頭,中芯國際3月在中國香港和美國兩地掛牌上市。接著在2004年下半年,中芯國際產值已經超越新加坡特許半導體,晉身為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
4、嶄露頭角引巨頭競爭,中芯國際最大功臣悄然離去
中芯國際這麼快就嶄露頭角,也引起了國內其它巨頭的注意。2003年12月,臺積電及其北美子公司向美國加州聯邦地方法院提交訴訟狀,起訴中芯國際侵犯專利權及竊取商業秘密。直到2005年,以中芯國際賠償臺積電1.75億美元,雙方達成庭外和解作為結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6年臺積電再次以中芯國際不遵守和解協議為由,將其告上法庭。直到2009年11月3日,加州法院判決中芯國際敗訴,中芯國際不得不重新尋求和臺積電的和解。過了幾天,張汝京就宣布因「個人原因」辭去執行董事、總裁、CEO等職務。
自此,張汝京算是在中芯國際的創業舞臺上黯然退場,但他無疑是將中芯國際推上舞臺的那個人。今年1月3日,中芯國際上榜2019年上市公司市值500強,排名第253。中芯國際自創建以來,已經成長為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水準最高,世界排名第四的晶片代工企業。
5、半導體行業景氣度驚人,保持全球頂尖水平從未落下
目前,科技股行情勢頭驚人。即使在疫情的影響下,2月份重倉科技板塊的基金漲幅居前。銀河創新成長、萬家經濟新動能A、華潤元大信息傳媒科技前兩個月的累計收益率已在達到41.46%、41.32%、40.84%。半導體晶片主題指數表現領先,醫療、人工智慧、5G等主題指數的基金漲幅也居前。華夏國證半導體晶片ETF、國泰CES半導體行業ETF聯接A兩隻基金2月份漲幅分別為13.88%、12.35%。
據中芯國際介紹,此次募資的40%計劃用於投資12英寸晶片SN1項目,約20%用於公司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的儲備資金,約40%用作補充流動資金。SN1項目中芯國際14nm及未來先進工藝的主要產地,而14nm製程已經承載著市場上絕大多數中高端晶片的製造,包括工業、汽車、物聯網等。中芯國際從未在技術進步的腳步中落下,退出美國股市一年,中芯國際仍然在國際市場位居第三。
6、愛國情懷創萌芽,承擔艱辛卻壯志未酬
中芯國際的成功,很大原因是張汝京的人脈和運營能力。張汝京豐富的建廠經驗成就了中芯國際的橫空出世。但是張汝京回國創業的艱辛也是任何人都承擔不來的。在國外就培養國內人才,決心排除萬難回國從頭再來,張汝京心裡全是期望回國服務的熱情。
他滿懷愛國情懷將中芯國際推上了舞臺,在企業關鍵時刻堅強挺過,卻懷著未酬的壯志悄然離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