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脫貧:發展甘牛全產業鏈,以小投入撬動大投資打造長效脫貧模式

2020-12-14 澎湃新聞

產業脫貧:發展甘牛全產業鏈,以小投入撬動大投資打造長效脫貧模式

2020-08-09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鶴山-龍州)粵桂扶貧協作

——(2)——

布丁播報

自鶴山-龍州結對幫扶以來,鶴山市積極以就業、產業為抓手,以產業促就業,以就業帶脫貧,深入推動扶貧工作紮實開展,有效助力當地群眾脫貧致富。近日,鶴山市委宣傳部組織人民日報海外網、南方日報、江門日報、鶴山融媒體中心記者採訪團到龍州縣採訪,了解(鶴山-龍州)粵桂扶貧協作工作成果,講好扶貧故事。今天我們先來看第二個故事——《產業脫貧:發展甘牛全產業鏈,以小投入撬動大投資打造長效脫貧模式》。

2018年8月,鶴山市助力龍州縣成功打響廣西國定貧困縣脫貧摘帽第一炮。如何實現永久脫貧不返貧,脫貧能致富?這一問題又擺在鶴山龍州兩地扶貧協作工作重點上。

「找不到致貧原因,就挖不斷窮根。」楊海泉表示。因此,鶴山駐龍州扶貧工作組在前期對龍州縣12個鄉鎮貧困狀況調研的基礎上,又對龍州縣產業經濟情況進行再摸底、再調研。當充分認識到龍州歷史文化資源、特色產業等方面情況後,扶貧工作組經過充分思考論證,在一個月內製定了方案,決定以產業脫貧為抓手去做工作。龍州縣委常委、副縣長、鶴山扶貧工作組組長楊海泉表示,「一個地方要想發展,根本上要杜絕貧困,還是要落實中央和習總書記提出的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

方向擬定後,扶貧工作組深入分析龍州當地的資源長處,特色優勢,瞄準龍州所需、鶴山所能,長短結合,以長為主,打造出具兩地特色的全產業鏈扶貧新模式,鞏固脫貧效果。

其中,甘牛生態循環產業鏈項目就是結合當地資源優勢,對當地農業資源和農耕傳統進行再提升、再打造的產業扶貧成功案例。

崇左市是國家糖料戰略保障基地,全市種植甘蔗240萬畝,僅龍州縣種植甘蔗面積就超過50萬畝。以往,甘蔗葉大多廢棄焚燒,既浪費資源又汙染環境。經過扶貧組多方調研發現,甘蔗尾葉可以養牛。經過與鶴山第四代養牛世家的溫兆軒的接觸,雙方發現,龍州每年若能提供約30萬噸的甘蔗尾葉,可養肉牛約12萬頭!

鶴山駐龍州扶貧工作組組長楊海泉多次邀請溫兆軒來龍州考察。懇切的招商誠意、當地優越的飼養條件,讓溫兆軒走進龍州,激發了他再創業、再發展的熱情。溫總說,「在龍州縣,他找到了家族產業發展的未來,也給當地帶來了一個脫貧致富的希望。」

2018年12月5日,粵桂扶貧協作龍州甘牛生態養殖項目正式落地龍州。該項目是一個生態循環產業鏈項目,目標是「打造蔗葉養牛第一品牌,搶佔粵港澳大灣區市場,樹立粵桂扶貧協作典範」。楊海泉介紹,「該項目所實行的生態循環產業鏈簡單說來就是:以甘蔗尾葉為基礎,帶動其他青飼料的種植,對青飼料進行加工,青飼料進行肉牛養殖,牛糞生產有機肥,有機肥回種甘蔗及其他青飼料,肉牛屠宰及深加工生產工業油脂、提煉血紅素,配套冷鏈物流和無害化處理等。其產業鏈涵蓋了一、二、三產業。到榨季的時侯,將會出現甘蔗進糖廠,蔗葉進牛廠的熱鬧場面。」

據了解,甘牛集團投資生態養殖(青飼料加工、肉牛養殖、有機肥生產、無害化處理)約9億,通過帶動農戶養殖8萬頭及其他養殖場和周邊市縣養殖20萬頭,拉動投資約29億元以上。屠宰加工冷鏈項目又計劃投資約8億元,預計帶動總投資約46億元。

貧困戶黃德義夫婦2019年1月來到甘牛集團養殖場工作。原先他們一家種4畝甘蔗,收成好時,年收入也就一萬元,現在,他們一邊種甘蔗一邊在牛場打工,收入有了明顯變化,一年時間就建了新房。「除了種甘蔗,我們夫妻兩人在這裡工作總共有7萬多,土地出租每年還有有7千多一點。」黃德義表示。甘牛養殖總園生產主管閉花桃告訴記者,甘牛集團總園有7位貧困群眾,他們主要工作是鏟糞料,刮牛糞,每天工作8個小時,公司包吃兩餐,超出8個小時額外有加班費,每月平均收入有3300元以上。

該公司的肉牛養殖通過「政府管建、企業管牛、農戶管養」、「企業+村級養殖小區+家庭農場」、「貸牛還牛、借牛還牛」等模式,在全縣各鄉鎮推廣養牛,計劃總養殖規模8萬頭,預計可帶動13000名群眾參與養牛,其中貧困戶1500戶以上,每戶年均純收入可達8000元以上。由政府建設牛棚出租的收益又可帶動47個貧困村增加集體收入,增加的集體收入通過提供公益性崗位等惠及五萬多名貧困戶。

在甘牛集團的帶動下,龍州縣已先後引進四野牧業、中禾恆瑞,激活了樹春牧業、旭超公司,強仁公司主動加盟,一批批企業紛紛加入甘蔗葉養牛產業鏈。目前產業已覆蓋12個鄉鎮72個行政村。2019年,全縣肉牛存欄3.96萬頭,出欄1.24萬頭。2019年,全縣新建養牛小區23個,註冊成立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32個。

看到了養牛的前景,逐漸吸引了貧困戶不斷的參與到養牛行列。今年4月,龍州縣下凍鎮馱江村聲江屯農戶剛叔利用扶貧小額信貸貸得5萬元,用優惠的價格引進了3頭懷孕待產的母牛,一月之內就有兩頭小牛出生,隨著每頭小牛的出生和長大,他的錢袋子就會鼓一層。他告訴記者,今年計劃新開墾20畝地種植甘蔗和青飼料,擴大牛場再養七八頭牛。牛棚前,該村村幹部給凌志剛算了一筆帳:「兩頭小牛市場價值約一萬一千元,加上牛羊養殖獎補項目兩千元,這兩頭剛生的小牛就值一萬三千元了。」聽到這個數,凌志剛哈哈地笑起來了。

粵桂扶貧協作在牛棚和甘蔗葉加工廠房建設中只投入了約2000多萬資金就抓住了長效脫貧致富的「牛鼻子」,不僅帶動了大規模的農戶養牛,更帶動了整個產業鏈預計約46億元的產業投資,真正實現小投入撬動了大投資。

來源:鶴山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攝影:王捷)、

原標題:《產業脫貧:發展甘牛全產業鏈,以小投入撬動大投資打造長效脫貧模式》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在路上 | 招賢納智+科技加持,浠水小菱角撬動致富大產業
    脫貧攻堅在路上 | 招賢納智+科技加持,浠水小菱角撬動致富大產業 2020-10-20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發展特色產業 打造「脫貧王牌」
    與武陵村一樣,西鄉塘區壇洛鎮同富村通過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助力農民脫貧,昔日的貧困村,如今成為附近聞名的產業強村。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武陵村、同富村的變遷,是南寧市西鄉塘區因地制宜引導扶貧村打造特色產業「拔窮根」的生動縮影。該城區通過培育扶貧產業、創新產業模式、出臺科技政策支撐、發展鄉村旅遊、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等形式,助推脫貧攻堅「攻城拔寨」。
  • 國投集團白濤:不斷完善產業扶貧長效機制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脫貧攻堅決策部署,積極探索產業扶貧長效機制,以國有資本為引領,帶動社會資本投入,努力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 發揮國有資本引領作用,破解貧困地區發展資金之困。
  • 四會打造「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發展模式
    堅持精準招商,尤其是在產業鏈招商方面下功夫,圍繞該市重點打造的先進裝備製造、精細化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鏈開展產業精準招商,建立產業鏈招商目標企業庫和信息庫,著力招引有利於促進產業聚集、形成產業鏈的龍頭項目,打造「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發展模式,推動製造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逐年提高。
  • 河北武強:「小手套」撬動「大產業」
    「小手套」撬動「大產業」——武強縣北代鄉吳沙窪村黨建引領脫貧奔小康記事14名黨員的力量有多大?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北代鄉吳沙窪村的老鄉誇讚道:「換了天地!」他們轉變管理理念,創新經營方式,把分散經營的小企業、小作坊組織起來,變單打獨鬥為抱團發展,進一步增強了行業競爭力和影響力。他們制訂了《手套產業2020年發展規劃》《手套產業2020-2030年中長期規劃》,為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理清思路、指明方向。
  • 燕廈鄉:發展特色產業鞏固脫貧成效
    截至2019年,全鄉2303戶7929名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近年來,該鄉著力建立穩定長效的脫貧機制,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富水明秋月,湖畔採皇菊。皇菊基地上,村民們穿梭其中,或採摘菊花、或裝筐搬運,勾勒出動人的豐收畫卷。「家裡上有老、下有小的,都需要人照顧,不能外出打工掙錢,收入也少了。自從基地建起來後,我可以就近照顧老人小孩,去年一年掙了一萬多元。
  • 「大道康莊」河南篇:因地制宜興產業 穩定脫貧重長效
    收官之年看脫貧。如何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打下全面小康堅實基礎?首要是找到合適路子,其次是把路走好。  牢記總書記囑託,河南各地因地制宜,精選脫貧致富路。仲夏時節,「大道康莊——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採訪團深入河南基層,探訪脫貧攻堅的河南答卷。  路子怎麼找?
  • 新疆于田縣打造「無花果全產業鏈」助脫貧
    近期,由于田縣本地種植無花果加工生產的商品酒開始上市銷售,這標誌著無花果在于田縣實現了種植、管理、加工、銷售全產業鏈,成為助力當地脫貧攻堅的又一特色產業。 去年8月,新疆機場集團在全方位考察了無花果產業後,投資500萬元組建天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英巴格鄉和木尕拉鎮依託原有蔬菜大棚改造種植了無花果,還引進全自動無花果酒生產線,吸納周邊村民參與到這一產業各個環節就業,在創造公司效益的同時,實現脫貧致富。 「目前,于田縣共種植了160個大棚的無花果,帶動貧困戶150戶。
  • 河北大學「阿基米德」項目撬動赤城縣生態文化產業大發展
    根據黨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河北大學自2016年起對口省張家口市赤城縣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四年多來,學校根據赤城縣資源稟賦、目標定位和冬奧機遇,充分發揮智力優勢,科學實施「阿基米德」項目,選好築牢「中國·赤城生態文化研究院」這一智力支點,通過駐村工作隊和學校在槓桿兩頭齊發力,撬動赤城縣生態文化產業發展,幫助群眾擺脫貧困。
  • 小羽毛球撬動大產業——體育產業助發展 錦屏打造全面小康新模式
    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推動下,我國體育產業正呈現爆發式增長,制度紅利正在理順體育產業鏈發展次序,推動產業加速發展。作為體育產業重要業態之一,體育用品業發展也進入快車道,體育用品業的消費潛力開始呈現較為樂觀的帶動效應。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的錦屏縣,作為中國南方典型集體林區縣,自古以木材貿易而興起。
  • 小柚果成大產業,小紅菇撐開「致富傘」……答好脫貧攻堅「收官卷...
    ,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和模式,採取超常規措施,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另一方面,黨的十九大以來,廣東堅持以民為本、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農業發展轉型升級加快,農民生活明顯改善。 「總體上看,全省『三農』領域呈現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態勢。」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脫貧攻堅進入收官階段,鄉村振興「三年取得重大進展」目標也將順利實現。
  • 【亮點】綠水青山富了民——各地建立生態脫貧長效機制
    貴州仁懷市和江西上慄縣總結扶貧產業發展經驗,採取「基地+合作社+農戶」「黨支部+運營公司+合作社」等組織形式,打造立體生態農業、抱團發展田園綜合體,為群眾提供長效增收途徑,帶領群眾走出一條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組織管護 建設立體農業桐梓河畔,水伴青山,飛鳥相還。
  • 寧夏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確保脫真貧、真脫貧
    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楊兆蓮 樊玲)記者12月15日從寧夏召開的全區脫貧攻堅工作新聞通氣會上了解到,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我區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各方力量多管齊下提高脫貧質量,切實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 廣元:以黨建引領為「支點」 撬動脫貧攻堅「巨石」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廣元市活學活用槓桿原理,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找準「支點」、破除「阻力」、釋放「動力」,以「黨建引領、產業先行、能人帶動、基礎保障」為發展思路,通過政策引導,將黨組織和黨員綁在產業鏈上,以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為根本落腳點,創新打造「黨建+」模式,讓「黨建+」成為拔掉「窮根」的「利器」,撬動脫貧攻堅的「金槓桿」。
  • 【脫貧路上看開魯】小鴿子衍生大產業
    【脫貧路上看開魯】小鴿子衍生大產業 2020-04-24 1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脫貧「造血」 讓致富「生根」——山西發展藥茶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山西在加快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過程中,瞄準道地藥材資源,把山西藥茶作為重要突破口,大力發展中藥材精深加工產業,助力農民增收,為破解深度貧困和農業轉型發展探索新路徑。打造農民脫貧增收新名片位於太行山腹地的陵川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當地有著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僅野生連翹分布就有80多萬畝。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陵川縣依託這一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又在大田種植連翹30萬畝。
  • 蔣偉:加快發展農業產業 鞏固提升脫貧成效
    近年來,湖南省邵陽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習總書記關於精準扶貧的重要論述為遵循,立足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和傳統農業大縣的實際,充分發揮農業人口多、農業產業基礎好的優勢,堅持脫貧攻堅和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兩手抓」,確保全縣能如期脫貧「摘帽」、貧困群眾能脫貧致富。
  • 以「五保障」為抓手 建產業扶貧長效機制
    磐石市永豐村扶貧車間豆油廠工人正在包裝產品抓好產業提升是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吉林市以「五保障」為抓手,發展扶貧產業,建立長效機制,提升脫貧質量。產業提升增加收入保障。充分發揮「攜手扶貧」等載體作用,推進扶貧產業向「龍頭企業+」「合作社+」和全產業鏈業態轉型。主導產業實現了規模化,集中發展光伏、棚膜果蔬、肉雞、中藥材、食用菌五大主導產業。
  • 國投集團發揮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導向作用 撬動2800億元社會資本投入...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14.6億元,資助貧困學生9860名;管理扶貧基金347.25億元,引領撬動社會資本2800億元投入脫貧攻堅――這是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近日公布的一組數據。
  • 織金縣:打造皂角全產業鏈為脫貧攻堅「添翼」增色
    近年來,織金縣立足實際,注重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疊加,按照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思路,採取做大做強產業規模、全力優化組織方式、加快發展精深加工、確保群眾可持續穩定增收等四措施,全力推動皂角全產業鏈發展,切實為我縣脫貧攻堅「添翼」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