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時期,隋朝在中央設立了三公、三師、五省等機,構加強自己對整個國家的治理和管控;而在隋朝滅亡後,唐朝在此基礎上沿襲並完善了三省六部的制度,提出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名號,削弱相權加強皇權。
隋唐時期的三省為中書省、尚書省和門下省;六部分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首先說中書省,中書省是三大最高權力機關之一,主要負責的工作就是起草和頒發皇帝的政令。換到今天來說,就有點像現在社會各大公司的文案策劃和運營的崗位,皇帝需要發布希麼樣的政令,中書省的官員就負責起草文件,和定時發布這個文檔,幫皇帝擬好文件後,再挑選一個黃道吉日發布,這就是中書省的日常工作。
中書省的工作示意
然後是門下省,門下省的定義就像是一個審議機關,負責對所有政令進行審查。畢竟皇帝頒發的每一個政令都關係到整個國家,如果出現什麼錯字、錯詞或者用詞不當,一旦政令發布出去就會丟了國家臉面,降低百姓對國家信任感;往大一點說,每條政令涉及到的人群和人群利益都十分巨大,如果沒有完整的覆核、審議程序,那麼就會極大提高中書省的地位,讓中書省形成在朝中「說一不二」的局面。
審議機構-門下省
最後就是尚書省,尚書省最初名叫尚書臺,後來改名為尚書省。它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負責執行皇帝的政令,類比到現在也就是一個活動執行的職務(當然權力要比活動執行大很多),皇帝所頒發的每一條政令在被中書省宣布之後,尚書省的官員就負責落實這些工作。
政令執行者—尚書省
至於六部,六部的工作職責從他們的名字就可以略知一二。
吏部:吏部簡單來說就是針對於古代官員的人力資源局,主要掌管的事物是官吏任免和考核。
戶部:當時朝代背景下的人口統計局和稅務局,主要負責掌管全國人口戶籍和土地改革、賦稅等事務。
禮部:掌管物理之儀和學校貢舉之法。
兵部:相當於我們今日的國防部,掌控整個國家的軍事力量。
刑部:主管刑獄之事,掌管著當朝法律的最高刑罰,如果你涉及到了殺人、放火、故意傷害等性質極其惡劣的行為,那麼不好意思,請你去喝茶的就是刑部的大牢。
工部:相當於今天的建設局,國家哪裡需要修橋,哪裡需要修路都是由當時的工部統一規劃管理。
總的來說三省六部雖是為了削弱相權,加強皇權而誕生的產物,但在這樣的體制改革下,三省六部間職責分明,分工明確,程序也相對完善。工作化整為零,極大提高行政效率,不管是在當時還是現在來看,這種分工合作又相互監督牽制的模式是極其明智的。
因此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的形成,其實也是中國政治制度走向成熟的標誌!
皇權集中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