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文章指出,要堅持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從人居環境改善、飲食習慣、社會心理健康、公共衛生設施等多個方面開展工作,特別是要堅決杜絕食用野生動物的陋習,提倡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是預防疾病、築牢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防線的重要保障,與當前最重要的疫情防控工作有著目標的一致性。在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疫情蔓延擴散勢頭得到基本控制的情況下,結合此前的防控好舉措、好辦法,不斷推動群眾生活方式、地方發展理念和社會治理模式的重塑,將愛國衛生運動引向縱深,應是立足當下、謀劃長遠的重要工作之一。
重塑健康生活方式,推動愛國衛生運動深入人心。疫情的發生,給公眾重新普及了一次公共衛生知識,讓公眾深刻認識到防控疫情、確保安全必須從點滴小事抓起、從陋習改起。如,以往不被重視的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就餐不用公筷等生活陋習,在疫情防控中被重新審視,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用公筷等好習慣漸成群眾生活常態,食用野生動物的「歪風」也在公眾期待中被明令禁止。這些可喜的改變,是美好生活、健康生活不可或缺的積極助力,將其常態化、制度化推進,才能讓愛國衛生運動深入人心,成為自覺行動。
重塑融合發展理念,推動愛國衛生運動全面進步。愛國衛生運動不是簡單的清掃衛生,而是融於生活的點點滴滴,體現在改革發展的方方面面,需要與改革同向、同發展同行。近年來,我們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垃圾分類等行動,都是愛國衛生運動參與改革發展建設的具體舉措。在今年剩下的9個多月時間裡,我們還將面臨更加艱巨的改革發展任務,更要把愛國衛生運動主動融入其中,加大對人居環境的持續改善,為群眾打造健康環境,以衛生安全保障改革事業的順利推進,以改革發展促進衛生安全的全面進步。
重塑社會治理模式,推動愛國衛生運動科學有序。愛國衛生運動不是政府的「一家之事」,而是關乎每座城市、每個行業、每個群眾健康發展的大事,需要社會各個層面、全體人員的共同參與、共同監督。應結合疫情防控工作中形成的良好機制體系,進一步鞏固社會治理成效,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觀,發動群眾主動查擺公共衛生安全方面存在的短板漏洞,因地制宜抓好整改落實,推動愛國衛生運動依法依規、科學有序開展,徹底解決影響健康的突出衛生問題,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
我們始終堅信,只要縱深推進愛國衛生運動,把公共衛生安全抓在平時、防在日常、落在細處,就一定能早日戰勝疫情,守住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