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26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新冠病毒在低溫條件下存活時間長,因此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就可能成為新冠病毒跨境傳播的載體。我國加大對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目前,全國抽檢陽性率是萬分之零點四八,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裝上。
10月底,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術指南》,11月9日,《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發布,方案要求,實現全流程閉環管控可追溯,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玉鳴介紹,進口冷鏈食品防控不斷升級,全面消毒工作標準也在不斷細化。「在之前國務院就關於秋冬季到來之後防止疫情二次暴發做了一系列的部署和準備。包括對日期、人員、地點、消毒對象,甚至消毒劑的名稱,都規定得很清楚。要求相關的資料至少保留兩年。各個企業實際上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統,或者叫追溯系統,各個企業之前實際上並沒有完全打通,或者打通只是某一些環節,要完成實現閉環還需要時間。但是實現閉環的管控是沒有問題的,現在進口的量還是很大的,這樣確實會影響整個的通關效率,對冷凍食品的成本多少會有一些影響,雖然增加了工作量,很多企業也還能理解,畢竟我們還是要本著安全第一。」
11月2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環境所消毒與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張流波表示,低溫冷凍的消毒和常規消毒相比要困難很多,在低溫下進行消毒,需要安全有效的消毒劑和可靠的消毒方法。張流波說:「低溫冷凍條件下的消毒,我以前也沒有碰到過,這是一個新問題。因為我們以前的消毒都是在常溫,甚至高溫情況下進行的。低溫情況下,消毒劑消毒能力會顯著下降,甚至有時候會讓常見的消毒方法完全失效。我認為有兩個原則,第一,應該有安全有效的消毒劑,『有效』非常關鍵,要有驗證,要有能夠拿出來的實驗室數據;第二,應該採用可靠的消毒方法,我們的消毒方法通常有物理消毒方法和化學消毒方法,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對於低溫冷凍食品,可能化學方法的消毒比較容易實現,物理方法有很大操作難度。當然,對於低溫冷庫食品表面消毒的相關技術方法我們正在加緊研究,希望能夠在短期內儘快出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