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欣欣向榮的啤酒產業可能會在本周經歷重大變化。喜力公司以41億美元在亞洲收購一項資產的計劃,預計會在本周有一個結果。
荷蘭銀行駐阿姆斯特丹啤酒業分析師沃斯(Robert Jan Vos)說,全球惟一仍有可能經歷一定程度整合、開發的啤酒市場就是亞洲。據諮詢公司Ber nstein Research的數據,比利時的安海斯-布希公司、英國的SABMiller、荷蘭的喜力和丹麥的嘉士伯只佔亞太地區啤酒行業利潤的23%;而在世界上其他每一個地區,這些巨頭佔有該行業利潤的六成以上。
「改變遊戲規則」
眼下,因歐洲和北美市場銷售業績不佳,啤酒巨頭日益謀求在亞洲擴張。中國一直是多數啤酒巨頭的擴張重點,但東南亞中產階級群體壯大之際,該地區也獲得關注。按飲用量計,去年越南是亞洲增長最快的啤酒市場。
喜力的收購目標亞洲太平洋釀酒集團(亞太釀酒集團)是亞洲地區增長最快的啤酒企業之一,旗下有30家釀酒廠和40個品牌(加多寶,涼茶品牌,品牌之爭),涵蓋亞太地區的14個國家。數據提供商歐睿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的數據顯示,通過虎牌啤酒(Tiger Beer)和Bintang等品牌,亞太釀酒集團在印度尼西亞、馬亞西亞和新加坡最高佔有50%的市場份額。在越南等高增長經濟體中,亞太釀酒集團也有不俗的表現。
SABMiller亞洲區董事總經理哈維(Harald Harvey)說,亞洲能夠改變遊戲規則的待售資產非常少。
亞太釀酒集團無疑是這「非常少」的一部分。喜力擬按每股50新加坡元(40.08美元)的價格,從其合資夥伴新加坡星獅集團手中,收購亞太釀酒集團的股權。這一出價對亞太釀酒集團的估值水平為21倍市盈率。而1999年以來全球啤酒業數十宗併購交易的平均估值水平僅有12.6倍。目前,星獅集團直接持有亞太釀酒集團7.3%股權,並持有亞太投資50%股權。
亞太投資持有亞太釀酒集團64.8%的股權。亞太投資其餘50%股權為喜力公司所持有,此外,喜力公司直接持有亞太釀酒集團9.5%股權。
喜力的最新收購舉動,被外界視作保護自己地盤的防禦性措施。在喜力提出收購前不到一周,幾家與泰國酒業大亨蘇旭明(Charoen Sirivadhanabhakdi)有關聯的公司剛剛宣布,收購星獅集團22%的股份和亞太釀酒集團8.6%的股份。與此同時,已在2010年收購星獅集團14.7%股份的日本最大啤酒商麒麟啤酒公司,也在考慮收購星獅集團的軟飲料和乳業資產。
星獅集團已決定推遲到本周五再對喜力的收購方案做出決定。
若喜力收購失敗,這家排名世界第三的啤酒企業要進入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一些市場就會受到限制。據歐睿諮詢的數據,未來五年世界上接近三分之二的啤酒飲用量增量將來自這些市場。而如果喜力收購成功,那麼其他主要啤酒企業將更難在亞洲一些關鍵市場發力。
按產量計算排在安海斯-布希之後的第二大啤酒釀造商SABMiller在越南有一家啤酒廠,其正打算進一步擴張。在亞太釀酒集團涉足的眾多國家中,全球第四大啤酒釀造商嘉士伯在其中的中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新加坡、斯裡蘭卡和越南等國也有業務。
近年來,在斥資數百億美元用於世界其他地區的資產收購後,主要啤酒釀造商將目光瞄準了亞太地區。SABMiller去年收購了澳大利亞釀酒商福斯特(Foster)。
家族控制格局
在亞洲,受中國和印度啤酒業單位收入較低的拖累,啤酒行業的利潤水平仍在努力追趕更為成熟的市場。據Bernstein估計,2010年亞太地區在全球啤酒銷量和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分別為35%和26%,但其利潤僅佔17%。
造成該問題的部分原因,是該地區啤酒商往往由家族控制(在越南等國則受政府控制)。很多企業已和國外大型釀酒商籤約成立了合資企業,或是向國外啤酒商出售了少數股權,這加大了其他大型啤酒商插足的難度。哈維說,等到這些家族企業傳給下一代接班人時情況或變。和上一代相比,這些接班人對家族事業的熱情沒那麼高。這類似拉丁美洲情況。
Bernstein估計,2010年,在全球四大啤酒釀造商中,SABMiller從亞太地區獲取的利潤在其公司利潤總額中的佔比最大,為15%(這一數據已考慮到SABMiller收購福斯特這一因素)。嘉士伯、喜力和安海斯-布希三家啤酒商2010年在亞太地區獲取的利潤佔比分別為12%、6%和1%。
(責任編輯:王思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