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半導體行業8大關鍵詞:寬禁帶半導體、8英寸晶圓等

2020-12-27 硬派科技

2020半導體行業8大關鍵詞:寬禁帶半導體、8英寸晶圓等

來源:雷鋒網 2020-12-25 11:12:56

回首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歷程,從 70 多年前一顆小小的電晶體開始,到如今已經以各種形式滲透與每個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其發展速度之快讓摩爾定律面臨失效,無論是以矽為基礎的半導體材料,還是光刻機之類的半導體設備,還是存儲晶片的容量大小,幾乎都面臨急需攻克的難題與瓶頸。

回望 2020 年,一些瓶頸正悄悄找到出口,8 個關鍵詞得以詮釋這一年來半導體行業的發展。

一、國產替代

在中美關係緊張的環境下,今年中國半導體市場異常火熱。數據顯示,截止 2020 年 12 月,我國今年新增超過 6 萬家晶片相關企業,較去年同比增長 22.39%。目前全國約有 24.4 萬家晶片相關企業,超 2 萬家晶片相關企業擁有專利。

這是環境和政策雙重作用下的結果,尤為明顯的是,在科創板一周年之時,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中,就有包括中芯國際、滬矽產業、中微公司、瀾起科技和寒武紀在內的 5 家公司屬於半導體領域。

在解決人才短缺問題上,也有一些新動作:將集成電路學科設置為一級學科,讓本科畢業生帶 「芯」畢業的 「一生一芯」計劃項目,成立南京集成電路大學,無一不是為國產替代做準備。

也有行業專家參與到 「國產替代」的討論,清華大學微電子研究所所長魏少軍認為,晶片全面國產替代指日可待是口號型的發展,會讓政府遭遇很大的壓力。華潤微電子代工事業群總經理蘇巍指出,「當下國產晶片自給自足率不足三成,中國整個半導體產業鏈發展明顯有短板和不足,但是在功率半導體領域,我們看到它率先進行突圍,與國際一流技術水平差距在縮小。」

二、黃氏定律

在 12 月份的英偉達 2020 GTC China 大會上,英偉達首席科學家兼研究院副總裁 Bill Dally 在演講中稱,如果我們真想提高計算機性能,黃氏定律就是一項重要指標,且在可預見的未來都將一直適用。這是 「黃氏定律」這一命名首次被英偉達官方認可。

黃氏定律具體是指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對 AI 性能的提升做出的預測,GPU 將推動 AI 性能實現逐年翻倍。大會上,Bill Dally 用三個項目說明黃氏定律實現的關鍵,包括實現超高能效加速器的 MAGNet 工具、以更快速的光鏈路取代現有系統內的電氣鏈路、全新編程系統原型 Legate。

幾十年前,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 · 摩爾提出了著名的摩爾定律,從經濟學的角度成功預測幾十年來集成電路的發展趨勢,即每 18 個月電晶體數目和性能提升一倍。當下,英偉達作為當下炙手可熱的 AI 晶片公司,其黃氏定律有望引領未來幾十年晶片行業的發展。

三、寬禁帶半導體

寬禁帶半導體即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包括碳化矽(SiC)、氮化鎵(GaN)、氧化鋅(ZnO)、金剛石(C)、氮化鋁(AlN)等新興材料,最初其研究與開發主要用於滿足軍事和國防需求。寬禁帶半導體的帶隙大於矽半導體的 2.2e,能夠有效減小電子跨越的鴻溝,減少能源損耗,因此多應有於節能領域,主要是功率器件。今年年初小米推出氮化鎵快充就是寬禁帶半導體的典型用例。

要讓寬禁帶半導體取代矽基,需要克服成本瓶頸,碳化矽和氮化鎵襯底成本過高,使得器件成本高於傳統矽基的 5 到 10 倍,是阻礙寬禁帶半導體普及的主要原因。不過,在技術和工藝的提升下,成本已接近矽基器件。

今年,在各省份的 「十四五」規劃建議稿中,紛紛提及加快布局第三代半導體等產業。寬禁帶半導體成為 2020 年乃至往後幾年裡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四、8 英寸晶圓

晶圓缺貨是半導體行業常有的現象,但今年受疫情影響以及 5G 應用需求增長,各個代工的 8 英寸晶圓廠產能爆滿,缺貨現象尤為嚴重。臺積電董事長黃崇仁曾在 11 月概括晶圓產能緊張現狀,稱目前晶圓產能已緊張到不可思議,客戶對產能的需求已達到恐慌程度,預計明年下半年到 2022 年下半年,邏輯、DRAM 市場都會缺貨到無法想像的地步。

模擬晶片和功率器件需求持續上漲,與本就現存不多的 8 英寸晶圓廠產線相擠壓,產能持續緊張,另一方面導致包括 MOSFET、驅動 IC、電源管理 IC 等其他需要在 8 英寸晶圓生產的晶片或器件的生產周期延長,市場價格紛紛上漲。

根據 TrendForce 最新調查研究,預計 2020 年全球晶圓代工收入將同比增長 23.8%,為十年來最高,先進節點和 8 英寸產能成為晶圓代工行業競爭力的關鍵。

五、雲上 EDA

如果說 2019 年是雲上 EDA 概念普及之年,那麼 2020 年則是雲上 EDA 探索落地之年,無論是 EDA 軟體商、IC 設計企業以及代工廠,都在實踐雲上 EDA。

雲上 EDA 是指在通過雲的方式設計晶片,相比通過傳統的 EDA 工具設計晶片,EDA 雲平臺優點眾多,能夠適配 EDA 工具使用需求、擁有大規模算力自動化智能調度以及海量的雲資源提供彈性算力支持,直接提升晶片的研發周期和良率,降低晶片設計成本。

全球三大 EDA 提供商之一新思科技目前已經同臺積電共同部署雲上設計和晶片製造平臺,幫助臺積電成為首家實現雲設計代工廠;亞馬遜 AWS 收購以色列晶片製造商 Annapurna Labs 之後,其 Graviton 和 Inferentia 等晶片,從 RTL 到 GDSII 全都實現雲上開發。國內也有包括阿里雲在內的雲公司提供 EDA 機型配置,平頭哥藉助阿里雲的全項目上雲並結合伺服器託管方案,設計上雲實現 10% 到 50% 的性能提升。

SoC 設計流程,來源阿里雲研究中心&新思科技

對於雲上 EDA 的未來,新思科技中國副總經理、晶片自動化事業部總經理謝仲輝看好其發展,認為晶片設計上雲將引領晶片行業進入新的良性循環,對於決心投入晶片的網際網路及系統公司而言是機遇,也會讓傳統晶片公司不再局限於晶片的性能和功耗,而是與用戶應用場景緊密結合併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

六、5nm

5G 落地之年,作為引擎的 5G 晶片固然不可缺席,在移動手機市場上,也迎來在 5nm 戰場上的新一波 5G 晶片之爭。自 2019 年底各大晶片廠首發自家的 5G 晶片之後,2020 年晶片廠商們更執著於推出 7nm 以下先進位程的 5G 晶片,且由外掛 5G 基帶升級到集成式 SoC。

蘋果首發了採用臺積電 5nm 工藝製程的 A14 Bionic,集成 118 億電晶體,但依然是用外掛高通驍龍 5G 基帶。此後華為發布麒麟 9000,成為世界上首個採用 5nm 製程的 5G 手機 SoC,集成 153 億個電晶體。

之後,三星發布 Exyons 1080,採用自家的 5nm 工藝製程和自家的 5G 基帶,以集成式 SoC 的設計進入旗艦行列,將在 ViVO 的新機上首發。

高通驍龍 888 是 2020 年最後一款 5nm 集成式 5G SoC,代號從 875 變 888 表達對中國 5G 市場重要性的認可。驍龍 888 同樣採用三星 5nm 工藝製程,集成全球首款 5nm 5G 基帶驍龍 X60,能夠提供高達 7.5Gpbs 的 5G 商用網絡速度。

今年 5G 晶片的競爭尤為激烈,麒麟 9000 作為國產晶片的代表能夠與國際水平一較高下,不過可惜的是,受中美關係影響的華為,將無法參與下一場競爭。

七、3D 封裝

3D 封裝是一種立體封裝技術,在 X-Y 的二維封裝基礎之上向 z 軸延伸,也是為了突破摩爾定律瓶頸而誕生的一種新技術,在集成度、性能、功耗等方面有一定優勢,設計自由度高,開發時間更短,也是各個晶片廠商爭相角逐的先進封裝技術,在 2020 年競爭進一步升級。

臺積電自 2018 年首度對外公布其系統整合單晶片多晶片 3D 堆疊技術,陸續推出 2.5D 高端封裝技術 CoWoS 和扇出型晶圓技術 InFo,搶佔蘋果訂單。今年又針對先進封裝打造晶圓級系統整合技術平臺(WLSI),升級導線互連間距密度和系統尺寸,推出晶圓級封裝技術系統整合晶片(TSMC-SoIC),能夠將先進的 SoC 與多階層、多功能晶片整合,實現高速、低功耗、體積小的 3D IC 產品。

英特爾也於 2 年前首次展示其名為 「Foveros」的 3D 封裝技術,在今年架構日上公布新進展,即 「混合鍵合」技術(Hybrid bonding),以替代傳統的 「熱壓鍵合」技術,加速實現 10 微米及以下的凸點間距,提供更好的互連密度、帶寬和更低的功率。

三星在今年對外宣布了全新的晶片封裝技術 X-Cube3D 已經可以投入使用,允許多枚晶片堆疊封裝,三星稱其能讓晶片擁有更強大的性能和更高的能效比。

八、存算一體

在 AI 算法對算力需求增長的時代,馮諾依曼架構帶來的 「內存牆」問題愈發明顯,即其存儲與計算在物理上的分離,使得計算過程中需要不斷地通過總線交換數據,從內存讀取數據到 CPU,計算後再寫回存儲。由於存儲速度遠低於計算速度,大部分時間和功耗都消耗在總線傳輸上,最終導致傳統晶片算力難以跟上需求。

為解決 「內存牆」問題,基於憶阻器的存算一體技術被提出,從器件研究到計算範式研究,直到今年取得新的進展。

今年 2 月,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未來晶片技術精尖創新中心錢鶴、吳華強教授團隊與合作者成功研發出一款基於多陣列憶阻器存算一體系統,以憶阻器替代經典電晶體,打破馮諾依曼瓶頸,以更小的功耗和更低的硬體成本大幅提升計算設備的算力,成為第一款基於憶阻器的 CNN 存算一體晶片。

在 2020 第五屆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 2020)上,清華大學副教授高濱演講時表示,存算一體晶片的下一步將是存算一體計算系統的搭建,在不改變現有變成語言的情況下,計算能效會有百倍到千倍的提升。

相關焦點

  • 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各大代工廠形勢危急,半導體概念股大漲
    在現如今,迫於今年疫情對於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各大產業產能與以往相比都極大的下降,就在前段時間,8英寸晶圓在市場上逐漸變得供不應求,8英寸晶圓一直以來都是各大電子廠商急需的物資,不少廠商為了能夠確保擁有足夠的供能,與晶圓代工廠籤訂的合作甚至都到了2021年。
  • 半導體行業將迎漲價潮,為什麼8英寸頻頻短缺?
    繼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之後,晶圓需求供不應求的問題已蔓延至12英寸。今天有消息傳出,臺積電已經取消了向主要客戶提供每12英寸晶圓3%折扣的政策。而8英寸晶圓主要生產商聯電、世界先進等都紛紛表示將在2021年漲價。由此可見,半導體行業的漲價浪潮,已經不可避免。
  • 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
    11月 ,TrendForce集邦諮詢旗下半導體研究處表示,2020年疫情導致眾多產業受到衝擊,然受惠於遠程辦公與教學的新生活常態,加上5G智慧型手機滲透率提升,以及相關基礎建設需求強勁的帶動,使全球半導體產業逆勢上揚,預估2020年全球晶圓代工產值年增長將高達23.8%,突破近10年高峰。
  • 8英寸晶圓產能奇缺 消息稱臺積電已到極限
    2020年半導體行業的關鍵詞就是缺貨,下半年開始產能緊張傳遍了整個行業,不只是高端的先進工藝缺產能,偏向中低端及特殊產品的8英寸晶圓產能更緊張,連代工老大臺積電也沒餘力了。最近一段時間,半導體行業及相關的多加工廠都出現了問題,美光內存工廠跳電,日本旭化成工廠火災,前幾天還有電氣硝子NEG的工廠停電導致熔爐受損,直接影響4個月產能。其他還有很多意外因素,比如法國意法半導體工廠遭遇罷工,東南亞部分工廠重新封閉,而全球經濟正在復甦,手機、汽車電子、電視及PC等行業需求高漲。
  • 半導體行業深度報告:半導體矽片行業全攻略
    2.3 12 寸晶圓出貨面積佔比逾六成跟隨摩爾定律演進,集成電路製造所用的主流晶圓直徑從 4 英寸、6 英寸、8 英寸到 12 英寸。直徑越大的圓片,所能刻制的集成電路越多,晶片的單位成本越低,因此晶圓持 續向大尺寸發展。
  • 半導體「畫布」之大矽片行業深度報告
    其中,受益於 5G 的持續發展,2020-2023 年,智慧型手機對十二英寸矽片的複合需求增速有望達到 7.8%。全球 DRAM 下遊主要包括移動終端(40%)、伺服器(22%)和個人電腦(19%)等業務。在5G換機潮以及數據處理等行業的快速發展下,全球DRAM需求有望持續快速增長。
  • 「行業深度」半導體行業(細分領域晶片、設備材料)深度報告
    高端(高速率、高功率)光晶片行業進入壁壘高、投入大、周期長、難度大,尤其是晶片的材料生長、晶片設計、晶片工 藝製程、晶片封裝等是光晶片研發與製造的核心 SiC、GaN、 金剛石等,因其禁帶寬度≥2.3電子伏 特(eV),又被稱為寬禁帶半導體材 料;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具有高熱導率、 高擊穿場強、高飽和電子漂移速率、 高鍵合能等優點,滿足現代電子技術 對高溫、高功率、高壓、高頻、抗輻 射等惡劣條件的新要求 5G基站建設推動GaN射頻市場高速增長 射頻器件是無線通信設備的基礎性零部件
  • 半導體製造的核心材料:一文讀懂半導體大矽片
    半導體行業中,材料和設備是兩大核心支柱;半導體矽片則是半導體製造的核心材料。 8寸矽片:2018-2020年,全球8英寸矽片的需求分別為570、490、500萬片/月。 12寸矽片:2018-2020年,全球12英寸矽片的需求分別為625、580、600萬片/月。
  • 欲在我國IPO上市 中欣晶圓半導體售出公司60%股權
    今天,中欣晶圓官方作出關於杭州中欣晶圓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股權變化的說明。交割將 2020 年 10 月 15 日完成。   據了解,近三年來,杭州中欣晶圓相繼突破 8 英寸、12 英寸的大晶圓生產。杭州中欣晶圓擁有 3 條 8 英寸、2 條 12 英寸半導體矽片生產線,其中 8 英寸生產線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成熟的生產線;12 英寸生產線是我國首條擁有核心技術,真正可實現量產的半導體矽片生產線。   作為國內重要的半導體矽片廠商,此次杭州中欣晶圓的接盤方亦受到行業高度關注。
  • 半導體行業深度:半導體矽片行業全攻略 給予「看好」評級
    原標題:半導體行業深度:半導體矽片行業全攻略,給予「看好」評級   機構:申萬宏源
  • 8英寸晶圓:持續十年緊缺 還將再持續十年?
    這也是今年半導體行業產能缺口嚴峻的一個縮影,雖然臺積電、聯電、中芯國際等晶圓代工廠連年擴產,但是8英寸產能增加不足,趕不上需求的增長,晶圓也出現價格上漲現象。 事實上,緊缺也不僅僅在晶圓代工的環節,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封測也出現了產能吃緊的狀況。集邦諮詢表示,半導體代工產能的吃緊預估將至少延續到2021年上半年。
  • 8英寸晶圓供不應求,18英寸晶圓仍在路上
    1990—2023年8英寸晶圓的前世與未來1990年IBM聯合西門子建立第一個8寸晶圓廠之後,一度成為業內先進標準,8寸晶圓廠迅速增加。到2020年,5G手機、汽車、物聯網等滲透率快速提升,使得功率、電源管理、功率器件等需求大增;加上疫情驅動在家辦公、在線教育等需求增加,使得筆記本、平板等電子產品需求增長,從而拉動驅動IC晶片、分離式元件及其他半導體元件需求增長。
  • 半導體行業研究與投資策略:矛盾與破局
    此外,臺積電預測除存儲外的半導體行業整體將在 2020 年全年實現中位個位數的增長, 晶圓代工行業整體增長率將會接近 30%。而臺積電將繼續受 5G 和 HPC 驅動,2020 業績 總體將增長 30%。
  • 我國寬禁帶半導體科技的開拓者郝躍
    30多年來,他一直奮鬥在科研和教學第一線,從事新型寬禁帶半導體材料和器件、微納米半導體器件與高可靠集成電路等方面的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工作。上世紀九十年代,信息科技蓬勃興起,作為資訊時代技術基礎的集成電路-微電子技術成為大熱門。
  • 又漲價又外包,誰能拯救8英寸晶圓產能?| 智東西...
    跟隨摩爾定律演進,集成電路製造所用的主流晶圓直徑從 4 英寸、6 英寸、8 英寸到12 英寸。直徑越大的圓片,所能刻制的集成電路越多,晶片的單位成本越低,因此晶圓持續向大尺寸發展。據 SEMI 統計,2019 年,全球 12 英寸半導體矽片出貨面積佔全部半導體矽片出貨面積的 67.22%。現在,8 英寸和12 英寸晶圓是主流配置。
  • 半導體的2020:製造業巔峰,晶圓代工賽道持續繁榮
    1987 年,臺積電的成立開啟了 晶圓代工時代,尤其在得到了英特爾的認證以後,晶圓代工被更多的半導體廠商所接受。晶圓代工 打破了 IDM 單一模式,成就了晶圓代工+IC 設計模式。目前,半導體行業垂直分工成為了主流, 新進入者大多數擁抱 fabless 模式,部分 IDM 廠商也在逐漸走向 fabless 或者 fablite 模式。
  • 全球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國產廠商的另一個機會?
    ▲全球不同尺寸半導體晶圓產品結構(圖源:SEMI前瞻產業研究院)晶圓尺寸直徑趨大,是摩爾定律向前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有多個玩家正在建設12英寸晶圓代工項目,比如格科微12英寸CIS集成電路特色工藝研發與產業化項目、聞泰12英寸車規級功率半導體自動化晶圓製造中心項目、富芯半導體模擬晶片IDM項目等。相比12英寸晶圓代工市場的熱度,8英寸晶圓代工市場已趨萎縮。據稱8英寸代工產線所需的光刻、刻蝕等設備,幾乎已無供應商生產,相關設備大多在二手市場流通。
  • 第三代半導體SIC晶圓的雷射內部改質切割技術
    自1960年代起,以矽為標誌的第一代半導體材料一直是半導體行業產品中使用最多的材料,由於其在通常條件下具備良好的穩定性,矽襯底一直被廣泛使用於集成電路晶片領域;但矽襯底在光電應用領域、高頻高功率應用領域中存在材料性能不足的缺點,因此以光通訊為代表的行業開始使用GaAs和、InP等二代半導體材料作為器件襯底
  • 半導體產業的2020年,硝煙瀰漫,刀光劍影中,沉澱下這十大關鍵詞
    站在2021新年之初,讓我們一起用10個關鍵詞,來總結下2020年半導體產業都有怎樣的「打開方式」?缺貨漲價「缺貨」、「漲價」成為了2020年下半年電子產業人士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由晶圓產能緊張引發的蝴蝶效應,半導體晶圓、材料、晶片、封裝、測試各環節均有廠商宣布產品漲價,漲價通知接踵而至。
  • 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連鎖反應:廠商提價 車企供給受限
    來源:澎湃新聞文/周玲 崔珠珠近日,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張而傳導的晶片漲價波及面越來越大,其中汽車產業受衝擊較大,甚至有傳聞稱大眾汽車在中國合資廠近日停產。大陸集團大陸集團解釋稱,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的爆發以及由其所導致的全球經濟危機使得汽車市場產生劇烈波動,同時,在經歷了新冠危機初期的行業封鎖後,汽車行業,尤其是中國市場,目前的復甦情況遠超數月前市場專家的預期。這一情況給供應鏈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其中半導體行業受此影響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