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三省六部各司其職,但他們到底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2020-12-23 醉歷史007

隋朝時期,隋朝在中央設立了三公、三師、五省等機,構加強自己對整個國家的治理和管控;而在隋朝滅亡後,唐朝在此基礎上沿襲並完善了三省六部的制度,提出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名號,削弱相權加強皇權。

隋唐時期的三省為中書省、尚書省和門下省;六部分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首先說中書省,中書省是三大最高權力機關之一,主要負責的工作就是起草和頒發皇帝的政令。換到今天來說,就有點像現在社會各大公司的文案策劃和運營的崗位,皇帝需要發布希麼樣的政令,中書省的官員就負責起草文件,和定時發布這個文檔,幫皇帝擬好文件後,再挑選一個黃道吉日發布,這就是中書省的日常工作。

中書省的工作示意

然後是門下省,門下省的定義就像是一個審議機關,負責對所有政令進行審查。畢竟皇帝頒發的每一個政令都關係到整個國家,如果出現什麼錯字、錯詞或者用詞不當,一旦政令發布出去就會丟了國家臉面,降低百姓對國家信任感;往大一點說,每條政令涉及到的人群和人群利益都十分巨大,如果沒有完整的覆核、審議程序,那麼就會極大提高中書省的地位,讓中書省形成在朝中「說一不二」的局面。

審議機構-門下省

最後就是尚書省,尚書省最初名叫尚書臺,後來改名為尚書省。它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負責執行皇帝的政令,類比到現在也就是一個活動執行的職務(當然權力要比活動執行大很多),皇帝所頒發的每一條政令在被中書省宣布之後,尚書省的官員就負責落實這些工作。

政令執行者—尚書省

至於六部,六部的工作職責從他們的名字就可以略知一二。

吏部:吏部簡單來說就是針對於古代官員的人力資源局,主要掌管的事物是官吏任免和考核

戶部:當時朝代背景下的人口統計局和稅務局,主要負責掌管全國人口戶籍和土地改革、賦稅等事務

禮部掌管物理之儀和學校貢舉之法

兵部:相當於我們今日的國防部,掌控整個國家的軍事力量。

刑部主管刑獄之事,掌管著當朝法律的最高刑罰,如果你涉及到了殺人、放火、故意傷害等性質極其惡劣的行為,那麼不好意思,請你去喝茶的就是刑部的大牢。

工部:相當於今天的建設局,國家哪裡需要修橋,哪裡需要修路都是由當時的工部統一規劃管理。

總的來說三省六部雖是為了削弱相權,加強皇權而誕生的產物,但在這樣的體制改革下,三省六部間職責分明,分工明確,程序也相對完善。工作化整為零,極大提高行政效率,不管是在當時還是現在來看,這種分工合作又相互監督牽制的模式是極其明智的。

因此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的形成,其實也是中國政治制度走向成熟的標誌!

皇權集中的標誌

相關焦點

  • 三省六部,中國古人的治理智慧
    隋朝的統一結束了西晉末年來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據狀態,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繼秦漢以後第二次大統一的局面。然而,版圖的統一僅僅是再造統一的第一步。南北朝時期王朝的頻繁更迭,給隋朝遺留了諸多問題,其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就是中央和地方官多官亂、機構多衙門多的混亂局面。  為什麼官多官亂?
  • 三省六部 | 古人智慧的重要體現
    隋朝的統一結束了西晉末年來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據狀態,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繼秦漢以後第二次大統一的局面。然而,版圖的統一僅僅是再造統一的第一步。南北朝時期王朝的頻繁更迭,給隋朝遺留了諸多問題,其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就是中央和地方官多官亂、機構多衙門多的混亂局面。
  • 一分鐘解讀古代三省六部制,為什麼這個部門地位最低,說不上話?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嚴密的官職制度,公元581年隋文帝建立了隋朝,這之後的八年時間裡,他平突厥、攻陳國,最終統一了中國結束了將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據,但是南北朝頻繁的朝代更迭還是給隋朝留下了眾多歷史遺留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中央和地方官多官亂的局面,《隋書
  • 三省六部制的發展與演變
    東漢末年至隋代建立的這段時間,在歷史上作為一個時期進 行研究,稱為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中國經歷了三百多年的動亂,漢代建立的封建制度在這一時期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589 年,隋代建立,結束了國家動亂割據局面,朝廷開始著手對混亂不 堪的政府機構進行整頓,建立了新的政府管理體制,這一體制就 稱為三省六部制。
  • 第11期 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的特點是三省之間既相互制衡,又互為補充,分工明確。中書省出令後,門下省對此政令進行審覆,最後由尚書省執行,尚書省下設六部,吏(負責考核任免官吏)、禮(負責祭祀、科舉)、兵(負責軍事)、刑(負責司法)、戶(負責財政和戶籍)、工(負責工程建設)。
  • 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央政府的中樞神經
    這一制度確立後,中央政府的最高權力一分為三,且三省互相牽制,六部分理政務,使得皇帝的命令得到集體複議,相對保證了政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從這個意義上講,三省六部是進步的。它貫穿了中國古代的中央官制,從隋唐建立後,一直到清朝,隨著封建帝制的滅亡才最終消失。
  • 三省六部制變革史
    (1)隋:隋文帝時,在對前朝制度繼承和發展的基礎上,設立了以三省六部制為主體的中央官僚體系,設尚書、門下、內史、秘書、內侍五省,秘書省掌圖書典籍,職任較輕;內侍省則是一個專門的宦官機構,掌侍奉宮掖,而主持中央政權的權力機構是尚書、門下、內史三省。其中內史省負責決策,門下負責審議,尚書負責執行,處理日常政務,下設吏、禮、兵、度支(後改稱民部)、都官(後改稱刑部)、工六部。
  • 教科書上的三省六部制度,你真的懂了嗎?
    所以,楊堅必須找到新的方法,他以分權制衡取代一味地架空,創建了三省六部制的雛形。楊堅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三師、三公只是一種榮譽虛銜,不負實際責任。楊堅另設尚書、門下、內史、秘書和內侍五省,其中秘書省管理圖書典籍、內侍省負責宮掖瑣事且由宦官充任,只有尚書、門下、內史三省負責實際行政,是真正的行政中樞。
  • 三省六部制的特點和作用是什麼?
    三省六部制發展歷史三省六部制是西漢以後長期發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確立,唐朝進一步完善的一種政治制度。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機構。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尚書省形成於東漢(時稱尚書臺);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於三國時,目的在於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
  • 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唐王朝中央政權機構的主要組成架構。三省為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六部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在君主專制時代,國家權力是通過皇帝領發詔令來執行的。大體說來,中書負責起草詔令,門下負責審議詔令,是決策機構。
  • 古代六部尚書中,為何工部最讓人輕視?專家:你看他管的是啥?
    這樣的缺陷給天下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磨難,直到581年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後,「三省六部制」的出現才終於解決了這個龐大的問題。縱觀整個封建歷史,三省六部都是有著極其重要意義的。據《隋書》記載,隋文帝總結了前朝帝王留下的經驗,廢除了由《周禮》得來的官職。
  • 公元620年代:解碼大唐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州縣-鄉裡」的完整體制創始於隋朝。隋朝三省包括內史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內史省職掌機密,門下省職掌獻納,尚書省下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聽命受事,職掌具體執行,形成有機的決策和行政統一體,是隋朝繼承秦漢以來制度遺產在國家政治體制構建上的重要貢獻。
  • 起源於隋文帝的三省六部制,相當於現在什麼部門?有哪些利弊?
    我國古代王朝制度中,官僚制度是中華的一大非物質遺產文化,其中最出名的就數鼎鼎大名的三省六部制,何為三省六部制呢?三省六部制,一般泛指總管政務大權的中書省、協助中書省共議國事的門下省,以及撰寫和頒布政令的尚書省。而六部泛指吏部、戶部、禮部、刑部、工部、兵部。
  • 三省六部制你知道是怎麼樣的嗎?
    三省分別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則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三省六部是自西漢以後長期發展形成的度。其中尚書省形成於東漢;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於三國時,其目的在於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在發展過程中,三省六部的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到隋朝,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審核與貫徹執行。漢光武帝劉秀在尚書臺設三公曹、吏部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書,為六部前身。
  • 互相監督,制約皇權:唐代三省六部制是如何幫助唐朝走上巔峰的?
    總述從三省六部制度的權力劃分上來看,體現出了極其明顯的用分割權力來制衡約束政府領導層的一般思想。其確立和完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次重大的變革,標誌著唐朝時期政府中央集權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整個王朝的政治制度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與成熟。唐代的三省到了唐代之後,三省六部製得到了進一步的改良發展,三省和六部的職權與職能到了更加細化的發展。
  • 唐朝三省六部太混亂:中書要員兼六部尚書,門下官吏又任職中書省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度,其實早在貞觀年間起,分工就已經不明確了。到了唐玄宗開元年間設置「同中書門下」的官職後,就標誌著這一制度「名存而實亡」了。
  • 2020丨公元620年代:解碼大唐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州縣-鄉裡」的完整體制創始於隋朝。隋朝三省包括內史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內史省職掌機密,門下省職掌獻納,尚書省下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聽命受事,職掌具體執行,形成有機的決策和行政統一體,是隋朝繼承秦漢以來制度遺產在國家政治體制構建上的重要貢獻。
  • 短命王朝-隋朝,王朝短命成績輝煌,開創科舉制度、三省六部
    雖然說隋朝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存在的時間很短,但是卻是起著非常重要的過渡作用,開創了很多的輝煌。而科舉制度的創立和發揚光大,使得國家和各地政府都已經提高了文化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文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 三省六部制:堪稱古代版的「三權分立」,卻不為人用
    比如漢時的「三公九卿制度」、隋唐時的「三省六部制」、明代的「內閣制度」,都是統治者實現統治所制定出來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三省六部制」,這項制度堪稱古代版的「三權分立」。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隸屬於尚書省。三省六部制是漢代以後長期發展形成的,到了隋朝才正式確立,唐代時得到進一步完善。
  • 古代的「三省六部」是什麼?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哪個官職?
    前言: 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在土地還有人民的管理上都有相應的制度,為的也是更加便於管理,使得一切變得條理清晰不紊亂。在我國古代,朝廷的管理制度就是「三省六部制」,這是從隋朝開始的。 何為三省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