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空軍興師動眾派出12架戰機空襲巴控克什米爾地區「恐怖組織營地」的行動可能並不成功,只炸死了一些樹木。
路透社記者近日探訪了巴拉科特鎮的賈巴村(Jaba),這個位於巴基斯坦開伯爾-普赫圖赫瓦省的小鄉村,因印度空軍的越境空襲行動,成為外界的關注熱點。這裡居住著400到500名村民,分散在山丘上的泥磚房屋裡。
「只炸死了一些樹木」據路透社3月8日報導,在距離印度空襲戰機投擲炸彈爆炸點附近有一棟外觀幾乎完好無損的白色建築物。當地居民說,這是一所宗教學校的建築物,位於山頂上,周圍有許多樹木。
離建築物約100米,有兩個大的彈坑,這是印度空軍戰機投擲的炸彈炸出來的,但建築物基本完好無損。「這個建築物從去年6月份就不再使用,被關閉了。」當地居民說。
爆炸地附近的軍人不願談論建築物的性質,但指出空襲沒有對建築物造成損害,也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當地居民也表示,只是炸死了一些樹木。
當地居民也表示,只是炸死了一些樹木。視覺中國 圖在該地區開小貨車的阿卜杜勒·拉希德(Abdur Rasheed)說:「響聲震天動地,但是沒有人死亡。只有一些松樹死了,它們被炸倒了。還死了一隻烏鴉。」
2月26日,印度空軍戰機空襲巴控克什米爾地區一處目標。印度政府說空襲炸死「大量武裝人員」,空襲是為了報複印控克什米爾2月14日遭遇的襲擊。彭博社援引印度政府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空襲炸毀恐怖分子營地,300多名恐怖分子喪生。巴基斯坦方面則稱印軍空襲「空曠地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3月1日綜合多家衛星圖像總結稱,印度2月26日對巴基斯坦的空襲是失敗的,所謂「恐怖組織營地」建築物沒有任何明顯損壞,炸點在目標建築物150米至200米外。
根據印度媒體此前報導,在此次空襲行動中,幻影-2000戰機使用了從以色列引進的SPICE-2000精確制導炸彈。該飛彈採用慣導+GPS+末端圖像匹配製導,命中精度在5米以內,射程超過60公裡,具備較強的遠程精確打擊能力。
對於媒體對印度空襲行動成效的質疑,印度官方還未進行回應。
印度空軍戰力遭到質疑在此次衝突中,一架印度空軍米格-21戰鬥機還被巴基斯坦空軍擊落,飛行員被俘。
美國《紐約時報》刊文指出,這是印巴兩國近20年來首次空中衝突。雖說印軍存在各種問題早已不是秘密,但在這場空戰中,印度空軍面對兵力僅為其一半且軍費只有其四分之一的巴空軍,卻有一架軍機被擊落,顯示了印軍內部問題的嚴重性,令外國軍事分析人士大跌眼鏡。
報導稱,根據印度政府所做預測,若明天爆發高烈度衝突,印軍彈藥儲備只夠使用10天,且現役武器裝備中有68%過度老舊,有些還是「古董級武器」,此次被擊落的米格-21戰機就是蘇聯時期研製的第二代戰機。
印度國會議員兼國防委員會成員高戈伊(Gaurav Gogoi)表示:「我們的軍隊缺乏現代化武器裝備,很難支持21世紀的軍事行動。」負責加強與印度盟友關係的美國官員在談到他們的任務時也都感到頗為沮喪,因為印度國內嚴重的官僚主義,讓對印軍售與聯合訓練演習變得非常麻煩,而且印度軍費嚴重不足,陸海空三軍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聯合作戰也是一大問題。
但也有分析認為,老舊的米格-21戰機被擊落也不全是壞事,因為被擊落事件將促使印度加快空軍軍備現代化進程。此前,印度提出了中型戰鬥機替代、第五代隱身戰機和LCA輕型戰機等計劃採購或研製計劃,但由於腐敗、軍工企業落後等原因,計劃屢屢被推遲或縮水。以購買法國「陣風」戰鬥機計劃為例,原計劃購買126架,後因為價格、國內反對派反對等原因,數量最後減少至36架。
3月2日,印度總理莫迪用軍隊的疲軟表現證明自己從法國購買「陣風」戰鬥機的正確性。莫迪表示,如果印度空軍今天擁有「陣風」戰鬥機,那麼印巴空戰的結果就可能不一樣。印度反對黨一直對2016年9月籤署的89億美元「陣風」戰鬥機合同表示不滿,認為莫迪「買貴了,並且交易過程涉及腐敗行為」。
美國《外交學者》報導認為,印度空軍米格-21戰機遭擊落暴露了印度軍隊的裝備老化,並可能給印度遲遲沒有進展的戰機更新換代計劃帶來新的緊迫性。這對美國航空業巨頭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來說是一個「福音」。這兩家公司都在關注印度採購100多架戰機的合同。
在上個月舉行的印度航展上,洛·馬公司展出了專門為印度研製的F-21戰鬥機,這種在F-16基礎上研製的戰機考慮到印度的需求,並為了與出售給巴基斯坦的F-16以示區別,改名為F-21,足見洛·馬公司對印度市場的重視。
隨著印巴局勢趨於緊張,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印度在短時間內需要新的戰鬥機。
美國列剋星敦研究所的分析師洛倫·湯普森指出:「向一個沒有受到威脅的國家出售戰鬥機是很難的。現在波音和洛·馬公司的銷售機會變大了,因為印度突然感到了威脅。」
印度在快速推進國防採購計劃方面一向缺乏行動力。美國阿爾法投資夥伴公司的拜倫·卡倫分析認為,這次戰機被擊落可能加速資金調撥,因為印度肯定早就知道該國存在戰鬥機老化的問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