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的人類野心勃勃的心態看,豈滿足主宰地球一億年,就是到太陽毀滅的那一天也不會放棄。
太陽還有多少年壽命?50億年。但地球的宜居時間不會超過幾億年。
如果人類真的能夠延續50億年,那時候肯定不是「人」了。
我說的不是「人」,就是從外貌和內在的意識都已經完全不是我們現在的樣子了。
從進化的觀點來說,一切物種都是在進行時,沒有停止變化的物種存在,只有變得快一些和變得慢一些而已。
物種起源認為,生命誕生於三十多億年前,那個時候是從一個最原始的細胞開始,經過幾十億年的變化才成了今天的樣子。
因此從生命來說,是萬物同宗同源,最早都是一個祖宗。
一直到了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最原始的生命才開始爆發出一些最初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生命開始分化演化。
也就是說,原始生命經歷了30億年的醞釀,才有了孕育出複雜生命的能力。
而那時候有人類嗎?顯然是沒有的。人類的基因就混雜在這些鞭毛蟲、三葉蟲或者微生物之中,誰知道啥玩意是人類最早分化出來的祖先呢?
現在的出土化石中,有一種像老鼠的最早哺乳動物,是在遼寧挖出來的,所以被科學家們命名為中華侏羅紀媽媽,認為這是哺乳動物的祖先,而且也很可能是人類的祖先。
有誰想到過在1億多年前,人類就是這個樣子嗎?
那麼有誰能夠想像,人類50億年後是個什麼樣子嗎?
如果看過時空通訊過去關於人類進化方面的文章的話,就會知道我比較傾向人類形態向意識化、能量化轉化。
這絕非空穴來風,因為現在科學界已經在研究意識轉移的問題,甚至有人誇下海口,在40年內見分曉。
意識轉移是什麼梗?就是把人類的意識通過科學技術轉移出來保存,使這個人沒有軀體也感覺到自己活著。
意識轉移的容器有計算機、克隆體或者人工智慧,這些載體裝載了人類意識後,人類就會以另外的形式活著,就有了不死之身。
這在許多科幻中都有體現,但四十年能夠實現嗎?很難說。但如果說50億年後還不能做到這一點,那人類就沒什麼希望了。
現在的問題不是人類能不能進化成一個不死之身,而是人類能夠延續多久?
對於這個問題,誰也說不準,但有一點是不容忽略的,就是人類現在發展到了一個瓶頸時期,弄不好就會走向毀滅。
這也絕非危言聳聽,很多科學家已經多次警告人類,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地球環境和氣候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面臨著嚴重的溫室效應,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已經在進行中,一個世紀以來平均氣溫升高了0.46度,物種滅絕了30%以上。
現在地球上已經出現了9大「臨界點」,它們是:北極海冰融化;大西洋經向環流反轉;格陵蘭冰蓋消融;原始森林大火不斷;永久凍土消融;亞馬遜熱帶雨林大火;珊瑚死亡;南極西南極冰蓋融化;南極東部冰蓋不穩定。
根據《巴黎協定》,人類目標是本世紀末將升溫限制在2℃以內,從目前趨勢看,這種可能性似乎已經是一個泡影。
「臨界點」是什麼意思?就是到了那個點,是一個閾值,是漸進過程的中斷,是突變。
不是說過去100年只升了0.46度嗎,如果漸進4百年也升不了2度了。但事實是某一天這種突變就來臨,就像科幻電影《後天》。
突變的結果就是末日。
人類能夠度過這一劫嗎?
所以這是一個坎,這個坎能不能邁過去,要看人類能不能收斂,能不能急剎車改變惡習,挽救還來得及嗎?
如果人類能夠度過這一劫,過了200年,人類就能夠達到宇宙1級文明程度,就再也不怕來自地球的各種災難。但來自太陽系或者太陽系以外的災難還是人類無法抗拒的,還要小心翼翼的撐下去。
有人認為,人類如果能夠堅持發展5000年,這期間不被天災人禍所毀滅,就能夠達到宇宙2級文明,那時候就再也不怕太陽系內的災難了,甚至可以操控太陽了。
這個時候人類生存延續下去的希望就大了很多,就度過了這個瓶頸期,太陽系不行了,咱可以到其他恆星系去殖民。
那時候人類會是什麼樣子呢?實現了人機結合嗎?大家去海闊天空的想像吧。
所以,人類能不能有恐龍存在的歷史久遠,關鍵就在這幾百年。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感謝閱讀。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行為將會受到法律責任追究,敬請理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